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民间故事选集 > 第314章 溪畔遗珠

民间故事选集 第314章 溪畔遗珠

作者:石橄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3 21:30:36

我爷爷这一辈子,经历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事儿,有些他常挂在嘴边,有些则讳莫如深。其中一件,关于一个夏日清晨的偶遇,他直到晚年,坐在老槐树下的躺椅上,摇着蒲扇,眼神飘向远方,才断断续续,带着几分困惑与追忆,向我讲起。那感觉,不像是在讲一个故事,更像是在试图拼凑一段模糊而真实的记忆。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一个夏天。爷爷那时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身板结实,手脚麻利。我们老家在南方一个山清水秀但也相对闭塞的村子里,庄稼人靠天吃饭,勤快是唯一的本钱。那天,为了赶在日头毒辣起来之前多干些活,爷爷天没亮就摸黑起了床。奶奶往他怀里塞了两个还温热的红薯,他扛起锄头,便踏着朦胧的晨霭,往离家稍远的那块水田走去。

夏天的清晨,天亮得早,但太阳还蛰伏在山梁后面。天地间是一种奇特的色调,不是黑夜,也不是白昼,而是一种柔和的、蓝汪汪的清明。路边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踩上去湿漉漉的。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树林,都还沉浸在最后一抹静谧的夜色里,轮廓有些模糊。四野寂静,只有早起的鸟儿偶尔发出一两声清脆的啼鸣,更衬得这清晨的空旷与安宁。

去往田里,需要穿过一片长满灌木的坡地,再走过一条蜿蜒的小溪。那溪水我们叫它“月亮溪”,因其弯弯的像个月牙儿。溪水不宽,但常年清澈见底,是从更深的山里流出来的。爷爷沿着熟悉的小路走下坡,月亮溪便静静地横在眼前。溪水在朦胧天光下,泛着碎银子般的光泽,潺潺的水声在这寂静的早晨,显得格外清晰悦耳。

就在那时,爷爷看到了她。

在溪流的一个拐弯处,一块表面平坦的青石板旁,蹲着一个穿着白衣的年轻女人。

爷爷当时就愣了一下。这荒郊野岭的,又是大清早,谁家的姑娘媳妇会在这里?他放慢了脚步,心里有些嘀咕。那女人背对着爷爷来的方向,面朝溪水,正微微俯身,在用手掬水洗脸。她穿着一身素白的长衣,不是当时农村常见的粗布短褂,那衣料看起来异常柔软顺滑,在微熹的晨光中,似乎带着一种自身的光晕。她的头发非常长,黑得像最深的夜,直直地垂泻下来,几乎将她的整个背影都笼罩住了,一直拖到溪水边,发梢似乎都浸湿了。

爷爷是个实在人,虽然觉得奇怪,但想着或许是邻村谁家起早赶路,在这里歇脚洗漱。他本想不做声,悄悄走过去,免得惊扰了人家。但就在他快要走过那块青石板时,那女人洗完脸,并没有立刻起身,而是又双手合拢,捧起一掬清亮的溪水,凑到唇边,看样子是要喝。

爷爷从小就听老人说,这月亮溪的水虽然看着清亮,但是山里的活水,尤其是一大早,寒气最重,直接喝容易闹肚子。他这人热心肠,也没多想,便停下脚步,朝着那女人的背影好心提醒道:“喂,那位……姑娘?大早晨的,可别直接喝这溪水,太凉了,伤肠胃哩!”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显得有些突兀。那捧水的动作顿住了。女人没有回头,也没有应答。她只是静静地停在那里,捧着一汪溪水,仿佛一尊凝固的雕像。长长的黑发遮蔽了她的侧脸,爷爷依旧没能看清她的模样。

一阵微风吹过,拂动她垂顺的长发和洁白的衣袂,那身影在渐亮的天光下,竟有种说不出的单薄和飘忽。爷爷等了几秒钟,见对方不理会,心里那点奇怪的感觉更浓了。他挠了挠头,觉得自己或许是多管闲事了,人家可能只是漱漱口。他于是不再停留,扛着锄头,继续迈步向前,踏上了溪对岸的小路。

可是,心里那份不对劲的感觉,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太安静了,从他开口到离开,那女人没有发出一点声音,甚至连呼吸声都听不见。而且,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种莫名的寒意,顺着爷爷的脊梁骨爬了上来。

他忍不住,猛地回过头去。

青石板依旧。溪水潺潺。露珠在草叶上滚动。

可是,那个白衣长发的女人,不见了。

就在这短短几秒钟,就在他刚刚走出不到十步远的地方,就在这片开阔的、毫无遮挡的溪畔,那个女人,凭空消失了。

爷爷当时就感觉头皮一麻,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他使劲眨了眨眼睛,甚至用手背揉了揉,再定睛看去——空空如也。只有那块青石板上,似乎还残留着一小片水渍,证明刚才似乎真的有人在那里停留过。

荒郊野外,几秒钟的时间,一个大活人,能去哪里?跳进溪里?溪水不深,而且会发出声响。跑进旁边的灌木丛?那必然会刮擦枝叶,也会有很大的动静。可是,什么都没有。消失得干干净净,无声无息,仿佛她从未出现过,只是爷爷清晨朦胧中的一个幻觉。

爷爷那时年轻气盛,胆子也算大。他压下心头的惊悸,握着锄头,又小心翼翼地折返回去。他走到那块青石板旁,仔细查看。石板上除了微湿的水痕,什么都没有留下。周围的草地上,也没有任何脚印——包括他自己的脚印,在露水很重的草地上都清晰可见,却唯独没有那个女人的。他环顾四周,茂密的灌木丛安然无恙,远处的树林静默无声。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他一个人,和那条兀自流淌的月亮溪。

爷爷心里直打鼓,他知道这绝不是眼花了。那个白衣女人的身影如此清晰,那长长的黑发,那素白的衣衫……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窜入他的脑海:莫不是……遇上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乡下关于山精水怪、鬼魂狐仙的传说可不少。

他不敢再多待,也顾不上干活了,扛起锄头,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月亮溪,一路小跑回了家。到家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升起来了,金色的阳光驱散了清晨的迷雾,也稍稍驱散了他心头的寒意。太奶奶看他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地跑回来,锄头也没沾泥,忙问怎么回事。爷爷喘着气,把清晨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

太奶奶听完,脸色也变了变,她压低声音说:“你怕是……遇到‘溪客’了。”

“溪客?”爷爷不解。

太奶奶是村里老人,知道很多掌故。她告诉爷爷,传说在一些特别清澈、有灵气的溪流深潭里,会栖息着一种精灵,不一定是害人的,它们有时会幻化成美丽的女子,在清晨或黄昏人迹罕至时,在水边梳洗嬉戏。它们被称作“溪客”,意思是溪流的客人,也是人间的过客。它们通常不与人交集,但如果被人撞见,或者像爷爷那样开口搭了话,就可能立刻消失。

“那你说的,劝她别喝凉水……”爷爷回想起来。

“唉,这就难说了。”太奶奶叹了口气,“老话讲,这类东西,沾了人气儿就容易现形,你跟她说话,就是带了人气过去。她喝那口水,也许……也许就不是在喝水呢。”

太奶奶的话让爷爷更加困惑和后怕。不是喝水,那是在做什么?他想起那女人捧水欲饮的姿势,那静止的、仿佛在聆听的背影……难道,她是在汲取晨间的灵气?还是说,自己的那一声好心提醒,反而惊扰了她?

这件事成了爷爷心里的一个结。他后来还是照常下田,每次路过月亮溪,都会下意识地朝那块青石板看去,但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白衣女人。溪水依旧清澈流淌,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大约过了半年,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月亮溪靠近岸边的部分都结了一层薄冰。一天傍晚,爷爷砍柴回来,又路过月亮溪。在暮色苍茫中,他忽然看到溪流中心,那块青石板下游不远处,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着微光。那光芒很弱,但在灰暗的溪水和冬季荒芜的背景下,显得有些突兀。

爷爷好奇心起,脱下鞋袜,卷起裤腿,忍着刺骨的寒冷,蹚水过去。走近了才发现,那发光的东西,竟然是一枚珠子。它半埋在溪底的细沙里,约莫有小孩子玩的弹珠大小,通体呈现一种柔和的乳白色,光泽温润,不像玉石,也不像珍珠,触手生温,在这冰冷的溪水里,竟然带着一丝暖意。

爷爷把它捞了起来,擦干净。那珠子在手心里,仿佛能吸收周围微弱的光线,自身散发出一种宁静皎洁的光晕,像一轮微缩的月亮。他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心里隐隐觉得,这珠子恐怕不寻常。

回到家,他拿出珠子给太奶奶看。太奶奶拿着珠子,在灯下端详了许久,脸色变幻不定。她喃喃自语:“月亮溪……白衣女人……捧水……暖的……”

忽然,她像是想明白了什么,看着爷爷,眼神复杂地说:“他爹,这珠子……搞不好,是那个‘溪客’留下的。”

奶奶推测,或许爷爷那天清晨的搭话,虽然惊扰了那位“溪客”,但并无恶意,反而是出于一种真诚的关切。“你让她别喝凉水,伤了身子……这话里有关心人的‘暖意’。也许,对于这些灵物来说,这种纯粹的、不带杂念的善意,是很难得的。”太奶奶说,“她当时没有回应,也许是因为不能回应。但她记住了这份善意。这珠子,可能就是她留下的谢礼,或者说……是一个念想。”

“那她为什么当时不给,要等到现在?”爷爷问。

“傻话,”太奶奶摇摇头,“那时候你回头她就不见了,显然是时机未到,或者不能直接予取。灵物行事,有它们的规矩。这珠子埋在溪水里半年,或许是在汲取水灵之气,如今成了,才借着你路过,让你发现它。”

爷爷握着那枚温润的珠子,心里百感交集。那个清晨朦胧的白衣身影,那份莫名的惊悸,此刻都化作了掌心这枚小小珠子的暖意。原来,那并非是一次恐怖的遭遇,而是一段奇异的、带着温度的缘份。

这枚珠子,爷爷后来请人打了个眼,用红绳串了起来,一直贴身戴着。他说不清这珠子具体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但自从戴上它之后,他感觉身体一直很硬朗,很少生病,夏天不怕暑热,冬天不畏严寒。而且,他似乎对天气、对水源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敏锐直觉,比如能预感到久旱后的甘霖,或者能找到隐藏的地下水源,这在后来的农耕生活中,帮了家里不少忙。

更重要的是,每当他在月明之夜,看着那珠子散发出与月光呼应的柔和光晕时,他就会想起那个夏天的清晨,月亮溪畔,那个无声的白衣身影。他不再感到害怕,反而有一种平静和怅惘交织的情绪。他常常会想,她到底是什么?是溪流的精灵?是迷失的山鬼?还是某个久远时代滞留于此的芳魂?她为何清晨在那里洗漱?又为何捧起那掬清冷的溪水?

这一切,都成了永久的谜。

爷爷说,世间之大,无奇不有。有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代表不存在。人与万物,或许就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会有一次短暂的交集,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一份莫名的暖意,或者,一枚来自未知世界的、会发光的珠子。

他把这枚珠子,称为“溪客珠”。

后来,爷爷年纪大了,把那珠子传给了我父亲,叮嘱要好好保管,但不必执着于其来历和功效,只当是个念想,记住人与万物相处,存一份善意总是好的。如今,这枚珠子还在我家,被我小心地收藏在一个木匣里。它依旧温润,在暗处会发出柔和的光。

每当看到它,我仿佛也能穿越时空,看到那个夏日的清晨:天光已亮,旭日未升,薄雾如纱,溪流潺潺。一个白衣长发的女子,蹲在青石板边,俯身掬水,背影朦胧。而一个年轻的农夫,扛着锄头,带着清晨的露水和泥土的气息,路过她的身后,出于本能地,说了一句:“大早晨的,可别喝这凉水……”

然后,回头,人已不见。

只留下溪水长流,岁月无声,和一个讲了又讲,却永远也讲不完的民间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