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日方舟之燎原星火 > 第15章 军事改革

明日方舟之燎原星火 第15章 军事改革

作者:星辰晨曦A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09:37:24

夜色如墨,将乌萨斯北境的冻原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启航村核心议事屋内,油灯的光芒在墙壁上投下三道拉得长长的、略显摇曳的影子。

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燃烧的淡淡烟味,以及一种沉重如铁的疲惫感。这份疲惫,不仅源于连日来处理农业、工业、教育事务的辛劳,更源于审视当前军事状况时产生的深切忧虑。

“我们面临的指挥体系混乱,根源在于过去的快速扩张期。”

云凌用力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声音带着沙哑,他首先点明了问题的由来。

“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为了应对帝国压力,更快地控制周边村庄,吸纳抵抗力量,我们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扩编。”

他用的词很委婉,但在场三人都明白其含义。

那时,为了给新加入的村庄和战士一个名分,也为了迅速撑起场面,许多新组建的队伍被仓促地授予了“大队”、“支队”甚至“独立中队”等番号。

一个刚刚投诚、仅有三十人的村庄武装可能就被编为一个“支队”,而一个历经血战、人数过百的老兵队伍可能还顶着“中队”的帽子。

这种重名号、轻实质的扩张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迅速壮大了声威,占领了地盘,却如同给一个成长中的少年套上了不合身且五花八门的铠甲,看似威武,实则严重影响了行动的敏捷与协调。

“名目繁多的‘大队’、‘中队’、‘支队’……如今已交织成一团乱麻。”

云凌的炭笔在地图边缘无意识地划动着,仿佛要理清那混乱的线条,

“编制、人数、战斗力相差悬殊,指挥层级模糊重叠。过去应对小规模纠察队,尚可依靠各部队自主作战和战士们的勇气弥补。但下一次,我们面对的很可能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帝国成建制的正规军团。届时,我们这套混乱的体系,会在敌人高效的指挥和协同面前不堪一击。”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塔露拉和爱国者,斩钉截铁地说出了结论:

“与其耗费巨大精力去逐个纠正这些已经固化的混乱编制,不如抓住时机,彻底推翻重来,建立一套全新的、真正适合我们当前阶段和发展目标的军事体系!”

塔露拉抱着手臂,身姿依旧挺拔,但灰白色的长发下,那双坚毅的灰色眼眸也难掩一丝对过往决策的反思和当下的凝重。她微微颔首:

“云凌分析得很透彻。我们凭借信念和血性聚在一起,打退了第一次围剿,也在扩张中迷失了片刻。现在,是时候为我们这具庞大的身躯,锻造一副能够支撑我们奔跑、战斗乃至腾飞的坚实骨架了。”

她将目光转向身旁那如同山岳般沉默的身影,

“爱国者先生,您曾身处乌萨斯军队高层,您的见解至关重要。”

爱国者厚重的金属面甲微微转动,低沉的声音仿佛源自地底深处,带着金属的共振:

“乌萨斯旧制,层级森严,令行禁止,是为战争机器打造。然,其臃肿、僵化,且核心是为镇压与掠夺,与我等理念背道而驰,不可取。”

他一句话,就彻底否定了照搬旧帝**事体系的可能,同时也隐含了对之前盲目扩张、名不副实现象的批评。

“这正是我所想的!我们不能在纠正错误时,又走上另一条错误的道路。”

云凌立刻接话,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驱散脑中的疲惫,将一张新的草纸铺在桌上,炭笔开始有力地勾勒,

“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结构清晰、指挥顺畅的体系。”

他首先在纸的最底层画了一个小圈:

“其最核心的基础,必须保留我们已经实践过、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 5人战斗小组 。这是我们战术的细胞,强调小队成员间的默契、配合与灵活机动,这是我们在劣势中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经验,绝不能丢。”

然后,他在小圈上方画出稍大的单位:

“在此基础上,建立 ‘班’ 。由3到4个这样的5人战斗小组构成,规模大约在12到20人,设班长一名。‘班’应当成为执行巡逻、警戒、小型侦察或袭扰任务的基本单元。”

笔尖继续上移:

“‘排’ ,由3到4个班组成,规模约50至80人,设排长。一个排应具备独立执行连级分配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战斗任务或防御坚守任务的能力。”

“‘连’ ,由3到4个排,加上必要的通讯、后勤支援人员构成,规模约150到300人,设连长。‘连’级单位,应当成为我们未来战术兵团的核心,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攻防作战,是战场上的中坚力量。”

云凌的笔没有停下,继续向上构建:

“‘营’,由3到4个战斗连队,以及直属的侦察、工兵、医疗等分队组成,规模可达500至1000人。而‘旅’,”

他的笔尖重重一顿,

“则由多个营,以及旅属的炮兵、重型装备、通讯、后勤保障等直属部队构成,总规模可达数千人,具备独立的、持续的战役作战能力。”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塔露拉和爱国者:

“我认为,以我们目前控制的人口基数、兵源潜力以及面临的威胁等级,将军事建设的重点放在组建旅一级的常备机动力量上,是当前最合适、也最具前瞻性的选择。我们必须拥有一支能够拉出去、在野战中与敌人主力抗衡的拳头部队!”

“具体而言,”

云凌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

“我提议,立即将参与第一次反围剿、经历过最残酷战火考验的那约1500名民兵和老兵集中起来。以这些拥有实战经验、信念相对坚定的骨干为核心,补充必要的兵员和装备,正式组建整合运动第一旅!这支旅,将不再承担固定的生产或守备任务,而是作为我们未来应对帝国正面进攻、进行机动作战和决定性战役的常规主力,是我们的野战精锐!”

“但是,”

他话锋一转,手指点向地图上分散的各村庄光点,

“仅仅拥有一支主力野战军是不够的。我们的根基在于这些村庄,在于民众。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民兵体系,实现主力机动作战与地方全民防卫相结合。”

他再次拿起炭笔,在代表各村庄的标记旁开始标注:

“首先,是在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定居点,普遍建立‘赤卫队’。”

他提出了这个新的名词,

“‘赤卫队’成员,由村中所有适龄、身体健康的村民——包括感染者和非感染者——在农闲和工余时间接受最基础的军事训练组成。他们不离土、不离产,装备以简单的长矛、猎弓、草叉乃至农具为主,主要职责是原地守备:警戒村庄,防范小股土匪和溃兵,保护粮食和物资,并在主力部队需要时,承担向导、运输、救护等辅助任务。他们是根据地的眼睛、耳朵和最广泛的防御网络,是真正的人民武装雏形。”

“其次,在‘赤卫队’的基础上,选拔其中身体素质和战斗意志更出色、且有更多空闲时间的成员,组建‘游击队’。”

云凌详细解释着二者的区别,

“‘游击队’需要部分脱产,进行更频繁、更严格的军事训练,掌握更复杂的战斗技巧和游击战术。他们的装备应优于赤卫队,配备更多的制式弩箭、刀剑甚至少量源石技艺装备。他们的任务不再局限于本村,而是在一定区域内机动作战:伏击敌人的巡逻队和小型补给队,骚扰敌人的后方,侦察敌情,并作为主力部队的外围屏障。他们是介于赤卫队和主力旅之间的重要机动力量,是主力部队的触角和补充兵源储备。”

他看向塔露拉和爱国者,总结道:

“因此,我建议,将上次反围剿中表现最出色、战斗经验最丰富的那约350名核心民兵,不是全部编入第一旅,而是下放下去。让他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区域,担任各地区‘游击队’的骨干、教官和指挥员,负责训练和带领新的游击队,并将宝贵的实战经验传播下去。这样,我们既能拥有一支强大的野战拳头,又能建立起层层递进、扎根民众的民兵防御体系,让帝**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最后,他提到了那些独特的力量:

“至于像爱国者先生您麾下纪律严明、经验丰富的游击队,霜星同志领导的特长鲜明的雪怪小队,以及我正在组建、潜力巨大的烈阳少年先锋队。他们拥有独特的作战风格、能力或人员构成,不适宜完全打散纳入常规编制。他们将继续作为特殊支队或独立单位存在,在关键时刻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或根据战场需要,配属给主力旅,作为决定战局的战略预备队和战场奇兵。”

云凌长达一番的阐述终于完毕,他将炭笔放下,静静地等待着。议事屋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只有油灯灯芯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塔露拉深邃的目光久久凝视着那张勾勒出新军队宏伟骨架的草纸,那清晰的结构、分明的层级、以及将主力、地方民兵和特殊力量完美结合的构想,让她仿佛看到了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的蓝图在她眼前展开。

这套体系不仅解决了眼前的指挥困境,更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战争潜力,完全超越了乌萨斯旧军队的范畴。

终于,爱国者向前踏出一步,沉重的战靴与木质地板接触,发出令人心安的闷响。他仔细地、逐层地审视着云凌绘制的编制图,那厚重的面甲掩盖了他所有的表情,但那份专注本身就已说明了一切。良久,他低沉而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

“架构,清晰,合理。五人小组保留,甚好。主力与民兵体系区分,职责明确,扎根于民,此为根本。特殊力量独立运用,方能尽显其锋。”

他抬起头,目光如同实质般透过面甲,落在云凌身上,

“此方案,大方向,可行。”

但他随即话锋一转,提出了关键:

“然,军官选拔标准,各级训练大纲,纪律条令,后勤保障流程,需立即着手,严格制定,统一贯彻。无此,一切编制皆为空中楼阁。”

云凌心中一块巨石轰然落地,他强压下激动,立刻郑重回应:

“是!爱国者先生所言极是!军官必须从实战中表现英勇、信念坚定、并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人员中选拔,绝不能唯资历或力量论。我们将尽快建立‘整合运动军事教导队’,由您和我,以及有经验的指挥官共同负责,统一战术思想,制定详尽的训练和纪律条令。这是铸就军魂的第一步!”

塔露拉看着达成一致的两人,眼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光芒。她挺直身躯,声音清晰而有力,如同出鞘的利剑:

“决议通过!整合运动军事编制改革,即刻启动!以原反围剿部队为骨干,组建整合运动第一旅,作为我军常备主力。在各村普遍建立赤卫队,在各区域组建游击队,形成全民防卫体系。原有及新建特殊作战单位,编为独立支队,直属最高指挥。”

她的目光扫过云凌和爱国者:

“云凌,爱国者先生,整编第一旅、建立民兵体系、制定训练大纲和条令的重任,就交给你们了。我们要让乌萨斯帝国,让所有轻视我们的人看清楚,感染者组成的,不是一群待宰的羔羊,也不是流寇土匪,而是一支拥有坚定信念、严密组织、扎根于人民的新型军队!我们的事业,必将因为这支军队的存在,而拥有最坚实的保障!”

新的军事篇章,伴随着北境寒冷的夜风,正式掀开。整合运动的拳头,正在理论的指引和铁血的纪律下,被锻造得更加紧实、有力,指向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