舆论战场上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一场关乎京城武力格局、更为直接的较量,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御书房内定下的“军机参赞司”尚在襁褓,女帝的下一步棋已然落下——调赤凤及其麾下部分历经北狄血火淬炼的“赤焰军”精锐入京,编练新军,以为京城防务注入铁血新血,并为更深远的军事改革打下楔子。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尤其是京营体系内部,更是暗流汹涌。
京营,拱卫帝都,历来是勋贵将门子弟镀金、安插亲信的最佳去处,早已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
如今空降一个手握实权、自带精锐班底、且明显是“萧辰-女帝”一系的赤凤,无异于在平静(实则腐化)的潭水中投入一块巨石!
“陛下!赤焰军虽有功于北疆,然其多为边军悍卒,习性粗野,恐难适应京畿繁庶之地,亦难与京营传统相融啊!”
一位头发花白、身着华丽铠甲的京营老将在朝会上率先发声,他是京营副统领之一,安远伯赵阔。
“是啊陛下,赤凤将军虽勇,终究是女流,统领京营重地,恐难以服众。”
“京营将士久沐皇恩,训练有素,何须边军再来指手画脚?”
种种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无非“利益”二字。
他们惧怕赤凤的到来会打破现有的权力平衡,触动他们的蛋糕。
面对这些质疑,女帝并未强行下旨,而是采纳了萧辰的建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地点定在京郊皇家校场。
这一日,天高云淡,秋风猎猎,吹动着校场上林立的长矛缨穗和各方旗帜。
演武高台上,女帝凤倾凰端坐中央,左右是文武重臣,包括脸色不太好看的靖王和几位京营高级将领。
萧辰亦在列,神色平静。
校场四周,则是密密麻麻前来观战的京营将士,以及部分被允许入内的官员和士子,人头攒动,目光各异。
首先进行的,是京营“精锐”的演武。
阵列操演,步伐还算整齐;弓马骑射,也颇有可观之处。
京营将领们面露得色,看向对面那支仅有三百人、沉默如铁的赤红色队伍时,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
三百人?能顶什么用?
轮到赤焰军了。
赤凤一身火红铠甲,未戴头盔,束着简单的马尾,容颜绝美却冷冽如冰。
她甚至没有看高台一眼,只是缓缓策马来到阵前,目光扫过自己那三百名如同岩石般伫立的部下。
没有冗长的口号,没有花哨的阵型展示。
赤凤只是轻轻一挥手。
三百赤焰锐卒瞬间动了!
动作整齐划一,如同一个人!
他们没有散开,而是以十人为一队,如同三十把骤然出鞘的利刃,以一种京营将士从未见过的、极具压迫感的疏密结合队形,向前推进!
步伐迅猛而诡异,时而如灵蛇疾走,时而如饿狼扑食,彼此间掩护、策应、突击,浑然一体!
“这是什么阵法?”
高台上,有武将惊呼。
更让他们震惊的还在后面。
模拟对抗开始,对手是京营精心挑选出的一个千人队。
京营千夫长还想按照传统战法,试图以密集阵型正面压上。
然而,赤焰军的三十个小队如同水银泻地般渗透进来,根本不与他们正面硬撼。
只见他们三人一组,形成更小的战斗单元,一人持盾在前防御,一人持长矛或刀盾伺机突刺,还有一人竟端着一种造型奇特、可连续发射短小弩矢的手弩(军工坊改良版连弩)进行精准远程压制!
“咻咻咻——!”
弩箭破空,虽去除了箭头包着沾了石灰的布,但速度和精准度让人胆寒!
京营士兵身上的“要害”处不断爆开白点,意味着“阵亡”!
这些赤焰小队极其擅长利用校场上有限的障碍物,互相掩护,交叉射击,专攻京营阵列的衔接部和指挥节点。
京营士兵空有人数优势,却感觉拳头打在了棉花上,到处挨打,阵型被拉扯得七零八落,指挥完全失灵!
那名京营千夫长又急又怒,试图组织反击,却被一支“流矢”(赤焰军神射手特意关照)精准地“射中”眉心,憋屈地提前退场。
混乱中,几名自恃勇力的京营彪形大汉吼叫着冲向一个赤焰小队,试图凭借个人武勇打破僵局。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更无情的打击。
赤焰士兵配合默契,盾牌格挡,长矛突刺,侧翼包抄,动作简洁狠辣,丝毫没有多余花哨,几乎在眨眼间,那几名京营“勇士”就浑身“挂彩”,狼狈倒地。
个人勇武?在高度协同、战术超前的小队作战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整个校场鸦雀无声,只有赤焰军士兵迅猛移动的脚步声、兵器碰撞声、以及弩箭发射的咻咻声。
京营的千人队,就像一头笨重的巨象,被一群灵活而致命的狼群撕咬得遍体鳞伤,毫无还手之力!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演练结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