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76章 英才汇咸阳,项氏断江东

咸阳城东的驰道,从未像此刻这般喧嚣鼎沸。自帝国八都的榜单快马加鞭,飞传四方后,一条条灰白色的水泥巨龙背上,便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充满希冀与忐忑的人流。那是自帝国各郡奔赴帝都报到的金榜题名者,以及更多手持考牌与官府文书,涌向“帝国皇家学院”的落第士子。

驿站长亭,人声鼎沸。车马粼粼,背负行囊的年轻面孔摩肩接踵,不同口音的议论、招呼、惊叹汇成一片充满生机的嘈杂声浪。

“让让!让让!泗水郡的,去吏部报备!”夏侯婴扯着嗓子,费力地驱赶着一辆满载着刘邦、萧何、曹参等人行李的马车,在人群中艰难穿行。樊哙扛着一个巨大的包袱,如同移动的小山,咧嘴笑着,不时拍打旁边被挤到的陌生学子:“兄弟,对不住啊!俺们沛县来的,赶着去领官服呢!”

刘邦坐在车辕上,翘着二郎腿,嘴里叼着根草茎,眯眼打量着这比科考前更加汹涌的人潮,啧啧称奇:“好家伙!这阵仗!比俺们沛县赶大集还热闹十倍!萧何,你说这咸阳城,能装得下这么多人?”

萧何一身整洁的深衣,坐在车中,闻言放下手中一卷新得的《秦律增补疏议》,透过新换的玻璃车窗望向外面:“沛公,此乃帝国求贤若渴之盛景。陛下开科举,设学院,广纳天下英才,不拘一格。你看,那车上插着‘齐郡’旗号的,定是农桑魁首泛胜之先生的车驾;那边三五成群,背着算筹匣子的,多半是去算学院报到的;更有无数如我等一般,虽名次不显,却亦得入仕途,报效朝廷之人。” 他眼中闪烁着沉稳而务实的光芒,“咸阳,已成帝国熔炉,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曹参点头,指着远处一队由禁军士兵护卫、满载着巨大木箱的车队:“瞧,那是工部的车队,箱上烙印着徽记。听闻公输忌等匠造科翘楚,已被特许提前进入将作监,参与新式器械的研制了。这帝都,处处皆是机遇!”

与此同时,在驰道旁专设的“皇家学院新生登记处”,更是排起了蜿蜒的长龙。礼部与学宫的吏员们忙得脚不沾地,核验文书,登记名册,分发刻有“帝国皇家学院”字样和学员编号的竹制腰牌。

“姓名?籍贯?参考科目?考牌出示!”一名年轻吏员头也不抬地快速询问。

“殷槐,考秦律科,名次…未入前五百。”一个面容清俊、眼神却异常沉静的青年递上考牌与文书,声音平稳。

吏员核对无误,迅速登记,递过一块腰牌:“丙字院,丁区七舍。凭此牌三日内至渭水南岸学院区报到,领取被服书本。好好学,陛下说了,学院结业优等者,一样能当官!”

殷槐接过腰牌,指腹摩挲着上面冰凉的刻痕,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他抬头望向咸阳方向,那里宫阙巍峨,气象万千。未入金榜又如何?这皇家学院,未尝不是另一条青云路。

人流之中,亦不乏失意者的身影。一个老儒生,攥着落榜的文书,望着“秦律科”榜单上“张良”、“萧何”等年轻的名字,长叹一声,浑浊的眼中满是落寞,最终还是颤巍巍走向了学院的登记队伍。帝国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为任何人的怀旧而停留。

吴县,项氏祖宅。

气氛却与千里之外咸阳的喧嚣火热截然相反,冰冷凝滞得如同坟墓。

项羽一身劲装,背负简单的行囊,腰间悬着那柄伴随他多年的楚式长剑,如同一尊沉默的青铜雕像,立于厅堂中央。他面前,叔父项梁须发微张,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指着项羽的手指都在颤抖。

“竖子!你……你当真要去咸阳?!去领那暴秦施舍的所谓‘魁首’荣耀?!”项梁的声音嘶哑,带着难以置信的愤怒和深切的失望,“项籍!你忘了你祖父项燕将军是如何殉国的吗?忘了你项氏一族,与这暴秦有着何等血海深仇?!那咸阳宫里的扶苏,便是嬴政那暴君之子!你以为他是什么仁德之君?他不过是在用这科举、这学院,收买人心,粉饰太平,好让他的江山坐得更稳!你此去,是认贼作父,是自投罗网!更是将你项氏列祖列宗的英魂,践踏于脚下!”

字字如刀,句句泣血。厅堂内侍立的几名项氏老仆,皆面露悲愤,垂首不语。

项羽的重瞳之中,风暴在积聚。他紧抿着唇,下颌的线条绷得如同刀削。叔父的话,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心头那块名为“仇恨”的烙印上。祖父项燕自刎殉国的悲壮,项氏一族在秦军铁蹄下凋零的惨痛,从未有一刻真正从他记忆中褪色。

然而……

他脑海中,却不受控制地闪过驰道上那蜿蜒如龙的浩荡人流;闪过咸阳贡院那冰冷坚固的水泥高墙和巨大的玻璃窗;闪过武科校场上那些身着墨绿作训服、步伐整齐划一如同钢铁洪流的禁军士兵;更闪过自己那五项“甲上”的评语,以及榜单上那耀眼的第一名!

那是他项籍,凭着一身真本事,在天下英雄面前打出来的荣耀!不是靠祖荫,不是靠复楚的空喊!而是靠所有人对他实力的认可!

“叔父!”项羽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如同金石相击,“项籍不敢忘祖仇!但您也看到了!此一时,彼一时!扶苏陛下登基以来,废苛法、兴农工、修驰道、开科举!咸阳城中,汇聚的是天下才智之士,不是六国遗老遗少!帝国的根基,正在被他用水泥、用新法、用这些汇聚的人才,一层层夯实!复楚?靠什么复?靠我们躲在这江东一隅,对着祖宗牌位空喊口号吗?靠那些早已离心离德、只想着自家田宅富贵的旧部吗?”

他向前一步,重瞳直视项梁那燃烧着怒火的双眼,一字一句道:“项氏的荣光,不是靠缅怀过去就能重振的!是在战场上,用敌人的头颅和赫赫战功铸就的!咸阳给了我武科魁首的平台,帝国正在厉兵秣马,其兵锋所指,必是四方不臣!我要去那里,用这双拳头,这把剑,在帝国的战场上,为项氏打出一个新的未来!让天下人重新记住‘项’字大旗的分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如同阴沟里的老鼠,见不得光!”

“你……你混账!”项梁气得浑身发抖,猛地抓起案几上一个青铜酒爵,狠狠砸在地上,碎片四溅!“你这是被秦人的糖衣炮弹迷了心窍!什么战场?什么未来?那是为虎作伥!是帮着仇人去屠戮我们楚人的兄弟!我项梁宁可项氏一族就此断绝,也绝不认贼为主!你若执意要去,今日便踏着我的尸体出去!” 他呛啷一声拔出腰间佩剑,寒光闪闪,直指项羽!厅堂内的空气瞬间降至冰点。

老仆们惊呼着想要上前劝阻,却被项梁厉声喝退。

项羽看着那指向自己的剑锋,看着叔父眼中那近乎癫狂的执着与绝望,心中最后一丝犹豫被彻底斩断。那是对过去的诀别,也是对无法挽回的亲情割裂的痛楚。

他缓缓抬手,握住了背后楚式长剑的剑柄,却没有拔出。而是猛地一用力!

“咔嚓!”

一声脆响,那柄象征着他过往身份与信念的楚式长剑,竟被他用沛然莫御的巨力,生生从中间折断!断口狰狞!

项梁和众老仆瞬间僵住,难以置信地看着那断成两截的剑身坠落在地,发出刺耳的声响。

“叔父,”项羽的声音异常平静,却带着深入骨髓的冰冷,“项籍此去咸阳,只为项氏,不为楚,更不为秦!此剑已断,旧日项籍,亦如这断剑!从今往后,我的路,我自己走!” 他不再看项梁那瞬间惨白如纸、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的脸,决然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厅堂,走向门外早已备好的健马。

翻身上马,缰绳一抖。

“驾!”

骏马长嘶,绝尘而去,再不回头。只留下身后祖宅内,项梁失魂落魄地跌坐在地,捧着那两截断剑,老泪纵横,发出如同受伤野兽般的悲鸣。江东项氏,从这一刻起,已是一分为二。

数日后,咸阳城西,一间名为“渭水居”的简陋客栈。

天字丙号房内,韩信小心地摊开那份宣告他为兵法科魁首、奇策科第二的文书,又轻轻抚平了礼部刚送来的一套崭新的、代表着“待授官身”的深青色制式深衣。衣服的布料结实挺括,针脚细密,肩线处甚至预留了缝缀官徽的位置。

桌上,是客栈提供的粗糙粟米饭和一小碟咸菜。他吃得极慢,每一口都咀嚼得很仔细,仿佛要将这平淡食物中的每一分养分都吸收殆尽。窗外是熙熙攘攘的街道,贩夫走卒的吆喝、车马的喧嚣、远处工坊隐约的轰鸣,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帝都画卷。

他的目光沉静如水,越过喧嚣的街市,投向渭水对岸那片拔地而起的帝国皇家学院。更远处,北山那一片被划为军事禁区的轮廓在薄暮中若隐若现,那里,是传说中“飞雷神”咆哮之地。

“吱呀”一声,房门被大大咧咧地推开。郦食其摇着他那把标志性的破蒲扇,探头进来,脸上带着夸张的惊喜:“哎呀呀!韩兄!果然是你!奇策榜眼,兵法魁首!深藏不露,深藏不露啊!” 他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韩信对面,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碗水,咕咚灌下。

韩信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并未言语,继续低头吃饭。

郦食其也不在意,自顾自地说着:“这下可热闹了!陛下钦点的兵法第一!奇策第二居然也是你!啧啧,听说陛下要亲临贡院,为你们这些魁首唱名授荣!那可是天大的荣耀!韩兄,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 他凑近一些,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精光,“怎么样?韩兄,你我同登奇策榜,也算有缘。待授官之后,不如你我联手?你掌兵戈,我运筹帷幄,定能在这朝堂之上,搅动一番风云!将那些尸位素餐的老朽压在下面……”

韩信放下碗筷,拿起布巾擦了擦嘴,动作一丝不苟。他抬起眼,那双沉静的眼眸看向郦食其,没有激动,没有算计,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郦兄高志。然韩某所求,非搅动风云。”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唯愿手中之策,能解陛下之忧;胸中之兵,能破帝国之敌;所学之能,能筑强秦之基。足矣。”

郦食其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随即又绽开更大的笑容,用蒲扇拍了拍韩信的胳膊:“好!好一个‘筑强秦之基’!韩兄志向高远,佩服佩服!不过嘛……”他话锋一转,眼中精光更盛,“这朝堂如战场,光有志向可不够。韩兄这般大才,日后若有用得着我郦食其这张嘴的地方,尽管开口!价钱嘛,好商量!” 说完,也不等韩信回应,哈哈一笑,摇着蒲扇又晃了出去。

房间内恢复了安静。韩信走到窗边,再次望向章台宫的方向。晚霞映照着巍峨的宫阙,如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甲。他缓缓抬起手,对着那片象征帝国最高权力的所在,无声地,再次深深一揖。这一次,他的脊背挺得笔直,眼中那沉静的光芒,已凝聚成一种无坚不摧的信念。

章台宫,暖阁灯火通明。

扶苏并未休息,正与蒙恬、李斯、程邈、叔孙通等重臣议事。巨大的御案上,摊开着吏部初步拟定的各科前三甲分配草案。

“陛下,”蒙恬指着草案上“兵甲字柒叁”的名字,“此子才具,惊世骇俗。臣以为,当破格擢入兵部职方司,参赞军机,或直接入新组建之‘军事学院’筹备处,参与新式战法、火器操典之编撰!置于臣之麾下,臣必倾囊相授,使其尽快成长,为国柱石!” 他的语气带着强烈的渴才之心。

李斯却微微皱眉,谨慎道:“蒙尚书爱才之心,老臣感同身受。然韩信虽才高,终究初出茅庐,于朝堂规制、实务流程全然陌生。骤然置于高位,参赞核心军机,恐非福事,亦难服众。老臣以为,按陛下既定方略,令其先入兵部为尚书助手,随堂观政,熟悉部务,了解帝**力部署、后勤运转之全局,待其根基稳固,再委以重任,方为稳妥。”

程邈点头附和:“李相所言甚是。匠造科魁首公输忌,其巧思妙想令人叹服,然亦需先入将作监,熟悉帝国营造规制、物料调配、匠作管理之实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日后其所制器物,方能真正贴合帝国所需,而非空中楼阁。”

叔孙通也道:“奇策科郦食其,言辞犀利,长于谋国,然其性情狂放,锋芒过露。置于中书台为助手,由中书令李斯大人亲自点拨,磨其棱角,导其入正途,使其才华为帝国所用而非生乱,亦是良策。”

扶苏静静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他理解老臣们的谨慎,这是帝国官僚体系运转的惯性,也是对骤得高位年轻人的一种保护。但韩信,还有那个项羽……他们不是普通的年轻人,甚至于萧何、曹参,这都是栋梁之材,岂可以常理度之。

“诸卿所虑,皆老成谋国之言。”扶苏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按制,前三甲皆入各部为尚书助手,此策不变。然,”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起来,“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待非常之人!韩信之才,非循规蹈矩可养!蒙卿,此人入兵部后,除熟悉日常部务,朕特许其可随时查阅非绝密级之各地驻军、要塞、粮秣仓储图册文书;可定期前往北山靶场,观摩新式火器操演,并参与战术推演研讨!朕要他在实践中,尽快将胸中丘壑与帝国现实军力相融合!”

蒙恬眼中精光爆射,激动抱拳:“陛下圣明!臣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

“至于项羽,”扶苏看向蒙恬,“此子勇冠三军,然野性难驯,更兼心结深重。其入兵部后,常规事务之外,着其加入禁军新组建之‘陷阵锐士营’,任副统领!此营专司攻坚破锐,操演最烈,伤亡亦重。让他去最苦最险的地方磨砺!告诉他,项氏的荣耀,只能在帝国最锋利的刀尖上,用敌人的鲜血重新书写!朕不在意他项氏之前所作所为,若其真能浴火重生,朕不吝封侯之位!”

“陛下!”蒙恬心头一震,这是将一把双刃剑磨得更加锋利,也是将一头猛虎投入最血腥的斗兽场!他沉声应道:“臣,明白!必使其锋芒,尽为陛下所用!”

“还有皇家学院,”扶苏的目光转向叔孙通,“三万落第考生入学,此乃帝国文脉之未来根基!学宫祭酒、各科大博士人选,务求德才兼备,尤重经世致用之能!学制、课程、考核,皆需精心设计,务必使学子出则能任事,入则能钻研!所需钱粮物资,户部优先拨付!朕要这学院,成为帝国取之不竭的人才活水!今科入仕之人,休沐之时需进政治学院进修,待通过政治学院与吏部考核后方可下放任职!”

“臣,遵旨!”叔孙通、李斯、杜赫等人齐声应诺。

扶苏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咸阳城万家灯火,如同繁星洒落大地。更远处,渭水南岸学院区工地的篝火连成一片,如同一条蜿蜒的光带。无数驿道上,还有点点星火在向着这座心脏之城汇聚。

他仿佛看到,萧何、曹参正埋首于浩繁的律令文书;泛胜之在试验田里俯身查看新苗;公输忌在工坊中对着图纸凝思;桑弘羊在计算着盐铁收支;郦食其正唾沫横飞地阐述他的“奇策”;韩信在北山靶场的硝烟中推演沙盘;项羽在“陷阵锐士营”的校场上发出震天的怒吼;更有无数年轻的面孔,在皇家学院明亮的讲堂内,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

帝国的熔炉,已熊熊燃烧。来自四面八方的英才,如同百川归海,正源源不断地注入这具古老而新生的庞大躯体。旧有的隔阂与仇恨,或许尚未完全消弭,如项羽心中的刺,如项梁悲愤的泪。但在扶苏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和魄力所构建的新秩序、新机遇面前,个人的恩怨情仇,终究要被这煌煌大势所裹挟、所重塑。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扶苏低声自语,嘴角扬起一个充满力量与期待的弧度。汇聚咸阳的,不仅仅是人才,更是推动帝国这艘巨轮,驶向未知而壮阔深海的、沛然莫御的洪流。而他,将是这艘巨轮最坚定的舵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