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汉城,清晨五点半,天光已大亮。阳光透过冠岳区某栋老旧但维护得宜的公寓三楼窗户,在光洁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夏日草木的清新气息,夹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汽车声和鸟鸣,与双门洞那种压抑的静谧截然不同。
银珠在主卧的床上醒来,拥被坐起,环顾这个完全属于她的空间。四室一厅的公寓略显空旷,但前业主——一位汉城大学已故教授的遗孀——留下的家具品质上乘,厚重的实木书桌、宽敞的衣柜、甚至客厅那套略显过时但保养良好的沙发组,都透着一股书卷气的沉稳。最让银珠惊喜的是,那位老夫人将教授生前书房里的所有书籍和资料都一并留给了她,几个顶天立地的书架塞得满满当当,除了大量的文学、历史着作,还有不少医学、生物学相关的书籍和期刊,虽然有些年代,但基础理论永不过时,对她而言是无价之宝。
这里离汉城大学医学院步行仅需五分钟,环境清幽,邻居多是大学教职工或家属,氛围安全又学术。银珠深吸一口气,胸腔里充满了自由和掌控感的空气。她起身,赤脚踩在微凉的地板上,拉开窗帘,让更多的阳光涌进来。
『这里真好……真的只有我一个人了。』原身银珠的意识像一缕轻烟,带着些许怯生生的喜悦和难以置信的解脱感,在心底萦绕。『不用早起做一大家的早饭,不用看欧妈的脸色,不用听金珠欧尼的冷嘲热讽……连空气都是甜的。』
“独立是第一步。享受这份宁静,但绝不能松懈。”穿越者银珠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如同清晨的钟声。她走到书桌前,上面摊开着《基础医学概论》的笔记和一本从书房里找到的、页边有老教授详细批注的《格氏解剖学》。距离九月初开学还有近两个月,这段时间对她而言,是预习功课、夯实基础、同时设法赚取生活费的黄金时期。
她熟练地给自己准备了简单的早餐:一杯牛奶,两片吐司,一个煎蛋。厨房里崭新的小冰箱和电炉是她用“翻译稿费”添置的,保证了最基本的生活便利。一边吃早餐,她一边摊开昨天的《朝鲜日报》,仔细浏览着招聘广告版块,并用红笔圈出几个可能适合的兼职:家教(尤其理科)、中文翻译、药店助手。
刚放下报纸,客厅角落那部老式转盘电话突然“叮铃铃”地响了起来,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
银珠的心微微一紧。知道这个电话号码的,只有两个人:房产中介(交易已完成,按理不会轻易打扰)和……李米妮学姐。她离家前,曾按约定给李米妮寄了一封简短的信,告知已抵达汉城及学校通讯地址,但并未提及具体住址,只在信末附上了这个电话号码,说是“暂住地的电话”。
她稳了稳心神,走过去接起电话:“喂,您好。”
“是银珠吗?我是李米妮。”电话那头传来学姐清亮而略带关切的声音,“收到你的信了。一切都还顺利吗?住处安顿好了?”
“米妮欧尼,是我。一切都好,住处也安顿好了,离学校很近,很方便。”银珠的声音保持平静,带着适当的感激,“谢谢欧尼关心。”
“那就好。汉城夏天热,要注意防暑。”李米妮的语气放松了些,随即转入正题,“给你打电话,是有个事儿。我认识一位学长,他阿爸是开中医诊所的,最近想整理一批从台湾进来的中药方剂资料,需要人翻译成韩文,内容比较专业,要求准确性高。他托我问问,看你有没有兴趣,或者认不认识靠谱的中文好的同学。稿费按字数算,比普通翻译高一些。”
银珠心中一动。这正是她需要的机会!专业相关的翻译不仅能赚钱,更能提前接触医学知识,积累人脉。她立刻回应:“欧尼,我有兴趣。我的中文读写没问题,也一直在自学医学基础,应该可以胜任。”
“真的?那太好了!”李米妮听起来很高兴,“我就觉得你行。这样,我把学长联系方式给你,你直接跟他联系,就说是我介绍的。具体要求和稿费你们自己谈。”
“好的,太感谢欧尼了!”银珠真诚地道谢。
又寒暄了几句,主要是李米妮叮嘱她注意安全,有空可以去经营系找她玩,便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银珠的心情有些振奋。李米妮的这个电话,像是一阵及时雨,不仅带来了一个理想的兼职机会,更让她感受到在陌生都市里一丝来自“熟人”的暖意。她迅速记下学长联系方式,决定下午就去图书馆查一些中医基础术语,为可能的“面试”做准备。
『米妮欧尼人真好……总是帮我。』原身银珠的意识泛起温暖的涟漪。
“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但需保持界限,保护**。”穿越者银珠理性地分析着,将纸条小心收好。
上午的时间,银珠严格遵循计划,沉浸在书海中。她主要预习《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前几章内容,遇到晦涩难懂的地方,就起身去书房翻阅老教授留下的笔记和旧版教材,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往往能给她带来茅塞顿开的启发。这种完全自主、高效的学习方式,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