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院庭院内,狂热的气氛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硝烟、灵感碰撞的火花以及陛下那石破天惊的指点所带来的震撼余波。学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激动地比划着、争论着,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陛下关于定装弹药、弹匣、撞针、退壳钩以及那扣住扳机便能持续咆哮的“连珠火枪”的描述,一个个眼神发亮,恨不得立刻扎进实验室,将陛下勾勒的蓝图变为现实。
扶苏看着这群陷入科研狂热状态的帝国未来栋梁,满意之余,也知道此刻最需要的是给他们空间和时间去消化、去实践。他轻轻咳嗽一声,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好了。”扶苏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所言,诸多设想,皆需实践验证。坐而思,不如起而行。都散了吧,回去好生琢磨,大胆尝试,小心求证。朕,期待尔等早日给朕带来真正的惊喜。”
“谨遵陛下圣谕!”众人从痴迷状态中惊醒,纷纷躬身行礼,声音中充满了干劲和渴望。他们再次向扶苏行了一礼,然后便迫不及待地、几乎是争先恐后地冲向各自的实验室或工坊,有些人边走边还在激烈地讨论着弹壳该如何卷制,弹簧该用何种钢材。
顷刻间,喧闹的庭院便安静了不少,只留下那巨大的原始“加特林”和超重炮管,以及一群仍在原地待命的龙卫。
扶苏将目光转向一旁激动得老脸通红的徐福,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由衷赞道:“徐院长,你做得很好!化学院交给你,朕,选对了!”
徐福受宠若惊,连忙躬身:“臣惶恐!此皆陛下圣心独运,指点迷津,臣与学子们方能稍有寸进。若无陛下高瞻远瞩,臣等如今恐怕还在丹炉里打转……”
扶苏笑了笑,打断他的自谦:“不必过谦。引领方向,包容失败,激发创造,此乃院长之责,你做得很好。朕看得出,这些学子在你带领下,已然脱胎换骨,敢于想象,更敢于动手了。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他语气转为严肃:“给朕盯紧点,尤其是李焕的颗粒火药与信号药、韩广奇的新式枪械、杨慎行的火炮优化,还有其他人那些奇思妙想,只要方向没错,就要鼓励他们尽快投入实验,在实践中验证、改进。需要什么材料、人手,直接报上来,朕让国库和将作监优先供应。”
徐福郑重点头:“臣明白!定不负陛下重托!”
扶苏沉吟片刻,又道:“记住,闭门造车不可取。若有什么是化学院单独难以完成的,不要硬扛,立刻去找其他学院协作,尤其是茅焦的工学院!新式火器的研发,无论是精密零件的加工、新材料的锻造,还是大型结构的制造,都离不开那些经验丰富的大匠和他们手里的家伙事!要互通有无,协同攻关。朕要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是整个帝国工匠与学者体系的整体提升!”
“陛下圣明!臣稍后便去与茅院长商议合作事宜!”徐福心悦诚服,陛下总是能一眼看到问题的关键。化学院提出构想,工学院实现制造,这才是正道。
“嗯,如此便好。”扶苏点点头,不再多言。他转身,在一众龙卫的簇拥下,胥坤和项少龙一左一右,向着化学院门外走去。
穿过化学院那被熏得发黑的大门,重新走在相对安静的学院主道上,扶苏的心情依旧难以平静。他一边走,一边对身旁的两人感叹道:“胥坤,少龙,今日化学院一行,当真是让朕惊喜连连。李焕之于火药,韩广奇之于连射枪械,杨慎行之于重炮,皆乃璞玉,稍加雕琢,未来不可限量!我大秦,当真是人才济济啊!”
胥坤微微躬身,脸上带着惯有的恭谨笑容:“陛下慧眼识珠,知人善任,此乃帝国之福。老奴看着这些年轻人,也觉帝国未来充满希望。”他这话倒不全是奉承,今日所见,确实超出了他这老宦官的想象。
项少龙则咂咂嘴,嘿嘿笑道:“陛下,您是没看见,刚才那十管齐鸣的大家伙一响,还有您说那扣着扳机不放就能突突突的连珠枪,好家伙,末将这后背汗毛都竖起来了!这要是真弄成了,以后打仗,咱们龙卫是不是就得改行给您当仪仗队了?”他这话半是调侃,半是发自内心的震撼。作为亲眼见证了火器威力的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火器的持续改良意味着什么。
扶苏闻言哈哈大笑:“放心,少龙,就算有了新家伙,龙卫依然是朕最锋利的剑!只不过,到时候你们就得学着怎么用新剑去砍人了!哈哈哈!”
三人说笑间,已然走近了工学院的地界。与化学院那边时而爆炸、时而争吵的“学术氛围”不同,工学院这边通常充斥着的是规律性的金属敲击声、锯木声以及水力锤锻那沉重的轰鸣。
然而今天,却有些不同寻常。
还没等他们完全靠近工学院那片由巨大厂房和露天工棚组成的区域,一阵极其爽朗、甚至带着几分癫狂意味的大笑声便从高空传来,穿透了各种嘈杂的工匠之音,清晰无比地落入扶苏几人耳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