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小不点的新书灵荒纪元 > 第111章 芒种忙种,汗滴禾下

第一百一十一章 芒种忙种,汗滴禾下

芒种的日头毒得像团火,灵脉馆的稻田里却热闹得像开了锅。男人们赤着脚在水田里插秧,泥水没过膝盖,每插下一株秧苗,都要弯一次腰,脊梁被晒得黝黑发亮,汗珠砸在水面上,溅起细小的水花。陈默手里攥着把秧苗,指尖被泡得发白,却插得又快又齐,秧苗在他身后排得笔直,像条绿色的线。

“陈大哥,这秧苗得插深半寸!”铁牛直起腰,用袖子抹了把脸,汗水混着泥水在他脸上画出道道痕迹,“老张说芒种的水凉,根扎深了才抗得住夜里的寒气,来年才能分蘖多。”

小石头挎着个小竹篮,跟在田埂上给大人们送水,篮里的水壶用灵脉泉的活水镇过,摸起来冰凉沁手。“铁牛叔叔,喝口水!”他踮着脚把水壶递过去,泥水溅在他的布鞋上,留下一个个深色的印子,却跑得格外起劲。

陈默接过水壶,灌了大半壶,凉水顺着喉咙往下淌,激得他打了个寒颤,却把满身的燥热压下去不少。“这水镇得好,”他笑着说,“比墨兰当年用的法子还管用,她总爱往水里丢片薄荷叶,说喝着更提神。”

慕白提着竹篮走来,里面是刚蒸好的糙米饭和腌菜,饭香混着泥土的腥气,在田埂上漫开。“歇会儿吃饭吧,”她把碗筷分给众人,指尖拂过陈默被晒得通红的脖颈,“秦先生说芒种的饭要吃热的,才能抵得住水里的寒气。”

孩子们也围过来吃饭,小石头捧着碗,蹲在田埂上,眼睛却直勾勾盯着水田里的秧苗。“陈伯伯,墨兰姐姐也会插秧吗?”他嘴里塞满了饭,含糊不清地问,饭粒掉在泥里,引来几只小鱼啄食。

“她插秧比谁都快,”陈默扒了口饭,望着远处的灵脉泉,“有年芒种赶上下雨,她披着蓑衣在田里插了一整天,天黑了还不肯回,说‘雨里插秧,根能吸足水,长得更旺’,结果第二天就发了烧,却还惦记着田里的苗插齐了没有。”

秦先生坐在田埂边的老柳树下,手里拿着本《农桑辑要》,给几个小些的孩子讲芒种的学问。“‘芒种忙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指着书上的插画,“这秧苗就像你们,现在好好扎根,将来才能长成有用的材,守脉人更是如此,得在土地里扎下根,才能扛得起责任。”

午后的日头更烈了,水田里的秧苗被晒得有些蔫,却在灵脉泉活水的滋养下,透着股倔强的绿。陈默和铁牛带头加快了速度,插秧的“唰唰”声,像支整齐的歌谣。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田埂边的小水洼里插起了野草,说是“练习插秧,明年就能帮上忙”。

“等秋收的时候,”铁牛插完最后一株秧,直起腰望着满眼的绿色,“这片田准能沉甸甸的,穗子能压弯稻秆。”

陈默点点头,把最后一把秧苗插进土里,泥水顺着他的裤腿往下滴,却带着种踏实的暖。他忽然想起墨兰日记里的话:“芒种的汗,不是白流的,每一滴都能换来稻穗的饱满,就像守脉的苦,不是白受的,每一分都能护得灵脉的安宁。”

傍晚的霞光把稻田染成了金红色,插好的秧苗在晚风中轻轻摇,像片绿色的波浪。众人扛着农具往回走,田埂上留下串串带着泥水的脚印,像串踏实的印章。孩子们跟在后面,唱着秦先生教的《插秧谣》:“芒种插,秋收割,汗滴禾下土生金;守脉人,勤耕耘,灵脉泉边万年春……”

陈默走在最后,望着这片刚插满秧苗的稻田,忽然明白,这芒种忙种的日子,忙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劳作,是土地与人心的约定,是汗水与收获的承诺,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这片土地上,用勤劳写下的诗行,用坚韧种下的希望。

只要这田还在,这秧还在插,这汗还在流,灵脉馆的故事就会像这稻田里的秧苗,在岁月里扎根、生长、成熟,一年又一年,结出属于自己的沉甸甸的果实,永远带着土地的温度和汗水的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