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北境,九原郡。
作为抵御匈奴的最前沿重镇,九原郡自古便是烽火之地,也是胡汉交融、贸易往来的重要边城。自始平二年,陛下力排众议设立“皇家商号”以来,这座饱经风霜的边城更是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来自帝国科技前沿的各种新奇产品,通过皇家商号的渠道,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此。不再是简单的盐铁茶帛,更有那些让草原牧民和边城百姓都瞠目结舌的“神器”:洁白如雪、细腻如沙的“霜糖”,其甜美远胜饴糖;清澈如水、却一点即燃的“猛火油”,取暖照明效果极佳;还有那价格日渐亲民、坚固耐用的“铁皮煤炉”,使得北境的寒冬似乎也不再那么难熬;更不用说那些色彩鲜艳、质地紧密的“秦锦”,以及小巧玲珑、走时精准的“工学院制式钟”,虽然价格昂贵,但已是身份的象征……
这些商品深深地改变着九原郡乃至周边地区每一个人的生活,也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草原上的各部族牧民、小部落首领甚至是一些胆大的商人,冒着风险穿过边境,来到九原城,用他们的牛羊、皮毛、马匹,换取这些来自大秦帝国腹地的“珍宝”。
边贸的繁荣,给九原城带来了滚滚财源,也使得这里鱼龙混杂,各方势力眼线交错。
乎衍律都,便是这众多商人中的一员。在九原城的市集上,他是个颇有名气的胡商。身材高大,面容粗犷,却总带着一副憨厚甚至有些谄媚的笑容,能说一口流利的秦语,甚至带着点关中口音。他常年带领着一支规模不小的商队,穿梭于草原和九原之间,将肥美的牛羊驱赶到九原贩卖,再采购大量的盐、茶、布匹以及皇家商号的新奇玩意儿运回草原,赚取丰厚的差价。
他为人“豪爽”,经常请守城的小军官、市吏喝酒,时不时送些草原上的小礼物,打点得上下通透。在很多人看来,乎衍律都是一个精明、懂规矩、会做人的成功商人。
然而,这仅仅是他的表象。他的真实身份,是匈奴王庭精心培养并派遣出来的密探头目之一。借着贸易的便利和身份的掩护,他的主要任务并非赚钱,而是源源不断地将大秦北境的边防虚实、军队调动、物资储备、民心士气等情报,悄无声息地传回匈奴王庭。
多年来,他凭借谨慎和伪装,确实为单于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也因此深受单于信任。
但是最近几天,乎衍律都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九原城的气氛,似乎变得有些诡异。
首先是最基本的民生物资。市面上流通的米、面,价格悄无声息地涨了不少,而且越来越难买到大宗货物。他本想采购一批粮食运回草原,毕竟无论何时,粮食都是硬通货,却接连碰壁,各大粮铺要么说存货不多,要么就推说已被大户订走。盐也是如此,官盐铺子虽然还开着,但限量购买,想大量采购根本不可能。
“奇怪……”乎衍律都摩挲着下巴上的胡茬,眉头紧锁,“也没听说大秦境内哪里遭了大的灾荒啊?关中天府之地,去年更是丰年,怎会缺粮缺盐?”
他尝试去打听,得到的回答多是语焉不详,或者说是因为驰道修缮,运输暂时不畅。这个理由勉强说得通,但乎衍律都的直觉告诉他,事情没那么简单。
而当他转而想去收购一些药材,尤其是草原部落急需的金疮药、止血散时,发现情况更加离谱。几家大的药铺里,这类刀伤药几乎被抢购一空!掌柜的直言,库存早就被“朝廷”调走了,什么时候有新货,不知道。
更让他心惊的是,他原本还想采购一批皇家商号最近推出的“新型取暖煤炉”和据说在年节时风靡咸阳的“烟花”,打算运回草原卖给贵族们大赚一笔。结果却被告知,煤炉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而烟花……皇家商号直接告知,暂时停售!所有库存均已调拨它用!
除了那些华而不实的奢侈品(如精美瓷器、琉璃器)还能正常买到,凡是与军需、民生稍微沾点边的东西,要么价格飞涨,要么有价无市,要么干脆就被官方直接管控了!
乎衍律都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是经历过战争的,深知这意味着什么!这根本不是普通的物资调配,这分明是彻彻底底的战争动员前夕的征兆!所有的资源,都在优先向战争机器倾斜!
“大秦……要有大动作了!”这个念头如同冰锥,刺得他心脏一缩。他几乎可以肯定,这动作的目标就是匈奴!毕竟他在九原郡,对此感受最深。边境上的秦军巡逻队似乎更加频繁,眼神也更加警惕,军营里操练的号子声也似乎更加响亮激昂。
“必须立刻把消息传回王庭!让单于早做准备!决不能让秦人打个措手不及!”乎衍律都瞬间做出了决定。他甚至庆幸自己此刻就在九原,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到这危险的信号。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返回自己租住的驿站。他甚至顾不上收拾那些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金银细软——那些东西目标太大,容易引人注意。他也没有通知商队里的任何人,那些人多半只是真正的商人或者是不知底细的下属,带上他们反而是累赘,更容易暴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