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一年秋,襄阳城沐浴在一片盛大节日前特有的沸腾与庄重之中。空气中弥漫着香烛、油漆与新锦交织的气息,无数工匠日夜赶工,将这座荆襄雄城装点得愈发威严辉煌。林羽登基大典的日期日益临近,整个后秦帝国的权力中心,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准备迎接一个崭新纪元的开启。
就在这万众期盼的时刻,一骑快马背负着特殊的使命,风尘仆仆地驶入襄阳。 骑手是校尉张浑,他面容憔悴却目光熠熠,径直前往承运殿复命。殿内,林羽正与诸葛亮、庞统商议大典细节,见张浑归来,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臣,张浑,奉密旨北上,幸不辱命!”张浑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沙哑,“历经艰险,终在漠南寻得鲜卑残部,一番交涉较量,已将蔡琰蔡昭姬小姐,安然迎回!”
话音未落,一位身披素色斗篷、风尘仆仆却难掩其绝代风华的女子,在侍女搀扶下,缓步走入大殿。她正是蔡琰。多年塞外风霜,虽在她眼角眉梢留下了痕迹,却更添一种历经劫波后沉静如水的成熟风韵。她微微抬头,目光与林羽相遇,那眼神中带着悲怆、坚韧,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未知命运的茫然。
林羽心中一震。他早已闻知蔡琰才名,更知其遭遇之惨,此刻亲眼所见,这位才女身上那种破碎后又重聚的坚韧美感,混合着书香门第的高华气质,竟让他这见惯绝色的帝王,也感到一阵强烈的惊艳与占有欲。他压下心绪,温言道:“文姬先生受苦了。归来便好,归来便好。且先于馆驿好生将养,待大典之后,孤再与先生细叙。”
蔡琰盈盈一拜,声音清冷而平静:“罪妇蔡琰,谢陛下隆恩。” 姿态不卑不亢,却在低眉顺眼间,流露出一种我见犹怜的脆弱感。林羽命人厚赏张浑,并将蔡琰安置于城内最清雅的“兰台别苑”,派专人伺候,其用意,已然明显。
【系统提示】:完成隐藏任务“文姬归汉”。获得传奇才女【蔡琰】。触发特殊事件“才女入宫”(待后续)。获得文化影响力 500。
吉日已至,襄阳南郊,新筑的祭天坛高耸入云,旌旗蔽日,甲胄如林。
林羽身着玄黑为底、金线绣日月星辰十二章纹的帝王衮冕,缓步登上祭坛最高处。文武百官、宗室后妃、各国使臣,依序肃立坛下,鸦雀无声。祭文朗朗,告祭天地;香烟缭绕,直上九霄。当林羽从礼官手中接过传国玉玺,高举过顶,宣告“朕,承天之命,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后秦’,建元‘启元’!” 时,山呼“万岁”之声如同海啸,席卷四野,天地为之变色。
紧随其后的“万国来朝”环节,更是将盛典推向**。 西域于阗、龟兹等国献上能歌善舞、深目高鼻的胡姬;南中蛮族洞主献上充满野性魅力的巫女;辽东使者献上气质清冷的高句丽美女;甚至连高原部落也献上了身姿矫健、肤色健康的羌女。林羽端坐龙椅,目光扫过这环肥燕瘦、各具风情的贡女,皆含笑纳之,命人妥善安置于新设的“四夷馆”,日后充实后宫。这不仅彰显了天朝上国的气度,也为这新生的帝国后宫,注入了多元的色彩。
大典之后,于新建的宸极殿举行大朝会,颁布《开国封赏诏》。 诏书冗长而分量千钧:诸葛亮为丞相,总领朝政;赵云为大将军,周猛、张飞、关羽、黄忠、马超、魏延等为四方重将;庞统、荀彧、贾诩、徐庶、法正、鲁肃等文臣谋士各居枢要;陆逊、甘宁、夏侯惇、夏侯渊等原属各方势力的将领亦量才授职,融入新朝军事体系;姜维、邓艾、王平、王双等新生代得到擢升;甚至华佗也被授予太医令,主管天下医政。一套庞大而高效的新朝权力架构,就此确立。
【系统提示】:完成史诗级事件“开国称帝”!获得终极称号【后秦开国大帝】。获得特质【天命所归】(全势力民心归附速度 50%,人才吸引力达到顶峰)。开启新时代“启元时代”。
然而,盛典的荣光之下,暗流依旧汹涌。
江东的孙权,最终在期限前,率张昭、顾雍、黄盖、韩当、周泰、凌统等核心文武,抵达襄阳“朝贺”。他亲手献上东吴疆域图(部分)和户籍册,自去吴王号,跪拜称臣。林羽面色平静,封孙权为“归命侯”,赐宅洛阳,实为软禁。对东吴旧臣,则采取分化安置之策,或明升暗降,或调离原籍。周泰、凌统等武将表面顺从,眼中却燃烧着不屈的火焰,暗中串联,誓死效忠旧主。孙权则在屈辱的外表下,秘密交代谢夫人,保留了一条通往交趾士燮的绝密联络线。
几乎同时,西征军主帅徐庶、法正联名送来紧急军报:西征大军已彻底扫平陇右羌患,兵锋直指玉门关!然西域以西,出现强大游牧帝国“乌孙”的踪迹,其骑兵彪悍,有东进之意,西域长史府压力骤增! 这预示着,西线的征战远未结束,更大的挑战已在眼前。北疆张飞亦报,鲜卑残部在首领轲比能的整合下死灰复燃,勾结高句丽,屡犯边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