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金山碎光杂集 > 第2章 红旗渠、捋面与殷墟

金山碎光杂集 第2章 红旗渠、捋面与殷墟

作者:三金山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4 15:23:20

红旗渠被称为 “人工天河”,是上世纪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北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在这里可以徒步或乘船游览,感受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还能参观虎口崖、神工铺等景点。

早上天就很热了,中南林的两位老师和我们驱车前往红旗渠(青年洞)。一路上,除了热就是热,还好车的空调可以。当我们到达红旗渠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雄伟壮观的景象。悬崖峭壁上,红旗渠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我们乘坐索道缓缓上升,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这种感觉既刺激又令人陶醉。随着索道的升高,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红旗渠的全貌,那是无数先辈们用汗水和智慧铸就的伟大工程。

在索道上,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我们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先辈们的敬意。

站在山上鸟瞰红旗渠,那壮观的景象让人叹为观止。然而,真正的青年洞还需要乘坐索道才能到达。我不禁对这索道产生了好奇,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如今,人们旅游时似乎都习惯了购买套票,进入景区后便不再愿意步行,而是选择坐车或者乘坐索道。这种方式虽然方便快捷,但却让人失去了很多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对于那些喜欢徒步旅行的人来说,这样的套票模式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有些遗憾。毕竟,步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而索道虽然能节省时间和体力,但也会让我们错过一些美丽的细节。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索道也为一些行动不便的游客提供了便利。对于他们来说,乘坐索道可以让他们轻松地到达目的地,欣赏到原本无法到达的美景。

当我站在红旗渠的渠岸边,望着那奔腾不息的渠水,心中涌起无尽的震撼。红旗渠,这一被誉为 “人工天河” 的伟大水利工程,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太行山间。它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历经十年苦战开凿而成的生命之渠。沿着渠岸前行,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十万修渠大军风餐露宿、日夜奋战的身影。他们不畏艰险,不惧困难,硬是在这千仞绝壁上开辟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终于,我来到了红旗渠的核心景点 —— 青年洞。青年洞总长约 616 米,高 5 米,宽 6.2 米,位于豫、冀、晋三省交界之处的山崖峭壁之上。它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也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极为精妙的地段。因其开凿队伍是从全县民工中选调出来的三百名青年,故而得名 “青年洞”。站在洞口,仰望着那巍峨的峭壁和深邃的洞口,我不禁肃然起敬。当年,这些平均年龄不到 23 岁的青年们,腰系绳索,悬于半空,在坚硬的岩石上一锤一钎地凿着,每一寸的掘进都饱含着他们的汗水与热血,甚至是生命。洞内,清凉的渠水潺潺流淌,似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抬头望去,峭壁间的红色渠水如一条凝固的火焰,沿着山势蜿蜒向前。300 名青年突击队用钢钎凿出的 “一线天” 栈道上,还能摸到当年锤凿的凹痕,指尖划过的瞬间,仿佛触到了上世纪 60 年代林县人掌心的老茧。神工铺遗址的石板上,摆放着复建的茅草棚,墙角的铁砧锈迹斑斑,据说当年工匠们就是在这里把 12 万斤钢钎磨成了 8 万斤铁屑。

中午时分,太阳高悬,热浪滚滚,早已疲惫不堪,此刻最渴望的就是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有人提议去吃河南烩面,那可是河南的特色美食,面条筋道,汤汁浓郁,让人回味无穷。然而,话音未落,另一个人却插嘴道:“我知道有一家非遗的面食——捋面,那味道绝对正宗!”

大家听了,都有些心动,毕竟非遗的美食可不多见。于是,众人开始热烈地讨论起这捋面的独特风味和制作工艺。

不过,说到底,大家想吃面,其实还有两个原因。一是真的累了,急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来补充体力;二是害怕喝酒。在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一上凉菜,就得开始喝酒。而往往还没等热菜上桌,很多人就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了。

所以,每当有人问起河南有什么特色美食时,大家常常会一时语塞,想不起来。毕竟,在凉菜阶段,大家的注意力都被酒给吸引走了,哪还有心思去品尝其他美食呢?

我 走进一家 “永超捋面” 馆。店内食客满座,欢声笑语中弥漫着浓郁面香。刚一坐下,就听到后厨传来案板上的 “砰砰” 揉面声,节奏明快,似在奏响一曲美食前奏。

我好奇地来到后厨,只见非遗传承人王永法师傅正专注于手中面团。他面前,半盆面粉已在温水与盐的调和下,变成絮状,随后,他双手如灵动舞者,将面絮揉成紧实面团,再蒙上湿布,让面团慢慢饧着。王师傅一边忙活,一边笑着介绍:“咱这捋面,可是面条界的‘老祖宗’,早在汉代就流传于安阳西部太行山区,当时叫汤饼,后来又叫水引。要捋出好面,得用心对待每一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