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的春风刚吹软胡同口的老槐树枝,县一中初一(3)班的早读课就已经响起琅琅书声。阳光斜斜地从玻璃窗照进来,落在第三排的课桌上,把沈浩手里的语文课本染成暖黄色。他捧着书念《论语》,眼神却偶尔飘向窗外 —— 昨天放学时,他看见好几个同学挤在 “知音音像店” 的玻璃柜前,踮着脚抢刘德华的新海报,老板挥着手说 “卖完了,下周才到货”。老灵魂的商业嗅觉瞬间被激活:正版海报在学生群体里是刚需,而且风险比盗版磁带小得多,是个稳赚的课余生意。但他立刻收回思绪 —— 作为初一学生,早读、上课、晚自习才是主业,生意只能挤在碎片时间里,绝不能本末倒置。
“沈浩,李老师看你呢!” 同桌苏晴用指尖轻轻戳了戳他的胳膊,悄悄递来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学而不思则罔’这句快背,等会儿抽查”。沈浩赶紧把注意力拉回课本,手指在 “罔” 字下面划了道横线,心里暗笑自己差点分心 —— 前世做项目时都懂 “优先级排序”,现在更得拎清:学习是 “主线任务”,生意只是 “支线补贴”。他跟着全班的节奏大声背书,声音比平时更响,既为了应付抽查,也为了给自己提提神,别再想海报的事。
直到上午第四节课的下课铃响起,沈浩才拉着苏晴、晓雅躲到教学楼后的梧桐树下 —— 这里是三人平时讨论学习的 “秘密基地”,很少有同学来。“我想利用放学和周末,进一批正版明星海报来卖。” 沈浩压低声音,从书包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画着简单的利润表,“市里批发市场正版海报进价 2 元一张,咱们卖 5 元,每张能赚 3 元;我问过批发商,刘德华、王菲的款卖得最好,张国荣的也能走量,进 500 张应该能很快卖完。”
晓雅眼睛一亮,又赶紧皱起眉:“我妈昨天还说,这学期期中考试提前了,必须先把作业写完、错题改完,才能做别的。” 她从兜里掏出个印着小熊的作业登记本,“咱们得定个规矩:每天放学先回家写 1 小时作业,把数学、英语的基础题做完,再去摆摊,绝不能耽误复习。”
苏晴也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捻着校服衣角:“我早上可以提前半小时到小卖部,帮你整理海报 —— 把热门款和普通款分开,再贴个小标签,省得摆摊时手忙脚乱。7 点前肯定能弄完,不耽误 7 点半的早读,我妈还能帮我把早饭装在保温桶里,路上吃。”
三人蹲在梧桐树下,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把 “学习优先” 的规矩细化:上课绝不聊生意,课间只能简单沟通需求,放学后先写作业再摆摊,周末留出完整的复习时间。沈浩把这些规矩记在小本子上,还特意画了个 “时间管理表”:早 6:00-7:00(摆摊准备)、7:30-12:00(上课 早读)、12:30-13:30(午休 错题整理)、14:00-17:00(上课)、17:40-18:40(摆摊)、19:00-21:00(晚自习 作业)。老灵魂的规划习惯,让他把每段时间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晚饭时,沈浩把这份 “时间管理表” 和海报计划单一起推到李秀莲面前。计划单上不仅写着 “进货品类:刘德华《中国人》200 张、王菲《暧昧》200 张、张国荣《红》100 张;总进价 1000 元,预计收入 2500 元,利润 1500 元”,还特意用红笔标注了 “生意绝不占用学习时间,作业未完成则暂停摆摊”。李秀莲拿起单子,手指在 “时间管理表” 上划了一圈,笑着说:“你这孩子,比你爸还会安排时间。进货钱从上次卖盗版的回款里拿,但记住,要是哪天作业多,哪怕海报摊没人管,也得先把功课做好。” 她从兜里掏出 50 元钱,“这是你明天去市里的车费和午饭钱,别省着,买个肉包子吃,扛货累。”
第二天是周六,天还没亮,沈浩就背着帆布包出门了。县城的长途车站还笼罩在薄雾里,卖豆浆油条的摊子已经支起来,冒着白汽。他买了两根油条、一杯豆浆,边吃边等 6 点的早班车 —— 绿色的中巴车,车身上印着 “县城 - 市里 全程 1.5 小时 票价 5 元”,车座上还沾着上一趟乘客落下的碎纸屑。沈浩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把帆布包抱在怀里,里面装着 1000 元进货钱,用手绢包了三层,生怕丢了。
9 点整,中巴车终于到了市里的正版批发市场。市场里吵吵嚷嚷,摊位前挂着五颜六色的海报,有的印着 “四大天王”,有的印着周慧敏、张国荣。沈浩没急着拿货,先在市场里转了三圈:看哪家摊位前学生模样的顾客多,听他们讨论喜欢哪款海报,还假装 “帮同学代买”,跟几个摊主打听价格。最后,他停在一家挂着 “正版授权” 红色横幅的摊位前,老板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正忙着给顾客打包海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