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被偷的人生 > 第156章 洪灾过后,有序恢复

被偷的人生 第156章 洪灾过后,有序恢复

作者:欧阳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08:08:24

晨雾像一层薄纱,轻轻覆在太湖水面上。连下了半个月的雨终于停了,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时,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胥河堤岸的沙袋堆上,将那些浸透雨水的土黄色沙袋染成了暖金色 。谢浩楠扶着河堤上的青石栏杆,指尖触到的石面还带着雨水的凉意,他望着远处渐渐回落的太湖水位,浑浊的湖水不再像前些日子那样汹涌,而是顺着泄洪道缓缓流淌,原本漫过堤岸的水痕,如今已退到了石阶下两尺多的位置。

“水位退得比预想中快,昨夜值守的兵士说,后半夜就没再出现管涌了。”苏文渊的声音从身旁传来,他手里攥着一卷防潮的布质舆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的险情点位,此刻大多被划上了红色的横线。两人并肩站在河堤最高处,目光越过成片的芦苇荡,落在远处的农田里。被洪水浸泡过的稻田泛着暗沉的褐色,原本青绿的稻穗耷拉着脑袋,贴在泥泞的田埂上,却没有完全枯萎,隐约能看见稻秆底部还留着一丝浅绿。

谢浩楠缓缓松开紧蹙的眉头,紧绷了半个月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他长舒一口气,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疲惫,却又满是庆幸:“总算是保住了,苏州城,还有这些田地。”半个月前,太湖水位突破历史极限,胥河堤岸多处出现管涌,最危急的时候,洪水只差三寸就要漫过堤顶,他带着兵士和百姓日夜值守,用沙袋、门板甚至拆下的房梁堵缺口,好几次在雨夜中险些被洪水卷走,如今看着这平稳的水面,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还在脑海中回荡,却多了一份劫后余生的踏实 。

苏文渊展开手中的舆图,指尖落在标注“胥口镇”的位置:“接下来的事,不比抗洪轻松。你看,胥口镇有三成房屋被洪水泡坏了,镇东的粮囤也塌了一半,还有这些农田,得赶紧清淤排水,不然错过了补种的时节,明年百姓的生计就难了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谢浩楠,“当务之急,一是清理淤泥、修补房屋,二是统计灾情,尽快把朝廷的赈灾款和粮种发下去。”

“我已经安排好了。”谢浩楠点头,目光投向河堤下忙碌的身影,“清晨天还没亮,我就让亲兵带着两队兵士去各村协助百姓清淤,谢家的人也已经分头行动,不会让百姓独自面对这些。”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了推车轱辘滚动的声响,十几个穿着短打的兵士正推着木板车,车上装着铁铲、竹筐等工具,朝着胥口镇的方向走去,他们的衣袍上还沾着泥点,却个个脚步轻快,脸上没有丝毫懈怠 。

谢浩楠和苏文渊沿着河堤往下走,刚走到堤岸下的空地上,就看见谢语带着婉清阁的伙计们抬着木料和砖瓦走来。谢语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素色短衫,原本打理得整齐的发髻用一根木簪松松挽着,发梢还沾着几点泥星。她看见谢浩楠,快步走上前,手里还攥着一张画着房屋修补图样的草纸:“大哥,我和婉清阁的伙计们商量好了,先帮那些房屋塌了半边的百姓修补屋顶和墙壁,这些木料是婉清阁库房里存着的,砖瓦是我让人去窑厂紧急运来的,应该够修补二十多户人家 。”

谢浩楠看着妹妹认真的模样,眼底泛起暖意:“辛苦你了,注意着些,别让伙计们累着。”谢语笑着点头,转身招呼伙计们:“大家把木料搬到李阿婆家门口,她家的屋顶漏得最厉害,咱们先帮她把屋顶补好!”伙计们齐声应和,扛着木料快步走向不远处的村落,谢语则拿着草纸,蹲在地上跟几个村民比划着修补的细节,耐心地解答着村民的疑问 。

两人往前走了几步,就听见一阵清脆的说话声。谢研正坐在一棵老槐树下,身边堆着好几卷浅灰色的帆布,几个妇女和孩子围在她身边,手里拿着针线和剪刀。谢研拿起一块帆布,对折后用笔画出轮廓,一边剪一边跟大家说:“咱们把帆布剪成这样的长方形,两边缝上布带,挂在门框上,既能挡风,又能挡雨,等以后盖了新屋,还能当晒粮食的篷布 。”她剪好一块帆布,递给身边的一个妇人:“张婶,您试试缝这个布带,针脚密一些,这样挂着才结实。”

张婶接过帆布和针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研姑娘,俺手笨,缝得不好看。”谢研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好看不好看没关系,实用就行。您看,这样缝完,把木杆穿进布带里,挂在门框上,风就吹不进屋里了 。”说着,她拿起自己刚缝好的门帘,走到旁边一间破旧的土屋前,踮起脚把木杆架在门框上,浅灰色的帆布门帘垂下来,刚好挡住了门框上的破洞,阳光透过门帘的缝隙照进屋里,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周围的村民见了,都围上来,纷纷拿起帆布和针线,跟着谢研学做门帘,老槐树下顿时热闹起来 。

沿着村落的小路往里走,远远就看见谢玥和苏墨的身影。谢玥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账本,苏墨则提着一个装着笔墨的木盒,两人正挨家挨户地敲门。走到王老汉家门口时,谢玥轻轻敲了敲门:“王爷爷,我们是来统计灾情的,您在家吗?”

门“吱呀”一声开了,王老汉拄着拐杖走出来,脸上带着愁容:“是玥姑娘和苏公子啊,快进来坐。”屋里的地面还很潮湿,墙角堆着几袋没被水泡坏的粮食,王老汉叹了口气:“俺家的房子还好,就是粮仓被泡了,好几袋谷子都发霉了,这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啊 。”

谢玥连忙扶着王老汉坐下,翻开账本,温和地说:“王爷爷您别担心,我们就是来统计大家的损失,朝廷很快就会发放赈灾款和粮种。您家被泡坏的粮食有多少袋,房屋有没有需要修补的地方,您跟我说,我都记下来 。”苏墨则在一旁研墨,等谢玥问完,仔细地把信息写在账本上,还特意在旁边标注了“需优先发放粮种”的字样。

王老汉听着谢玥的话,眼眶渐渐红了:“多谢你们,多谢朝廷,要是没有你们,俺们这些老百姓可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谢玥笑着递给他一杯温水:“王爷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放心,过不了几天,赈灾款和粮种就会送过来,到时候咱们一起把日子过好 。”两人又在王老汉家待了一会儿,详细询问了其他需要帮忙的地方,才提着账本和木盒,走向下一户人家 。

此时的谢家别院里,炊烟袅袅。周云溪和林婉清正站在厨房的灶台前,指挥着仆妇们煮粥。厨房里摆着十几个大铁锅,锅里的米粥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浓郁的米香混合着红枣和山药的清甜,弥漫在整个院子里。周云溪穿着一身青色的布裙,挽着袖子,正拿着长勺搅动锅里的粥,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春桃,你去看看灶下的火,别太旺了,不然粥容易糊底 。”

春桃应了一声,快步走到灶台下,添了几块木柴,又调整了一下柴火的位置:“少夫人,你放心,火很稳。咱们今天煮了五十锅粥,应该够河堤上和村里清淤的百姓吃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旁边竹筐里的红枣,仔细地挑拣着,把坏了的红枣挑出来,好的则放进粥锅里:“这些红枣是前几日从库房里找出来的,泡了水之后更甜了,加在粥里,能让大家多些力气 。”

仆妇们端着盛粥的木桶,快步走出厨房,周云溪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着她们的背影,笑着对林婉清说:“母亲,等会儿咱们也跟着去河堤上,看看大家清淤的情况,顺便把粥给兵士们送过去 。”林婉清点了点头,拿起一个干净的木桶,开始往里面盛粥,粥盛得满满的,冒着热气,她小心翼翼地盖上盖子,生怕粥洒出来 。

谢浩楠和苏文渊沿着村落的小路往回走,走到村口时,正好遇见周云溪和林婉清带着仆妇们送粥过来。周云溪看见谢浩楠,笑着走上前:“苏大人,浩楠,你们回来了,快尝尝这粥,加了红枣和山药,暖胃 。”说着,她拿起一个粗瓷碗,盛了一碗粥递给苏文渊,再盛了一碗递给谢浩楠 。

谢浩楠接过粥碗,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他喝了一口,清甜的米香和红枣的甜味在口中散开,驱散了身上的疲惫。他看向不远处,兵士们和百姓们正两两一组,拿着铁铲清理路上的淤泥,有的用竹筐把淤泥运到空地上,有的则用扫帚清扫路面,虽然每个人的身上都沾满了泥污,但脸上却没有丝毫怨言,反而充满了干劲 。

谢语带着伙计们已经修补好了两户人家的屋顶,此刻正站在梯子上,帮一户人家钉门板,婉清阁的伙计们则在下面递着钉子和锤子,配合得十分默契。谢研教村民们做的门帘也初见成效,不少村民家的门框上,都挂上了浅灰色的帆布门帘,风一吹,门帘轻轻晃动,却稳稳地挡住了外界的风寒 。

谢玥和苏墨已经统计完了大半个村子的灾情,两人正坐在村口的石头上,核对账本上的信息,苏墨拿着笔,时不时地在账本上做着标注,谢玥则在一旁补充着细节,两人低声讨论着,偶尔抬头相视一笑,默契十足 。

谢浩楠看着眼前这一幕幕忙碌而温暖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转头看向身边的苏文渊,轻声说道:“苏大人,你看,这场洪灾虽然让苏州遭了大难,却也让大家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 。”苏文渊望着远处太湖上渐渐散去的雾气,点了点头:“是啊,从兵士到百姓,从谢家到苏州城的每一个人,都在为重建家园努力。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再大的困难,咱们都能扛过去 。”

阳光渐渐升高,驱散了最后的晨雾,洒在苏州城的每一个角落。河堤上,清淤的队伍还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村落里,修补房屋的敲打声、村民们的谈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充满希望的乐章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