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多少?”林朝羽忽然问道。
“大约两万字。
”夏不言估算道。
“手腕不酸吗?”
“没关系,还能继续。”
林朝羽略作思索:“这样,我先概述全书脉络,你要在月底前完稿。
写作风格就按现在的路子走,甚至可以模仿金镛的笔法。
接下来几个月,每天两万字,我要你帮我完成几部作品。”
既然金镛尚未动笔《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他决定全部抢先发表。
原本并无此打算,但既然对方在小说中将他塑造成反派,这个回敬自然要够分量。
“行,没问题!”夏不言丝毫没察觉林朝羽暗藏的心思,只当对方是要重用自己,连忙挺直腰板保证道:“林先生您放心,一天两万字的任务包在我身上!”
“你确定能保持这个更新速度?”林朝羽眯着眼睛追问。
“绝对没问题!”夏不言拍着胸脯打包票,“我的写作实力您尽管放心!”
“那就这么定了。
”
......
夏不言果然开始每天雷打不动地产出两万字稿件。
与此同时,林朝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新型的研发中。
这个年代的普遍偏厚,他的目标是要研制出超薄款。
只要产品面世,必定能迅速抢占市场。
他甚至考虑开发狼牙棒等特殊款式。
对此林朝羽毫无心理负担——当年读大学时他就偷偷卖过盗版光盘,如今正大光明做生意怎么了?这可是在促进卫生事业,预防疾病传播,简直是在造福人类。
市场需求明摆在那里:美国嬉皮士运动方兴未艾,欧洲市场潜力巨大。
只要打响品牌,他的产品就不愁销路。
不过超薄技术确实存在难度。
林朝羽并不着急,让研发团队循序渐进地攻关。
另一方面,塑胶花业务也需持续优化。
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立足,必须不断压缩成本。
李嘉成虽然开始涉足房地产,但在塑胶花行业仍保持着巨头地位。
转眼三个月过去。
林朝羽与金镛的笔战渐渐平息。
《神雕侠侣》迎来最终章,书中作为大反派的林朝羽结局凄惨——被塑造成卖国求荣、残害百姓的刽子手,最终遭到正义审判。
读完这个别出心裁的大结局,林朝羽不禁哑然失笑。
抛开个人恩怨不谈,金镛的文笔确实精湛,竟能把一个临时添加的反派刻画得如此令人恨之入骨。
林朝羽放下《明报》,目光转向王志成说道:之前的小说都已完结,明天开始在《大明小说报》连载《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和《鹿鼎记》,更新进度绝对有保障!
夏不言被折磨得不轻,林朝羽要求她同时创作三本小说,导致她常常思绪混乱。
白天写着《倚天屠龙记》,晚上就得切换到《笑傲江湖》,有时甚至出现令狐冲拜见张三丰、张无忌大战东方不败的错 节。
好在有编辑把关,才没闹出大乱子。
后来夏不言调整策略,每周专注一部作品,按细纲分时段创作。
林朝羽曾考虑找四位作者分担,却被夏不言一口回绝——每天两万字的创作量对她而言易如反掌。
明报报社里,金庸惬意地伸着懒腰。
完成《神雕侠侣》后,他终于摆脱了每日赶稿的压力。
随着论战持续升温,《明报》销量飙升至二十二万份,创下新高。
此刻他正酝酿射雕三部曲终章《倚天屠龙记》的创作。
金先生,这是《小说报》。
员工将报纸放在他桌上。
虽然报社严禁提及《大明报》,但金庸偶尔会翻阅这本竞争对手的刊物寻找灵感。
当他看到最新一期时,瞳孔猛然收缩——报端赫然印着《倚天屠龙记》的标题。
看到这五个字时,金镛彻底愣住了。
这不正是自己正在构思的新书标题吗?
当他注意到张三丰、张翠山这些名字时,更是惊得说不出话来。
金镛艰难地咽了咽口水,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心底浮现——这些设定为何如此熟悉?更诡异的是,这个书名分明就是自己前几天刚想好的。
细看内容框架:明教、武当、少林......每多看一行,金镛的震惊就加深一分。
这些分明都是自己的创意!
就连写作风格都像极了自己的笔触。
可金镛清楚记得,这些情节只存在于自己的脑海中,根本还没落笔成文。
如今它们却白纸黑字地呈现在眼前。
就算说有人抄袭,谁会相信?这些未公开的构思,怎么可能被人原封不动地写出来?金镛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林朝羽刻意抹去了射雕三部曲前两部的痕迹,表面看不出任何关联。
但金镛敏锐地察觉到,这根本就是自己的故事架构。
只要仔细推敲,一定能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
越读越感到窒息——自己的创意被人抢先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