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的人选,是个难题。
这趟差事,名为议和,实为闯龙潭虎穴。
曹操生性多疑,性情暴虐,一言不合,便可能人头落地。
派去的人,不仅要有三寸不烂之舌,更要有临危不惧的胆魄。
东吴的朝堂上,众人议论纷纷,却一时间推举不出一个万全的人选。
张昭年迈,程普性烈,鲁肃刚回来不宜再去,至于周瑜,更不可能亲身犯险。
就在孙权皱眉之际,诸葛亮却轻笑一声。
“将军不必烦忧,我主麾下,正有一人,可担此任。”
“哦?”孙权和周瑜的目光,同时投了过来。
“此人名叫孙乾。乃我主麾下从事中郎,早年曾随我主北上,面见过曹操,也与曹营中诸多文士有旧。他为人谦和,言辞便给,由他出使,最是合适不过。”
刘备的人?
孙权和周瑜对视一眼,瞬间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
这件事由刘备的人出面,无论成败,东吴都能置身事外,占据主动。
若是成了,是两家联盟的功劳;若是败了,曹操要泄愤,第一个找的也是刘备,东吴则可顺理成章地宣布开战。
好一招一石二鸟!
“好!”孙权当即拍板,“便请这位孙乾先生,为我两家使者!”
周瑜看着诸葛亮,眼神愈发深邃,此人行事,滴水不漏,每一步都算到了极致。
他忽然有些庆幸,这样的人最起码目前是盟友,而不是敌人。
三日后,江夏。
孙乾领命而来,他看着诸葛亮递过来的两封信,一封是明面上的国书,另一封,则是没有任何署名的密信。
“公佑,此行凶险,万事小心。”诸葛亮叮嘱道。
“为使君大业,乾,万死不辞。”孙乾神色肃然。
“不,我要你活着回来。”诸葛亮拍了拍他的肩膀,压低了声音,“记住,明面上的国书,是给曹操和天下人看的。而这封密信,你要想办法,亲手交到一个人手上。”
“何人?”
“贾诩,贾文和。”
孙乾心头一震,贾诩之名,他如雷贯耳。
那可是被誉为毒士的人物,计谋深远,心思缜密,是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
“你到了曹营,不必急于求见曹操。可先去寻你的旧友,陈琳孔璋。他如今在曹操麾下,任司空军谋祭酒,掌管笔墨之事。你与他私下会面,请他代为引荐,务必让你能单独见到贾诩。”
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魔力。
“见到贾诩后,将此信交给他。信中内容,他一看便知。你只需再对他补充两点。”
“其一,告诉他,孙刘联盟,牢不可破。若曹丞相执意开战,我两家必拼死抵抗。江南水网密布,非北方铁骑用武之地,丞相大军,恐将陷入泥潭,进退维谷。”
“其二,”诸葛亮的声音更低了,“告诉他,西凉的马,快要忍不住了。”
孙乾将这两点牢牢记在心里,他虽然不完全明白“西凉的马”是什么意思,但他相信军师的判断。
“亮,在此静候公佑佳音。”
曹操大营,乌林。
中军帅帐之内,气氛肃杀。
曹操高坐帅位,面沉似水,下方,夏侯惇、曹仁、张辽、许褚等一众战将,个个摩拳擦掌,战意高昂。
“丞相!孙权、刘备那两小儿,竟敢派使者前来,必是畏惧我天朝大军,前来乞降!末将愿为先锋,即刻渡江,踏平柴桑,活捉孙权!”夏侯惇声如洪钟。
“没错!取下周瑜小儿的首级,献于丞相帐下!”许褚跟着吼道。
曹操不语,目光投向了文士那一列。
荀攸、程昱等人,也都认为这是孙刘怯战的表现,主张一鼓作气,挥师南下。
就在这时,一个干瘦的身影,从角落里缓缓走出。
“丞相,诩,有不同看法。”
开口的,正是贾诩。
他一说话,喧闹的大帐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谋士,一旦开口,必有深意。
“哦?文和有何高见?”曹操饶有兴致地问道。
“丞相,孙刘遣使,名为议和,实为试探。但其使者孙乾,私下求见于我,带来了一封密信,和两句话。”贾诩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呈了上去。
曹操展开信,信上没有称谓,没有落款,只有寥寥数语,分析了北方防务的空虚,以及西凉马超、韩遂的威胁。
字里行间,那种对天下大势的洞察力,让曹操都感到心惊。
“他还说了什么?”曹操将信纸捏在手里,沉声问道。
“他说,若战,孙刘必死战,丞相大军将陷于江南水乡,耗时日久。他还说……”贾诩顿了顿,“西凉的马,快忍不住了。”
最后一句,如同平地惊雷在曹操耳边炸响。
帐下诸将或许不懂,但他曹操,如何能不懂?
他此次南征,几乎带走了北方所有的主力,许都空虚,关中防务更是薄弱。
他一直担心的就是西凉那头的猛虎——马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