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颔首,指尖捻起一枚锃亮的铜板,目光专注地将其轻轻嵌入饱满的馅料中,随后捏合面皮时,特意折出三道棱角分明的三角花边,作为隐秘记号;又取过一锭小巧的碎银,同样仔细裹进另一张面皮里,指尖翻飞间,一圈圆润流畅的圆形花边已然成型。
他将两个“彩头饺”轻轻放进盘中,抬眼看向众人,眼底带着几分笑意,朗声道:“今晚谁能吃到这两枚带彩头的饺子,朕东都有重赏。”
“圣上圣明!”众人闻言,脸上的笑意瞬间浓了几分,连呼吸都轻快起来。宋妙音手下不停,笑着接话:“那奴婢可要好好努努力,说不定就能讨到圣上的赏呢!”
李华笑着颔首:“只要你们能吃到,朕言出必行。”
这话一出,众人包饺的动作越发麻利了。任澜仪也忘了之前的笨拙,跟着李玉兰请教技巧,指尖虽还有些生疏,却比先前稳了不少;宋妙音盯着盘中的饺子,眼神亮晶晶的,恨不得自己包的每个都藏着彩头;贾氏姐妹更是小声嘀咕着,互相攀比着谁包的饺子更有可能“中彩”。
偏殿里的气氛越发热烈,烛火摇曳,映得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雀跃的红晕。李华看着这热闹景象,指尖的动作也慢了些,嘴角噙着一丝浅笑——穿越至今,他还是头一次这般真切地感受到团圆的暖意,暂且将青牛镇的阴云、朝堂的纷争抛在了脑后。
不多时,满满两大盘饺子便包好了,个个饱满挺括,花边各异,那两个带着三角、圆形记号的彩头饺混在其中,若不细看,竟与其他饺子别无二致。
段炜见状,连忙吩咐小太监们小心翼翼端起盛满饺子的瓷盘,快步送往后厨妥帖存放,只待除夕夜年夜饭时再热透呈上。
李华低头瞧了瞧自己指尖沾着的雪白面粉,忽然玩性大发,眼角眉梢带着几分狡黠笑意。恰逢元阿宝捧着一碟干净帕子走近,他抬手便将指尖的面粉轻轻抹在了她光洁的脸颊上,留下一道浅浅的白印。
“圣上!”元阿宝又惊又羞,脸颊瞬间染上红霞,抬手想擦又不敢,只能睁着水灵灵的眼睛望向李华,语气带着几分娇嗔。
李华见状越发觉得有趣,哪里肯就此罢手。他转身看向围在案边的众人,趁詹涂焉低头整理面皮的空隙,伸手在她两颊各抹了一把,瞬间让她成了“白面娃娃”;又快步走到芍药身边,指尖在她鼻尖轻点,留下一点雪白;连素来端庄的李玉兰,也没能逃过,被他在鬓边抹了一小团面粉。
众女皆是又惊又喜,羞赧不已。元阿宝摸了摸自己满是面粉的脸颊,又气又笑:“圣上这般,可让臣妾如何见人呀!”说着,却悄悄抬手,在李华脸上也沾了些面粉。
这一下仿佛打开了闸门,詹涂焉也鼓起勇气,沾了点面粉轻轻蹭在李华脸颊;任澜仪也笑着凑热闹,在他手背抹了一把;贾文琇贾文璎更是胆子大了些,一人一边,在李华耳后添了两团白。
原本端庄肃穆的偏殿,瞬间变成了嬉闹的乐园。李华也不恼,任由她们“反击”,脸上、袖口、甚至龙袍边角都沾了不少面粉,却笑得愈发开怀。烛火摇曳下,一张张带着面粉印记的脸庞相映成趣,娇笑声、嗔怪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冲淡了宫廷的规矩束缚,满是寻常人家的团圆暖意。
闹了好一会儿,众女才渐渐收了手,各自找帕子擦拭脸上的面粉,却难免有些地方擦不净,互相看着对方脸上的“残妆”,又忍不住笑作一团。
李华抬手擦了擦自己脸上的面粉,看着眼前笑靥如花的众人,心头一片熨帖。他忽然觉得,这般无拘无束的嬉闹,比朝堂上的山呼万岁、后宫里的谨小慎微,更让人觉得真切温暖。
“好了好了,再闹下去,今晚的年夜饭怕是要顶着面粉吃了。”李华笑着摆手,语气里满是宠溺,“都去梳洗一番吧,晚些时候,一同去太皇太后宫中请安,吃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
“遵旨!”众女齐齐应道,脸上还带着未散的红晕与笑意,转身结伴离去。偏殿里还残留着面粉的清香与淡淡的笑语,李华望着她们的背影,嘴角的笑意久久未散——这或许,才是除夕夜该有的模样。
等众人梳洗妥当,褪去一身面粉痕迹,重整衣饰后,李华便领着一行人往慈宁宫去。宫道两侧挂着红灯笼,烛火映着青砖,暖意融融,偶尔传来几声零星的爆竹声,更添年味儿。
到了慈宁宫门口,太监早已通报,李华迈步进殿,对着端坐于上的太皇太后躬身行礼,声音清朗:“孙儿给皇祖母请安,祝皇祖母福寿安康,松鹤延年!”
身后众女也齐齐躬身,齐声道:“臣妾(奴婢)参见太皇太后,愿太皇太后圣体康泰,岁岁无忧!”
太皇太后抬眼瞧见李华,又扫过他身后妆容整齐却难掩笑意的众人,眼底满是慈爱,连忙抬手:“都起来吧,快过来让哀家瞧瞧。”
李华上前扶着太皇太后的手,笑道:“皇祖母今日精神真好,孙儿特意带着大家来陪您热闹热闹,晚上一同吃年夜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