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认识的冷处,竟然是在中国外文局工作!疫情期间,他不幸生病,只好回到江西疗养。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尽管身体不适,他依然与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还时常给我推荐一些项目。
我原本以为,冷处在江西养病期间,可能会因为身体原因而改变很多做事的方式和方法。然而,当他这次向我推荐周总时,我才发现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告诉我,周总是他多年的老友,值得信赖。
不仅如此,冷处还向我推荐了新华社图片社的程处。同样地,他也强调程处是他多年的朋友,对这个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据冷处介绍,他们计划组织一次摄影师采风活动,聚焦于森林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的科研纪录。这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且有趣的项目,但是我觉得必须找到商业价值。现在如果让林场和景区出钱,来干此事,可能不行。毕竟现在各单位好似一夜之间都没钱了!
原来,我之前和周总约定好要去新华社的图片社参观一下。为了表示礼貌,我决定先跟冷处联系一下,告诉他我们的计划。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合适,毕竟他也是相关方面的负责人。
于是,我给冷处联系,他觉得应该让他们过来拜访一下。
我们约定好下午三点在401办公室见面。这个时间对我来说也很合适,因为正好还有其他几拨人要见我。
三点整,他们准时到达了401办公室。一见面,大家都很客气地寒暄了几句,然后就坐下来开始交谈。
其中一个话题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了与冷处相处的经历。程处说,他一直想干点什么事儿,跟我叨咕好几年了,我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你说我们搞摄影的能干啥呢?”正当我苦思冥想之际,程处开始详细地介绍起图片社的情况。
他讲述了图片社的历史,从创立之初到如今的发展历程,仿佛一部精彩的电影在我眼前展开。接着,他又介绍了图片社的业务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摄影服务,还有一些新兴的领域,比如数字图像处理、影像艺术创作等。
正当我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程处突然提到了一些有趣的项目和活动。他说图片社曾经组织过一次野外摄影探险,参与者们深入丛林,捕捉到了许多珍贵的自然景象。还有一次,他们与一家动物园合作,为动物们拍摄了一系列可爱的照片,这些照片不仅展示了动物们的生活习性,还传递了保护动物的重要信息。
我听得入神,不禁插话道:“哇,听起来真是个很大的图片机构啊!”程处笑着点点头,继续说道:“是啊,我们的起点可不低呢,要过国家地理杂志呢!”我心中暗自惊叹,这个目标可真是够远大的。
程处接着讲道,他们图片社与中科院地理所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他说:“您看您也启发我了,就像林下经济一样,现在国家不是让咱们讲国家公园的故事吗?比如长城国家公园、什么这些国家公园,我也不知道应该有多少国家公园。”我连忙回答道:“林业现在有 5 个国家公园,分别是虎豹、熊猫、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
程处感慨道:“如今的摄影行业可谓是突飞猛进啊!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水平也越来越高了。你看,摄影爱好者的数量与日俱增,摄影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各种先进的装备层出不穷,就连无人机和水下摄影都已经普及开来了。”
接着,他话锋一转,谈到了当下影友们所处的阶段。他认为,现在的影友们已经不满足于拍摄那些常见的景物,他们更渴望捕捉到别人根本无法拍到的独特画面,这才是他们所追求的成就。
我接过话头,提到了野生动物协会,说那里爱鸟的人特别多。有些人甚至会为了拍摄一只鸟而守候整整一个礼拜。这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个项目。我深知,这些爱鸟人士在拍摄过程中并非毫无所获,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最后,程处强调了我们林业环境保护促进会的重要性。他说:“正是因为我们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才能够拍摄到如此多美丽的风景,欣赏到那遥远的天际线。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对环境的保护和呵护。”
程处继续说道:“毕业生的采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由我们负责的,而且已经干了 20 多年了。可以说,所有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拍摄工作,都是我们一手包办的。这可是我们的主营业务啊!每年,光靠这个业务,我们就能有大约一点多个亿的收入呢。”
接着,他提到了第二项业务:“我们还有一本名为《摄影世界》的杂志。虽然现在的发行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仍然可以达到 3 万册左右。”
然后,他又介绍了第三项业务:“我们还承担着国家重大主题展览的策划和执行工作。无论是外交展、随访展,还是其他各种重要展览,都是我们负责操办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