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后汉异星录 > 第8章 江东少年论汪洋

后汉异星录 第8章 江东少年论汪洋

作者:凌阅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08:36:53

建业,吴侯府邸后园。

腊月的寒风在长江上呼啸,带着刺骨的湿冷。然而园中的一处临水暖阁内,却是温暖如春。上好的银霜炭在精铜火盆里静静燃烧,散发出融融暖意,将窗外凛冽的江风隔绝。阁内陈设古朴雅致,几案上摆放着时令的蜜橘和温好的黄酒。

孙策(周伟)一身劲装常服,眉宇间英气勃勃,正与几位心腹重臣围坐。坐在他对面的,是风姿愈发出众的周瑜,一袭月白儒衫,羽扇纶巾,气度从容。旁边是面容敦厚、眼神却深邃智慧的鲁肃(张宏)。下首还有老成持重、此时却面带忧色的张昭(赵明),以及几位江东本地的世家代表和颇有名望的文士。

“伯符,”鲁肃(张宏)捧起温热的酒杯,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袁本初屯兵酸枣,声势浩大,檄文遍传天下,共讨董贼。此乃大义名分,我江东……是否该有所表示?”他看向孙策。作为穿越者,张宏自然知道“十八路诸侯讨董”的结局和袁绍的为人,但此刻的江东,根基未稳,贸然卷入中原大战,风险极大。

孙策放下酒杯,年轻俊朗的脸上带着一丝桀骜与果决:“董卓倒行逆施,人神共愤!讨贼大义,我孙氏岂能落于人后?然……”他话锋一转,带着现实主义的冷静,“江东新定,山越未平,士民之心未附。若倾巢而出,远征千里,一则粮草转运艰难,二则根基空虚,恐为宵小所乘。瑜以为,可遣一偏师,以程普、黄盖等老将为帅,领兵数千,乘舟船溯江而上,进驻夏口、柴桑一带,遥应盟军,以为声援。既全大义之名,又不损我江东根本。待中原战事胶着,或有机可乘。”周瑜的提议,展现了他作为顶级战略家的务实与谨慎。

张昭(赵明)抚须点头:“公瑾(周瑜字)此议老成持重。江东元气,不可轻动。遣兵观望,进可图利,退可自保,方为上策。”他代表了江东本土世族保守求稳的利益。

“子布先生和公瑾兄所言甚是。”一位世家代表附和道,“中原烽火连天,生灵涂炭。我江东得长江天堑,正可休养生息,观时待变。贸然卷入,非智者所为。”

暖阁内一时陷入沉默,只剩下炭火偶尔发出的轻微“噼啪”声。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主位的孙策身上,等待他的决断。孙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几案,显然也在权衡利弊。

就在这时,暖阁的珠帘被一只小手掀开。一个身着锦缎小袄、头戴紫金冠、约莫十二三岁的俊秀少年走了进来。正是尚显稚嫩的孙权(孙阳)。他手里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几碟精致的江南点心。

“母亲让我送些点心来给兄长和诸位先生。”孙权的声音清脆,带着少年特有的清朗。他步履稳重,目光明亮,虽年少,已隐隐有其兄长孙策的英气和其父孙坚的沉稳。

“仲谋(孙权字)来了,快坐。”孙策见到幼弟,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招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

孙权放下托盘,乖巧地坐下,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暖阁内略显凝重的氛围。

孙策笑着揉了揉他的头,随口道:“我们在商议是否派兵响应袁本初讨伐董卓之事。仲谋年纪虽小,但也读了不少书,说说看,有何见解?”他本意是缓和气氛,考校一下幼弟的学问胆识。

暖阁内众人也都露出善意的微笑,只当是孙策对幼弟的提点,并未当真。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对这等军国大事有什么真知灼见?

孙权(孙阳)心中却是一凛。讨董?历史的车轮果然转动至此了!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属于孩童的些许怯意,属于穿越者孙阳的思维开始高速运转。派兵响应?在孙阳看来,这纯粹是给袁绍当炮灰,毫无意义!江东真正的未来在何方?那浩瀚无垠的蓝色大洋!他抬头,目光扫过周瑜、鲁肃、张昭,最后看向兄长孙策,小脸上竟浮现出与年龄不符的郑重。

他站起身,走到暖阁中央挂着的一幅描绘壮阔江景的屏风前。那屏风上,烟波浩渺,惊涛拍岸,气势磅礴。

“兄长,诸位先生,”孙权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坚定,“董卓暴虐,天下共讨之,其理固然。然以弟愚见,遣兵北上,劳师远征,入中原虎狼之地,恐非江东之上策。”

此言一出,众人皆有些意外。张昭眉头微皱,觉得这少年口气不小。周瑜和鲁肃则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想听听这少年能说出什么道理。

孙权伸出尚显稚嫩的手指,指向屏风上那浩瀚的江海连接之处:“我江东之根本,不在中原,而在此——长江天堑,更在长江之外,那……浩瀚无垠之沧海!”

“沧海?”众人都是一怔。

“正是!”孙权的眼神亮得惊人,仿佛有星辰在其中闪烁,“诸位先生请看,”他指向窗外奔流不息的长江,“大江东去,奔流入海。而大海之广阔,十倍、百倍于江河!大海之上,有风!有信风!”他刻意强调着,“我曾读古籍残卷,言及海上之‘信风’,随四时流转,方向稳定。譬如春夏之交,东海南风劲吹;秋冬之际,则北风凛冽。若能识风辨流,造坚船巨舟,借信风之力扬帆,则千里之遥,旬日可达!其迅捷便利,远胜陆路车马劳顿,更无雄关险隘之阻!”

他这番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信风?这概念对在座这些习惯了江河水战的江东君臣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风,陌生的是利用其进行远海航行的系统性概念。

“仲谋此言,倒是新奇。”周瑜微微颔首,羽扇轻摇,眼中兴趣更浓,“然沧海波涛凶险,舟船易覆,非比江河。且茫茫大海,方向难辨,纵有信风,又能往何处去?”

“问得好!”孙权仿佛就等着这个问题,小脸上洋溢着一种兴奋的光芒。他快步跑回自己刚才坐的席位,从怀里珍而重之地掏出一卷略显粗糙的皮纸,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下小心翼翼地展开在几案上。

那是一幅极其简陋的示意图!纸张粗糙,墨迹也显稚嫩,显然出自少年之手。图的主体是一片不规则的、代表海洋的巨大蓝色区域。在靠近大陆的一侧,用清晰的笔触勾勒出了长江口以及扬州、荆州的大致海岸线。而在这片蓝色之中,则用稍小的符号标注出了几个清晰的地名:

正东方向,画了一个较大的岛屿,标着“夷州”(台湾)。

东南方向,隔海相望,画了一片陆地轮廓,标着“会稽东冶”(福州)并延伸出一条线指向“朱崖”(海南岛)。

南方更远处,则画了一片更广阔的陆地轮廓,标着“交趾”、“日南”,旁边用稍小的字备注“林邑(占城)”、“扶南(柬埔寨)”。

在交趾、扶南的南侧和东侧,还画了几个小点,标着“涨海崎头”(西沙群岛)、“象石”(南沙群岛?)等。

最令人瞩目的,是在这片海域上,孙权用朱砂笔醒目地画出了几条弯曲的、带有箭头的粗线!一条从长江口指向夷州,一条从会稽指向朱崖、林邑,更有一条大胆地从交趾、日南一直向南延伸,指向那片未知的广阔陆地(代表后世东南亚),箭头旁标注着“西南信风可至”!

“此乃小弟闲暇之时,查阅家中残存古卷、请教老船工,又听闻南来商旅所述,勉强绘制的‘海舆略图’!”孙权的小脸因激动而微微泛红,声音却极力保持着清晰,“图中虽多臆测简陋,然方位大略可参!譬如这夷州,离我江东不过数日海程(以当时认知),其地大物博,气候温暖湿润,可耕可渔,更盛产樟木、硫磺、鹿皮!若得其地,可为我江东提供无尽之木材、药材、珍货,更是屯兵养民之绝佳后方!”

他指着那条从会稽指向朱崖、林邑、扶南的线:“再看此处!交趾、日南,乃至其南的林邑、扶南诸国!其地炎热,稻米可一年三熟!盛产犀角、象牙、珍珠、香料、乃至上等铁矿石!其民亦善舟楫。若遣船队,载我江东之丝绸、瓷器、铜器,循此海路南下,一则避开了中原群雄割据之险途,二则开辟新商路,换取彼处丰饶特产!获利何止百倍于陆路行商?更可与之交好,引为外援!”

“至于大海凶险、方向难辨……”孙权看向周瑜,眼神中充满了少年人的锐气与挑战,“昔日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楼船漂海。我江东濒江临海,渔舟商船往来不绝,岂无善操舟弄潮、观星辨向之能人?只需选拔勇士,招募船工,建造更大更坚之舰船,多备罗盘(司南)、观星仪器,循此海图小心探之,假以时日,何惧风涛?茫茫大海,亦为我江东通途!”

暖阁内,一片寂静。只有炭火的噼啪声和窗外隐约的江涛声。

所有人都被这幅简陋却格局宏大的“海舆略图”和孙权这番大胆到近乎“异想天开”的言论所震撼。开辟海上通途?贸易万里之遥的异国?获取传说中的丰饶物产?甚至……占据海外大岛作为根基?这些念头,对于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来说,无疑太过超前,太过惊世骇俗!

张昭(赵明)的脸色首先沉了下来,他捋着胡须,连连摇头:“荒诞!何其荒诞!仲谋公子年幼,读了些志怪传奇,便生此奇思妙想,情有可原。然军国大事,岂能如儿戏?沧海浩瀚无边,风涛莫测,强如始皇帝遣徐福求仙,亦是有去无回!贸然出海,耗费钱粮无数,葬送将士性命,换取些虚无缥缈的奇珍异宝?实乃本末倒置,好高骛远!”他转向孙策,语气严肃,“主公!当务之急乃稳固江东,北抗中原群雄,南抚山越!岂可分心于此等飘渺之事?公子年少,尚需沉心圣贤之书,切莫被这些旁门左道所惑!”

几位世家代表也纷纷附和:“张公所言极是!海路凶险,百害而无一利!”“是啊公子,江东富庶,尽在鱼米桑麻,何必舍近求远?”“此非正道,恐惹人非议!”

面对张昭和众人的质疑,孙权的小脸绷紧了,但他没有退缩,目光倔强地看向自己的兄长孙策,又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周瑜和鲁肃。

周瑜的目光,却久久地停留在那幅简陋的海图上,尤其是那条指向夷州和南方诸国的朱砂航线,以及“信风”、“稻米三熟”、“犀角象牙香料”等关键词。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羽扇的玉柄。作为这个时代顶尖的战略家和智者,周瑜的视野远超常人。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孙权构想中那惊鸿一瞥的、颠覆性的战略价值:一条完全独立于中原纷争的生命线!一个可能取之不尽的资源后方!一种全新的、用贸易和海上力量拓展生存空间的模式!这想法虽然稚嫩,风险巨大,但……其潜力,不可估量!

鲁肃(张宏)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他看着眼前侃侃而谈、指点江海的少年孙权,仿佛看到了历史长河中那个最终称霸江东、开拓夷州的吴大帝!核心中属于张宏的灵魂在呐喊:“这就是方向!这就是江东破局的蓝海战略!”他强压激动,整理思绪,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添柴加火。

孙策看着幼弟倔强而充满光芒的眼神,又看看那张凝聚了奇思妙想的“海舆略图”,再看看眉头紧锁的张昭和若有所思的周瑜,心中亦是思潮起伏。他年少气盛,开疆拓土之心极强,幼弟描绘的那幅波澜壮阔的海上蓝图,深深触动了他那颗渴望建立不世功业的心!然而,张昭的顾虑又是如此现实而沉重。江东,确实经不起大的折腾和冒险。

良久,孙策霍然起身,走到孙权身边,用力拍了拍幼弟的肩膀,朗声笑道:“好!好一个‘沧海扬帆’!仲谋志存高远,眼光独到,不愧是我孙家儿郎!”他环视众人,尤其深深看了一眼周瑜,“此事,干系重大,非一日可决。然仲谋之言,犹如醍醐灌顶,为我江东另辟蹊径!公瑾,”他看向周瑜,“此事便交由你暗中留意。可秘密寻访通晓海事、造船之匠人、舟师,详细查探夷州、交趾海路情形,所需钱粮,从我府库中支取。切记,谨慎行事,莫要张扬!”

他又看向张昭:“子布先生老成谋国,所言亦是为江东安稳计。然,多一条路,便多一分生机。此事权作长远之备,绝不轻动江东根本,先生尽可放心。”孙策的处置,既肯定了幼弟的奇思,给了探索的可能,又安抚了张昭等保守派,显示了他的政治手腕。

张昭见孙策主意已定,且承诺谨慎,只得叹了口气,不再多言。

周瑜眼中精光一闪,肃然拱手:“瑜,领命!必不负主公所托!”他看向孙权,俊雅的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和深浓的兴趣。

鲁肃(张宏)也立刻附和:“肃亦愿助公瑾一臂之力!”

孙权(孙阳)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小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知道,这枚“向海图强”的种子,终于借着少年“童言无忌”的外壳,成功地种了下去!只要周瑜和鲁肃开始行动,凭借他们的能力和自己的“先知”,江东的未来必将大不相同!

暖阁中的议事告一段落,气氛缓和下来。孙权乖巧地告退。走出温暖的阁楼,凛冽的江风扑面而来,他却感到一阵炽热的兴奋。他并未立刻回房,而是如同往常般,蹦蹦跳跳地向府邸后方、靠近江边的一处僻静小院走去。那里住着一位据说年轻时曾随船远航至交趾、因海难伤了腿而寄居孙府的老船工,孙权常去听他讲些海上的奇闻异事,并趁机将现代的地理知识“夹带私货”地灌输过去。

然而,当孙权哼着小调,刚走到小院门口时,脚步却猛地顿住了。

院门虚掩着。里面寂静无声。

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他轻轻推开院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如坠冰窟!

院内一片狼藉!那位慈祥的老船工常坐的竹椅翻倒在地。地上……赫然有几滴尚未完全凝固的、刺目的暗红色血迹!一直延伸到屋内的黑暗之中!

孙权的瞳孔骤然收缩,小脸瞬间惨白!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是谁?!是张昭一派的人,认为老船工蛊惑了他这个幼主,所以……?还是……其他窥探到什么的势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