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暗影基地,核心指挥室。
陈默站在巨大的电子星图前,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屏幕,落在了万里之外的欧洲东部。星图上,代表不同资源和节点的光点如同繁星般闪烁,而其中,以东欧区域最为密集,它们彼此连接,构成了一张初具规模、脉络清晰的阴影之网。
敖德萨的失利与德涅斯特的血腥报复,如同一次剧烈的阵痛和高烧,虽然带来了损失和短暂的混乱,但也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强行打通了“暗影”在东欧的“任督二脉”。挫折暴露了弱点,而报复则确立了规则。现在,是时候冷静评估这第一阶段扩张的成果,并审视这座新建立的、深入欧洲腹地的桥头堡了。
“调取东欧节点综合评估报告。”陈默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室内响起。
“是。”素察的电子合成音回应道。
主屏幕上的星图被替换成一份结构清晰的动态报告,数据流如同血液般在代表不同功能的模块间循环流动。
一、 物资流转中枢:伊万娜的仓库网络
报告首先聚焦于摩尔多瓦,那个位于德涅斯特河沿岸争议地带的废弃集体农庄。通过高空卫星影像和低空无人机(已更换为更隐蔽的型号)的持续监控,可以看到,这座被伊万娜掌控的仓库,其活动频率在经过敖德萨事件后的短暂沉寂后,不仅恢复了,甚至变得更加活跃和有序。
原本粗糙的防御工事得到了加固,增设了伪装网和反无人机干扰装置。进出仓库的车辆虽然依旧混杂在普通的农用车辆中,但调度明显更有规律。素察标注出几条以仓库为起点,分别通往乌克兰敖德萨港、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港,以及通过陆路向西欧渗透的潜在物流线路。
“伊万娜女士在事件后,加强了对仓库及其周边渠道的控制。”素察的声音平淡地叙述着,“她清退了一批被认为不可靠的本地雇员,换上了更核心的人手。同时,她利用分红方案初步谈妥的契机,正在尝试将部分‘低敏感度’的民用物资贸易与我们的特殊物流相结合,以进一步混淆视线,并为资金流动提供更多掩护。”
屏幕上切换出几张经过处理的交易清单截图,除了常规的军火零部件,也开始出现农产品、二手工业设备甚至某些受管制的化学前体物资。伊万娜正在利用“暗影”的资金和威慑力,将她原本的灰色生意网络进一步扩大和夯实,这个网络既是“暗影”的物资通道,也正在成为她个人权力的延伸。
陈默微微颔首。伊万娜的野心和手腕,他看得清楚。她在利用这次机会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这在现阶段并非坏事。一个稳定、高效且能自我成长的东欧物流枢纽,符合组织的利益。只要缰绳始终握在自己手中。
二、 军事触角与远征铁拳:克伦斯基的“野狼”
报告的第二部分,画面切换到了非洲。在广袤的萨赫勒地区某处,被标记为“暗影”前哨基地的地方,由克伦斯基率领的“野狼”PMC,已经完成了初步的部署和适应性训练。
无人机传回的画面上,“野狼”的队员们正在烈日下进行战术演练。他们的装备已经焕然一新,除了自身熟悉的东欧制式武器,还配备了通过伊万娜渠道获得的、包括那几套失而复得的“针”式防空导弹在内的重火力,以及由基地直接提供的先进通讯和观测设备。
克伦斯基的身影出现在一个沙盘前,正在对几名小队长布置任务,他的表情冷硬,目光锐利。帕维尔·诺瓦克则在一旁带领着突击小组进行近距离室内作战(CQB)训练,动作迅猛而精准。
“克伦斯基团队已完成与基地原有安保力量的整合,并开始执行对周边区域的巡逻和威慑任务。”素察汇报道,“其首次实战检验(指德涅斯特报复行动)评估为‘优秀’,展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和执行力。目前,他们已成为我们在非洲地区最可靠的武装支柱,并为后续资源开采区域的武力保障奠定了基础。”
陈默注视着屏幕上那些在黄沙与热浪中挥汗如雨的士兵。克伦斯基和他的“野狼”,不再仅仅是雇佣兵,他们已经被打上了“暗影”的烙印,成为了组织伸向非洲这片混乱之地的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铁拳。他们的存在,意味着“暗影”拥有了在远离亚洲基地之外,独立执行中等强度军事行动的能力。
三、 无形的耳目:“乌鸦”与“比特面纱”
报告的第三部分,转向了无形的情报与网络领域。
代表“乌鸦”的图标是一个不断闪烁、位置无法确定的黑影。大量的情报流以此为中心,辐射向东欧各国政府内部、边境管理机构、执法部门以及错综复杂的黑帮网络。
“通过‘乌鸦’的渠道,我们成功预警了三次针对伊万娜仓库区域的潜在调查,并获取了波兰与乌克兰边境海关近期的重点检查清单,及时调整了敏感物资的运输路线。”素察列出几项关键成果,“此外,关于敖德萨事件幕后更深层指使者——代号‘教父’的初步信息,也来源于‘乌鸦’的线报。其情报网络的深度和广度,是目前我们在东欧最不可或缺的资产之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