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帐暖生香。
扶苏在怡妃迪丽冷巴那充满异域风情的温柔乡中,得到了极致的放松与慰藉。这位来自西域的佳人,不仅有着惊心动魄的美丽,更兼具热情似火与柔情似水,深得扶苏宠爱。在她身上,扶苏仿佛能触摸到那片遥远而充满诱惑的土地的脉搏,那盛产葡萄美酒、玉石宝马,也孕育了如她这般动人女子的广袤西域。
拥着怀中的温香软玉,感受着那与中原女子截然不同的风情,扶苏心中那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征服欲与占有欲愈发炽烈。
“西域……必须要彻底、尽快地纳入大秦的版图!”他在心中再次坚定地告诫自己,“不仅仅是为了帝国的战略安全,为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了那里的资源……或许,也为了后世子孙能永远享有这片孕育绝色的土地所带来的‘福祉’。”这个念头带着一丝帝王特有的霸道与私欲,却也更加激起了他的雄心壮志。
翌日清晨,神清气爽的扶苏在用过早膳后,精神奕奕地前往咸阳宫正殿。虽然昨夜“为国操劳”甚是辛苦,但解决帝国根本问题的迫切感让他充满了动力。
“胥坤,”他沉声吩咐身旁的内侍总管,“传中书令李斯、尚书令陈平、工部尚书程邈、户部尚书郑国、兵部尚书蒙恬,即刻至宣室殿议事。”
“诺!”胥坤躬身领命,立刻安排小黄门分头前去传旨。
不多时,五位帝国核心重臣便步履匆匆地赶到了宣室殿。他们身着朝服,神色肃穆,深知皇帝清晨紧急召见,必有要事相商。
“臣等参见陛下!”五人进入殿内,整齐划一地躬身行礼。
“诸位爱卿平身,赐座。”扶苏端坐于御案之后,抬手虚扶,语气平和却自带威严。
“谢陛下!”众臣谢恩后,依次在殿中早已备好的锦墩上坐下,目光皆聚焦于皇帝身上,等待垂询。
扶苏目光首先投向尚书令陈平。陈平掌管尚书省,尤其是行政执行与人事,新占领的月氏、西羌之地的治理情况,主要由他统筹负责。
“陈卿,”扶苏开口,直奔主题,“月氏及西羌新地,已纳入帝国治下有一段时日。如今政令通行、民生稳定情况如何?可有何棘手的难题?”
陈平闻言,立刻挺直腰板,从容禀奏,他思路清晰,言语条理分明:“回禀陛下。月氏与西羌新地之管理,得益于陛下高瞻远瞩,帝国于战前、战中便已着手进行人才储备与新地官员培训,加之武威侯扫荡彻底,故政务推行,目前可谓顺畅无阻。”
他详细分述道:“月氏方向,因昭武之殇及后续战事,其原住民存留数量确已十分稀少,且余者皆为我大秦雷霆手段所深深震慑,畏威而不怀德。故而,地方官署建立、律法推行、赋税征收、土地分发等,几无阻力,管理反较新政之初内地某些豪强盘踞之郡县更为容易。当前首要之务,乃是依照陛下旨意,大规模移民实边,并接收来自其他军区输送之劳力,进行屯田与基础建设。”
“西羌方面,”陈平继续道,“情况稍异。其地部族众多,山高地远,占领初期,确有零星不愿臣服之旧族酋长,试图煽动叛乱,凭险据守。然,皆被我驻守秦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迅速弹压,首恶尽诛,胁从者罚没为奴,已不足为患。”
话锋一转,陈平语气变得积极起来:“更为关键者,乃帝国新政于西羌之推行,成效显着!我大秦废除其旧有贵族特权,重新丈量分配土地予普通羌民,推行秦律使其生活有法可依,更派遣医者、教授农耕新技术。尤其是皇家商号迅速进驻,公平交易,收购当地皮毛、药材,贩卖食盐、铁器、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使得西羌百姓之生活,较之以往被其酋长盘剥之困苦,实有天壤之别!”
陈平总结道,脸上带着一丝自信的笑容:“陛下,民心如水,载舟亦能覆舟。如今西羌民间,对于我大秦之管理,非但无抵触情绪,反而因生活切实改善而支持者日众。臣可断言,照此形势,只需三年光景,月氏、西羌诸地之统治便可彻底稳固。若再假以时日,辅以礼部持之以恒之教化,推广官学,十年之后,此地新生之子民,恐只知自己是‘大秦人’,而渐忘其‘月氏’、‘西羌’之故祖渊源矣!此乃文化同化之伟力,亦是陛下仁政之所向!”
扶苏听完陈平的详细汇报,龙颜大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是他近期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之一。战争的最终目的并非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统治与发展。陈平所言,正是他理想中新地治理应该达到的效果。
“好!甚好!”扶苏抚掌称赞,“陈卿与诸位同僚辛苦了!新地治理能如此迅速步入正轨,尔等功不可没!尤其是能将‘威慑’与‘怀柔’结合得如此得当,既显帝国之威,又施陛下之仁,方能使新民归心,此乃老成谋国之举!”
赞赏过后,扶苏的神色变得更为严肃和深远:“然,月氏、西羌之治理经验,乃帝国以巨大代价换取之宝贵财富,其成功模式,不应止于两地。朕欲将其制度化、模板化,以为万世法,为日后帝国开拓更多新地,提供可循之章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