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民间故事选集 > 第328章 坠灰

民间故事选集 第328章 坠灰

作者:石橄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3 21:30:36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没有门,没有通道,没有坠落感,也没有光线的突变。只是一个恍惚,一个眨眼间的失神,我便已站在了这里——我家那栋早已翻新多年的旧房子里,十几年前的模样。

时间是凝固的,或者说,这里根本没有时间的概念。天空,如果那能被称为天空的话,是一种均匀的、沉闷的灰白色,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云层,却有一种不知来源的、均匀弥散的光,让一切都能被清晰地看见,却又剥夺了一切鲜活的色彩。

整个世界,是灰朴朴的。

我脚下的水泥地,呈现出一种被岁月磨蚀后的暗淡。墙壁是斑驳的,那种老式石灰墙的灰白,上面还有儿时不懂事划下的浅浅刻痕。木质的窗框漆皮剥落,露出里面更深沉的灰木色。屋子里熟悉的家具——那张被烫出过焦痕的餐桌,那把吱呀作响的藤椅,那台蒙着灰色布罩的老式电视机——它们都在,却都像是被抽走了灵魂,只剩下单调的、不同明度的灰。就连记忆里母亲那件挂在门后、鲜艳的红色围裙,在这里也只是一团略深的灰影。

这种彻底的、绝对的消色,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声音也仿佛被这灰色过滤了,万籁俱寂,连我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都听不见。我试图开口,想喊一声“有人吗?”,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扼住,声带无法振动,发不出任何音节。

我是在做梦吗?感觉却如此真实。我能感觉到脚下地面的坚实,能抬起手触摸到身边桌子那冰凉而粗糙的木质纹理。可是,我没有情绪。没有恐惧,没有好奇,没有惊讶,只是一种深不见底的、死水般的麻木。

我移动脚步,像一抹游魂,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旧宅里徘徊。客厅,卧室,厨房……每一处都保持着记忆深处几乎被遗忘的细节。那面挂在父母卧室门侧墙上的椭圆形梳妆镜,依旧在那里。镜框是那种仿木纹的塑料,边缘已经有了细微的裂纹。

我无意识地走到镜前。镜子里映出的,是我自己,却也是灰色的。脸色灰白,嘴唇没有血色,眼神空洞,像两潭死水。我看着镜中的自己,感觉无比陌生。

就在这时,一种奇异的感知发生了。我并没有移动镜子,它好好地贴在墙上。但我的“视线”或者说“意识”,仿佛穿透了镜面,直接“看”到了镜子背面的景象。

那是粗糙的、深灰色的底板,上面有几个歪歪扭扭、用白色粉笔写的字。字迹稚嫩,笔画重叠,勉强可以辨认出是:“大[鬼]的家”。

一瞬间,某种被尘封的记忆碎片,如同沉入深海的冰块,微微上浮了一角。我记起来了,好像是有这么回事。那是我大概五六岁的时候,家里新买了这面镜子,暂时放在地上。我蹲在旁边玩,不知从哪里捡到一截粉笔,就在镜子背面胡乱涂鸦。写了什么,早已忘记。后来父亲把镜子挂上墙,这件事也就彻底湮没在时光里。十几年前家里装修,这面老镜子被拆下扔掉时,我根本不在场,我怎么可能知道镜子后面有什么字?更不可能清晰地“看到”是这三个字。

这种认知,像一根极细的针,试图刺破我麻木的精神外壳,但终究未能成功。我只是“知道”了这件事,内心依旧是一片灰寂的潭水,激不起半点涟漪。

**(二) 默影**

我转过身,继续在这灰度的旧宅里游荡。当我走进原本属于我的那间小卧室时,我僵住了。

床边,坐着两个人影。

同样是灰色的,像两尊用灰烬塑成的雕像。但他们的轮廓,我至死也不会忘记。

是奶奶和外公。

他们去世多年,奶奶是在我上中学时脑溢血走的,走得很突然。外公则是在我大学毕业后,因肺癌缠绵病榻许久后离世的。此刻,他们却并排坐在我儿时的那张旧木板床上,穿着记忆中他们常穿的、如今已是深灰色的衣服。奶奶还是那样慈祥地微微笑着,外公则略显严肃,嘴角却也有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温和。

他们就在那里,安静地,真实地存在着。

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悲伤,像沉寂多年的火山,猛然在我胸腔里苏醒、膨胀,试图喷发。我想冲过去,抱住他们,告诉他们我有多想他们,问问他们在这里过得好不好,告诉他们家里这些年的变化……

可是,我动不了。我的脚像被钉在了原地。那股汹涌的情感浪潮,冲击着我麻木的感官堤坝,却无法将其冲垮。我能清晰地“感觉”到我在哭——一种内在的、灵魂层面的剧烈抽搐和泪如雨下。我的脸颊应该湿了,我的肩膀应该在耸动。可是,我的脸上是干的,我的身体依旧僵硬。我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情绪被某种力量死死地禁锢在内部,无法表达,无法释放。

这种内外撕裂的痛苦,远比纯粹的悲伤更令人窒息。我像一个被关在隔音玻璃罩里的人,看着外面最珍视的景象,内心山呼海啸,外表却死寂无声。

奶奶和外公就那样静静地看着我。他们的眼神温和,带着怜爱,却也没有任何波澜,仿佛早已洞悉一切,包括我此刻内心的翻江倒海。他们似乎能接收到我的思绪,但无法,或者不愿用语言回应。我们之间,隔着一道无声的、由规则构筑的墙壁。

时间(如果存在的话)在这种无声的对峙中流逝。我不知道过了多久,一分钟?一小时?在这里毫无意义。

终于,奶奶缓缓地抬起手,非常缓慢。她的动作似乎耗尽了极大的力气,周围的灰色空气都因此产生了细微的凝滞感。她伸出一根手指,枯瘦的、布满皱纹的灰色手指,指向我,然后又缓缓地,极其郑重地,指向我身后的某个方向——那是通往屋外院子的门。

与此同时,一直沉默的外公,嘴唇极其轻微地嚅动了一下。没有声音发出,但一个清晰的、带着严厉警告意味的意念,如同冰锥般,直接刺入了我的脑海:

“初七,莫近水。”

这句话来得突兀,毫无逻辑。初七?是指日期吗?近水?是什么意思?

这个警告像一道闪电,短暂地劈开了我浑噩的状态,带来一丝冰冷的清醒。我努力地想从他们的眼神和姿态中读出更多信息,想追问,想弄明白。

然而,就在我试图凝聚所有精神,去突破那层麻木的束缚,去更仔细地观察这个灰色的世界,去更多地感受爷爷奶奶的存在时——

一阵剧烈的拉扯感传来。

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绳索套住了我的灵魂,猛地一拽。

眼前的灰色急速褪去,爷爷奶奶的身影像浸水的墨画般模糊、消散。旧房子的一切景象开始扭曲、崩解。

我“醒”了。

**(三) 惊魂**

我猛地从自家的床上弹坐起来,心脏狂跳,额头上布满冷汗。窗外,是现代都市凌晨的微光,远处传来车辆驶过的声音。房间里,是我熟悉的、充满了色彩的世界——淡蓝色的墙壁,原木色的衣柜,床头柜上手机充电器发出的幽幽蓝光。

回来了。我回到现实了。

强烈的、鲜活的情感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冲垮了梦中那麻木的堤坝。巨大的悲伤、后知后觉的恐惧、还有对那个警告的深深困惑,一起涌上心头。我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眼泪滚烫地滑过脸颊,与梦中那干涸的哭泣形成了残酷的对比。

我哭了很久,才慢慢平息下来。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无比清晰,尤其是那灰朴朴的没有色彩的世界,镜子背后的字,爷爷奶奶静坐的身影,以及那句冰冷的警告:“初七,莫近水。”

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日期。那天,是农历七月初五。距离“初七”,还有两天。

这个认知让我脊背发凉。民间称农历七月为“鬼月”,初一是“开地门”,鬼魂返回人间,直到月底“关地门”。而七月十五中元节,是核心。我做的这个梦,以及梦中的警告,难道……

我甩甩头,试图用理性解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能是最近压力大了。镜子后面的字?或许是童年模糊记忆的碎片重组。警告?不过是梦境的荒诞罢了。

然而,那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那种彻底失去色彩的诡异,那种与逝去亲人相对无言的巨大悲伤,还有那句直接烙印在脑海中的警告,都让我无法轻易地将它归结为一个普通的梦。

接下来的两天,我心神不宁。到了七月初七那天,我刻意避开了任何可能与“水”产生关联的活动。推掉了朋友约的去游泳馆的邀请,下班回家绕开了小区那个景观人工湖,连晚上洗澡都比平时快了许多。

似乎,一天就这样平安无事地过去了。晚上十一点多,我几乎快要忘记那个警告,准备上床睡觉时,手机响了。是一个很久没联系的老同学,语气焦急,说他开车路过我家附近,车突然爆胎了,停在了一个比较偏僻的路段,问我能不能开车去接他一下,帮他把备胎换上。

我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时间,快子时了。但同学情谊,又是这种情况,实在不好拒绝。我答应了,拿起车钥匙出了门。

他描述的地点,靠近城边的一条旧河道。早年河水丰沛,后来城市扩建,河道被整治,但下游一段因为规划问题,还保留着较深的水洼和杂草丛生的岸堤。白天那里就少有人去,晚上更是漆黑一片。

我开着车,沿着河堤路慢慢寻找同学的身影。路灯昏暗,隔很远才有一盏。就在我快要看到他那辆抛锚的车时,我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来了一个电话。我下意识地低头去看屏幕,想看看是谁。

就在这一低头的瞬间,我眼角的余光瞥见车灯光柱的边缘,似乎有什么东西猛地从路边草丛里窜出——像是一只野猫!

我心里一惊,下意识地猛打方向盘避让!

车子瞬间失控,轮胎摩擦地面发出刺耳的声音。我感觉车身猛地一歪,朝着河堤的边缘冲去!那一刹那,“初七,莫近水”这五个字像惊雷一样在我脑海中炸响!

求生的本能让我死死踩住刹车,同时用尽全力反向打方向盘。车子在河堤边缘剧烈地晃动,半个前轮已经悬空,泥土和碎石簌簌地掉进下方黑暗的河水里。最终,车子险险地停住了,没有翻下去。

我瘫在驾驶座上,浑身冷汗淋漓,双手因为过度用力而剧烈颤抖,心脏几乎要从喉咙里跳出来。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下方漆黑的河水无声流淌,仿佛一张巨口,刚刚差点就将我吞噬。

同学跑了过来,惊恐地拍打着车窗。我颤抖着打开车门,腿软得几乎站不住。

“你没事吧?刚才太险了!你怎么突然……”同学惊魂未定地问。

我摆摆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我自己知道,刚才那一刻,不是巧合。是那个梦,是爷爷奶奶在那个灰朴朴的世界里给予我的警告,救了我一命。

如果不是那句警告让我在整个行车过程中都保持着一种潜意识的警惕,在低头看手机的瞬间可能就不会那么及时地反应;如果不是那句警告让我对“水”产生了极致的忌惮,在选择避让方向时,或许就不会爆发出那样巨大的力量来控制车辆远离河堤。

回到车上,换好备胎,送同学回家,整个过程我都浑浑噩噩。直到再次回到自己安全的家,锁上门,我才彻底瘫软下来。恐惧,如同迟到的潮水,将我彻底淹没。

那个梦,不是梦。至少,不全是。

**(四) 后症与印证**

这次事件之后,我的身体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状况。

每年一到农历七月,也就是民间所谓的“鬼节”期间,我的血压就会莫名地、持续地降低。平时我的血压非常正常,稳定在120\/80 mmhg左右。但进入七月,尤其是靠近中元节那几天,血压会骤降到非常可怕的水平。最低的一次,我自己去社区医院测量,高压只有77,低压只有57。医生看到读数都吓了一跳,反复测量了几次,确认无误。

这种低血压带来的不适感极其强烈。不是简单的头晕乏力,而是剧烈的、搏动性的头痛,从前额到后脑,像有锥子在钻。整个人虚弱不堪,连从床上坐起来都眼前发黑,需要缓很久。最可怕的是,这种低血压,药物几乎无效。我试过升压药,效果微乎其微,而且副作用极大。医生也束手无策,检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

仿佛这是一种烙印,一种来自那个灰色世界的标记,提醒着我那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只有在熬过整个七月,进入八月后,我的血压才会慢慢地、自动地恢复正常。

这个秘密,连同那个诡异的梦和初七的遭遇,我一直深埋在心里,不敢对任何人提起。直到几年后的一次家庭聚会,我和父亲都喝了一点酒,聊起了从前老家的事。不知怎的,或许是酒精的作用,或许是那份积压太久的秘密需要倾吐,我犹豫再三,还是用一种半开玩笑、半是试探的语气,向父亲提起了那个“怪梦”。

我没有说警告和车祸的事,只描述了梦里的场景:灰色的旧房子,去世的奶奶和外公坐在床边,还有——我顿了顿,装作不经意地说——“最奇怪的是,我好像还‘看到’咱家老房子那面椭圆镜子后面,有我小时候用粉笔写的字,好像是……‘大[鬼]的家’?”

我说出这几个字的时候,声音很轻。

然而,父亲的反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

他脸上的血色“唰”一下褪得干干净净,拿着酒杯的手猛地一抖,酒水洒了出来。他瞪大眼睛看着我,瞳孔里充满了极度的震惊和……一丝恐惧。他的嘴唇哆嗦着,半晌,才用带着颤音的语气问:“你……你刚才说……镜子后面……写的什么?”

“大……大概是大鬼的家吧?记不清了,梦里看的也不真切。”我被他剧烈的反应吓到了,心里也开始发毛。

父亲放下酒杯,双手有些颤抖地点了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似乎在平复内心的惊涛骇浪。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

“那面镜子……是你大概五岁多的时候买的。放在地上还没上墙,你蹲在那儿用粉笔在背面乱画。我后来挂镜子的时候看到了,觉得小孩瞎写,也没在意,就直接贴上墙了……上面写的,就是……‘大鬼的家’四个字。”

他抬起头,眼神复杂至极地看着我,鸡皮疙瘩顺着他裸露的手臂清晰可见。“老房子装修拆镜子的时候,你在外地上大学,根本不在家。拆下来的镜子当场就让收废品的拿走了……你不可能看到过……绝对不可能!”

父亲的话,像一块冰冷的巨石,投入我的心湖,激起惊涛骇浪。

我浑身的汗毛也在这一瞬间竖了起来,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鸡皮疙瘩密密麻麻地爬满了全身。

原来,那不只是个梦。

我真的,在某个时刻,以某种无法理解的方式,回去过。回到了那个灰朴朴的,没有色彩,却有逝去亲人和过去印记的世界。

那个警告,救了我的命。

而每年七月的低血压,像是一个无法摆脱的契约,一个来自“那边”的年度提醒,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次生与死、阳与阴之间的危险交错。

从此以后,我对那个看不见的世界,多了一份沉默的敬畏。而那个灰色的旧宅,镜子背后的字,爷爷奶奶静默的身影,以及那句刻骨铭心的警告,成为了我生命中一个永远无法磨灭,也无法向外人道的秘密烙印。它让我知道,生命的边界,或许远比我们所能认知的,要模糊和神秘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