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83章 春雷动蛰(公元前580年 春)

寒冬的坚冰在春日的暖阳下悄然消融,蛰伏的生机于无声处勃发。去岁秋冬的惨烈与屈辱、妥协与蛰伏,并未随旧年翻篇,反而如同埋藏在地底的种子,在春风的撩拨下,顶破冻土,展现出更加复杂而危险的形态。

初春的郢都,杨柳初绽新芽,楚水泛着粼粼波光。一支规模不大却格外引人注目的车队,在楚军严密的“护送”下,驶入了这座楚国的都城。这正是依照和约,前来为质的越国太子——鹿郢(注:史载勾践之子名鹿郢与鼫与,此处取其一),以及部分越国宗室、大臣子弟。

楚庄王并未亲自接见,由令尹子重主持了简单的接纳仪式。年轻的鹿郢面色苍白,眼神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惧与屈辱,在楚宫恢弘的殿宇和楚国贵族们或好奇、或轻蔑的目光下,显得格外渺小无助。他谨记着父王勾践临行前那冰冷彻骨、饱含深意的叮嘱:“忍辱负重,观察学习,活下去。”

鹿郢的到来,在郢都并未掀起太大波澜,不过是楚国威服东南的又一明证。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股潜流已然涌动。范蠡布局深远,早在楚国内部埋下的暗线,此刻开始悄然活动。通过隐秘的渠道,一些对楚国王室或当权重臣不满的失意贵族、贪图越国财货的官吏,甚至宫闱中的某些内侍,开始与这位年轻的越国太子产生了“意外”的接触。

鹿郢起初惶恐,但在范蠡暗中传递的指示和越国残留细作的引导下,他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不仅是活着,更要像一颗钉子,深深嵌入楚国这座庞然大物的肌体内部,用金钱、承诺和未来的希望,腐蚀、拉拢、分化,为遥远的越国,也为范蠡那更大的棋局,收集情报,建立内应。

质子的身份是枷锁,却也成了最好的掩护。谁也不会料到,这个看似懦弱惶恐的少年,心中已埋下了复仇的火种,并开始在这敌国的心脏地带,编织一张隐秘的网。春日的郢都,繁华之下,毒芽暗生。

晋国西河之地,冰雪初融,河水奔涌。凛冽的春风中,却弥漫着比寒冬更肃杀的气息。

赵朔“思过”期满后,并未过多参与新绛的朝堂争斗,而是以巡视防务为名,亲自坐镇西河。他兑现了对魏颙的承诺,几乎将赵氏封地的大部分产出,以及通过各种手段筹措的巨额资源,毫无保留地倾注到“武卒”的强化训练与新式装备的打造上。

校场之上,杀声震天。经过残酷淘汰和更加严苛训练的“武卒”将士,身披更加精良的甲胄,手持锋锐更胜从前的兵器,进行着近乎实战的操演。阵型变幻如臂使指,冲锋陷阵悍不畏死。一股锐利无匹的杀气,凝聚在这支军队的上空,令偶尔前来“视察”的晋景公使者都感到心惊肉跳。

军中关于“只知赵氏”的流言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在赵朔有意的纵容和其心腹将领的引导下,变得更加隐晦而坚定。赵朔用实实在在的厚赏、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姿态、以及一次次强调“武卒乃晋国干城,亦是我赵朔与诸君安身立命之本”的训话,不断强化着这支军队对他的个人效忠。

这一日,赵朔与魏颙登高望远,俯瞰着脚下这支日益强大的军队。

“主公,如今‘武卒’战力,远胜往昔。秦人今岁甚是安分,想必是听闻我军威,不敢轻犯。”魏颙语气中带着自豪。

赵朔目光却投向了北方,越过奔腾的黄河,投向那片广袤而纷乱的土地:“秦人?疥癣之疾。我们的目标,不在西,而在北。”

“北?”魏颙一怔,“主公是指……”

“狄人。”赵朔吐出两个字,眼中寒光闪烁,“去岁艾陵之战,戎狄奇兵突现,虽助楚,然其掳掠成性,反复无常,始终是悬于中原诸国头顶的利刃。晋为中原霸主,讨伐不臣,靖边安民,名正言顺!”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更重要的是,狄地虽苦寒,然盛产良马、皮革,其部众骁勇善战。若能击破大部,收编其众,得其牧场,则我晋国骑兵可大兴!此乃增强国力、拓展疆域之良机!且此战乃对外征伐,功在社稷,郤克辈有何理由阻挠?君上又有何理由猜忌?”

他要打一场漂亮的、无可指摘的对外战争,用赫赫战功和实实在在的利益,堵住所有质疑者的嘴,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位,并为未来与楚国的决战,积累更雄厚的资本。

“传令下去,”赵朔决然道,“加紧筹备粮草军械,派出细作,深入狄地,摸清其各部分布、兵力虚实。待夏秋之季,马匹肥壮之时,便是吾等挥师北进,建功立业之日!”

春雷隐隐,西河之剑,已然磨砺完毕,剑锋直指北疆。赵朔的野心,随着军队的强大和战略的明晰,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齐国临淄,宫城深处的秘密工坊内,炉火日夜不息。齐顷公对那批“海外异人”所赠的兵器与图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痴迷。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召集全国顶尖的工匠,在极其保密的状态下,进行仿制与研究。

然而,超越时代的技术,并非轻易能够掌握。工匠们对着那些结构复杂的弩机、投石车图纸绞尽脑汁,冶炼出的金属总是达不到样本的强度与韧性。进展缓慢,损耗巨大,使得主持此事的宠臣和工匠们压力倍增。

这一日,齐顷公亲自来到工坊视察。他看着那些依旧粗糙的仿制品,与寒光闪闪的原品对比,脸色阴沉下来。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如此之久,竟连一件堪用之器都造不出来!”他怒声斥责。

恰在此时,一位一直沉默旁观的、来自田氏一族的年轻工匠,在仔细对比了原品与仿品的断裂面后,小心翼翼地开口:“君上,非是工匠不尽心。实乃此物之冶炼之术,与我中原之法大相径庭。其铁质之纯,其钢性之韧,非寻常薪炭与鼓风所能及。臣观其纹理,似用了某种……极烈之火,与特殊之法制炼。”

齐顷公目光一闪,看向田克:“哦?你有何见解?”

田克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机会:“臣曾闻,海外有奇石,可燃烈炎,或可用于此。再者,鼓风之力,或可设法增强。臣恳请君上,允臣一试,改进冶炉,探寻新法。”

田克的话,无意中触及了范蠡带来的技术核心之一——关于燃料和鼓风技术的改进思路。齐顷公虽不懂技术,但他听出了希望。他此刻求宝心切,也顾不得田克的身份,当即准奏,并拨给更多资源。

田克的介入,使得齐国的技术仿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距离真正掌握还有很长的路,但种子已经播下。这超越时代的技术火花,能否在齐国点燃一场变革,又将给田氏带来怎样的机遇,尚未可知。但可以预见的是,当这些“异术”逐渐流出,必将引起天下震动,甚至改变战争与国力的平衡。

“安居”岛上,春光明媚,海风送暖。

范蠡收到了来自各方的密报:鹿郢已安全抵达郢都并开始初步活动;赵朔在西河厉兵秣马,意在北进狄人;齐国工坊在田克建议下开始尝试改进冶炼技术……

他站在海崖边,望着无边无际的蔚蓝,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赵朔北进……此举倒是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避实就虚,积攒实力,确是良策。”他轻声自语,“只是,狄人岂是易与之辈?其来去如风,聚散无常,若不能一举击溃大部,恐陷泥潭,反为楚国所乘。”

弟子问道:“先生,那我们是否要提醒赵朔?或暗中助他?”

范蠡摇头:“不必。赵朔非勾践,其志宏大,其性刚愎,未必听我之言。且让他去碰一碰,无论胜败,皆能消耗晋楚周边势力,于我大局无损。”

他的目光又转向西方:“倒是齐国那边,田氏子弟竟能窥见技术关键,倒是意外之喜。田氏与公室矛盾日深,或可……再添一把火。”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让我们在齐国的暗线,找机会‘帮助’一下那个田克,让他能更快取得进展。同时,散播消息,暗示齐顷公秘密研制神兵利器,意图不轨,尤其要让晋国和楚国的细作听到。”

弟子心领神会,这是要借技术之事,加剧齐国国内矛盾,并引动晋楚对齐的警惕,从而搅浑中原之水。

“那越国那边……”弟子又问。

范蠡望向东南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勾践忍辱负重,其志未消。然越国元气大伤,非十年生聚不能复起。告诉鹿郢,稳住当下,静观其变。而我们……”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浩瀚的海洋,“是时候再次扬帆,去探索更远的‘瀛洲’,寻找更多……足以改变天下的‘礼物’了。”

春雷已动,万物蛰苏。范蠡这位超然的棋手,并未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他的目光已然投向更遥远的未知与未来,准备在更广阔的棋盘上,落下新的棋子。天下的纷争,因他的布局而更加诡谲;未来的走向,也因他的探索而充满了更多的变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