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 > 第639章 织网初成与规则奇点

“回响织网”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它更像是在冰封的湖面上,用最细的丝线,小心翼翼地编织一张无形的网。每一次连接的成功,都伴随着数十次失败的尝试;每一个新节点的加入,都需要耗费林晚、何雨水等人巨大的心神去调整谐振频率,确保其与网络整体兼容,且波动强度始终维持在某个极低的、不易被察觉的阈值之下。

残骸堡垒成为了这个隐秘网络的第一个稳定节点和指挥中心。老周和麻三姑带领着技术团队,不断优化着“规则谐振器”的设计,使其更小巧、更稳定、功耗更低。他们利用回收的材料,如同石器时代的工匠般,手工打造着一台台简陋却至关重要的设备。

雷栋则扮演着“织网人”的角色。他麾下那些经验丰富的战士和侦察员,化身为危险的“信使”,携带着谐振器,潜入冰冷的残骸带深处,寻找并激活那些散布的“定义回响”源点。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不仅要面对残骸带本身的不稳定环境和资源匮乏,更要时刻提防那无处不在的“监视感”。已有两名“信使”在尝试激活一个较强回响源点时,因共鸣波动稍强而引来了规则层面的细微反噬,连同他们所在的微型舰船一起,化为了虚无的尘埃。

但牺牲并未阻止脚步。相反,每一次成功的连接,都让幸存者们更加坚信这条道路的正确性。

一个月(基于残骸堡垒内部自行定义的时间单位)后,“回响织网”已初具雏形。它由十七个相对稳定的节点构成,覆盖了原“归乡”基地残骸带约百分之十五的区域。通过这个网络,幸存者们终于能够进行有限度的、延迟数秒到数十秒不等的通讯。虽然无法传输复杂数据,但简单的状态汇报、资源信息共享、乃至相互间的精神鼓励,都让分散各处的幸存者们重新感受到了集体的存在,那令人窒息的孤独感被驱散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回响织网”本身似乎具备某种奇特的“隐匿”特性。当网络节点间的共鸣维持在低水平稳态时,那种被“监视”的感觉会显着减弱,仿佛这片区域在“秩序之影”的感知中,变成了一片规则的“背景噪音”。

“它在‘看’,但它可能‘看不见’我们具体的活动,只能感知到这片区域存在一些难以解析的、低级别的规则扰动。”林晚分析道,“就像人眼能看见一片森林,但很难看清每一片树叶的颤动。”

这个发现让他们胆子大了一些。他们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协调,进行一些小范围的资源采集和设备修复工作。甚至,在老周的理论指导下,几个靠近网络节点、屏蔽效果较好的大型残骸内部,被改造成了相对安全的隐蔽所和微型生产车间。

希望,如同地下的暗流,在冰冷的废墟中悄然涌动。

然而,他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回响织网”的根基,是那些散布的、源于何雨柱“定义之锚”的破碎力量。这些碎片是有限的,其回响强度似乎也存在一个上限。网络规模的扩大,遇到了瓶颈。

“我们需要找到更强的‘回响’源点,或者……找到增强现有碎片回响的方法。”老周在一次网络会议上提出,“否则,织网的规模很难继续扩大,我们的活动范围也将被限制在这片残骸带。”

“更强的源点……”林晚沉吟着,她的意识通过网络与何雨水连接,“雨水,古树对回响的感知最敏锐,有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特别强烈的波动?哪怕只是偶尔出现?”

何雨水正与古树一同感应着网络的细微变化。忽然,她眉头微蹙,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有一个……很奇怪的‘点’。”何雨水不太确定地说,“不在我们已发现的任何节点上,位置……很模糊,好像在移动?它的回响非常非常微弱,几乎难以察觉,但……质感很特殊。”

“特殊?”老周追问。

“嗯……”何雨水努力寻找着形容词,“其他的回响,感觉像是规则的‘余音’,是固定的、散发性的。但这个‘点’……它的回响,更像是一种规则的……‘褶皱’本身?它在……吸收周围的回响,非常缓慢,几乎难以察觉,但又好像在……孕育着什么?”

规则的“褶皱”?吸收回响?孕育?

这个描述让所有人都感到困惑和警惕。

“能锁定它的位置吗?”雷栋问道。

何雨水摇了摇头:“很难,它的信号太微弱,而且位置飘忽不定,仿佛存在于规则的夹缝里。只有在它极其偶然地、轻微‘吸收’周围回响的瞬间,我才能勉强捕捉到一丝痕迹。”

未知的、会移动的、能吸收回响的规则“褶皱”?这听起来不像是什么好东西。

“加强监控,但暂时不要主动接触。”林晚果断下令,“在弄清那是什么之前,保持距离。”

就在“回响织网”的幸存者们对这新发现的诡异“褶皱”保持警惕之时——

那片绝对的“静寂边狱”深处。

何雨柱的意识,依旧在那无尽的否定浪潮中,进行着西西弗斯式的抵抗。他将那些从“秩序源点”泄露出来的、混乱的规则信息流,一次次地“定义”为“外来噪音”,强行与自身剥离。这个过程痛苦而徒劳,那些信息流如同附骨之疽,不断试图污染他的核心认知。

但在这漫长而绝望的对抗中,一些极其细微的变化,正在发生。

或许是因为外界的“回响织网”持续运作带来的、跨越维度的微妙扰动;或许是因为他自身“定义”本能在极限压力下的缓慢锤炼;又或许,仅仅是那从源点泄露的“逻辑废热”中,蕴含着某些未被完全净化的、关于“变量”的原始信息碎片……

何雨柱那残存的、近乎本能的“定义”行为,开始发生了一丝难以言喻的 “进化”。

他不再仅仅是将那些信息流定义为“非我”,他开始尝试去 “理解” 它们那冰冷、绝对、却又似乎存在某种内在规律的 “结构”。

就像一个被囚禁在黑暗中的盲人,虽然看不见,却开始用手去触摸牢房的墙壁,感受其材质、纹理、缝隙。

他“触摸”到了那些构成“静寂”规则的、细微的脉络。他“感受”到了那旨在抹除一切的“否定”之力,其运行并非完全无序,而是遵循着某种极其严苛、极其高效的逻辑程序。他甚至从那泄露的信息流中,捕捉到了一丝关于“秩序源点”如何“定义”和“管理”宇宙基本常数的、模糊不清的“操作痕迹”。

这种“理解”并非知识层面的掌握,而更像是一种直觉层面的 “共鸣” 或者说 “浸染”。

他的“定义”本能,在持续对抗和被动接触“秩序”根源规则的过程中,开始不自知地……吸纳 了一丝那种绝对秩序的 “质感”。

这并非他主动选择,而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意识本能的适应性变化。

于是,在何雨柱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情况下,他意识核心那点微弱的“自我感”,其性质悄然发生了一丝改变。它不再仅仅是“变量”的顽强,更带上了一丝……近乎规则的“绝对” 与 “冷硬”。

就像一块普通的铁,在经历了亿万年的地壳压力和高温后,内部结构悄然发生了变化,带上了一丝不属于它原本特质的、冰冷的“刚性”。

这一丝微不足道的改变,却让他在对抗边狱“消融”之力时,变得更加……有效。

他抵抗所产生的“涟漪”,虽然依旧微弱,但其频率和性质,却开始更加贴近边狱规则本身,仿佛成了这片死寂虚无中,一个更加难以被“消化”的 “规则奇点”。

这个“奇点”太微小了,相对于浩瀚的边狱,如同宇宙中的一颗原子。

但它确实存在着。

并且,因为它带上了秩序的“质感”,它与边狱规则的冲突,从原本粗暴的“硬碰硬”,开始转向一种更加微妙、更加内在的 “排异反应”。

这种排异反应,暂时还无法撼动边狱分毫。

但它就像一颗被投入精密钟表内部的、带有微弱磁性的尘埃,虽然无法让钟表停摆,却可能在其最细微的齿轮转动中,造成无人能察的、持续累积的 “误差”。

而在外界,那被何雨水感知到的、在规则夹缝中移动的、吸收回响的诡异“褶皱”,其核心,似乎正隐隐指向了边狱中,何雨柱意识所在的那个方向……

内与外的因果,通过无人理解的维度,悄然纠缠。

“回响织网”与“边狱奇点”,

一个在明处艰难求生,一个在暗处悄然异变。

共同为这场看似结局已定的宇宙战争,埋下了最为深远的……变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