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祁国栋的进部之路 > 第42章 暖心之门

祁国栋的进部之路 第42章 暖心之门

作者:Nightwind1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6 07:59:10

周一的清晨,祁国栋没有直接去市委办公室,而是让司机把车开到了市信访局。这是他悄悄养成的新习惯——每月随机选择一天,以普通访客的身份去信访局体验工作。

信访局位于老城区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里。祁国栋戴着口罩和帽子,混在排队的人群中。眼前的景象让他眉头紧锁:狭窄的接待室里挤满了人,空气闷热浑浊;老人们坐在破旧的长椅上等待,脸上写满焦虑;工作人员在嘈杂的环境中提高嗓门解释政策,声音已经嘶哑。

“大爷,您这事得先去街道开证明...”一个年轻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 “我都跑三趟了,街道说归你们管!”老人激动地拍着桌子。

祁国栋默默观察着,心情沉重。这时,他突然注意到角落里一个熟悉的身影——孙陆雨竟然也在这里,正在帮一位老奶奶填写表格。

两人目光相遇,都愣了一下。孙陆雨快步走过来,压低声音:“老祁,你怎么也来了?” “来看看实际情况。”祁国栋叹气,“这条件太差了。”

孙陆雨点头:“我上周就来过了。信访局这个样子,怎么能让群众满意?”

回到市委,祁国栋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里,信访局局长王强忐忑不安地做着汇报。

“...我们每天接待访客200多人次,但接待面积只有150平米...工作人员20人,其中5人长期患有咽炎...”王局的汇报越说越小声。

祁国栋打断他:“为什么不早打报告?” 王局苦笑:“书记,我知道市里资金紧张,很多项目都比我们重要...”

“胡说!”祁国栋拍案而起,“信访工作是天大的事!群众来找我们解决问题,连个像样的环境都没有,这就是我们的失职!”

会场一片寂静。孙陆雨接话:“我建议立即启动信访局改造项目。不仅要改善硬件,更要优化工作流程。”

当天下午,祁国栋带着班子成员再次来到信访局。这次他们没有打招呼,直接走进拥挤的接待室。

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拉住祁国栋:“领导,这里连个无障碍通道都没有,我每次来都要人抬上来...”

祁国栋蹲下身:“老人家,对不起,这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我向您保证,很快就会有新变化。”

调研结束后,祁国栋在现场召开办公会:“成立信访局改造专项工作组,我任组长,孙书记任副组长。一个月内拿出改造方案,三个月内完成改造!”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市委秘书长小声提醒:“书记,财政压力很大,要不要缓一缓?”

祁国栋坚定地说:“再穷不能穷民生,再难不能难群众!钱我来想办法,你们只管把事办好!”

改造工作迅速启动。祁国栋要求首先搭建临时接待点,确保改造期间信访工作不间断。他在市委大院腾出空间,设立临时接待室,亲自监督各项设施。

设计阶段,祁国栋提出“三个一”理念:“一扇暖心之门、一条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他邀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家团队参与设计,还特别请来有上访经历的群众代表提意见。

有一次设计方案评审会上,专家建议采用高档建材。祁国栋摇头:“不要豪华,要实用;不要气派,要温馨。群众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参观的。”

一位曾经上访过的老教师提议:“能不能设个阅读角?等待的时候可以看看书,心情也能平静些。” 这个建议被立即采纳。

施工期间,祁国栋几乎每天都要去工地。他发现洗手间设计不够人性化,立即要求整改:“要多考虑老人和残疾人的需求!”

孙陆雨则主抓流程再造。他组织开发了“智慧信访”系统,实现网上预约、进度查询等功能。“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他说。

然而,改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老干部质疑:“花这么多钱装修信访局,是不是形象工程?”

祁国栋在老干部座谈会上诚恳回应:“这不是形象工程,是民心工程。信访局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桥梁破旧了,怎么能畅通沟通?”

最棘手的是资金问题。财政确实紧张,祁国栋不得不四处“化缘”。他亲自跑省里争取专项资金,动员企业捐款,甚至拿出自己的工资带头捐赠。

黄莉雅知道后,毫不犹豫地支持:“我书店这个月的盈利也捐出来。这是好事,我支持你!”

一个月后,改造工程遇到最大难题——邻居单位不同意外立面改造,担心影响采光。祁国栋没有强行施压,而是三次登门沟通,最终拿出让对方满意的方案。

“书记,您何必亲自跑,让我们去就行了。”工作人员劝他。 祁国栋认真地说:“尊重群众,就要从尊重每一个人的诉求开始。”

改造进入最后阶段时,祁国栋特意安排工作人员回访曾经的上访群众,听取他们的建议。许多人都感动不已:“没想到领导这么重视我们的意见!”

终于,三个月期限到了。全新的信访局即将启用。祁国栋却提出:“先请群众来验收。”

开业前一天,他邀请了一批特殊的“验收官”——包括那位坐轮椅的老人、那位老教师,还有经常上访的群众代表。

走进焕然一新的信访局,大家都惊呆了。明亮宽敞的接待大厅、舒适的等候区、**保护的接待室、无障碍设施齐全的卫生间,还有温馨的阅读角和母婴室。

“这里好像银行大厅!”有人惊叹。 “比银行还好呢!看,还有饮水机和手机充电站!”

那位坐轮椅的老人激动地试着无障碍通道:“太好了!以后我可以自己来了!”

祁国栋仔细询问每一个细节:“椅子舒不舒服?标识清不清楚?通风好不好?”

老教师指着阅读角说:“这里真好,等的时候可以看看书,就不着急了。”

然而,祁国栋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叫号系统声音太大。他立即要求调整:“群众本来就有心事,不要再增加焦虑感。”

正式启用那天,祁国栋和孙陆雨早早来到信访局。他们没有搞庆典仪式,而是作为志愿者,帮助引导群众。

第一位来访的是个中年妇女,原本一脸愁容。走进大厅后,她愣了一下:“这是信访局?我走错了吧?”

工作人员笑着迎上去:“没错,大姐。这里是新信访局,请问您要办什么事?”

妇女激动地说:“环境这么好,我都不好意思大声说话了。”

祁国栋亲自为她倒了一杯水:“大姐,环境变了,但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变。有什么困难,慢慢说。”

妇女的眼圈红了:“领导,我是来感谢的!上次反映的小区漏水问题,已经解决了!今天特意来道谢!”

这一天,来访的群众意外地少了很多抱怨。良好的环境似乎也带来了更好的沟通氛围。工作人员发现,群众的态度更平和了,沟通效率也提高了。

晚上,祁国栋查看首日数据:接待群众158人次,同比减少30%;现场解决问题率提高至65%;群众满意度98%。

孙陆雨感慨:“真是环境改变人啊!” 祁国栋摇头:“不只是环境,更是态度。我们尊重群众,群众也会尊重我们。”

一个月后,更令人惊喜的变化发生了:信访量持续下降,很多问题在基层就得到了解决。

祁国栋在总结会上说:“信访局改造的不是房子,而是理念。我们要通过这扇门,让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度。”

季度末,榕华市信访局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窗口”。但更让祁国栋欣慰的是,那位坐轮椅的老人送来了一面锦旗:“暖心之门,为民开路”。

锦旗挂在信访局最显眼的位置。祁国栋每次看到,都会想起父亲的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夜深了,祁国栋独自站在信访局前。玻璃门映出他的身影,也映出满天星光。他知道,这扇门打开的不仅是信访局,更是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通道。

而他的责任,就是守护好这条通道,让温暖永远流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