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珠的决裂宣言,如同在双门洞郑家这本就布满裂痕的墙壁上,用最锋利的刀刻下了无法磨灭的分界线。接下来的两天,家里的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一触即发的紧张感。朴贞子和金珠彻底将银珠视作透明人,甚至连指桑骂槐都省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带着诅咒意味的无视。她们刻意制造出巨大的声响摔打东西,用力关上门,用一切肢体语言表达着排斥,却又在银珠真正经过时,像避开瘟疫般迅速移开目光,那种矛盾的行为更显其内心的虚弱与扭曲。
银珠对此安之若素。她乐得清静,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冠岳洞那间属于自己的小屋里,做最后的整理和确认。行李箱早已收拾妥当,此刻正安静地立在墙角,像一位整装待发的士兵。双门洞的一切,无论是令人窒息的家,还是略带伤感的校园,都已成为了她即将翻过去的篇章。
然而,在她内心最深处,清楚知道还有一件事未了——与父亲郑汉采之间,那场不可避免的、最后的对话。这不是关于钱财或具体安排的商讨,而是一种无声的、关乎情感与责任的交接。
离家前夜,晚上九点刚过。银珠刚洗漱完毕,正准备熄灯休息,养足精神应对明天的长途跋涉。就在这时,房门被极轻、极谨慎地敲响了。那敲门声带着明显的犹豫和试探,仿佛怕惊动什么,又仿佛鼓足了巨大的勇气。
银珠心下了然。她起身,轻轻打开门。门外,果然是郑汉采。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睡衣,身影在昏暗的走廊灯光下显得愈发佝偻和单薄。手里没有拿任何显眼的东西,只是下意识地搓着手指,脸上混杂着疲惫、愧疚和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
“阿爸。”银珠侧身让他进来,声音平静。
郑汉采点了点头,脚步有些迟缓地走进房间。他的目光首先落在墙角的行李箱上,凝视了几秒,眼神复杂,然后才转向银珠,喉结滚动了一下,似乎不知该如何开口。房间里一时间只剩下老式挂钟滴答作响的声音。
沉默了近一分钟后,郑汉采才用沙哑的嗓音,干涩地开始了这场对话,内容却出乎意料的琐碎和平常:
“……东西,都收拾好了?”
“嗯,都好了。”银珠点头。
“……车票,再看一眼,别误了时辰。”
“看过了,明天早上八点十分的汽车。”
“……汉城那边,听说比我们这里凉快些,但也别贪凉,晚上睡觉盖好被子。”
“我会注意的。”
“……吃饭,要按时吃,别光顾着学习,身体是本钱。”
“我知道。”
这一问一答,看似是阿爸对女儿出远门最寻常的叮嘱,但郑汉采的语气却异常沉重,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艰难地挤压出来的。银珠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平淡话语背后所隐藏的、这个男人笨拙而深沉的关心,以及那份因长期缺席和无力保护而积压的、巨大的愧疚感。
『阿爸他……原来也会说这些。』原身银珠的意识泛起一阵酸楚的暖流,这是她记忆中父亲第一次如此事无巨细地关心她的生活。
问完了这些“例行公事”般的问题后,郑汉采又陷入了沉默。他的手指搓得更用力了,眼神飘忽,似乎在做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终于,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从睡衣内侧一个不起眼的小口袋里,摸索着掏出了一个用软布包裹着的小物件。
那是一只款式非常老旧、却擦拭得锃亮的黄铜怀表。表壳上有着繁复的雕花,虽然边缘有些磨损,但依然能看出昔日的精致。郑汉采用那双布满粗茧和皱纹的手,小心翼翼地打开表盖,露出白色的珐琅表盘和黑色的罗马数字,表针安静地走着,发出细微而清晰的“滴答”声。
“这个……”郑汉采的声音更加沙哑,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是你哈莫尼……留下的。当年,她就是靠着给人家缝补、省吃俭用,才勉强供我读完了高小……她说,读书人,要知道时辰,要珍惜光阴。”他将怀表递向银珠,动作郑重无比,“你带着它去汉城。看到它,就像看到哈莫尼的期望……也……也记得,家里……还有个没用的阿爸。”
这不仅仅是一只怀表,这是郑家唯一一点正向的传承,是奶奶那份艰难却坚持让子女读书的信念的象征,也是郑汉采此刻能拿出的、最珍贵、也最富含寓意的礼物。
银珠没有立刻去接。她看着那只在阿爸掌心微微反光的怀表,又抬头看向阿爸那双充满血丝、盈满复杂情绪的眼睛。她能感受到这小小物件千钧的重量。这不是物质的馈赠,而是精神的托付。
她伸出双手,郑重地接过了怀表。冰凉的金属触感传来,伴随着表针走动的微弱震动,仿佛能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哈莫尼那份跨越时空的期盼。
“谢谢阿爸。”银珠的声音依旧平静,但比之前多了一丝温度,“我会好好保管,也会珍惜时间,不会辜负哈莫尼的期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