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的年号想好了吗?”王立新看向李华,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
“前几天彭启丰和薛灏递了几个备选,我都没瞧上,最后自己琢磨出一个——嘉靖!”李华放下手中的茶盏,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啊!!!”王立新猛地站起身,脸上满是惊色,“怎么...是这个?”
“有何可惊讶的?”李华抬眼看向他,“他们也无异议,皆是点头应允了的。”说着,他端起桌上的酒杯,目光柔和了几分,“明日便是除夕夜,我身不由己,不能与你同过,今晚便算提前守岁,干杯!”
王立新定了定神,也举起酒杯,与他轻轻一碰:“干杯!”
两人推杯换盏,直吃到夜色深沉才散席。王立新由孙宪亲自护送回府,而李华却毫无睡意,连夜召来郭晟,沉声道:“郭晟,年后挑个稳妥可靠之人,派去青牛镇驻守。但凡有外地人去打听消息,尤其是那个失踪的孤儿,立刻拿下控制,若有异动,必要时……无需手软。”
“是,奴婢明日一早就去安排!”郭晟躬身领命,语气恭敬。
李华微微颔首,眼底闪过一丝冷光。
……
除夕夜当天,天还未亮,李华便被张恂唤醒,依祖制前往宗庙祭祀先祖,随后返回养心殿行“封笔仪”,一整个上午忙得脚不沾地。
直到申时,才有了片刻喘息的空闲。李华一时兴起,竟踱步往御膳房而去。正在里头指挥众人备办年宴的段炜见圣驾亲临,吓得连忙丢下手中的活计,快步上前跪拜:“圣上,您怎么亲自到这儿来了?御膳房油烟重,仔细污了龙袍。”
“朕想着亲手包些饺子……”李华顿了顿,语气缓和下来,“额...送去给太皇太后尝尝,也表一份孝心。”
段炜闻言面露难色——哪有九五之尊亲自下厨的道理?可圣意难违,他略一思忖,忙献了个折中的法子:“圣上,不如这般,馅料由奴婢亲自拌好,面团也揉透醒发妥当,稍后给您送到偏殿去,您只需动手包制即可,既不沾油污,也不费力气,您看如何?”
“好!”李华一口应下,指尖刚触到温热的面团,又忽然想起什么,转头对身侧的赵谨吩咐道:“你即刻去西苑一趟,传朕的话,让各位姨娘都过来,世子妃也一并请来,就说朕邀她们一同包年饺,热闹热闹。”
“奴婢遵旨!”赵谨躬身领命,转身快步退了出去。
不多时,段炜便亲自捧着食盒赶来,里面码着匀净的白面团、鲜香扑鼻的荤素馅料,还有几样干净的竹筷瓷碟。李华也不耽搁,当即带着众人移步偏殿,刚在案前坐定,不等段炜上前演示教法,他净手后挽起袖子直接拿起擀面杖,手腕一转,一张薄厚均匀、边缘圆润的面皮便落在掌心。
随后擀皮、取馅、填芯、捏花边,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捏出的饺子个个饱满挺括,花边纹路整齐利落,瞧着比御膳房老手艺人包的还要周正。
这一幕把一旁的段炜惊呆了,心中暗道奇怪:“圣上的手艺是何时学会的?竟还这般精巧,连花边都捏得这般好看!”
李华手上不停,指尖翻飞间又一个饺子成型,闻言抬眼瞥了他一眼,嘴角噙着笑意问道:“朕包的这般,对不对?”
“对!太对了!”段炜连忙点头如捣蒜,搜肠刮肚才想出个词,“圣上真是天纵奇才,一点就透,不,您这压根不用教,便是绝顶聪明!”
“你呀,不会夸人就别硬夸了。”李华被他逗笑,摆了摆手,“你去给朕找些干净的铜板和碎银来,分门别类包进饺子里,谁吃到了,也算是个新年好彩头。”
“是是是!奴婢这就去办!”段炜如蒙大赦,连忙躬身退了出去,心里还在嘀咕,圣上莫不是暗中练过?这手艺可比宫里的厨娘还地道。
李华继续低头包着饺子,指尖触到微凉的面团,恍惚间竟想起前世除夕夜,母亲总爱在饺子里包进硬币,说吃到的人来年顺遂安康。那时他总抢着吃,常常把腮帮子塞得鼓鼓的,母亲就在一旁笑着拍他的背。
正怔忡间,门外传来一阵轻柔的脚步声,赵谨领着元阿宝和其他女眷走了进来,众人齐齐躬身行礼:“臣妾参见圣上,愿圣上龙体康泰,福寿绵长。”
当她们抬头时,眼前的景象让她们瞠目结舌,天下最尊贵的少年此刻正在她们面前毫无架子的做着寻常人家才会做的事——包饺子!”
“都起来吧,不用多礼。”李华抬抬手,指了指案上的馅料,“今日不比往日,不用拘着规矩,都过来坐下,一同包些饺子。”并故意说道:“不出力,可没饺子吃!”
“是!”
她们闻言皆是一愣,虽诧异于少年帝王竟有这般兴致,但也不敢违逆,纷纷上前围在案边,而元阿宝和郑观音则被特许破例坐着包。
元阿宝笨拙的拿起擀面杖试着擀了张面皮,却擀得厚薄不均,脸颊微微泛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