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丁元英:五美倒追,扶贫狂卷万亿 > 第193章 回归

丁元英:五美倒追,扶贫狂卷万亿 第193章 回归

作者:云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4 19:33:00

暮色如墨,缓缓浸染王庙村的山脊。丁元英站在新建的小汽车生产线厂房顶楼,风从远处吹来,带着泥土与金属混合的气息。

格律诗音箱厂的灯光已次第亮起,像一串散落在山谷中的星子。他眯起眼,望着那几点光,心中却无半分轻松。

丁元英还是决定回归王庙村,虽然他的使命已经完成。

他穿书的使命就是救下芮小丹,她已经经历过了那段陕北土路,和黄福海相遇的那个劫已经化解。

现在要回归灵魂深处……

扶贫不是慈善,是把一群深陷泥沼的人,硬生生拉进市场洪流里去搏杀。而他丁元英,正是那个执刀引路的人。

身后传来脚步声,轻而坚定,是芮小丹。她换下了警服,穿了一件素灰的夹克,肩上还落着几粒未干的雨珠。

“今天正式办完手续了。”她说,声音平静,却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

丁元英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他心中却在翻腾,小丹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你就不问问我后悔不?”她走到他身边,目光投向远方。

“你会问自己这个问题,说明你还没真正放下。”他终于侧过脸,看着她,“但你不会回头。你不是那种人。”

芮小丹笑了,笑意清浅,却有几分释然。“你说得对。刑警队给了我荣誉、责任,也给了我一种自豪感,那是体制赋予的。可我知道,如果我不走出来,我就永远只能站在外面看这场扶贫,像个旁观者。”

“现在你进来了。”丁元英说,“进来的人,就得承受代价。”

“我知道。”她点头,“姐夫韩楚风已经打来三次电话,质疑生产线选址太偏,物流成本高,担心资金回笼周期太长。他还说……这不像投资,像赎罪。”

丁元英嘴角微扬:“他没说错。这不是纯粹的投资。王庙村没有区位优势,没有产业基础,甚至没有合格的技术工人。我们靠什么?靠模式重构,靠利益再分配,靠把每一个铜板都用在刀刃上。”

“可资本市场不听这些。”芮小丹低声说,“他们只看报表、看回报率、看退出机制。”

“那就让他们看。”丁元英转过身,直视她的眼睛,“我们要做的,不是迎合资本,而是重塑规则。让资本明白,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种价值,比短期利润更重要,那是人的尊严,是一个村庄从绝境中站起来的姿态。”

两人沉默片刻。夜风渐凉,远处工地上,焊花依旧闪烁,如同不眠的萤火。

第二天清晨,村委会会议室里挤满了人。王庙村村长冯世杰和三个厂的负责人吴斌、叶晓明、刘冰和村民代表、技术骨干,连冯大爷拄着拐杖来了。

丁元英还是决定再启用叶晓明和刘冰,出于对他们心底温存的情意,还是给他们一次机会。

墙上挂着手绘的产业联动图:音箱厂提供技术输出,瓷砖厂消化本地原材料,汽车厂则作为龙头,带动上下游配套。

丁元英坐在主位,面前摊着一份《王庙村联合体运营方案》。

“从今天起,三厂不再独立核算。”他开门见山,“我们成立王庙联合实业也就是星辰花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销售。利润按贡献度分配,但亏损共担。”

人群一阵骚动。

“那我们音箱厂辛辛苦苦赚的钱,也要贴补汽车厂?”一个年轻人忍不住站起身,是格律诗厂的生产主管冯强。

“汽车厂利润大,不用考虑的。”丁元英点头,“而且不用贴补,还要你共享渠道资源。”

“骗人吧?”冯强声音提得很高。

“骗你吗?”芮小丹接过话,站起身来。她的声音不高,却让全场安静下来。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辞职吗?不是因为厌倦了警察工作,而是因为我突然意识到真正的正义,不只是破案抓坏人,更是让人不必走上犯罪的路。王庙村过去穷到偷电、偷料,孩子上不起学,老人看不起病。那种绝望,比任何案件都更触目惊心。”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黝黑的脸。

“现在有人想带我们走出这条路,可我们还在计较谁多出了一份力,谁少担了一份险。如果我们连这点牺牲都不愿给,那这场扶贫,从一开始就输了。”

会议室陷入沉寂。冯大爷缓缓抬起头,沙哑地说:“小丹说得对。我活了七十多年,见过太多外面的人来帮我们,送点米面油,拍几张照就走。可丁先生不一样,他把命都押在这儿了。咱们要是还斤斤计较,那就真是扶不起的烂泥。”

老支书冯坚看了一眼村长冯世杰:“你来镇镇场子。”

有人低头,有人搓手,也有人悄悄抹了眼角。

冯世杰狠狠瞪了一眼冯强,也没说话,他觉得此事不用多说。

冯强最终坐下,低声道:“……我不是想不通。我只是怕,怕又是一场空。”

“我也怕。”丁元英说,“但我更怕的,是明知有机会改变命运,却因恐惧而退缩。我们不保证成功,但我们可以保证——每一分钱都透明,每一项决策都公开,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

他翻开文件最后一页:“这是联营协议草案,大家可以提意见。三天后表决。同意者签字,不同意者,也可选择退出。但一旦加入,就必须遵守规则。”

会议结束时,阳光斜照进窗棂,尘埃在光柱中飞舞。芮小丹走在村道上,身旁跟着几个年轻女工,她们刚从古城职校培训回来,脸上还带着怯生生的笑容。

“芮姐,我们真能学会造汽车?”一个叫春梅的女孩小声问。

“怎么不能?”芮小丹笑着反问,“你们会做瓷砖、会装音箱,难道螺丝都不会拧?”

“可那是汽车啊……电视里都是大厂在做,我们……”

“我们怎么了?”芮小丹停下脚步,“王庙村的人,就注定只能修水管、搬砖头?谁规定了命运的上限?是户口本,还是别人的看法?”

女孩们怔住,继而低下头,仿佛在咀嚼这句话的重量。

芮小丹望向不远处的汽车厂,那是汽车厂总装车间的最长最大的生产线。

……混凝土泵车轰鸣着,将灰色的浆液注入模板。她忽然想起第一次走进王庙村的情景:泥路、破屋、孩子们赤脚奔跑在碎石上。那时她以为,扶贫不过是修条路、建个厂。

如今她才明白,真正的扶贫,是重建信念。

当晚,丁元英收到一封邮件。发件人是德国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亚太总监,附件是一份合作意向书:愿意以三年账期支持王庙汽车厂首批订单,并派遣两名工程师驻场指导。

他盯着屏幕良久,终于回复:“感谢信任。但我们不接受施舍式的长期账期。可否改为:前30%预付,70%货到检测合格后30日内结清?同时,我们愿签订技术转让备忘录,未来在本土化研发上深度合作。”

发送后,他合上电脑,走到阳台。月光洒在院中那棵老槐树上,枝影叠加。

芮小丹端着两杯热茶走来,递给他一杯。

“德国那边回信了?”她问。

“嗯。他们愿意让步,但仍有疑虑。”丁元英抿了一口茶,“毕竟,没人相信一个山村能造出合规的整车。”

“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芮小丹望着夜空,“等第一辆样车下线,我们办一场发布会。不在北京上海,就在王庙村的晒谷场上。请媒体,请专家,请所有曾怀疑过我们的人。”

丁元英侧头看她,眼中难得浮起一丝笑意:“你越来越有企业家的架势了。”

“还不是跟你学的。”她轻笑,“冷峻、理性、不讲情面。”

“但我缺一样东西。”他说。

“什么?”

“你有的——温度。”

芮小丹怔了怔,随即低头一笑,没说话。

几天后,联营协议表决通过。87名村民代表签字画押,占总数93%。格律诗厂率先调拨五名技术骨干支援汽车厂;瓷砖厂主动提出,将本月利润的20%注入联合资金池;就连村小学也组织学生写信,寄给未来的“王庙牌”汽车车主,信中稚嫩地写着:“叔叔阿姨,我们的车是用心造的,请您相信我们。”

春雷响起的那个清晨,汽车厂主体结构封顶。丁元英和芮小丹站在塔吊之下,看着红色的横幅徐徐展开:“自力更生,产业兴村”。

没有香槟,没有剪彩,只有村民们自发带来的锣鼓与鞭炮。老支书冯坚颤巍巍地念完贺词,忽然转向丁元英,深深鞠了一躬。

“丁先生,您是救世主。但您让我们相信,人可以靠自己站起来。”

丁元英扶住老人,久久未语。

他知道,这条路才刚刚开始。资本的考验、市场的冷眼、内部的摩擦,都还在前方等着。但他也清楚,当一群曾被遗忘的人开始相信自己值得被尊重时,奇迹就有了生根的土壤。

雨停了。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如金瀑倾泻,照亮了整个工业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