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一年夏,襄阳城仿佛一具巨大的战争机器,在平定中原的辉煌胜利后,并未停歇,反而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然而,此刻充斥城池的,并非战时的肃杀之气,而是一种酝酿着滔天巨变、即将改天换日的沸腾与喧嚣。林羽于承运殿颁下明诏:两个月后,即建安二十一年秋,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秦”,史称“后秦”,年号“启元”,昭告天下!
此诏一出,四海震动。襄阳城内,顿时成为整个天下目光汇聚的焦点。丞相诸葛亮领衔,贾诩、刘晔、荀彧等谋臣辅佐,投入了空前繁忙的筹备之中。制定新朝仪典、修订律法制度、营建宫室仪仗、拟定封赏名单……每一项工作都繁琐而至关重要,无不指向一个目标:要举办一场旷古烁今、足以彰显新朝正统与无上威仪的典礼。登基之事,本身就成了林羽向寰宇宣示天命所归的最强音。
【系统提示】:史诗级事件“开国大典”进入筹备阶段(剩余时间:60日)。获得临时状态【万众瞩目】(势力威望每日自动提升,人才吸引力大幅增强)。
辽东的冬日,来得比襄阳更早一些。 襄平城,辽东侯府内,公孙度握着林羽那封最后通牒,指尖冰凉,最终化作一声长叹。他知道,拖延与观望已到尽头。不久,一队辽东使者携带着沉重的木匣和两名被严密看管的俘虏,抵达襄阳。木匣中,盛放着曹丕死不瞑目的首级。俘虏,则是誓死追随曹丕直至最后一刻的张合与刘晔。
承运殿上,木匣开启,首级验证无误。张合、刘晔被押解上殿,二人虽枷锁在身,却依旧挺直脊梁,面带不屈。林羽并未动怒,挥手屏退左右武士,亲自下阶,凝视二人片刻,沉声道:“俊乂(张合字)、子扬(刘晔字),皆乃世之俊杰。曹丕昏聩,自取灭亡,公孙度亦知天命。如今天下归心,百废待兴,正需贤才辅佐,共开创盛世。二位难道愿一身才学,随朽木同腐乎?”
张合虎目含泪,望向曹丕首级,又看向殿外朗朗乾坤,想起战死沙场的同袍,最终,这位沙场老将单膝跪地,声音沙哑:“罪将……张合……愿降!乞主公收录!” 刘晔长叹一声,亦躬身下拜:“晔……愿效犬马之劳。” 林羽亲手为二人解开枷锁,当即任命张合为荡寇将军,刘晔为军师祭酒,随军听用。曹魏最后的法统,随着曹丕身死、张刘归降,彻底烟消云散。 公孙度随后上表请罪,并请求举家内迁。林羽准其所请,封“归义侯”,赐宅襄阳,辽东故地由张飞遣将接收。
几乎与此同时,西征军捷报与一支特殊的队伍先后抵达襄阳。徐庶、马超、法正联名奏报:西征大军在洮水之西大破羌王彻里吉主力,阵斩其大将越吉,俘获无算,羌族震怖,陇右已定! 随捷报同来的,是西征军的“献俘”队伍。除了堆积如山的战利品,还有数百名羌族贵族俘虏。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三位特殊人物:一位是被称为“雪莲”的羌族公主,年方二八,肌肤胜雪,容貌绝伦,带着草原儿女的野性与高贵;一位是羌族神射手雅丹,可百步穿杨;另一位是羌族智者越哲,精通部落律法舆地。林羽大喜,厚赏西征将士,将羌族公主暂安置于别馆,雅丹、越哲量才录用,以示怀柔。
而对江东,林羽的策略更为凌厉。他并未等待孙权抉择,而是直接修书,命鲁肃誊写后,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建业。信中毫不客气地指出:“……孤登基在即,天下同贺。吴侯之母国太、妹尚香、大乔、小乔等,皆在襄阳,享尽荣华,殷殷期盼吴侯前来团聚,共襄盛举。为全人伦,亦为江东百姓计,限吴侯接信后一月内,率江东文武百官,亲赴襄阳朝贺述职。如若延迟不至,或心存侥幸,休怪孤顾念私情,而废天下公义!届时,恐江东易主,孙氏宗庙不保!” 此信如同一把冰冷的匕首,直接抵住了孙权的咽喉,以其至亲女眷为质,逼他做出最后抉择。
襄阳城内,未来的“宸宫”内苑,一场更深远的变革正在悄然进行。
林羽召集中宫皇后周芷、妃子糜贞(糜夫人)、甘梅(甘夫人)、东宫皇后孙尚香、妃子乔莲(大乔)、乔莹(小乔)、南宫皇后何莲、妃子蔡姝、西宫皇后伏寿、妃子张春华、北宫皇后吕玲绮、妃子严芷若?(严氏)、貂蝉,于新辟的“凤仪殿”举行首次五后会议。
“今日召诸位皇后前来,是为定下我后秦内宫之基。”林羽目光扫过十三位风姿各异、皆为人中之凤的皇后、妃子,缓缓道,“孤设立五宫,意在并尊共荣,而非虚设。 自今日起,设立 ‘凤仪榜’ ,考核五宫四事:一曰 ‘和谐度’ ,察本宫及其关联妃嫔是否和睦,不生事端;二曰 ‘安定度’ ,考较宫内事务管理是否井井有条;三曰 ‘协助力’ ,评断为孤分忧解难、建言献策之功;四曰 ‘荐美功’ ,鼓励尔等为后宫荐举才德貌兼备之女子,充实内廷,所荐之人若得孤心,按其品貌才情,亦算入考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