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 第69章 夜色对谈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第69章 夜色对谈

作者:一井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11:45:39

王玉瑱放下酒杯,脸上的轻松神色渐渐被一层忧虑取代。

他看着对面神色自若的宴清,眉头微蹙,语气带着几分不赞同和关切:“祈风兄,说句实在话,你……你不该在这个时候来长安,更不该直接来寻我。”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仿佛怕被窗外夜色听了去:“如今这长安城里,谁不知道我王氏与那荥阳郑氏已是势同水火,斗得不可开交?崔家也明确站在了我们这边。你如今奉旨入弘文馆,本是天大的机遇,前程似锦。”

“可你这一来,尤其是今夜直接登我王府之门,落在那些有心人眼里,无异于在你身上刻下了我王家的烙印!”

王玉瑱越说越是急切,他是真心为这位好友担忧:“弘文馆是什么地方?汇聚天下英才,更是各方势力暗中角力之所。”

“你初来乍到,根基未稳,若因此被归为‘王党’,日后在馆中,只怕举步维艰,难免被郑氏一系或其关联之人刻意打压、排挤。你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机遇,岂非要平添无数波折?我……我实在不愿见你因我之故,受此牵连。”

他这番话情真意切,全然是站在宴清的角度考量,充满了朋友之间的义气与担忧。

然而,宴清听完,脸上却并无半分忧色,反而轻轻笑了起来。他执起酒壶,不紧不慢地为王玉瑱和自己重新斟满酒杯,动作从容。

“玉瑱兄,你的心意,祈风明白,感激不尽。”宴清端起酒杯,目光清明,带着一种超越他身份地位的洞察与平静。

“只是,你多虑了。”

他微微前倾身子,声音平和却笃定:“依我浅见,郑氏如今,看似仍在挣扎,实则已是强弩之末,离满盘皆输不远矣。”

王玉瑱闻言一怔,凝神细听。

宴清继续浅析道:“其一,道义已失。郑氏子弟行事不端,挑衅在先,散布流言、污人清誉在后,手段卑劣,已令诸多清流不齿。”

“其二,圣意已明。陛下于你王家抬平妻之喜时公然赐赏,此乃旗帜鲜明的表态。郑氏有前太子妃之旧憾,陛下心中岂能无刺?如今又撞在风口浪尖,陛下顺势敲打,正在情理之中。”

“其三,盟友已散。崔家公然与你家亲近,其他几家亦多作壁上观,郑氏可谓孤立无援。”

他条分缕析,将局势看得透彻,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郑重:“然而,玉瑱兄,正因为郑氏已近绝境,你和王世伯,反而更要谨慎,切记——不可将其逼入真正的死地。”

王玉瑱眼神一凝:“祈风兄的意思是?”

“狗急跳墙,兔死狐悲。”宴清沉声道。

“郑氏毕竟是传承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底蕴犹在。若你们得势不饶人,非要赶尽杀绝,使其觉得家族存亡系于一线,他们未必不会铤而走险,做出些鱼死网破的疯狂之举。届时,无论结果如何,必然引发朝野震动,世家格局崩乱。”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王玉瑱,点破了最关键之处:“而这一幕,恐怕正是陛下乐见其成的。”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陛下正可借此良机,以调和或整顿之名,进一步削弱甚至插手世家事务。将郑氏逼到绝路,引发大乱,等于亲手将刀柄递到陛下手中,借皇权之刀,斩世家之根。此乃下下之策。”

王玉瑱听得背后微微沁出冷汗。

宴清这番剖析,比他父亲王珪的告诫更为直白,也更为深刻地揭示了皇权与世家之间那微妙的平衡与危险。

“那……依祈风兄之见,该当如何?”王玉瑱虚心求教。

宴清微微一笑,举杯示意:“《孙子》有云,‘围师必阙’。打压,但要留有余地。让其知难而退,让其付出足够代价,但不要绝其所有希望。”

“让郑氏觉得,虽伤筋动骨,但家族根基尚存,尚有喘息之机。如此,他们便不会选择最极端的方式反抗。而陛下,也少了直接强力干预的最佳借口。”

他仰头饮尽杯中酒,淡然道:“至于我身上的‘烙印’……玉瑱兄,我宴清行事,但求问心无愧,遵循圣人之道。我来寻你,是因你我乃君子之交,光明磊落,何须畏首畏尾?”

“若因惧怕打压便疏远挚友,那我这书,岂不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弘文馆若容不下一个坦荡交友的学子,那这‘才俊汇聚之地’,不去也罢。”

宴清的话语,如同夜风拂过竹林,清朗而带着铮铮之音。

既有对时局的精准把握,更有身处逆境却不改其志的风骨。

王玉瑱看着他平静而坚定的面容,心中的忧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衷的敬佩与释然。

他举起酒杯,与宴清重重一碰,朗声笑道:“好一个‘何须畏首畏尾’!是我想岔了!祈风兄,得友如你,实乃玉瑱之幸!来,今夜不谈那些烦忧事,你我,不醉不归!”

王玉瑱望着对面侃侃而谈、神色从容的宴清,心中不禁再次泛起那种奇异的感叹。

无论是在千年之后那个信息爆炸、人心浮躁的时代,还是在这煌煌大唐、世家林立的当下,宴清都是他王玉瑱所见过的,最为“朗月清风”之人。

这种风骨,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也非故作姿态的孤傲,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澄澈与通透。

他身处微末,却能洞悉朝堂风云;面对强权潜在的威胁,却能坦然说出“何须畏首畏尾”;分析起世家倾轧、皇权平衡,条理清晰,直指核心,却又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超然的客观与冷静,不偏不倚,不激不随。

他身上没有这个时代许多文人要么谄媚、要么愤世嫉俗的习气,也没有那些世家子弟常见的骄矜与算计。

他就如同一块被溪水长久冲刷的温润玉石,棱角内敛,光华自蕴,靠近他,便能让人不自觉地将心中的浮躁与尘埃涤荡去几分。

这样的人,真的很难让人讨厌。

王玉瑱甚至觉得,即便是那些与宴清立场相左之人,在面对他这般光风霁月的姿态和鞭辟入里的分析时,恐怕也很难生出真正的恶感,最多是无奈或忌惮。

更让王玉瑱时常感到恍惚甚至自我怀疑的是,宴清的许多观点和思维方式,常常与他来自后世的灵魂不谋而合。

比如他对“规则”与“变通”的理解,既尊重现有的礼法制度,又强调务实和效果,这与王玉瑱潜意识里的现代管理思维隐隐契合。

比如他对“权力制衡”的敏锐,一眼看穿皇帝意在利用世家矛盾,这与后世的政治学常识何其相似;再比如他那种超越出身门第、更看重个人品行与能力的交友态度,更是让王玉瑱这个拥有平等观念的“异世来客”倍感亲切。

有时夜深人静,王玉瑱回想起与宴清的交谈,都会产生一种荒诞却又无比真实的错觉……

他和宴清,到底谁才是那个穿越了时空的“异类”?

明明自己才是占据着信息优势和不同维度认知的人,可在这个土生土长的大唐县丞面前,自己那些属于后世的“先进”观念,似乎并没有带来压倒性的优越感。

反而常常被宴清以其自身的智慧与洞察力,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和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他看得更透彻、更贴合当下的实际。

宴清就像一面清澈无比的镜子,既映照出这个时代的智慧所能达到的高度,也让他这个“穿越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对人性的洞察、对规则的把握、对理想的坚守,这些核心的智慧与品格,永远是相通的。

他举起酒杯,看着宴清那双映着烛火、清澈而睿智的眼睛,心中那份因身份迷思而产生的孤独与彷徨,似乎又被驱散了几分。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能遇到这样一位友人,或许,也是命运对他的一种补偿吧。

“祈风兄,”王玉瑱由衷叹道,“与你一席话,真胜读十年书。有时候我都在想,若非早认识你几年,我真要怀疑,你是不是从哪里得了什么天书启示,否则怎能将世事看得如此透彻?”

宴清闻言,不由莞尔,摇头笑道:“玉瑱兄谬赞了。世间道理,本就藏在圣贤书与万物运行之中,俯仰皆可得。我不过是比旁人多了些观察,多了些思考,又恰好……遇到了玉瑱兄这般愿意听我妄言的朋友罢了。”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窗外,月色愈发皎洁明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