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潮涌苍茫 > 第130章 浙江一趟催债记

潮涌苍茫 第130章 浙江一趟催债记

作者:用户50268071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3:05:14

第一百三十章

花了三个多月,井口旁锈蚀的铁轨、一大批铁疙瘩、角落里的废铜烂铁总算清理干净了。仓库里那些还能派上用场的设备,汪鹏程联系了附近县里的煤矿处置;彻底报废的,只能当作废品论斤卖掉。望着桐山煤矿深陷大山的怀抱,那些空置的职工宿舍、办公楼,也只能任其荒废在岁月里。汪鹏程心头沉甸甸的,像压着块巨石——好好一座国营煤矿,几代人的心血,就这样在自己手中走向终结。作为破产清算的负责人,每一步都踩在废墟上,沉重无比。

金兰香回到了煤矿生活区,好歹有个落脚处。山里野茶茂盛,靠着汪鹏程二姐和二姐夫稳定的收购,日子勉强能过下去。她逢人便念叨:“我这是遇到贵人了啊!”

破产清算的最后硬骨头,是债权清收。账面上那串庞大的数字,此刻显得如此虚幻——全是些一二十年的陈年烂账。催款通知书发出去几个月,石沉大海,除了本地几个债户有点回音,邻省浙江那边的客户,连个水花都没见着。汪鹏程与法院经济庭的刘阳副庭长碰头商议,别无他法,只能亲自去浙江走一遭。

东拼西凑带了五千块钱,汪鹏程仔细梳理着那渺茫的希望,在纸上画出一条曲折的路线:金华2户,临安2户,桐乡3户,返程时绕道富阳1户。算算路程,至少得耗上一个星期。

汪鹏程、刘阳、法院的魏小明、矿上的童惠生,还有特意请来的、曾在煤矿主持过工作的县经贸委老主任,一行六人,挤进了法院经济庭那辆服役超过十年的老旧仪征警车,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清收之路。

清晨从江南省的向阳县出发,一路说说笑笑,试图驱散心头的阴霾。九点多钟,车刚到浙江省界收费站,意外发生了。停车领卡,老仪征却像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彻底熄了火。任凭司机老胡怎么拧钥匙、踩油门,引擎盖下只传来几声沉闷的喘息,再无动静。收费窗口里,浙江的收费员皱着眉,不耐烦地催促:“快开走快开走!后面都堵成什么样了?开这种破车出来干什么!”鄙夷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每个人脸上。

众人慌忙下车,顶着烈日,咬着牙,使出全身力气推车。汗水瞬间浸透了衬衫,轮胎摩擦地面发出刺耳的声音。好不容易把沉重的老仪征推出收费站,魏小明气得直跺脚:“妈的,浙江人看不起我们江南人!这洋铁皮糊的玩意儿,把咱老脸都丢光了!”司机老胡喘着粗气,对刘阳抱怨:“刘庭长,您就是太实在!别的庭早换新车了,就您还守着这老古董!”刘阳抹了把汗,苦笑着叹气:“穷啊!谁让咱向阳县是戴帽子的贫困县呢?”

路边有条浑浊的水沟。老胡担忧地摸着滚烫的引擎盖:“发动机温度太高,再开怕是要开锅。得多备水,万一在高速上趴窝,那可就不是丢脸的事了!”车后备箱里翻出五个塑料桶,五个大男人顾不得脏,冲到沟边打满水,一人脚下放一桶。酷暑难当,老仪征根本不敢开空调,车厢里闷热得像蒸笼。魏小明苦中作乐地调侃:“天当被,地当床,抱着水桶当冰箱!嘿,倒省空调钱了!”众人哄笑,这笑声里却满是辛酸。要是让富庶的浙江人瞧见这群“公务员”如此“纳凉”,怕不是要笑掉大牙?

车子像垂暮的老人,每喘着粗气跑上五十公里,老胡就得心惊胆战地停下,掀开引擎盖,把凉水浇在嘶嘶作响的机器上。停停走走,下午一点,才勉强蹭到金华。童惠生凭着模糊的记忆带路,七拐八绕,找到第一家砖厂时,已是下午两点半。一行人早已饥肠辘辘,前胸贴后背,但催债的信念像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他们,没人喊饿。万幸砖厂还在,找到老板,刘阳和魏小明亮明法院工作证和催收文书。老板立刻哭起穷来,说厂子快完了,政府限期搬迁,工人工资都欠了仨月。磨破了嘴皮,老板才极不情愿地掏出了两千块钱。刘阳无奈地看向汪鹏程。汪鹏程在他们交涉时,悄悄问了附近村民和厂里仅剩的几个工人,证实老板所言非虚。“收一点是一点吧,总比空手强。”汪鹏程声音疲惫。

揣着这两千块“战果”,已是下午四点。车子开到附近小镇,找到一家简陋的面馆,一人一碗寡淡的汤面,才勉强把翻腾的胃安抚下去。

离天黑还有三小时,众人不敢耽搁,马不停蹄赶往下一家。迎接他们的却是紧锁的铁门,锁孔锈迹斑斑,厂房破败不堪,显然已荒废多时。向旁边住户打听,证实这砖厂两年前就关门了,老板早不知所踪。

带着一身疲惫和失望,他们连夜赶路,只为给第二天的临安多争取点时间。抵达余杭时,已是深夜十点。住酒店是奢侈的幻想,六个人挤进一个廉价小旅馆,一百块一个标间,凑合着过夜。

因为同行的有法院的刘阳和魏小明,汪鹏程觉得再让大家吃面实在过意不去。在街边找了个通宵营业的夜宵摊,点上六个家常菜,要了一箱冰镇啤酒。酒精和烟火气暂时麻痹了神经,大家推杯换盏,白天的狼狈和挫败似乎被抛到了脑后,只剩下杯盘狼藉间的短暂喧闹。

然而希望再次落空。临安的两户,一家厂址早已拆迁,变成了一片工地;另一家同样大门紧锁,荒草丛生,看门老头说老板跑了两年多了。汪鹏程本盘算着若能收回几万块,就咬牙花一千五在杭州开几个房间住一晚,请刘阳他们逛逛西湖。看着瘪下去的钱包,这念头只能化作一声叹息,无声咽回肚里。

第三站,桐乡。这里是最后的指望,三户砖瓦厂,账上挂着五十多万的巨额应收账款。

第一家,厂长推说是前任的旧账,自己不清楚。刘阳讲明法律利害,厂长才松口说可以配合,但会计不在,对不了账。追问之下,得知会计家今天孙子满月,住在二十多里外。几经周折找到会计家,好说歹说,会计才答应第二天回厂对账。次日,翻出泛黄的账本核对,心却沉到了谷底——那十二万欠款,三年前竟已结清!经办人正是桐山煤矿的业务员杨老三。汪鹏程心头刚燃起一丝追查的希望,童惠生却沉重地告诉他:“杨老三……两年前就肝癌走了。他老婆现在病着,孩子也不知在哪儿打工。”线索彻底断了,空欢喜一场。

第二家,账面上应收账款五万。找到老板,对方倒也认账,但一口咬定“没钱”。从早磨到晚,软硬兼施,口水说干。眼看天色渐暗,老板依然油盐不进。刘阳脸色铁青,终于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盖着红章的纸,重重拍在桌上:“看来你是真不打算配合了!魏小明,准备拘留令!”冰冷的“拘留”二字像鞭子抽在空气里。老板脸上的横肉抖了抖,眼神闪烁,最后像泄了气的皮球,颓然道:“法官……我是真没钱啊!你们非要执行……那就拉砖吧,砖你们拉走抵债!”别无选择,一行人只能找来一辆跑长途的大货车,忍着弥漫的粉尘,一车一车地清点、装运砖块。等最后一摞砖码好,时间已逼近深夜十一点。疲惫不堪,但好歹,这些冰冷的红砖,算是此行最实在的“收获”。

第三家,结局毫无意外,如同金华和临安——人去楼空,只余荒凉。

在桐乡耗了三天,所有人都已精疲力竭。这里号称“中国羊毛衫之乡”,本想着任务完成能去市场逛逛,每人买件实惠的羊毛衫。此刻,连这份微小的期盼,也被沉重的现实和满身的疲惫彻底磨灭。

踏上归程。汪鹏程与刘阳、魏小明商量:“回程路过富阳,账上还有最后一户,两万块……去碰碰运气吧?万一呢?”刘阳疲惫地点点头,眼中也只剩最后一丝渺茫的坚持。

富阳那家小砖厂果然也早已倒闭。在废弃厂区附近打听半天,才从一个中年村民口中得知老板住在乡下。汪鹏程掏出两百块钱请其带路。车子在颠簸的乡间小路上又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老板家。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心里一揪。几间低矮破旧的平房,家徒四壁。他们到时,老板刚从地里回来,一身泥泞,面容憔悴,裤腿挽到膝盖,赤脚沾满泥巴。说明来意,老板倒很老实,承认欠桐山煤矿两万块钱货款。他爱人是个朴实的农妇,局促地搓着手,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喝茶,转身就要去张罗晚饭。汪鹏程环顾屋内,厅堂里除了一个吱呀作响的老吊扇,两张破沙发,最值钱的,大概就是供桌上那台蒙尘的小黑白电视机了。

老主任默默站起身,走到门口,掏出烟点上,背影沉重。刘阳跟过去低声问:“怎么了老主任?”老主任狠狠吸了口烟,声音沙哑:“老刘啊,你看这家人……太造孽了!这债,我实在张不开嘴去催啊……”浑浊的眼里满是恻隐。

刘阳沉默了,转头看向汪鹏程,眼神复杂,有询问,也有挣扎。汪鹏程看着老板夫妇惶恐不安的脸,想到矿上那么多眼巴巴等钱安置的职工,想到这趟几乎空手而归的行程,想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底只剩下疲惫的决绝,艰难地点了点头:“……试试吧。”

刘阳转向老板夫妇,声音刻意维持着职业的冷硬:“饭就不吃了。赶紧想办法凑钱吧,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们也没办法。”语气虽冷,却掩不住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落魄的老板哭丧着脸,几乎要跪下:“法官同志,我知道,我知道欠钱不对……可我真的……拿不出钱啊!地里这点收成,刚够糊口……”

魏小明眼尖,瞥见门口停着一辆半旧的摩托车,锈迹斑斑但还能骑。他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指着车对刘阳说:“庭长,他不还钱,按程序,我们有权扣押这辆摩托车抵债!”声音刻意提高,带着执行者的强硬。

“摩托车?!”老板娘一听,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瞬间泪崩,扑过来抓住魏小明的胳膊,声音凄惶:“法官!不行啊!求求你们!那是我们家最值钱的东西了!老张去镇上卖菜、买种子,全指着它!拖走了,我们可怎么活啊!”她的哭声在寂静的农家小院里显得格外刺耳。

刘阳的腮帮子紧了紧,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他再次从公文包里抽出那张印着国徽的纸,展开,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地对着张老板:“张老板,你听好。今天要是拿不出钱,或者拿不出像样的抵债物,我们只能依法对你采取强制措施——拘留!你自己选。”他举着拘留令的手,似乎比平时沉重了几分。

“拘留?!”老板娘吓得魂飞魄散,看着丈夫,又看看法官,绝望地哭喊:“不要啊!求求你们!不要抓老张!我……我去借!我这就去借!”她胡乱抹了把泪,踉踉跄跄地冲出家门,消失在昏暗的夜色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院里只剩下压抑的沉默。老张蹲在墙角,抱着头,肩膀微微抖动。老主任蹲在院门口,烟头在黑暗中明明灭灭,一口接一口地抽着闷烟。魏小明面无表情地站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记录本。刘阳和汪鹏程则像两尊石像,目光沉重地望着门外无边的黑暗。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老板娘回来了,头发散乱,眼睛红肿得像桃子。她颤抖着,将一叠厚厚的、新旧不一、面额各异的钞票塞到魏小明手里,带着哭腔哀求:“法官同志……我……我跑遍了全村,挨家挨户借……就借到了四千块钱……求求你们,行行好……放过我们家老张吧……”钞票上,似乎还沾着未干的泪痕和泥土。

魏小明默默接过钱,仔细清点。童惠生低着头,飞快地开具收据。老主任猛地站起身,背过脸去,狠狠掐灭了烟头,肩膀微微耸动。

四千块钱。离两万的目标,差得太远太远。但在此时此刻,这带着体温和泪水的四千块,却比任何数字都沉重。

一行人沉默地上了车。引擎发动,昏黄的灯光划破黑暗。车窗外,张老板和他爱人相互搀扶着站在院门口,茫然地、卑微地向着渐行渐远的车子挥手。那单薄的身影,在无边的夜色和贫穷的背景下,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助。

汪鹏程再也控制不住,猛地扭过头,泪水像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无声地冲刷着他布满风尘与疲惫的脸颊。车窗外,浙江的夏夜闷热依旧,车厢内,却弥漫着一种深入骨髓的冰冷和悲凉。刘阳靠在椅背上,紧闭双眼,眉头紧锁,仿佛在承受巨大的煎熬。魏小明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模糊光影,紧抿着嘴唇,一言不发。老仪征车低吼着,载着一车沉甸甸的无奈和挥之不去的酸楚,驶向归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