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78章 郑国叛影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第78章 郑国叛影

作者:火火同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04:04:53

南线的硝烟暂时散去,留下的是一片需要舔舐的伤口和更加诡谲的暗流。栾枝如同一位老练的工匠,精心修补着晋国南境的防线,同时以鹰隼般的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南方。楚军主力虽退,但其游骑斥候的活动却未曾停歇,如同徘徊在猎物周围的鬣狗,等待着任何可乘之机。栾枝深知,真正的和平远未到来,暂时的宁静下,是更深沉的算计。

这一日,他正在巡视新加固的营垒,一名亲信将领匆匆赶来,低声禀报:“将军,营外抓获数名形迹可疑之人,自称是郑国大夫泄驾的家臣,有十万火急之事,定要面见将军。”

“泄驾?”栾枝眉头微蹙。此人是郑国朝中重臣,但其立场向来暧昧,与楚国亦有不清不楚的联系。在此敏感时刻,其家臣秘密前来,所为何事?他略一沉吟,“带他们到中军帐,要隐秘。”

片刻后,几名风尘仆仆、面带惊惶的郑人被带入帐中。为首一人见到栾枝,立刻跪伏于地,声音颤抖:“栾枝将军!小人奉家主泄驾大夫之命,冒死前来禀报!我国……我国恐生大变!”

栾枝面色不变,沉声道:“慢慢说,有何变故?”

那家臣抬起头,脸上满是恐惧与焦虑:“将军明鉴!自楚军退后,我国内非但未能安宁,反而暗流汹涌!那令尹子文退兵之时,曾秘密遣使入新郑,面见寡君(郑伯)及部分大臣,威逼利诱,言说……言说晋国已是强弩之末,西线僵持,南线残破,不久必败。若郑国此时不断绝与晋之盟好,转而事楚,待楚军再次北来时,必将……必将玉石俱焚!”

帐中气氛瞬间凝固。栾枝的眼角微微抽动,但声音依旧平稳:“郑伯如何决断?”

家臣叩头道:“寡君犹豫不决,但……但以泄驾大夫观察,朝中亲楚之声日盛,尤其是那些此前被楚军兵锋吓破胆的公族大臣,纷纷鼓噪,说晋国已无力保护郑国,不如早降楚国,还可保全宗庙。泄驾大夫虽力主坚守晋盟,奈何势单力薄,恐难挽回大局。故特遣小人星夜来报,请将军早作防备!若郑国生变,南线门户洞开,楚军北来将如入无人之境啊!”

栾枝的心沉了下去。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露出了苗头。郑国,这个地处中原腹心、夹在晋楚两大强国之间的墙头草,其摇摆性在压力下再次暴露无遗。子文这一手釜底抽薪,远比斗椒的猛攻更为毒辣。若郑国倒戈,晋国在南线不仅失去重要的盟友和缓冲,更将面临侧翼被直接威胁的绝境,之前血战守住伊洛防线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此事,还有何人知晓?”栾枝缓缓问道。

“泄驾大夫不敢声张,只密报于小人。如今新郑城内,恐怕已是暗潮汹涌,只待一个契机,便会公开化。”

栾枝点了点头,命人带这些郑人下去妥善安置,严密封锁消息。他独自在帐中踱步,脑海中飞速权衡。郑国局势危如累卵,必须立刻采取行动,但如何行动,却需极讲究策略。派兵威慑?可能适得其反,加速郑国倒向楚国。遣使安抚?在楚国的威胁和郑国内部的亲楚势力面前,恐怕收效甚微。

思虑再三,他再次铺开绢帛,向绛都写下紧急密奏,将郑国可能叛变的危机详尽陈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臣栾枝顿首再奏:郑国形势危急,叛影已现。子文奸计,意在断我臂膀。若郑果叛,南线危矣。然此刻不宜强压,恐促其速反。臣愚见,当双管齐下:一,请国君速遣能言善辩之重臣,携厚礼秘入新郑,面见郑伯,陈明利害,重申盟好,许以援兵保全之诺,竭力稳定其心;二,臣在南线,即刻暗中调整部署,将部分精锐移至靠近郑国边境之战略要地,偃旗息鼓,秘而不宣。若郑国执意叛晋,我军亦能迅速反应,抢占先机,至少控制住郑国北部要害,勿使楚军轻易接手全境。此事关乎霸业存亡,伏请国君圣裁!”

他将密奏以最快速度发出,心中却并无多少把握。外交斡旋能否成功,取决于郑伯的勇气和晋国还能展现出多少威慑力;而军事上的未雨绸缪,也是一步险棋,调动兵力极易被楚军察觉,可能引发新的冲突。

栾枝的紧急密报送到绛都,如同在原本就焦虑不安的朝堂上又投下了一颗巨石。晋襄公与狐偃、赵衰等重臣连夜商议。

“果然!子文老贼,退兵是假,乱我盟邦是真!”晋襄公又惊又怒,“郑国若失,如断一臂!狐偃舅父,赵衰大夫,如之奈何?”

狐偃面色凝重:“栾枝将军所虑极是。郑国之事,处理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遣使安抚,势在必行。此人选,须极有分量,且熟知郑国情势。老臣以为,可使上军佐荀林父前往。其人沉稳干练,堪当此任。”

赵衰补充道:“同时,应密令栾枝,准其依策行事,但务必隐秘,绝不可授楚人以口实。此外,西线战事……也需加紧。”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先蔑将军近日军报,仍言秦军坚守不出,我军强攻伤亡过大,只能继续对峙。西线,已成消耗之战。”

西线的僵局,无疑削弱了晋国应对郑国危机时的底气。若西线能迅速取胜,晋国便可携大胜之威,震慑郑国,使其不敢妄动。但现在,西线胶着,南线隐忧,晋国仿佛被两根绳索紧紧勒住,呼吸艰难。

晋襄公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意识到,这是对他这位年轻国君的真正考验。“准卿所奏!即命荀林父为密使,携重礼赶赴新郑,务必稳住郑伯!另,密令栾枝,准其依策调整部署,然切记‘隐秘’二字!至于西线……传谕先蔑,不必急于求成,稳扎稳打,但需设法打破僵局,至少要在气势上压倒秦军!”

决策已定,晋国这台庞大的机器再次艰难地运转起来。荀林父肩负着艰巨的使命,秘密前往风雨飘摇的新郑。而栾枝在南线,也开始了他无声的布局,将一支支精锐部队像棋子般,悄无声息地移向关键位置。整个南境,表面上平静,暗地里却剑拔弩张。

与此同时,郑国新郑的宫廷内,气氛更是压抑得令人窒息。郑伯兰(郑穆公)坐在昏暗的宫室中,面前摆放着楚国令尹子文送来的密信和晋国以往要求助战的诏书,脸上满是愁苦和挣扎。

一边是咄咄逼人、兵锋直指咽喉的强楚,子文的信中文辞恭谨却暗藏杀机,明确要求郑国背弃晋国;另一边是昔日霸主、但如今似乎陷入困境的晋国,盟约尚在,但保护的能力令人怀疑。

几位心腹大臣分列两旁,争论不休。亲楚派慷慨陈词,列举晋国种种“败象”,强调唯有投靠楚国才能保全社稷;亲晋派则以泄驾为首,力陈背信弃义之耻和楚国贪得无厌之险,主张坚守待变。

“晋国栾枝尚在伊洛,楚军已退,可见晋国仍有实力……”泄驾力争。

“哼!栾枝不过是苟延残喘!西线秦军未退,晋国两线作战,能撑到几时?一旦晋国败亡,我郑国便是楚人砧上之肉!”一位亲楚的公族大臣反唇相讥。

郑伯听着双方的争吵,只觉得头痛欲裂。作为小国之君,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每一次抉择都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他知道,无论倒向哪一边,都可能引来另一边的雷霆之怒。而保持中立,在晋楚争霸的漩涡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在这时,内侍悄声禀报:晋国密使荀林父已至城外,请求秘密觐见。

郑伯精神一振,又感到一阵惶恐。晋国的反应如此之快,显然已经察觉到了什么。他看了一眼泄驾,泄驾微微点头。郑伯叹了口气,挥挥手:“快请……从侧门秘密带入,切勿声张。”

荀林父的到来,能否扭转郑国即将倾斜的天平?新郑的这场暗室之谋,其结果将直接决定中原未来的格局。而遥远的西线,先蔑望着秦军坚守的王官壁垒,焦躁地握着剑柄,仍在苦苦思索破敌之策。晋国的霸业,正同时经受着外交与军事的双重严峻考验,命悬一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