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对弈世间 > 第127章 弈定乾坤

对弈世间 第127章 弈定乾坤

作者:爱吃鹧鸪粥的老汤姆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4 11:27:57

三日之期,在龙虎山日益紧绷、暗流汹涌的氛围中,如同绷紧的弓弦,倏忽而过。这三日里,陈骏深居简出,看似平静无波,每日依旧于迎仙苑静室打坐练气,或去藏经阁外围翻阅杂记,实则内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激烈的天人交战与精密推演。张清岚抛出的诱饵——藏经洞内洞的三日阅览权,对他探寻自身“异星”之谜与“天道有缺”真相的诱惑力,几乎是无法抗拒的。然而,彻底卷入天师府核心权力斗争,成为某一派系马前卒的风险,亦如万丈深渊,一步踏错便是粉身碎骨,甚至可能牵连慕容世家,后果不堪设想。

他运用愈发圆融的“弈”意,结合连日来对龙虎山各方“势”的观察感知,反复推演各种可能的选择与后果。最终,一个大胆而谨慎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他决定接受张清岚的提议,但绝非简单投靠,而是要凭借自身独特的“弈”之境界,以一种超然物外、不落痕迹、且能将自身风险降至最低的方式介入这场纷争,既要兑现承诺获取进入内洞的资格,又绝不能让自己真正陷入派系倾轧的泥潭。

他并未直接答复张清岚,而是通过极为隐秘的渠道(利用一次清风道人传递日常用度的机会,夹带了一枚以特殊暗语书写的符纸),向玉玑子执事透露了自己受到某方势力接触与拉拢的消息(谨慎地隐去了张清岚的具体名号),并委婉表达了自身一心向道、不愿卷入纷争、但恐身不由己的忧虑,以及阐明若局势所迫、不得已需有所选择时,会始终以维护天师府整体稳定、顺应天地自然之“大势”为最高原则的立场。此举既是对玉玑子乃至其背后天师态度的一种试探和预先报备,也是为自己接下来的可能行动,预先铺设一层“顾全大局、顺应天命”的保护色,预留退路。玉玑子收到信息后,沉默良久,最终只通过清风道人口头传回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小友心中有尺,行事有度便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但切记,勿违本心,勿伤天和,顺其自然。” 这模棱两可却隐含纵容的回应,在陈骏看来,近乎是一种默许,也印证了天师府高层对当前局势的某种微妙态度。

与此同时,张清岚方面也并未坐等。在第三日深夜,他再次如同暗夜幽灵般悄然现身迎仙苑,得到了陈骏“愿在合适时机,以不违背客卿本分、不直接介入争斗、仅以自身方式‘引导大势所趋’”的模糊承诺。双方皆是聪明人,心照不宣,都明白这“引导大势”意味着什么——并非武力相助,也非言辞怂恿,而是利用陈骏那独特的、能洞察和影响无形“势”之流向的能力,在关键时刻,以无形之手,于细微处拨动天平,使其向有利于张清岚的方向倾斜,却又让人抓不住任何实质把柄。

道子选拔的最终阶段,在一场淅淅沥沥、洗尽尘埃的春雨过后,于天师府主殿前庄严肃穆的“三清论道坪”正式举行。论道坪以汉白玉铺就,宽阔宏大,可容千人,四周矗立着代表天地人三才的九根巨大蟠龙石柱,柱上刻满玄奥符箓,气象万千。坪上早已布置妥当,中央设一高台,为评审席,端坐着以玉玑子等几位实权长老为首的评审团,虽掌教天师张玄陵并未亲临,但那无形目光仿佛笼罩全场,令人生畏。台下,泾渭分明地站着数十位经过数轮筛选后留下的内门菁英弟子,个个气息沉凝,目光锐利,其中以张清岚、伤势初愈但眼神愈发凌厉如剑的张清远,以及另一位气质沉静如水、名为李静虚的女冠最为引人注目,他们周身的气场隐隐形成对抗之势。各方支持者、观礼者静立四周,鸦雀无声,气氛肃穆凝重到了极点。

陈骏作为客卿,被安排在离评审席不远的一处侧翼廊下,位置既不显眼,又能纵览全场,正合他意。他一身寻常青衫,神色平静如水,与周遭或激动、或紧张、或期待的氛围格格不入,仿佛一个超然物外的纯粹旁观者。

选拔并非简单的擂台比武,而是分为“演法”、“辩经”、“破障”三关,综合考验弟子对道法的理解深度、运用精妙、心性修为及临机应变之能。

“演法”关率先开始,众弟子依序上台,演示自身最精湛的一道法门或独创心得。一时间,论道坪上光华流转,符箓飞舞,雷声隐隐,剑气纵横,或刚猛暴烈,或轻柔绵长,尽显龙虎山道法之博大精深、玄妙莫测。张清岚演示的是一手极为精妙的“引雷化剑术”,指尖牵引丝丝璀璨电光,于空中凝聚成一道吞吐不定的湛蓝雷剑,挥洒间风雷相伴,声势浩大,引得台下不少支持者暗暗喝彩。张清远则强压伤势,展示了一套古朴凌厉、杀伐决断的“斩妖剑诀”,剑意森然冲霄,虽真气运转间偶有滞涩,但其锋芒锐气,令人侧目。李静虚则另辟蹊径,演示了一门看似平和却极为深奥的“春风化雨咒”,法诀过处,枯木逢春,顽石生苔,展现出对生机之道、万物滋长的深刻理解与掌控。

陈骏静立廊下阴影之中,双目微阖,似在养神,实则“弈”意已全力悄然展开,如同最精密的无形蛛网,细致地覆盖了整个论道坪。他并非在窥探法术的具体奥秘或运行法门,而是在感知每一道法术施展时,所引动的天地灵气流转轨迹、气机微妙变化,以及更重要的——每位弟子周身散发出的“气势”之强弱、稳定性、纯粹度,以及其与整个龙虎山天地道韵、与当前场合“大势”的契合程度。他“看”到张清岚气势虽盛,如烈火烹油,却略显浮躁外露,与周遭沉稳浩大的道韵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谐;张清远气势凌厉无匹,如出鞘凶剑,但隐含戾气与焦躁,过于刚猛,易折难久;李静虚气势平和深邃,如深潭映月,与自然生机完美相合,润物无声,但似乎缺乏一股锐意进取、披荆斩棘的“冲势”。他心中默默计算推演,如同高踞云端的弈者,冷静地观察着棋局上每一颗棋子的位置、气脉连接与潜在变化,寻找着那最微妙、最关键时刻可以落下、从而影响全局走向的“棋眼”。

紧接着是“辩经”关,考验的是对道藏经典的深刻领悟与机辩应对之才。评审长老提出数个关于“道法自然”、“阴阳消长”、“因果承负”、“无为与有为”的艰深命题,由弟子们自由阐发观点,并可相互诘难辩驳。场上顿时唇枪舌剑,机锋频出,思想碰撞激烈。张清岚引经据典,博闻强识,言辞犀利,逻辑缜密,往往能迅速抓住对方论述中的漏洞,步步紧逼,占据上风,但其论调核心过于强调“人定胜天”、“道需力争”,隐隐有凌驾自然、征服万物的意味,引得几位崇尚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长老微微蹙眉。张清远则性情刚直,言辞激烈,寸步不让,充满进攻性,虽显勇悍无畏,却失之圆融变通,易陷入偏执。李静虚言辞温和,却不失力量,娓娓道来,多从“顺应天时”、“调和阴阳”、“敬畏自然”角度阐述,虽显保守厚重,却更贴近“道法自然”的根本宗旨。

陈骏的“弈”意,此刻化为了对言辞、情绪、气场交互感应的极致洞察。他敏锐地捕捉到,当张清岚过于咄咄逼人、气势凌驾之时,会场整体那种追求“和谐”、“圆融”的“理势”会产生一丝微弱的排斥与反弹;当张清远言辞过激、充满戾气时,会明显激起评审团中那些稳重派、慈悲派长老的负面情绪与担忧;而李静虚的平和与包容,则能无形中抚平现场的躁动与对抗,引导“理势”趋向和谐与稳定。他如同一个技艺已臻化境的乐师,在感知并试图调节着整个辩论场的“韵律”与“和声”。在某次关键交锋中,张清岚正将张清远逼入理论死角,言辞如狂风暴雨,气势如虹,几乎就要彻底压制对方,其个人“势”头一时无两。陈骏目光微不可察地一闪,“弈”意悄无声息地触动了一下论道坪边缘一座负责汇聚灵气、稳定场域的巨大聚灵阵法的某个极其次要、甚至堪称装饰性的节点。顿时,一阵极其微弱、却恰到好处、仿佛自然产生的灵气涟漪荡开,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一粒细沙,虽未改变阵法运转,却恰好微妙地干扰并打断了张清岚那咄咄逼人、一往无前的气势连贯性,同时 subtly 增强并凸显了李静虚紧接着发言时,那种平和包容、海纳百川的气场影响力。此消彼长之下,张清岚的凌厉攻势为之一滞,李静虚则趁机阐发了一番“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唯中和之道,方能持久”的道理,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瞬间引得数位长老颔首赞许,巧妙地扭转了辩论的微妙气氛与走向。这一下干预,无形无迹,仿佛只是天地灵气自然的、微不足道的波动,却精准地影响了“势”的流向与强弱对比。

最为关键、也最为凶险的第三关“破障”,在一处临时开启的、布满各种心魔幻阵与机关禁制的小型洞天“幻真界”入口前进行。弟子需依次单独进入,在限定时间内,凭借自身修为、智慧与心志,破解重重迷障,抵达洞天核心。此关外界无法直接观看内部情形,只能通过洞口悬浮的一面古朴“观尘镜”,模糊地感知其内代表不同弟子的气息波动强弱、移动速度与大致方位来判断破关进度。

张清岚率先昂然进入,其气息在镜中显示迅猛突进,气势十足,但不久便在一处极其复杂、专门惑乱心神、演算天机的“九宫迷心阵”前受阻,气息明显变得躁动不稳,进退失据,进度骤然迟缓。张清远随后进入,气息凌厉霸道,一路以力破巧,破障速度极快,但在一处直指本心、考验七情六欲的“红尘幻境”前,因其伤势初愈、心绪本就未完全平复,竟隐隐有心神失守、沉溺于愤怒与不甘幻象之中、难以自拔的迹象,气息剧烈波动,险象环生。李静虚最后进入,气息始终平稳如山,步步为营,谨慎推演,虽速度不疾不徐,却扎实稳健,心志似乎丝毫不受幻境影响。

陈骏立于观尘镜前数丈之外,双目紧闭,仿佛不忍观看,实则全部心神都已沉浸在与“幻真界”入口处逸散出的、极其微弱的空间气机的玄妙感应之中。他的“弈”意,于此刻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巅峰,如同无数无形却敏锐至极的触手,延伸至洞天外围阵法与真实世界的交接边缘,虽无法直接干预内部阵法运转,却能极其精微地感知整个洞天阵法运转的“整体节奏”、“能量压力分布”以及其与外部天地灵气的交互“脉搏”。他“看”到,那困住张清岚的“九宫迷心阵”的运转,存在一个极其短暂、几乎无法把握的、基于天地元气自然潮汐的周期性薄弱节点;而那冲击张清远心神的“红尘幻境”,其对特定负面情绪的放大效应,也存在一种内在的、可被外部同频情绪 subtly 干扰的共振频率。

当感知到张清岚在迷阵中因久攻不破而愈发焦躁、气息紊乱加剧、即将彻底迷失之时,陈骏的“弈”意如同最轻柔的羽毛,在他自己都无法察觉的潜意识层面,极其隐晦地引导了他一丝散逸出阵外的、代表“惊疑”情绪的气息波动,让其无意间触动了迷阵与外界连接处一个极其偏僻的、代表“惊”门方位的辅助符文。这一下触动,微乎其微,能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却恰好与迷阵运转那稍纵即逝的薄弱点产生了一丝玄妙的共鸣,使得困住张清岚的那片区域阵法对心神的惑乱之力,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瞬间松动。张清岚于困顿焦灼中,灵台陡然闪过一丝前所未有的清明,福至心灵般捕捉到了这千载难逢的一线契机,猛地催动秘法,孤注一掷,终于勘破虚妄,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冲出了迷阵!

几乎在同一时刻,感应到张清远在幻境中心神即将被怒焰彻底吞噬、道基都可能受损的危急关头,陈骏再次凝聚心神,“弈”意模拟出一种“悲悯”、“放下”而非“抗争”、“愤怒”的极高层次的情绪波动,如同一声无声的叹息,极其隐晦地轻轻拂过幻境与外界的能量连接点。这丝波动,并非攻击,更像是一种“调和”与“抚慰”,无形中微妙地干扰并削弱了幻境对“怒”意的极端放大与固化效应,使得张清远在狂怒的边缘,陡然生出一丝难言的疲惫与源自本心的清明,凭借其远超凡人的顽强意志,怒吼一声,硬生生挣脱了幻境束缚,虽气息萎靡了许多,却总算脱离了险境!

而对于始终稳扎稳打、心志坚如磐石的李静虚,陈骏的“弈”意未做任何干预,只是让她的“稳”势、“和”势自然发展,因其本身就已是最符合“道法自然”的态势。

最终,三人几乎前后脚抵达洞天核心。但综合前三关表现,以及在此最关键一关中的心性展现(张清岚险中求胜显急智与韧性但过程惊险欠沉稳,张清远意志顽强堪堪脱险但易受情绪左右且过程凶险,李静虚始终平稳从容、心志圆融无瑕),评审团经过长时间激烈讨论与权衡,最终裁定:李静虚以“道心澄澈,契合自然,根基稳固”优胜,张清岚次之,张清远居末。这个结果,既出乎一些看好张清岚强势风格或同情张清远遭遇的人的意料,细想之下却又在情理之中,最大程度地平衡了各方势力诉求,也最符合天师府“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的根本宗旨与长远利益,获得了大多数长老的认可。

整个过程中,陈骏始终如同一个局外人,静立廊下阴影之中,未曾移动半步,未曾与任何人交谈,甚至脸上都没有过多表情变化。但他的“弈”意,却如同一位高踞九天之上的弈者,在无人知晓的层面,于最关键的时刻,落下两记看似无关大局、实则精准无比的“闲棋”,悄无声息地引导了“势”的微妙转向,助长了最符合“平衡”与“自然”之道的李静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张清岚展现了其应变能力与韧性,并未让其彻底失败而迁怒于己,维持了某种均势,最终促成了一个各方势力虽未必完全满意、但最能接受且符合天师府整体利益的结局。

选拔结束,众人怀着各种复杂心情逐渐散去。陈骏亦悄然返回迎仙苑厢房。他面色微微苍白,额角有细微汗珠,方才那两次极其精微、需要对全局势态有超强洞察和精准控制的“引导”,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对心神魂力的消耗极大,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需要绝对的冷静、精准与控制力,远胜于一场激烈的搏杀。

深夜,万籁俱寂,张清岚再次秘密来访,神色复杂,既有未能夺魁的遗憾与不甘,也有对最终结果并非最坏、自身地位得以保全的接受,更有一丝对陈骏那“无形”手段的惊疑、忌惮与难以言喻的重视。他履行承诺,留下一枚触手温润、刻有龙虎山秘传符印的玉简,低声道:“凭此玉简,三日之后,自会有人引你入藏经洞内洞,时限三日。此次……有劳居士了。” 语气中少了之前的居高临下与功利,多了几分平等的尊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陈骏接过玉简,神色依旧平静,仿佛只是接过一件寻常物品:“道长客气了,晚辈只是略尽绵力,顺势而为罢了。”

送走张清岚,陈骏独坐灯下,指尖摩挲着那枚冰凉而神秘的玉简。此次“弈”定乾坤,他不仅初步兑现了对张清岚的承诺,获得了进入梦寐以求的藏经洞内洞的宝贵机缘,更在不暴露自身太多核心底牌的情况下,向天师府高层展示了一种超然且极具价值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亲身实践并验证了以“弈”意干预、引导复杂大势的可能与限度,这对他的意境修炼与未来道路的选择,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锤炼与飞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