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57章 盛名之下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第57章 盛名之下

作者:火火同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04:04:53

践土之会的盛况如同最绚烂的烟花,照亮了中原的天空,却也终有散去之时。诸侯们带着复杂的心情各归封国,晋文公的霸业在形式上得到了天下的承认。然而,维系这刚刚建立的秩序,远比在战场上击败楚军更为复杂和艰难。盛名之下,暗流涌动,新的挑战已悄然而至。

晋军主力凯旋回国,沿途所受的欢呼与供奉前所未有。然而,晋文公与核心重臣们却无暇沉醉于胜利的荣耀。都城绛都的宫室内,气氛严肃,一场关乎国策的争论正在展开。

“主公,今霸业初成,然天下未靖。”狐偃率先开口,眉宇间带着深思,“楚国虽败,然子文治国,隐忍图强,其复仇之心不死,乃我心腹之患。中原诸侯,其心各异,郑国首鼠两端,卫、曹心怀怨望,皆需弹压安抚。当此之时,我国宜稳筑根基,巩固盟好,休养生息,徐图后举。”

上军将栾枝却有不同的看法:“狐偃大夫所言虽是老成谋国之道,然我军新胜,士气正旺,天下诸侯畏服,此正宜挟大胜之威,继续征讨不臣之时!郑伯滑公,向来朝晋暮楚,此番会盟虽至,其心难测。当发兵讨之,以儆效尤!如此,方能令诸侯真正慑服,不敢有二心!”

先轸沉吟片刻,道:“栾枝将军欲扬我兵威,其志可嘉。然我军久战疲敝,粮秣消耗甚巨,亟需补充休整。郑国虽小,然城坚兵精,若急切难下,恐顿兵坚城之下,反损我军威,徒令楚人窃喜。臣以为,可先遣使责问郑伯,观其反应。若其惶恐请罪,加深贡赋,则可暂缓刀兵;若其怠慢无礼,再兴师问罪不迟。此间时日,正可令我军民稍得喘息。”

诸大夫各抒己见,争论的焦点在于:是继续采取强硬扩张的攻势,还是转为巩固消化战果的守势?

晋文公静听良久,方缓缓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霸业非一日之功,亦非纯恃武力可成。楚乃大敌,不可轻忽;郑如墙草,可慑而不可急图。当下之要,在于内修国政,奖赏功臣,抚恤伤亡,充实府库;外则稳盟邦,尤其是宋、卫,使其成为我南方屏障。至于郑国……”他目光微闪,“便依先轸之策,先遣使责问。然军队操练,不可一日松懈。”

他最终采纳了狐偃和先轸更为稳健的策略,但也并未完全否定栾枝的进取之心,留下了灵活应对的空间。这表明他已从一位流亡公子,真正成长为一位权衡全局的成熟政治

晋国使臣很快抵达郑国都城新郑。国都滑公(若此时仍在位)得知晋使前来问罪,心中忐忑。他深知晋国新霸,兵锋正盛,绝非郑国所能抗衡。然而,就此完全屈服,又心有不甘,且担心国内亲楚势力的反弹。

他召集心腹密议。有大夫主张立刻服软:“晋势大,不可逆其锋芒。当厚赂使者,深刻谢罪,并承诺加倍朝贡,或可免兵燹之灾。”

亦有大夫暗中进言:“君上,晋虽胜楚,然其力亦有穷时。我郑处天下之中,四战之地,非有强援不可独存。不若表面敷衍晋使,暗中再遣心腹密使往楚,告知晋国内情,表达我郑国不得已之苦衷,预留后路。如此,无论晋楚孰强,我郑皆可斡旋其间。”

滑公权衡再三,采取了首鼠两端的策略。他隆重接待晋使,言辞极其恭顺,承认“过错”,答应增加贡赋,并承诺绝不再与楚国勾结。然而,背地里,却真的派出了密使,携带重礼和书信,秘密南下去往楚国。

郑国的骑墙心态,代表了部分中小诸侯在晋楚两大巨头夹缝中求存的无奈与投机。这种摇摆,将成为未来中原政局持续动荡的根源之一。

楚国的郢都,表面上似乎恢复了平静。令尹子文以其老练的政治手腕,竭力稳定政局,恢复生产,抚平战败的创伤。他对晋国示弱,甚至应晋要求,象征性地处置了几名“挑起战端”的边将,以缓和压力。

然而,在平静的表象之下,仇恨的暗流从未停止涌动。楚成王深居简出,但据亲近内侍传言,君王时常于夜间独自徘徊,面对北方,咬牙切齿。斗椒等一批少壮派将领,对子文的“软弱”深为不满,暗中串联,鼓动复仇情绪。

子文深知国内这股躁动,他一方面压制过于激进的声音,避免过早刺激晋国;另一方面,却也并未完全放弃复仇的准备。他秘密下令工匠改进战车、锻造更精良的兵器,并派细作深入中原,打探晋**政情报,尤其关注晋侯年事已高及其诸子情况,其用意不言自明。

楚国的沉默,并非屈服,而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他们如同受伤的猛虎,舔舐着伤口,目光却从未离开过北方的猎物。

吴越战场,局势陷入僵持。吴王阖闾回师后,击退了越国的入侵,但越军退入山林水泽,利用地形不断骚扰,吴军难以彻底清除,反被牵制了大量兵力,原本势如破竹的西进攻势不得不停滞。吴越由此结下世仇,双方沿边界频繁冲突,互有胜负,谁也无法奈何对方,却都消耗着巨大的国力。

西方秦国,秦穆公对晋国的态度愈发微妙。他既羡慕晋国之强,又忌惮其势大。对于田穰苴,他礼遇更厚,赐予宅邸美婢,时常召见交谈,论兵法政事,俨然视为上宾,但绝口不提放其归晋之事。

田穰苴心知肚明,秦穆公是想以他为纽带,与晋国保持一种特殊关系,既不得罪强晋,又试图从中谋取好处,甚至可能存有将来利用他对晋国施加影响的念头。他只能耐心周旋,同时更加迫切地期盼着来自祖国的消息。

这一日,晋文公正与狐偃商议如何进一步安抚宋国,巩固东方联盟。忽有边关急报传来,并非来自南境或东境,而是来自北疆。

“禀主公!山戎近来活动频繁,屡有部落南下,劫掠我边邑,虽未成大患,但其势较往年更显嚣张,似有试探之意。边将请示,是否予以反击?”

狐偃闻言,花白的眉毛微微一皱:“山戎……彼辈惯于趁中原有事时南下掳掠。想必是得知我大军南征,国内空虚,故而生觊觎之心。虽疥癣之疾,亦不可不防。”

晋文公颔首:“北地苦寒,民风彪悍,确不可小觑。传令边将,加强戒备,若其来犯,坚决击之,然亦不必深入追击,徒耗兵力。”他处理得从容不迫,并未太过在意。

然而,就在此事议定后不久,又一份来自卫国边境的密报,被直接送到了先轸手中。密报称,发现有疑似楚国装扮的使者,并未南下归国,反而绕道隐秘路径,似乎正在尝试与北方的狄戎部落进行接触……

先轸看完密报,眼神骤然锐利起来。南方的败者,难道竟想引北方的豺狼,来搅乱中原的棋局?

他立刻起身,拿着密报,快步向晋文公所在的正殿走去。殿外的阳光正好,洒在宫阙之上,一片辉煌,却仿佛照不透那悄然袭来的暗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