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潮涌苍茫 > 第61章 任明远任地区经委副主任,分管冷门科室

第六十一章

一九九一年三月,春风尚未完全驱散原南地区的寒意,一份来自行署的任命调令,摆在了原南机械厂常务副厂长任明远的案头。调任地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捏着那张薄薄的纸,任明远心里像压了块沉甸甸的石头。 从政?他从未想过。这些年,作为机械厂的副手,他没少跟地区经委打交道。那地方,人称“小行署”,权柄赫赫,统辖着全地区工业生产的命脉——从工厂的生杀予夺、人事更迭,到紧俏物资的分配调拨、能源的掐喉掌控,再到技术改造的审批、跨区域的协作联营,无一不囊括其手。权力如此集中,难免滋养出一些“官老爷”。任明远至今记得,自己刚上任副厂长时,为了厂里一点生产物资的调配,陪着笑脸伺候过的一位经委副主任,那份颐指气使的做派,让他胃里直犯恶心。更令人心寒的是,坊间传闻,某些人借着手中掌控的计划物资调配权,上下其手,倒买倒卖,中饱私囊,老百姓深恶痛绝。一想到自己要去的是这样一个地方,任明远的心头就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与他的抵触截然相反,妻子大凤却是喜上眉梢。原南机械厂这家老牌国企,这几年日子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效益滑坡,人心浮动。夫妻俩都拴在这么一艘眼看要沉的船上,大凤总觉得不踏实。况且,女儿任媛已经两周岁半,下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在她看来,丈夫去经委当副主任,总比在机械厂当个焦头烂额的副厂长要轻松些,地位也高些,家里的光景或许能好点。

这周周末,夫妻俩带着小任媛回公公婆婆家吃饭。任明远的父亲任解胜,地区供销社主任,下个月就要正式退居二线了。

“爷爷!爷爷!”人还没进门,任媛清脆稚嫩的呼喊声就穿透了门廊。书房里的任解胜闻声,立刻放下手中的报纸,脸上瞬间绽开笑容,快步迎了出来。

“哎哟,我的乖宝来啦!”任解胜一把将扑过来的小孙女抱起来,高高举起,又紧紧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对他而言,此刻抱着这软软糯糯的小人儿,就是天底下最纯粹的快乐,什么权势地位,都抵不过这片刻的天伦。

“告诉爷爷,最近又学了什么新本领啊?”任解胜用胡子茬轻轻蹭了蹭孙女粉嫩的小脸。

任媛咯咯笑着,躲闪着爷爷的“攻击”,然后挺起小胸脯,奶声奶气、一字一顿地背诵起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童音清脆,字正腔圆,那份认真劲儿,把任解胜的心都“酥”化了,连连夸赞:“好!好!我的乖宝真聪明!”

饭桌上,小任媛理所当然地坐在爷爷腿上,享受着专属的宠爱。趁着这温馨的气氛,任明远踌躇了一下,还是开了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爸,我…我能不能不去经委?”

任解胜夹菜的手一顿,脸上的慈爱瞬间收敛,换上了惯常的严肃。他放下筷子,目光如炬地看着儿子:“明远!你是党的干部!组织的安排,是让你去挑担子,不是让你挑三拣四!哪有什么‘能不能’的道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我跟你讲两条!第一,坚决服从组织决定!第二,记住,当官不是当老爷!坐那个位置,就得时刻想着怎么为企业服务,为老百姓服务!这才是根本!”

“爸,道理我都懂,”任明远试图解释,眉头紧锁,“可问题是,地区经委现在有五个副主任,分工明确。给我的分工是什么?‘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您看看咱们地区这些国企,除了少数几个,哪个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吃饭都成问题,厂房设备都老掉牙了,哪还有钱搞技术改造?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困难什么时候没有?”任解胜语气加重,带着老一辈革命者的执拗,“组织分工,是考虑全局的,不是让你讨价还价的!事在人为!只要你有心,真心实意扑下去,深入到企业里,摸清他们的难处和需求,总能找到为企业服务的机会和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别还没上任,就自己先泄了气!”

看着父亲不容置疑的神情,任明远知道再争辩也是徒劳,只能把剩下的话咽回肚子里,默默点了点头。

几天后,任明远走进了原南地区行政公署那栋灰扑扑的五层办公大楼。经委作为“小行署”,果然气派非凡,独占了大楼的三层。他所在的楼层,走廊里永远是人流穿梭,步履匆匆。生产计划科、物资调配科、能源科、运输调度科……这些掌握着工厂命脉的科室门前,总是人头攒动,烟雾缭绕,各种方言的交谈声、电话铃声、催促声交织在一起,喧嚣而充满一种无形的压力。其他四位副主任的办公室更是门庭若市,访客排着队,门缝里不时飘出或爽朗或低沉的笑语,偶尔还能瞥见厂长经理们进去时一脸凝重,出来时如释重负甚至带着喜色的身影。

相比之下,走廊尽头的“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科”以及任明远副主任的办公室,则显得异常冷清。门可罗雀,安静得能听到窗外风吹过老槐树的声音。这种强烈的反差,像一道无形的墙,把他和其他人隔开,也把他和那些喧嚣的权力中心隔开。

任明远的办公桌上,很快就被一摞摞厚厚的报告堆满了。他随手翻开:

地区饮料食品厂:《关于引进无菌灌装生产线及易拉罐生产线的紧急报告》——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市场被洋品牌挤压的焦虑和对新设备的渴望。

向阳县磷肥厂:《关于化肥生产线技术改造及节能降耗的申请》——设备老化、效率低下、污染严重、产品滞销,字字句句都是生存的挣扎。

地区客车厂:《关于申请引进自动变速箱技术及底盘系统升级改造的报告》——产品落后,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亟需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力……

每一份报告,都像一张张焦急而憔悴的脸,都在无声地呐喊:“要钱!要技术!要活路!”

任明远靠在椅背上,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原南地区是出了名的贫困地区,地、县两级财政捉襟见肘,常常连干部教师的工资发放都勉为其难,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哪里还能挤出钱来支持这些嗷嗷待哺的企业搞技术升级?国家的外汇储备更是金贵,省里、中央层层分配,像原南这样的偏远贫困地区,又能分到多少配额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线?

窗外,又一位满面红光的厂长,从隔壁分管物资调配的副主任办公室里走出来,手里似乎还捏着盖了章的条子,脚步轻快,嘴里哼着小调。任明远默默看着,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失落感像冰冷的潮水,一点点淹没了他。不仅仅是失落,还有一种身处边缘的疏离感。

其他科室的干部们,谈论着今晚某某厂的宴请、明晚某某局的安排,电话里也多是各种饭局的邀约。而他和他分管的两个科室,仿佛被遗忘在这栋喧嚣大楼的角落,真正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夕阳的余晖透过老旧的玻璃窗,斜斜地照在办公桌上那堆沉默的“要钱报告”上,映出他疲惫的身影。桌上的搪瓷茶杯里,茶水早已凉透。任明远望着窗外渐渐黯淡的天色,又低头看看桌上那一座座用报告垒成的“大山”,一个沉重的问题,如同窗外渐浓的暮色,沉沉地压在他的心头:

这路,到底该怎么走下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