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 > 第638章 回响织网与边狱涟漪

希望,是废墟之上最顽强的野草。

“定义回响”的发现,如同在密闭的铁屋里凿开了一道微小的缝隙,让新鲜空气和一丝光亮透了进来。残骸堡垒内的气氛陡然一变,之前的绝望与麻木被一种混合着紧张、兴奋和破釜沉舟决心的昂扬斗志所取代。

林晚、老周、麻三姑立刻组成了临时的“回响研究小组”。何雨水与万灵古树则成为了最关键的“感应核心”与“生命能源”。雷栋负责协调所有残存的安保力量和资源,确保研究不受干扰,并开始有计划地、极其谨慎地向外派出小型侦察单元,尝试定位更多、更强的“回响”源点。

研究的第一步,是理解与捕捉。

老周和麻三姑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制造能够稳定感应并测量这种“规则回响”的设备。现有的传感器对此完全无效,它们是基于能量、物质或信息流的,而“定义回响”更像是空间本身固有频率的一种极其细微的“失调”或“褶皱”。

“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与规则本身产生‘共振’的介质。”老周盯着光屏上那些毫无规律的乱码,那是常规设备试图捕捉回响时得到的结果,“一种不依赖于常规物理参数的东西。”

他想到了“逻辑星钻”理念中,关于信息本质结构的描述,以及何雨柱曾提及的“秩序罗盘”对规则脉络的感知。

“或许……我们不该用‘捕捉’,而应该用‘共鸣’。”麻三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像调音师 tuning 乐器一样,我们调整自身发出的某种‘信号’,去主动匹配那种回响的频率,当频率一致时,我们自然就能‘听’到它,甚至……影响它。”

这个思路打开了新局面。他们开始尝试利用残存的、最精密的灵思回路和精神感应放大器,结合何雨水从万灵古树那里引导出的、蕴含着“生命存在”本质波动的能量,制造出一种特殊的“谐振探针”。

这个过程充满了失败。要么是探针无法产生有效的共鸣信号,要么是信号过于微弱无法检测,更危险的是,有两次尝试产生的共鸣波动稍微强了一些,立刻引来了那股无处不在的“监视感”的细微扰动,吓得他们立刻终止了实验。

最终,在一个标准周的反复尝试和调整后,第一台简陋的“规则谐振器”被制造出来。它看起来就像一个不断变幻着微弱七彩光芒的、不规则的水晶状结构,核心是由何雨水提供的一缕高度凝练的生命织锦丝线。

当麻三姑小心翼翼地启动谐振器,并让何雨水引导其输出频率,缓慢靠近之前感应到的那处较强烈的“回响”源点时——

成功了!

那水晶状结构猛地稳定下来,散发出与之前捕捉到的“定义回响”同源的、极其微弱却清晰可辨的波动!同时,连接在谐振器上的一个由老周临时编写的、基于模糊逻辑的指示器,也第一次跳出了有规律的非随机读数!

“我们做到了!”麻三姑忍不住低呼,声音带着激动与疲惫。

接下来是第二步,连接与通讯。

他们选择了一个距离残骸堡垒较近、回响信号相对稳定的源点作为第一个测试目标。林晚集中精神,将她那融合了“灵思之契”与“共鸣之心”的特质发挥到极致,她不再试图传递复杂的信息,而是将一股最简单、最纯粹的意念——“存在,确认”——通过谐振器放大,导向那个目标源点。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和精度的过程。那“定义回响”如同风中的蛛丝,稍有不慎就会断掉或扭曲。林晚必须让自己的意念频率与回响频率保持完美的同步,才能将信息“搭载”上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林晚的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终于,在经历了数十次失败的尝试后,她感觉到自己的那道意念,成功地融入了回响的波动之中,沿着那无形的规则脉络,传递了出去!

几乎在同时,负责在目标源点附近(一处较小的战舰残骸)进行接收试验的小组,通过他们那台同样简陋的谐振器,捕捉到了这缕被“搭载”的意念!

“接收到信号!内容:‘存在,确认’!信号清晰度……百分之三十!延迟……一点七标准秒!”

通讯,建立了!

虽然效率低下,信号微弱,延迟明显,但这意味着,他们找到了一种可能避开“秩序之影”常规监控的通讯手段!一种基于规则底层“回响”的、点对点的隐秘连接!

整个残骸堡垒沸腾了!哪怕只是最简单的两个字,也代表着无法估量的希望!

雷栋立刻下令,全力制造更多的简易谐振器,派出更多的小组,携带设备前往其他已探明的回响源点,尝试构建一个分布式的、基于“定义回响”的隐秘通讯网络——“回响织网”!

与此同时,何雨水在与万灵古树的深度沟通中,也有了新的发现。她感觉到,当外界的“意志”通过回响网络进行连接和共鸣时,那些散布的“定义碎片”似乎会被轻微地“激活”和“滋养”,其回响会变得更加稳定和清晰。甚至,古树那受损的灵性,在这种特殊的规则共鸣环境中,也似乎得到了一丝极其缓慢的修复。

“这些碎片……好像在吸收我们的‘信念’?”何雨水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林晚。

林晚若有所思:“或许,这就是它们能够存续下来的原因。它们源于雨柱汇聚的文明信念,现在又由我们的信念来维持和激活。这是一个……基于‘意义’和‘意志’的循环!”

这个发现让“回响织网”的意义更加重大。它不仅仅是一个通讯网络,更可能是一个维系和壮大他们反抗力量的“信念温床”!

……

就在“回响织网”在残骸带中悄然铺开,幸存者们重新找到方向和凝聚力之时——

那片绝对的“静寂边狱”深处。

何雨柱那陷入僵持的意识,依旧在无边无际的“否定”浪潮中,坚守着那点基于“定义”本能的、微弱的“自我感”。他像一块被投入强酸中的特殊合金,虽然表面在不断被侵蚀,但其内部某种核心的晶体结构,却异常顽固地抵抗着彻底的溶解。

不知过了多久(时间在这里没有意义),或许是因为外界“回响织网”的建立和运作,或许是因为那些“定义碎片”被持续“激活”而产生的、跨越维度的微弱扰动……

何雨柱那近乎凝固的意识核心深处,那点与“秩序源点”相连的、早已黯淡到几乎熄灭的印记,极其轻微地……闪烁了一下。

如同沉睡亿万年的星辰内核,被一丝来自遥远星系的引力波所触动。

伴随着这丝几乎不可察的闪烁,一段极其破碎、混乱、仿佛由无数规则噪音构成的“信息流”,不受控制地从那印记中逸散出来,融入了何雨柱抵抗“消融”的意识洪流中。

这信息流并非何雨柱自身的记忆或思维,它更像是一种……规则的残影,是“秩序源点”那浩瀚信息库中,某个极其偏僻角落的、未被完全处理的“冗余数据”或者说 “逻辑废热” !

由于何雨柱的“定义”本能与源点同源,又因为外界的“回响”扰动,这丝本该被源点自身循环系统消化掉的“废热”,竟阴差阳错地沿着那几乎断绝的联系,泄露到了他这个被封印的“容器”里。

信息流的内容光怪陆离,无法理解:

【……规则弦振动序列 delta-7zeta 异常……熵减模型局部失效……】

【……‘观测者效应’在宏观尺度微弱显化……编号K-774星域……】

【……‘变量’聚合体‘星海漫游者’……最终记录:存在意义质疑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符合‘静寂’转化阈值……】

【……警告:检测到未知‘定义’污染……源点数据库索引……紊乱……】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如同病毒般在何雨柱的意识中冲撞。它们本身不蕴含力量,也无法被何雨柱直接理解,但其存在的“事实”,以及其中偶尔闪过的、关于其他“变量”文明最终命运的冰冷记录,却像是一把把钝刀子,切割着他本就脆弱的意识防线。

痛苦加剧!

那不仅仅是消融的痛苦,更是一种认知层面的、面对同类终极绝望的共情与战栗!

“不……不能……被吞噬……”

何雨柱残存的意志在咆哮,在挣扎。

他下意识地调动起那点“定义”本能,不是去定义外物,而是去……定义自身与这些信息流的关系!

【……此信息……非我……】

【……此记录……乃‘过去’……非‘现在’……更非‘未来’……】

【……我……仍在……抵抗……】

这是一个极其笨拙、甚至有些可笑的尝试。就像一个人对着海啸大喊“你淹不死我”。但在这种绝对的境地,任何主动的“定义”行为,本身就是在强化“自我”的存在!

奇迹般地,当他强行将这些混乱的、充满否定意味的信息流“定义”为“外来的”、“过去的”、“与我此刻抵抗无关的”东西时,这些信息流对他意识的冲击和污染,竟然真的……减弱了!

它们依旧存在,但似乎被一层无形的、由他自身“定义”产生的屏障,稍微隔开了一些!

虽然这屏障脆弱不堪,虽然消融之力依旧强大,但何雨柱确确实实地,在这片绝对的静寂边狱中,完成了一次微不足道,却意义重大的 “内部定义” !

他的意识,因为这笨拙的抵抗和内部定义,与这片纯粹为了否定而存在的边狱规则,产生了一丝更加深刻的 “不兼容” 。

一丝极其细微、几乎无法感知的 “涟漪” ,以他的意识为核心,在这片死寂的虚无中,荡漾开来。

这涟漪太微弱了,微弱到连何雨柱自己都几乎无法察觉,更不可能穿透边狱的封锁传到外界。

但它确实存在着。

如同在绝对零度的冰原深处,一颗被冰封的种子,其内部最微观的层面上,依然在进行着几乎停滞的、对抗熵增的化学反应。

静寂,依旧统治着边狱。

但一个本应被同化的“错误”,却因其内在的、不合时宜的“定义”特质,而变成了一个持续散发微弱干扰的 “异质节点”。

而在外界的残骸带中,“回响织网”正在悄然延伸。

在内外的微妙联动下,一场围绕着“定义”与“静寂”的、更加隐蔽、更加深刻的战争,已然拉开了序幕。

何雨柱的抗争,从未停止。

只是换了一种……无人知晓的形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