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 —— 嘀嗒 ——!”
凌晨五点的天还蒙着层淡青色的雾,重点高中宿舍楼的走廊里,只有晓阳房间的灯亮着。他坐在书桌前,面前摊着本厚厚的数学错题本,红笔在纸上飞快标注,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窗台上的小台灯歪着脖子,暖黄的光刚好罩住错题本上密密麻麻的演算过程,他左手边的保温杯里,还剩半杯昨晚赵秀兰送来的温牛奶,杯壁上凝着层薄薄的水珠。
“晓阳,还没睡?” 上铺的室友揉着眼睛坐起来,声音里满是困意,“模拟考都过了,别熬这么晚,明天还得听老师讲作文呢。”
晓阳抬头笑了笑,伸手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没事,这道解析几何我总错,再琢磨琢磨。上次模拟考这题丢了 6 分,要是高考遇到,可就亏大了。” 他指着错题本上的红圈,里面画着三条辅助线,旁边写着 “找对称点是关键”—— 这是林建国上周陪他刷题时教的,他记了整整三页笔记,就怕再忘。
其实自从上了高三,晓阳就没在凌晨两点前睡过。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背英语单词,课间十分钟都在刷选择题,晚自习结束后,还得在宿舍多学两个小时。他的错题本换了三本,每一本都写得满满当当,页边空白处全是标注的易错点;英语作文模板抄了整整一个笔记本,连开头结尾的过渡句都分门别类记好;物理公式贴满了书桌,抬头就能看见。
赵秀兰知道他辛苦,每周都会来学校两趟,每次都提着个鼓鼓囊囊的保温桶。周一送刚炖好的鸡汤,里面放了红枣和枸杞,说 “补脑子”;周三送晓阳爱吃的可乐鸡翅,还会偷偷在保温桶底下藏个煮鸡蛋,附张纸条 “别光刷题,记得吃饭”。有次晓阳晚自习犯困,趴在桌上睡着了,老师拍醒他时,他手里还攥着个没吃完的鸡翅,嘴角沾着酱汁,惹得全班同学笑,可他心里却暖得发慌 —— 那是妈妈凌晨四点起来做的,怕凉了,用三层保温袋装着送来的。
林建国也没闲着。每个周末,他都会提前关了家具厂的门,开车去学校接晓阳,带他去镇上的火锅店 —— 晓阳爱吃辣,每次都点特辣锅底,配着肥牛卷和宽粉,吃得满头大汗。建国从不催他聊学习,只跟他说家具厂的趣事:“昨天老王给酒店做衣柜,把抽屉做反了,返工到半夜,还跟我讨价还价要加班费”“建业的五金店来了个客户,买个螺丝还跟他聊了半小时广场舞,最后还多买了个合页”。
有时候晓阳吃着吃着,会突然说:“爸,我要是考不上理想的理工大学咋办?”
建国就会放下筷子,给他夹一筷子肉:“考不上也没事,咱家人不怪你。你这一年的努力,爸都看在眼里,比啥都重要。再说,真考砸了,爸的家具厂还缺个管设计的,你去正好。” 这话每次都能逗笑晓阳,心里的压力也少了大半。
偶尔天气好,建国还会拉着晓阳去小区篮球场打会儿球。晓阳投篮准,建国就负责传球,两人跑得满头大汗,累了就坐在场边喝冰水。有次晓阳投进个三分球,兴奋地跳起来,建国笑着说:“你这劲头要是用在刷题上,啥题都难不倒你。” 晓阳也笑,觉得心里的紧绷感一下子松了 —— 在学校里,他是 “冲刺高考的学生”,在家里,他还是那个能跟爸爸打球的孩子。
林老太更疼他,每天都在佛前祈福,还特意去镇上的庙里求了个 “学业符”,用红布包着,让晓阳挂在书包上。有次晓阳嫌麻烦,把符塞在了抽屉里,林老太发现后,没说他,只是重新拿出来,帮他系在书包内侧,小声说:“不是奶奶迷信,就是图个心安。你带着,奶奶心里踏实。” 从那以后,晓阳再也没摘过,书包晃起来,符包上的红绳就跟着飘,像个小灯笼,暖得很。
可就算这么努力,晓阳还是会慌。上次模拟考,他的排名掉了 5 名,从年级前 30 落到了 35 名。拿到成绩单那天,他没敢回家,在学校操场坐了好久,风刮得脸疼,他却觉得心里更疼 —— 他怕爸妈失望,怕奶奶担心,更怕自己这么久的努力白费。
还是周凯发现了他。那天周凯正好来学校接晓梅,看见晓阳坐在操场角落,就走过去递了瓶水:“咋了?没考好?”
晓阳没说话,只是把成绩单递过去。周凯看了看,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当年高考前,模拟考还掉过 10 名呢,最后不也考上大学了?一次没考好不算啥,关键是知道错在哪。走,我请你吃冰淇淋,甜的东西能让人开心。”
两人坐在校门口的冰淇淋店,晓阳吃着巧克力味的甜筒,听周凯讲他备考的糗事:“我当年背政治,背到凌晨三点,结果第二天考试忘得一干二净,最后瞎写了一通,没想到还得了不少分。” 晓阳被逗笑了,心里的委屈也散了不少。
回到家,晓阳刚把成绩单掏出来,赵秀兰就走过来,帮他接过书包:“累了吧?我给你做了糖醋排骨,快洗手吃饭。” 林建国也笑着说:“掉 5 名怕啥?你上次还进步了 8 名呢,起起伏伏很正常。吃完饭爸陪你看看错题,咱找找原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