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率领着近四千精锐秦军,沿着黑冰台提供的路线,一头扎进了通往瘴疠谷的莽莽山林。
他意气风发,胸中激荡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全然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踏入一个精心编织的死亡陷阱。
这一切,确实是山鬼与阿曼针对秦军骄狂心态设下的诡计。
百越人在正面战场上确实难以抗衡秦军的火器之利,但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这片山林,其中的毒瘴、暗河、溶洞、险峻地形,将会成为埋葬入侵者的最好帮手。
山鬼和阿曼原本预期的“惊喜”,是屠纲、王悍那些已经被怒火冲昏头脑的莽夫。
他们精心布置了这个诱饵,就是算准了那些骄兵悍将在屡次被骚扰、又被任嚣严厉申斥后,必然会急于立功,很容易就会咬钩。
然而,阴差阳错,任嚣临阵换将,把这个“天大的惊喜”送到了赵佗面前!
大秦帝国五大军区之一,朱雀军区的副司令!
手握重兵的帝国上将!
这简直是一条超出他们预期太多、太大的“鱼”!
若能将其歼灭或俘虏,对整个朱雀军区,乃至整个帝国南征战略的打击,都将是毁灭性的!
这如何不让山鬼和阿曼欣喜若狂?
部队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起初的路段还算好走,但随着不断深入,道路变得越来越狭窄,林木愈发茂密参天,巨大的树冠几乎遮蔽了天空,只有零星的光斑透过枝叶缝隙洒落下来,在地面形成晃动的光晕。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腐殖质气味和一种莫名的湿闷感。
赵佗骑在战马上,一开始还颇为从容,不时与身边的参谋军官指点地形,讨论进军策略。但渐渐地,他脸上那种胜券在握的笑容收敛了些许,眉头微微蹙起。
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感,如同细微的冰刺,开始悄悄扎刺着他那颗因轻敌而有些发热的头脑。
这是他征战沙场多年,在无数次血与火的淬炼中形成的,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
这种直觉,曾多次在关键时刻向他发出警报,让他躲过致命的埋伏和陷阱。
此刻,这久违的警兆再次浮现。
太安静了。
除了部队行进发出的声响、鸟鸣虫嘶,以及远处隐约的流水声,整个山林仿佛陷入了一种异样的沉寂。
那种感觉,不像无人,反倒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暗处屏息凝神,冷冷地注视着他们这支闯入者。
而且,这地形……赵佗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两侧是陡峭的山坡,植被密不透风,中间是这条越来越窄的路径,前方不远处,甚至需要沿着一条湍急的、河水颜色有些发黑的河流岸边行进。这简直就是兵法上所说的“险地”!
“传令下去,”赵佗勒住马缰,声音沉稳地打破了行军中的沉闷,“全军放慢速度,保持警戒队形。斥候前出三里,仔细侦查。各部注意节省体力,随时准备接敌。”
“副司令,有何不妥吗?”一名团长策马靠近,低声问道。他觉得副司令似乎有些过于谨慎了,对付一群蛮子,何必如此?
赵佗看了他一眼,没有解释自己那玄乎的直觉,只是淡淡道:“小心无大错。此地地形复杂,非比平原。执行命令。”
“是!”团长虽有些不解,但军令如山,立刻下去传达。
秦军的行军速度明显慢了下来,队伍变得更加紧凑,士兵们握紧了手中的燧发枪,警惕地打量着周围幽暗的丛林。
就在赵佗部队进入山林的同时,瘴疠谷深处,反抗军的“大本营”早已动了起来。
山鬼和阿曼站在一处高地的隐蔽所在,远远眺望着谷口的方向。
虽然看不到秦军的具体情况,但他们派出的眼线早已将赵佗部队的动向、规模,尤其是那面醒目的“赵”字帅旗,禀报了上来。
“赵字帅旗?”阿曼听到汇报时,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狂喜,他猛地抓住山鬼的手臂,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变调:“大巫师!是赵佗!秦军的副司令赵佗亲自来了!哈哈哈!天助我也!这可是一条真正的大鱼啊!”
山鬼那涂满油彩的脸上,也难以抑制地抽搐了一下,浑浊的眼珠里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荡的心情,声音因为兴奋而更加沙哑:“好!很好!山神果然庇佑!既然来了,就别想再走了!按计划行事,动作要快!”
整个反抗军大营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立刻行动起来。
按照预定计划,营地里的大部分老弱妇孺,早已提前分批转移到了更深处、更隐蔽的安全区域。此刻,留下的少数人也在紧张地收拾着最后一点家当,做出仓皇撤离的假象。
而反抗军的主力,那近三万名经过初步训练、心中燃烧着复仇火焰的“狼兵”,则在各部头人和勇士的带领下,沉默而迅速地向着预设的伏击阵地开进。
那是一片位于黑水河大拐弯处的险要之地。河道在此骤然收窄,两岸是近乎垂直的峭壁,峭壁上密布着大小小的溶洞入口,如同蜂巢一般。峭壁之上,林木相对稀疏,却堆积了大量的滚木礌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