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前的肃杀气氛尚未完全散去,扶苏接过了蒙恬递来的那份染血战报。
羊皮卷轴入手,带着一种不祥的冰凉和沉重。
他缓缓展开,那刺目的暗红血迹首先闯入视线,如同一道狰狞的伤疤,刻在了象征帝**威的绢帛之上。
他的目光沉静,逐字逐句地阅读着。
随着任嚣那泣血锥心的文字映入眼帘,扶苏的眉头逐渐深锁,拧成了一个川字。当看完陈超的军报后,扶苏的心情更是跌倒谷底!
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因他神色的变化而凝固,李斯、陈平、蒙恬、韩信、蒙毅五人,连同护卫在侧的项少龙,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注视着皇帝脸上每一丝细微的变化。
一万五千三百七十七人阵亡……三名上将殉国……大量中高级军官折损……火器因暴雨尽废……
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名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扶苏的心头。
他推行新政,大力发展军工科技,下令各军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大的初衷之一,便是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完成帝国的统一与扩张,为他脑海中那更为宏伟的蓝图积蓄力量。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这个时代,人口是最宝贵的资源,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都是帝国未来的基石。
然而,瘴疠谷这一战,阵亡将士的数量远超他心理承受的底线,更别提其中还包括了任嚣、赵佗、癸卯这样独当一面的上将,以及数百名承上启下的中坚军官!
这不仅仅是兵员的损失,更是帝国南疆军事指挥体系的一次断崖式崩塌!朱雀军区,经此一役,可谓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已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
一股灼热的怒火,混合着痛惜与失望,瞬间冲上扶苏的头顶,让他几乎想要厉声咆哮,想要立刻下令调集大军,将百越之地碾为齑粉!
但他强行将这翻腾的情绪压了下去。
越是这种时候,他越不能乱。作为帝国的皇帝,他的态度,他的决策,直接影响着整个军心士气,影响着帝国的稳定。
他知道,此刻无数双眼睛正看着他,前线的将士们在等待帝国的反应,朝堂的衮衮诸公在观望他的抉择。
他若表现出惊慌失措或是单纯的暴怒,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
而且,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场惨败,固然有地形不利、毒障弥漫、天降暴雨等客观因素,但“**”的成分,恐怕远比战报中轻描淡写的“指挥失当、轻敌冒进”要严重得多!
帝**方近年来顺风顺水,从上到下滋生的骄矜之气,他早有察觉,只是没想到,这恶果会来得如此迅猛,如此惨烈!
扶苏缓缓卷起战报,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抬起眼,目光已然恢复了古井无波的深邃,扫过面前五位重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这封战报,如今有谁看过?”
李斯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回答:“回陛下,除臣等五人,以及陛下您之外,暂无人知晓具体内容。臣与尚书令已联名下命,中枢所有衙署推迟下值,严禁人员擅离。蒙毅指挥使已接管外围防务,可确保消息绝不外泄!”他的回答条理清晰,展现了极高的危机处理能力。
扶苏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很快又被凝重取代:“做得很好。”他略一沉吟,迅速下达指令,“蒙毅,解除除兵部以外所有区域的戒严,恢复正常秩序,中枢各衙署官员,照常工作,按时下值,不得引起外界无端猜测。”
“蒙恬,你即刻返回兵部,将所有专门负责与朱雀军区对接事务的官员、参谋,全部召集到总参谋部作战室。记住,只限相关人员,动作要快,但要隐蔽,不得声张。”
“其余人等,”扶苏的目光扫过李斯、陈平、韩信,“随朕前往总参谋部。”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道。
命令迅速被传达和执行。
笼罩在中枢上空的紧张气氛似乎缓解了一些,但核心圈层的凝重却愈发深沉。
扶苏没有乘坐车驾,而是与几位重臣一同步行,快速穿过宫苑,直抵帝**事决策的核心——总参谋部。
进入总参谋部那间悬挂着巨幅帝国疆域图的作战室,扶苏并没有立刻下达进一步的指令。
他挥手让原本在室内工作的几名参谋退下,然后径直走到总参谋长韩信平日办公的位置,缓缓坐了下来。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那份染血的战报轻轻放在面前的桌案上,双手交叉置于颌下,深邃的目光投向前方巨大的南疆地图,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作战室内,落针可闻。
李斯、陈平、蒙恬、蒙毅、韩信五人,连同贴身护卫的项少龙,都肃立在下方,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他们能感受到,年轻的皇帝正在极力压制着内心的惊涛骇浪,进行着最冷静的思考和权衡。
扶苏的脑海中,无数念头飞速闪过。
他当然知道燧发枪、前装火炮在面对恶劣天气时的致命缺陷,这也是他如此重视“秦魂”步枪乃至“秦魄”重炮的原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