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民间故事选集 > 第329章 山灵

民间故事选集 第329章 山灵

作者:石橄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3 21:30:36

我的童年,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奶奶家那座莽莽苍苍的大山里度过的。那里的时间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山风带着草木的清气,溪水叮咚作响,像是山神永不疲倦的吟唱。然而,在所有关于大山的记忆里,有一段最为清晰,也最为模糊,像一场被阳光浸透的、带着草木香的梦,它与我后来常觉得自己“比较幸运”的感觉,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牵连。

那是我大概七八岁那年的夏天,一个日头格外毒辣的午后。蝉鸣撕扯着空气,连平日里最聒噪的麻雀都躲进了浓荫里。我受不住屋里的闷热,便瞒着奶奶,偷偷溜出了院子,沿着屋后那条熟悉的小径,一头扎进了山的怀抱。

山林里果然凉爽许多。参天大树遮天蔽日,只漏下些斑驳陆离的光斑,在铺满落叶的地上跳跃。我像一只出笼的小兽,漫无目的地闲逛,掏鸟窝,追蝴蝶,采撷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不知不觉,我走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远,周围的景物开始变得陌生,一种深邃的寂静笼罩下来,连蝉鸣都听不见了。

就在我犹豫着是否该回头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一抹移动的影子。我屏住呼吸,悄悄拨开一丛茂密的蕨类植物,向前望去。

那是一片林间空地,阳光毫无阻碍地倾泻而下,将中央照得亮晃晃的。空地上,站着一头鹿。

那不是普通的鹿。它的体型比我在动物园里见过的梅花鹿要高大、矫健得多,毛色是一种温暖的、带着金棕调的栗色,光滑得像最上等的绸缎。最奇特的是它的鹿角,那角枝杈繁复,形态完美,仿佛不是自然生长,而是某位能工巧匠用古老的青铜精心雕琢而成的艺术品,在阳光下泛着温润而神秘的光泽。它静静地站在那里,姿态优雅而从容,宛如这片山林与生俱来的王者。

而更让我惊异的,是鹿的身边,还站着一个人。

那是一位白发白须的老者,穿着一身纤尘不染的白色布衣,裤脚扎紧,打扮得利落又古朴。他的头发和胡子如同银丝,在强烈的日光下,白得有些耀眼。他的脸庞,我记得尤其清楚——并非老迈的皱纹纵横,而是红润的,像喝醉了酒,又像是被这盛夏的太阳慷慨地镀上了一层健康的、暖洋洋的酡红。他就站在鹿的身边,一只手随意地搭在鹿的脖颈上,那鹿温顺地偏过头,蹭了蹭他的手心。

这一幕太不真实了。山林,空地,神异的鹿,白衣白发的红脸老人。我呆立在树丛后,连呼吸都忘了,心中充满了孩童式的、混杂着恐惧与惊奇的情绪。是山神吗?还是像奶奶故事里讲的那些,在山中修炼的仙人?

就在这时,那头鹿,毫无预兆地转过头,望向了我藏身的方向。

它的眼睛,大而黑亮,像是两汪深不见底的古潭。没有野兽的凶戾,也没有牲畜的懵懂,那眼神澄澈、宁静,又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深邃。它就那样静静地看着我,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枝叶,直接落在了我的脸上、我的心里。我浑身一僵,动弹不得。

几乎是同时,那位白衣服的老者也缓缓转过身来。

他的脸膛在阳光下更显红润,甚至能看到细密的汗珠。他的眼睛不像鹿眼那般漆黑,是温和的,带着些许笑意的,像是山间清澈的溪流。他也看着我,目光平和,没有责备,没有惊讶,仿佛我的出现,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甚至还对我微微点了点头,嘴角牵起一个极淡、极模糊的笑意。

时间在那一刻仿佛凝固了。我、鹿、老人,我们三者在这寂静的山林空地上,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视。没有言语,没有动作,只有目光的交汇。我忘记了害怕,心中反而升起一种奇异的安宁感,仿佛被一种温暖而强大的力量包裹着。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是一瞬,也许是永恒。老人收回目光,轻轻拍了拍鹿的背。那鹿最后看了我一眼,然后,一人一鹿,便转身缓缓走向空地的另一头,那里是更茂密的森林。他们的身影在明亮的阳光和浓重的树影交错中,变得越来越淡,最后就像融化在空气里一样,消失不见了。

空地上,只剩下明晃晃的阳光,以及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我猛地回过神,心脏后知后觉地狂跳起来。我揉了揉眼睛,空地空空如也,仿佛刚才的一切真的只是一场白日梦。但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清冽的、说不清是草木还是檀香的气息。

我转身,沿着来路拼命往回跑,树枝刮破了衣服也浑然不觉。跑回奶奶家时,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奶奶看我脸色不对,问我怎么了,我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那个下午的遭遇,像被一层薄纱蒙住了,细节清晰,却又无法用语言描述。

到了晚上,我就发起高烧来。

额头烫得吓人,浑身却一阵阵发冷。意识迷迷糊糊,眼前不断闪过白天的画面:那头角如青铜的鹿,那双深邃宁静的眼睛;那位白衣白发的老人,他那红扑扑的脸膛和温和的目光。他们在林间空地上旋转,时远时近。奶奶急坏了,用湿毛巾敷我的额头,给我灌下姜糖水,但热度丝毫不见退却。村里的赤脚医生来看过,也只说是受了风寒,开了些退烧药,吃下去却如同石沉大海。

我昏昏沉沉地躺了一天一夜。奶奶守在我床边,眉头紧锁。第二天傍晚,她看着窗外沉沉的暮色,又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她喃喃自语:“怕是……冲撞了什么山里的‘干净’东西了。”

她起身,走到堂屋正中的八仙桌旁。桌上供着观音菩萨和几位我叫不出名号的神只牌位。奶奶从抽屉里郑重地取出三支长长的、土黄色的香。她没用火柴,而是用供奉的油灯点燃。香头亮起红点,一缕青白色的烟袅袅升起,开始时笔直如线,升到半空,便舒卷开来,散发出一种沉稳、宁神的香气,那香气很快弥漫了整个屋子。

奶奶双手持香,举到眉心的位置,对着神龛拜了三拜。她的表情无比虔诚,嘴里低声念叨着什么,像是在祈求,又像是在告慰。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中,能看到她佝偻的背影和那三炷香上升起的、笔直而绵长的烟柱。

说来也怪,那香气吸入鼻中,我烦躁不安的心神竟渐渐平静下来。脑海中那些不断闪回、令人不安的鹿与老人的影像,也慢慢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的、被庇护的感觉,就像小时候被奶奶搂在怀里一样。身体的沉重和滚烫,仿佛随着那袅袅的青烟,一点点被抽离出去。

奶奶将三炷香小心翼翼地插入香炉,又在我床边坐了一会儿,用手轻轻拍着我的背。不知何时,我沉沉睡去,一夜无梦。

第二天清晨,我醒了。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淡淡的香火气。我发现自己神清气爽,额头一片冰凉,高烧彻底退了。奶奶摸了摸我的头,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病好了之后,不知是奶奶觉得我年纪小记不住,还是出于某种禁忌,她再也没有主动提起过我发烧那晚她烧香的事,也没有再追问我在山里究竟看到了什么。那个夏天剩余的时光,我依然在山里玩耍,却再也没敢独自走那么远,也再没有见过那头神秘的鹿和那位白衣白发的老人。

岁月如梭,我长大成人,离开了大山,在城市里读书、工作。童年的许多记忆都已模糊,唯独那个午后林间的奇遇,和随后那场来去匆匆的高烧,始终清晰地印在心底。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渐渐不再用“撞邪”或“幻觉”来解释那次经历。我开始相信,我小时候遇到的,或许是那莽莽大山滋养的灵。那头鹿,很可能就是山灵的化身,或者它的使者,代表着山林的生机、优雅与神秘。而那位白衣白发的老人,他红润的脸膛沐浴着山间的日光,他与灵鹿为伴,他更像是山神本身,或者是守护这片山脉的、某种古老而仁慈的存在。他们的对视,或许并非恶意,而是一种审视,一种印记,甚至是一种……祝福?

至于姥姥(故事里是奶奶,此处沿用你的记忆)烧的那三炷香,我想,那不仅仅是一种民间的“叫魂”或驱邪仪式。那更是一种沟通,一种来自世俗的、带着血缘亲情的虔诚祈愿,与山中那古老而沉默的力量进行的一次对话。香火袅袅,传递的是奶奶的担忧与恳求,或许也安抚了某种不可言说的规则。那三炷香,在我与那超自然的存在之间,建立了一种平衡,一种和解。

而那份“长大后一直感觉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人”的感觉,也似乎找到了源头。

我的“幸运”,并非指逢考必过、升官发财那种具象的好运。它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庇护和顺畅。是每次在人生关键节点,总能阴差阳错做出还算不坏的选择;是遇到困境时,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援手或转机;是内心深处一种莫名的安稳感,觉得这个世界总体上是友善的,命运不会给我太过苛刻的考验。

这种感觉,细细想来,似乎就是从那个夏天之后,开始悄然萌芽的。

也许,那位山神般的白老头,和那头灵鹿,在他们的凝视中,给予我的并非病痛,而是一点灵光,一丝山林的福缘。那场高烧,或许是我的凡胎**,承受这份“不凡”时必经的洗礼。而奶奶的三炷香,则恰到好处地为我抚平了这次接触带来的波动,让这份福缘能以一种温和的、不伤害我自身的方式,融入我的生命长河。

如今,当我偶尔回到奶奶家,遥望那座依旧苍翠的大山,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有敬畏,有怀念,还有一丝淡淡的、仿佛与某个秘密相连的亲切。我知道,在那片深邃的绿色里,或许依然游荡着那头角如青铜的鹿,和那位白衣白发、脸膛红润的老人。他们属于那里,守护着那里的宁静与古老。

而我这看似平常的人生里,能拥有那短暂一瞥的记忆,以及此后绵延不绝的、细微的幸运,或许,就是他们在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透过交织的树叶,无声赐予我的、关于山与岁月的祝福。那三柱清香,缭绕不绝,连接着两个世界,也护佑着我这一生的平凡路途,走得踏实而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