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汉东省军区招待所,一间僻静的茶室。
没有选择办公室,也没有在省委大院,田国富将告别的地点选在了这里。茶室布置得古朴雅致,红木茶桌,青瓷茶具,空气中弥漫着上等普洱的陈香。
窗外,是省军区大院宁静的夜色,远处传来隐约的操练口号声,带着一种与地方截然不同的铁血气息。
袁泽准时推门而入。他换下了白天的军装,穿着一身熨帖的深色便服,身姿依旧挺拔如松。肩章虽未佩戴,但那久经沙场(官场和真实战场)磨砺出的沉稳气度和隐隐透出的锋锐,却比任何制服都更具存在感。
他看到早已等候在茶桌旁的田国富,脚步微顿,随即快步上前,伸出双手:“田书记!”
“袁泽同志,来了,坐。”田国富站起身,脸上露出真挚的笑容,用力握了握袁泽的手。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袁泽手上传来的沉稳力量。
两人相对而坐。田国富亲自执壶,手法娴熟地烫杯、洗茶、冲泡。琥珀色的茶汤注入杯中,香气氤氲。
“尝尝,老班长,压箱底的存货了。今天为你践行。”田国富将一杯茶推到袁泽面前,语气轻松,却带着离别的意味。
袁泽双手接过茶杯,没有立刻喝,目光落在田国富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重:“田书记,您为汉东所做的一切,袁泽铭记于心。
没有您的鼎力支持和信任,我走不到今天。”他的话语很真诚。在汉东这片波谲云诡的战场上,田国富是他最坚定的后盾和最可靠的盟友。
田国富摆摆手,端起自己的茶杯抿了一口,眼神变得深邃:“袁泽啊,这些话就不用说了。我们并肩作战,是为了汉东的朗朗乾坤,为了对得起‘人民’这两个字。
如今,祁同伟、高育良、李达康,这些盘踞在汉东肌体上的毒瘤都被剜掉了,局面初步稳定下来。我的使命,算是完成了。”
他放下茶杯,目光炯炯地看向袁泽:“中央调我去西江,是信任,也是新的挑战。汉东这边,沙书记会主持大局。
而你,”田国富加重了语气,“你现在是省军区政委,是省委常委,肩上担子更重了!汉东的伤口愈合、肌体重生,路还很长啊。”
袁泽静静地听着,眼神沉静。他端起茶杯,没有像田国富那样小口品茗,而是如同饮酒般,将杯中温热的茶汤一饮而尽。放下茶杯,他的目光锐利如电,直视田国富,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
“田书记,您放心。汉东的毒瘤虽除,但余毒未清。司法系统的积弊、基层吏治的**、利益集团的残余触角,甚至新的**形式,都可能在这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滋生。肌体重生,需要刮骨疗毒的决心,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监督和建设。”
他微微前倾身体,手指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轻轻一点,仿佛点在了汉东未来的脉络上:
“我手中的剑,不会因为敌人暂时倒下就归鞘。只是,它的指向会更精准。在省委层面,我会用好戎装常委的发言权,确保重大决策不偏离国法军纪和人民利益的轨道;在军区,我会整肃军风,提升战力,让这支力量真正成为汉东稳定和发展的压舱石;
在监督层面,”袁泽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省检察院反贪局这把刀,依旧会磨得锋利,安欣在那里,他会知道该怎么做。”
袁泽的话语,没有豪言壮语,却充满了清晰的思路和强大的掌控力。他没有回避矛盾,反而精准地点出了未来可能的风险点。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反而展现出了远超田国富预期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成熟度。他口中的“剑”,已不仅仅是一把冲锋陷阵的利刃,更成为了一种掌控全局、守护根基的战略力量。
田国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浓浓的欣慰。袁泽的格局和洞察力,比他想象的还要深远。沙瑞金的担忧,似乎有些多余了。
袁泽继续道,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至于沙书记提到的‘平衡’、‘团结’……田书记,我明白其重要性。但我袁泽行事,准则只有两条:法律,和人民的利益。只要不违背这两条底线,我愿意与任何同志合作,为汉东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但若有人试图触碰这两条底线,无论他是谁,无论打着什么旗号,我的剑,绝不会留情!”
他最后的话语,如同金石坠地,铿锵有力,带着一种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这既是对田国富的承诺,也是对未来的宣言。
田国富看着眼前这个目光如炬、信念如铁的年轻人,心中最后一丝担忧终于放下,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欣慰和一种薪火相传的使命感。他拿起茶壶,郑重地为袁泽重新斟满茶杯。
“好!说得好!”田国富的声音带着激动,“法律!人民利益!这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袁泽,你能始终牢记这两条,我就彻底放心了!”
他端起自己的茶杯,以茶代酒,目光灼灼地看着袁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