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雾里余温 > 第161章 霜降柿子

雾里余温 第161章 霜降柿子

作者:鲽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01:43:20

霜降的清晨,院后的柿子树像被谁泼了桶红颜料,光秃秃的枝桠上挂着灯笼似的柿子,红得发亮,霜气在果皮上结了层薄冰,倒像裹了层糖衣。思砚搬着小板凳站在树下,仰着脖子数柿子,数到二十就乱了套,手指着最高处那个最大的,喊:“那个给外婆留着!”

“小心别摔了,”林砚踩着梯子往树上爬,粗布裤脚蹭过树干的糙皮,“你外婆总说‘霜降摘柿,甜如蜜渍’,这柿子得经霜打,涩味才散,咬开能流心。”他摘下个红透的柿子,抛给树下的苏晚,“接住,这是‘镜面柿’,皮薄得能看见里面的溏心。”思砚凑过去,苏晚剥开柿皮,橙红的果肉颤巍巍的,甜香混着霜气漫出来,他舔了口流出来的汁,眼睛眯成条缝:“比冰糖还甜!”

苏晚把摘好的柿子摆在竹匾里,阳光照在上面,红得有些晃眼。母亲寄来的粗布巾铺在匾底,蓝底白花的纹样洗得发浅,“这是你外婆纳鞋底剩的布,说‘垫柿子不沾皮’。”她挑出几个硬实的,装进竹筐,“这些得捂几天,软了才好吃,给外婆寄的就得选这种,耐放。”思砚抓起个硬柿子,冰凉的果皮硌着手心,他突然说“要把柿子埋在米缸里,外婆说这样捂得快”。

来老先生的孙女挎着竹篮过来,里面是她家晒的柿饼,裹着层白霜,像撒了把糖。“我爷爷说,霜降的柿饼要挂着晒,霜才出得匀,嚼着绵甜,”她把竹篮放在竹匾边,帮苏晚把柿子摆匀,“我们的柿饼配着你的鲜柿,一软一绵,像把秋天的甜都收进筐里。”

思砚立刻从竹匾里拿了个软柿子递过去,两个孩子蹲在竹匾边,看蚂蚁在柿皮上爬,很快就被甜汁粘住了脚。思砚的袖口沾着柿肉,是刚才贪吃蹭的,他却不在意,指着墙头那棵老柿树说“那树比外婆的岁数还大呢”。老先生坐在堂屋的火塘边,用火钳拨着炭,“这柿子啊,春天开花不起眼,夏天挂果青兮兮,就等霜降这阵寒,把甜都憋在肉里,像实在人,平时不声张,关键时候能暖人心。你外婆不就总说‘霜打的柿子最甜心’?”

街坊们来换柿子时,手里都带着些过冬的物事。张奶奶端来盆红薯,“刚从地窖挖的,蒸着吃粉糯,配柿子正好”;老板娘拎着串干辣椒,“晒透了挂在屋檐下,炖肉时丢两个,香”;思砚举着他手里的软柿子,给每个人看流出来的溏心,汁水滴在红薯盆里,惹得大家直笑“思砚给红薯加蜜了”。

“要给外婆寄箱柿饼,”林砚把晒得半干的柿饼装进木箱,垫着晒干的柿叶,“让她配着热茶吃,说我们的柿饼带着霜气的甜。”思砚找来张画,上面画着棵柿子树,树下有个小人举着柿子笑,说是“外婆看到就知道宝宝会摘柿子了”。他把画贴在木箱上,胶水抹得太多,纸边卷起来,倒像片被风吹起的柿叶。

傍晚,夕阳把柿子树染成金红色,挂在枝头的柿子像点亮的灯笼。苏晚用柿子做了甜汤,橙红的汤汁里浮着桂花,思砚捧着碗,一勺接一勺地喝,说“比糖水稠,比蜜水香”。林砚给他夹了块蒸红薯,“慢点吃,外婆说‘霜降的甜要配点粗粮,才不腻’”。

夜里,火塘的暖意混着柿香飘满屋,思砚躺在被窝里,手里攥着块柿饼,说是“给外婆的小零嘴,梦里能闻到香”。苏晚坐在床边,给他讲柿子的故事,说“这柿子在树上挂了大半年,经了风雨,等了霜降,才把最浓的甜献出来,就像我们等外婆来,盼了那么久,见面时才更觉亲”。

林砚走进来,手里拿着件新做的棉背心,是用母亲寄来的驼毛絮的,外面罩着枣红色的布面,胸前绣着个小小的柿子。“明天穿这个去学堂,”他把背心放在床头,“天寒了,这背心抗冻,像裹着柿子的暖。”苏晚摸着背心的厚实,突然觉得这霜降的柿子里,藏着最醇厚的盼——是孩子贴在箱上的画,是老人的柿饼,是街坊的红薯,把秋天的寒都酿成了甜。

这个霜降,没有惊天动地的热闹,只有枝头的红柿、碗里的甜汤和家人的相守,却比任何华丽的篇章都更动人。因为他们都知道,最踏实的甜,从来都藏在这些经霜的果实里——是思砚沾着柿汁的指尖,是老先生的火塘,是林砚摘柿的手,是霜降夜里那缕浓得化不开的香,藏着岁月的温厚与期盼。

而那些挂在枝头的柿,那些晒成饼的甜,那些藏在汤里的暖,终将像这渐深的寒意一样,在时光里慢慢沉淀,让每个冬天的日子,都带着柿子的甜,带着相聚的暖,等那个最牵挂的人,笑着打开木箱,说声“这柿饼上的霜,白得像去年我晒的那批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