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的晨雾,比九月更稠了些。沈浩背着妈妈新缝的帆布书包,走在胡同里时,裤脚还沾着两片泛黄的杨树叶 —— 昨天小卖部忙到天黑,妈妈李秀莲特意在他书包侧兜塞了两包小浣熊干脆面,“听说晓雅今天转来,要是跟你一个班,就给她带一包,以前你们俩在老城区,不就爱凑一起吃这个嘛。”
沈浩摸了摸侧兜,干脆面的包装袋硌着手心。他想起六岁那年,在老城区的杂货铺门口,林晓雅总攥着一颗水果糖来找他,糖纸在阳光下折出彩色的光,她说 “小浩,我妈说吃完糖要刷牙,不然会生虫牙”。后来沈家搬来了县中心,两人就断了联系,后来林家通过沈家炒股的推荐也一起投了钱,赚了不少,为了晓雅上学索性也搬来了县中心,并买下了沈浩家邻近的房子,还通过沈家学区房的名额,两家爸妈与校方的沟通,把晓雅转到了实验小学,还安排在了一个班。
走到胡同口的 “小浩小卖部” 时,李秀莲正站在门口摆货。见沈浩路过,她赶紧挥挥手:“路上慢点,要是晓雅真跟你一个班,放学记得等她一起走,她爸刚调去乡下教书,家里忙不过来。” 沈浩应了声,脚步轻快地往学校走,晨雾里的朝阳慢慢升起来,把路面的青砖照得发亮。
县实验小学的上课铃还没响,四年级(2)班的教室里已经闹哄哄的。男生们围在讲台旁,比着谁手里的水浒卡多,女生们则坐在座位上,小声讨论着新出的彩色贴纸。沈浩刚走到座位旁,就看见后排张强冲他挤眼睛:“听说今天要转来个新同学,还是个女生,班主任刚才去办公室接人了。”
沈浩把书包放在桌洞里,刚掏出铅笔盒,教室门就被推开了。班主任李老师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一个女生 —— 浅粉色的的确良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细白的手腕,头发用蓝色皮筋扎成马尾,垂在肩后。女生手里攥着一个旧帆布书包,书包角磨出了毛边,跟沈浩以前用的那个一模一样。
“同学们安静一下,这是新转来的林晓雅同学,以后就跟咱们一起上课了。” 李老师拍了拍手,目光扫过教室,最后落在沈浩旁边的空位上,“晓雅,你就坐沈浩旁边吧,他学习好,有不会的题可以问他。”
林晓雅抬起头,目光慢慢扫过教室,当落在沈浩身上时,突然顿住了。她的眼睛轻轻睁了睁,像是认出了他,随即又飞快地垂下眼,耳尖慢慢红了,攥着书包的手指紧了紧,指尖泛白。
沈浩手里的铅笔 “嗒” 地掉在课桌上,他盯着林晓雅的侧脸,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 小时候那个总跟在他身后喊 “小浩、小浩” 的小姑娘,好像长高了些,脸还是圆圆的,笑起来应该还会有两个小梨涡。他弯腰捡铅笔时,听见林晓雅轻轻说了句 “谢谢”,声音比以前细了点,带着点怯生生的劲儿。
上课铃响后,李老师开始讲数学题。沈浩偷偷瞥了眼旁边的林晓雅,她正低头看着课本,眉头轻轻皱着,手里的铅笔在草稿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线条。沈浩想起妈妈说的 “晓雅以前在城东小学,教材跟咱们不一样”,便把自己的课本往她那边挪了挪,小声说:“这道题我昨天刚做过,等下课我教你。” 林晓雅抬头看了他一眼,飞快地点了点头,耳尖又红了,赶紧低下头继续看课本。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围过来问林晓雅的事。“晓雅,你以前在哪个学校啊?”“你会跳皮筋吗?下次咱们一起玩。” 林晓雅坐在座位上,小声回答着,手还攥着书包带,显得有些紧张。沈浩站在旁边,替她挡开凑得太近的男生:“别围着了,晓雅刚转来,还没适应呢。” 男生们悻悻地散开,女生们则拉着林晓雅的手,邀请她下次一起跳皮筋。
这时,李老师把沈浩叫到了走廊。秋日的阳光照在走廊的栏杆上,暖融融的。李老师摸了摸沈浩的头,语气温和:“晓雅爸爸刚调去乡下的中学教语文,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她妈妈平时没功夫送她上学。我知道你们两家住得近,都在西边的胡同里,以后放学你多等她一起走,有不会的题也帮她讲讲,让她尽快适应新环境。”
沈浩用力点头:“李老师放心,我会帮晓雅的。” 他想起早上妈妈的叮嘱,想起小时候一起走在老城区巷口的日子,心里突然变得暖暖的 —— 以前分开后,他还以为再也不能一起上下学了,现在终于能如愿了。
放学铃响后,沈浩收拾好书包,等林晓雅把课本放进帆布书包。林晓雅站起身,看了看周围的同学,又看向沈浩,小声说:“小浩,咱们一起走吗?” 沈浩笑着点头,从书包侧兜里掏出那包小浣熊干脆面递给她:“我妈让我给你带的。”
林晓雅接过干脆面,指尖不小心碰到了沈浩的手,又赶紧缩回去,脸颊红红的:“谢谢阿姨,也谢谢你,小浩。” 两人并肩走出教室,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铺满落叶的校园小路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