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6章 拆迁墙缝里的日记

烟火里的褶皱 第6章 拆迁墙缝里的日记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镜海市旧城区的拆迁围挡,像一道生硬的分割线,把内里的残破与外界的喧嚣隔成了两个世界。围挡圈出的废墟,在四月的天光下,活像一块溃烂已久的伤口,红砖碎瓦杂乱地堆着,几丛野蒿从缝隙里执拗地钻出来,紫白色的花穗在风里抖得厉害,仿佛下一秒就要被吹散。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粉尘味,混着远处工地焊枪“滋滋”喷射的火星味,偶尔还会飘来不知哪家窗户没关严的酱油香——那是老城区最后一点鲜活的人间烟火气,微弱却顽固。

麴黻蹲在墙根,相机镜头稳稳地对准砖缝里钻出来的三花猫。猫的皮毛是橘白相间的,沾了层厚厚的灰,显得有些脏污,尾巴尖缺了块,露出粉嫩的皮肉。它正用爪子费力地扒拉着墙根的破碗,碗底沉着半块干硬的馒头,大概是放了许久,已经硬得像块石头。

“饿三天了吧。”他低声嘀咕着,从帆布包里掏出猫粮。袋子“哗啦”一响,本就警惕的猫瞬间弓起背,浑身的毛都炸了起来,一双绿莹莹的眼睛像两盏小灯,死死瞪着他,喉咙里发出“呜呜”的警告声,带着不容侵犯的戒备。

麴黻举着猫粮往后退了两步,顺势蹲在拆迁告示牌投下的阴影里。牌上的“拆”字被红漆涂得格外刺眼,红得像血,旁边贴着张泛黄的寻猫启事,照片上的三花尾巴是完整的,毛茸茸的很可爱。启事角落用娟秀的字迹写着“reward 500元”,一看就像是姑娘的手笔。

猫犹豫了好一会儿,大概是实在抵不过饥饿,试探着挪到碗边,叼起一粒猫粮就飞快地缩回墙缝。那里有个半塌的洞,洞口露出里面黑乎乎的棉絮,想必是它临时的窝,能给它一点微不足道的庇护。

“跟我奶奶似的,警惕性够高。”麴黻看着猫的动作,忍不住失笑,镜头紧紧追着猫,“咔嚓”按下快门。就在这时,取景器里突然闯进一个佝偻的身影,老人穿着件灰蓝色的中山装,衣服洗得发白,袖口都磨出了毛边,手里拎着个掉漆的铝制饭盒,一步步挪了过来。

老人脚步蹒跚地走到墙根,像是没看见麴黻似的,径直蹲下身,对着墙洞轻轻唤道:“咪咪,饿坏了吧?”

出乎意料的是,猫居然没跑,反而从洞里探出头,亲昵地蹭了蹭老人的裤腿,喉咙里发出温顺的“咕噜”声。老人打开饭盒,里面是撕碎的鱼肉,油星子在阳光下闪着亮,带着新鲜的腥味,显然是刚做好的。

麴黻的镜头始终没放下。他注意到老人喂猫的手枯瘦如柴,指关节肿得像老树根,饱经风霜,无名指上还有一道月牙形的疤,在褶皱的皮肤上格外显眼。这让他想起自己奶奶的手,也是这样,每道纹路里都藏着洗不净的面粉——奶奶生前总在厨房蒸馒头,还说要等他从摄影系毕业,就换个新烤箱,烤他最爱吃的葡萄干面包,那香气仿佛此刻就萦绕在鼻尖。

老人喂完猫,从口袋里掏出块手帕擦手。手帕是棉布的,洗得有些发硬,上面绣着朵褪色的玉兰花,针脚细密,和麴黻奶奶枕头上的图案一模一样,瞬间击中了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老先生,这猫是您养的?”麴黻忍不住开口搭话,声音放得很轻。

老人缓缓回头,浑浊的眼睛里蒙着一层白翳,像是蒙了层雾。他耳朵大概不太好,微微侧着头,凑近了些问:“你说啥?”

“猫,”麴黻提高了些音量,指了指墙洞,“是您家的吗?”

老人摆了摆手,声音嘶哑得像漏风的风箱:“不是,是老李家的。她走了三个月了,猫就守在这儿不肯走。”他顿了顿,抬起布满皱纹的手,指着身后那栋半塌的小楼,“那是她家,住了五十年喽。”

小楼的墙皮剥落得厉害,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红砖,二楼的窗台上摆着个碎了角的搪瓷盆,里面长着几棵马齿苋。麴黻突然想起,上周来拍拆迁场景时,这盆草还开着嫩黄的小花,怯生生的,却透着股韧劲。

“老李头以前总说,猫通人性。”老人叹了口气,像是想起了许多往事,从中山装内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信封,“这是她临终前托我交给猫的新主人,说是找到就给。”

信封是最普通的牛皮纸信封,上面没写地址,只画了只简笔画的猫,线条简单却透着可爱,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给喂猫的好心人”。

麴黻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一种莫名的预感涌上心头。他奶奶上周在家摔了一跤,现在还在住院,昨天护士打电话说,老人精神不太好,总念叨着“猫没饭吃”,半夜甚至偷偷拔了输液针,非要回家,说不放心猫。

“您知道老李头的全名吗?”他追问着,指尖有些不受控制地发颤。

老人眯着眼,努力想了半天,最后还是摇了摇头:“就知道姓李,街坊都叫她李奶奶。说以前是中学的语文老师,教了一辈子书,老伴走得早,没儿没女的,就一个人过。”

相机突然“咔嚓”一声,是自动对焦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对话。麴黻低头看向取景器,三花猫正乖巧地蹲在老人脚边,尾巴圈成个圆,像团暖烘烘的毛球,画面温馨得让人心里发暖。

“我帮您留意着。”麴黻把信封小心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内袋,“要是找到了猫的新主人,就把这个给他。”

老人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了一朵菊花,带着满足与欣慰:“好,好。你是拍照片的吧?多拍点老房子,以后啊,想看都没了。”

他收拾好饭盒要走,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回头叮嘱道:“这猫爱吃鲫鱼,清蒸的最好,别总喂猫粮,没营养。”

麴黻望着老人的背影消失在拆迁围挡的拐角,风卷着尘土扑在脸上,有点痒,他却没心思去擦。他转身走向那栋半塌的小楼,墙根的猫洞比他想象的要深,他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照进去,能看到里面铺着件旧毛衣,蓝白条纹的,和他小时候穿的那件一模一样,瞬间勾起了他尘封的记忆。

突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很沉,带着不耐烦的节奏。麴黻回头,看到个穿黑色连帽衫的年轻人,帽檐压得很低,几乎遮住了半张脸,只露出的下巴上有颗明显的痣。

“你在这儿干嘛?”年轻人声音很冲,带着股戾气,手里拎着根撬棍,铁头上沾着水泥渣,看着有些吓人。

“拍照片。”麴黻举起相机晃了晃,语气平静,“记录一下老城区,留个念想。”

年轻人往墙洞瞥了一眼,嘴角撇了撇,嗤笑一声:“拍这些破砖烂瓦有啥用?马上都得推倒盖高楼,多气派。”他挥了挥手里的撬棍,发出“哐当”一声,“赶紧走,这儿不让待,危险。”

麴黻没动,镜头不经意间对准了年轻人胸前的工作证——“诚信拆迁队 王磊”。照片上的人笑得一脸憨厚,露出两颗大门牙,和眼前这副凶巴巴的样子判若两人。

“这墙快塌了,你自己也小心点,别砸着。”麴黻提醒道,目光落在年轻人的左手腕上,那里有道新鲜的划伤,还在微微渗血,像是刚弄的。

王磊骂了句脏话,没理会他的提醒,转身就往小楼里走,撬棍在地上拖出“刺啦”的响声,刺耳又烦躁。他在门口停了一下,回头恶狠狠地瞪了麴黻一眼:“再不走我放狗了,可别后悔!”

麴黻看着他消失在楼道的阴影里,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拆迁队的人来这儿干嘛?这楼上周就已经清空了,按理说不该再来人了。

墙根的三花猫突然从洞里窜了出来,对着楼道的方向“喵呜”叫了两声,声音里带着警惕,身上的毛又炸开了,像是感受到了什么威胁。

麴黻犹豫了几秒,好奇心驱使着他,也跟了上去。楼道里弥漫着浓重的霉味,还夹杂着灰尘和朽木的气息,楼梯扶手积着厚厚的灰,显然很久没人打理了,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仿佛随时都会散架。二楼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砰砰”的砸墙声,很响,带着股蛮力。

他轻轻推开门,只见王磊正用撬棍使劲凿着墙角,动作粗暴,砖屑溅得满地都是。墙面上有个明显的凹陷,边缘很新,像是刚被人挖过。

“你这是破坏公私财物。”麴黻举起相机,语气严肃,“再这样我要报警了。”

王磊猛地转过身,脸上沾着灰,像只花脸猫,眼神却像要吃人似的,恶狠狠地盯着他:“少管闲事!这是我家的老房子,我挖我自己家的墙,你管得着吗?”

“你家?”麴黻挑了挑眉,语气里带着怀疑,“刚才外面的老人说是李奶奶家,你怕不是搞错了吧。”

王磊的脸瞬间涨红了,像是被戳中了痛处,梗着脖子辩解:“李奶奶是我姑姥姥!她去世前把房子留给我了,这还有假?”他举起撬棍指着墙角,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我找我姑姥姥藏的东西,跟你有屁关系!”

麴黻的目光落在墙角的砖缝里,那里塞着点纸,露出来的边角泛黄发脆,像是旧日记本的纸页,带着岁月的痕迹。

“藏啥宝贝了?这么着急?”他故意逗王磊,脚步却慢慢往墙角挪,想看得更清楚些。

王磊眼神闪烁了一下,显然不想多说,骂道:“关你屁事!赶紧滚,别在这儿碍眼!”他说着,突然举起撬棍就朝麴黻挥过来,“再不走我可不客气了!”

麴黻反应迅速地往后一躲,相机“啪”地掉在地上。镜头磕在坚硬的台阶上,瞬间碎成了蛛网,看着让人心疼。

“你疯了!”麴黻捡起相机,看着破碎的镜头,心疼得直咧嘴。这相机是他省吃俭用攒了半年工资才买的,刚用了不到一个月,就这么被砸坏了。

王磊喘着粗气,胸口起伏得厉害,像是耗尽了力气。他突然蹲下身,双手抱着头,肩膀不停地抖,发出压抑的呜咽声,刚才的凶戾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麴黻愣住了。刚才还像头暴怒狮子的人,怎么突然哭了?这转变来得太快,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我妈住院了,需要一大笔钱做手术。”王磊的声音闷闷的,带着浓重的哭腔,断断续续地说着,“姑姥姥说她藏了点钱在墙里,让我实在没办法了就来拿……可我找了半天,啥都没有……”

他抬起头,眼睛红得像兔子,布满了血丝:“我知道我不该来这儿,拆迁队不让私自进工地……可我实在没辙了,我妈等着这笔钱救命呢……”

麴黻的心一下子软了。他想起自己奶奶住院时,他也是这样,到处找人借钱,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那种无助和绝望,他太能体会了。

“你姑姥姥啥时候跟你说的?”他蹲下来,目光落在墙角的砖缝上,语气缓和了许多。

“去年冬天,她住院的时候,精神好点的时候跟我说的。”王磊抹了把脸,把眼泪和灰尘混在一起,脸上更花了,“她说就在东墙根,用红布包着,让我不到万不得已别来取。”

麴黻突然想起刚才喂猫时,墙根有块砖的颜色比别的深,边缘也更松动,像是被人动过手脚。

“可能不在楼上。”他站起身,指了指楼下,“楼下墙根有块砖像是新砌的,你要不要去看看?”

王磊眼睛一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顾不上擦眼泪就往楼下冲,脚步踉跄着,差点摔倒。麴黻跟在后面,心里有点打鼓——李奶奶,会不会就是他一直想找的人?

到了楼下,麴黻指着墙根的一处:“就是这块。”

王磊立刻蹲下去,用手使劲抠砖缝。那砖果然是松的,他没费多大劲就把砖抠了出来,里面露出个红布包,拳头大小,用红绳系着个漂亮的蝴蝶结。

“找到了!找到了!”王磊激动得声音都抖了,连忙解开红布。

然而,里面不是他期盼的钱,而是一个蓝色封面的日记本,边角已经磨得卷了毛,显得很陈旧,封面上还贴着朵干枯的玉兰花,虽然失去了水分,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洁白。

王磊的脸瞬间垮了下来,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失望地把日记本往地上一扔:“什么破玩意儿!耍我呢!”

日记本摔在地上,“啪”地一声散开了,掉出一张黑白照片。麴黻弯腰捡起来,照片有些泛黄,上面是个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姑娘,笑容明媚,抱着一只三花猫,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姑娘的眉眼,和他奶奶年轻时的照片一模一样,让他心头猛地一震。

他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发抖,小心翼翼地翻开日记本。第一页的字迹娟秀清丽,写着“1973年4月5日,今天在巷口捡到只小猫,毛茸茸的,取名煤球”。

往后翻,字迹渐渐变得苍老,笔锋也没那么有力了,但每天都记着给猫喂食的事,有时是“煤球今天吃了两条小鱼,开心得蹭了我好久”,有时是“下雨了,煤球没回家,担心了一整夜”。翻到最后几页,日期停在三个月前:

“2024年1月10日,小黻好久没来了,大概是工作太忙。煤球今天没精打采的,是不是也想他了?这孩子,总说忙,不知道按时吃饭没有。”

“2024年1月15日,医生说我时间不多了。把日记本藏起来,等小黻找到煤球,就能看到了。他总说我喂猫是瞎操心,其实我是怕他一个人住孤单,有煤球陪着,他能好点。”

“2024年1月20日,煤球好像知道我要走了,总蹭我的手,安安静静的。小黻要是看到这本日记,会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哭鼻子?傻孩子,要好好照顾自己,按时吃饭,别总熬夜……”

麴黻的眼泪“啪嗒”一声掉在日记本上,晕开了淡淡的墨迹。他终于明白,奶奶为什么总念叨着猫——那是李奶奶,不,是他的亲奶奶,怕他孤单,用这种方式一直陪着他,牵挂着他。

王磊看着他激动又悲伤的样子,挠了挠头,有些疑惑地问:“你……你认识我姑姥姥?”

麴黻点点头,声音哽咽着,说不出完整的话:“她是我奶奶。”

王磊愣住了,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个药瓶,递了过来:“对了,姑姥姥还说,要是你看到了,让你按时吃这个。她说你总熬夜赶稿子,胃不好,得好好养着。”

药瓶上赫然写着“香砂养胃丸”,是他奶奶一直给他备着的,每次他回家,都要叮嘱他记得吃。

远处传来拆迁队的卡车声,“嘀嘀”地按喇叭,声音刺耳。王磊慌忙把砖塞回墙洞,拍了拍手上的灰:“我得走了,被队长看到要扣工资的。”他捡起地上的红布,递过来,“这个给你吧,姑姥姥肯定是想给你的。”

麴黻接过红布,小心翼翼地叠成小块放进兜里,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王磊跑了几步,又回头,看着麴黻,眼神复杂:“我妈手术的钱……我自己想办法,不麻烦你了。”

麴黻望着他的背影,突然想起什么,从钱包里掏出所有的现金,大概两千块,快步追上去塞给王磊:“拿着,就当是奶奶给的,别推辞。”

王磊连忙摆手不要,两人推来推去好几回,最后他红着眼圈收下了,声音有些沙哑:“等我有钱了,一定还你。”

他跑远了,撬棍拖在地上的声音渐渐消失在尘土飞扬的空气里。

麴黻低头看了看怀里的煤球,它正用头蹭着他的手腕,温热的小身子带着让人安心的重量。日记本被他紧紧揣在怀里,仿佛还残留着奶奶的温度,那些娟秀的字迹在脑海里盘旋,每一笔都浸透着沉甸甸的爱。

他抱着猫,转身往医院的方向走。脚下的路坑坑洼洼,碎石子硌得鞋底发疼,可他却浑然不觉。阳光穿过拆迁围挡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像极了记忆里奶奶家窗台上跳动的烛火——小时候停电,奶奶总爱点根蜡烛,抱着他坐在藤椅上,读《朝花夕拾》里的句子,声音轻柔得像羽毛。

煤球在他怀里不安地动了动,喉咙里发出细碎的呜咽。麴黻低头摸了摸它缺了块的尾巴尖,指尖触到那处粗糙的皮肉时,突然想起奶奶说过的话。那是他十岁那年,在巷口追着煤球跑,一辆自行车从拐角冲出来,是煤球像道橘白色的闪电扑过来,狠狠撞在他腿上。他摔在路边的草堆里,只擦破点皮,煤球却被车轮碾到了尾巴,疼得嗷嗷叫,血染红了半条巷子。

那天奶奶抱着煤球跑了三家兽医站,回来时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眼眶红红的,却笑着对他说:“你看,煤球是咱家的功臣。”

原来奶奶早就把煤球当成了家人,当成了替她陪着自己的亲人。

手机又响了,还是医院的号码。麴黻的手指有些僵硬,按接听键时差点按错。

“麴黻先生,你快点!”护士的声音带着哭腔,“主任正在抢救,但是……但是情况不太好!”

“我马上到!马上就到!”他对着手机大喊,脚步像装了马达,抱着煤球在废墟里狂奔。帆布鞋踩进积水的洼坑,溅起的泥水打湿了裤腿,可他连低头看一眼的功夫都没有。

怀里的煤球突然挣了挣,朝着医院的方向“喵”了一声,声音清亮。麴黻腾出一只手按住它,喉咙发紧:“煤球,咱快点,去看奶奶。”

路过拆迁队的临时板房时,几个工人正蹲在门口吃午饭,白花花的米饭上浇着酱油,香气混着汗味飘过来。麴黻瞥见王磊也在里面,他正把那两千块钱小心地塞进裤兜,抬头时正好对上麴黻的目光,慌忙低下头,扒了一大口饭。

麴黻没停,继续往前跑。

医院住院部的玻璃门被他“砰”地撞开,护士站的小姐姐吓了一跳,指着抢救室的方向说:“在那边!”

抢救室的红灯亮得刺眼,像块烧红的烙铁。麴黻冲到门口时,医生正好推门出来,摘下口罩,脸上带着疲惫的惋惜。

“对不起,我们尽力了。”

麴黻的世界瞬间安静了,耳边只剩下自己“咚咚”的心跳声,还有煤球在怀里不安的呜咽。他抱着猫,站在红灯下,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膝盖一软,差点跪在地上。

“让我进去看看她。”他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发抖,像被风吹得摇晃的芦苇。

病房里很安静,奶奶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得像张纸,手搭在被子外面,指关节还是肿得像老树根。麴黻走过去,轻轻握住那只手,冰凉的温度让他鼻子一酸。

煤球突然从他怀里跳下来,轻巧地跃上病床,蜷在奶奶的手边,用头蹭着她的手指,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像台小发动机。

麴黻打开那个蓝色封面的日记本,翻到最后一页,对着奶奶的耳朵轻声念:“2024年1月20日,煤球好像知道我要走了……傻孩子,要好好照顾自己……”

眼泪滴在日记本上,也滴在奶奶的手背上。他突然发现,奶奶无名指上也有一道月牙形的疤,和那个喂猫的老人手上的疤,一模一样。

原来那个佝偻着背,拎着铝制饭盒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总说“忙”而没时间看望的奶奶。她怕他认出来,怕他知道自己偷偷出院喂猫,就故意装作不认识,用最笨拙的方式,守护着他和煤球。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奶奶的白发上,像撒了层碎金。煤球突然抬起头,对着窗外“喵”了一声,尾巴尖轻轻扫过奶奶的手背,像是在告别。

麴黻合上日记本,把它放在奶奶的枕边,又掏出那个绣着玉兰花的手帕,盖在上面。手帕的边角磨得发亮,他仿佛能看到奶奶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绣着花瓣,阳光落在她银白的头发上,温暖得像场梦。

他抱起煤球,最后看了一眼奶奶,轻声说:“奶奶,我们回家了。煤球说,它会陪着我。”

走出医院时,天已经暗了,路灯次第亮起,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麴黻抱着猫,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怀里的日记本硌着胸口,有点疼,却很踏实。

手机响了,是王磊发来的短信:“我妈手术安排在下周一,钱够了。姑姥姥的房子拆的时候,我会把窗台上那盆马齿苋挖出来,给你送去。”

麴黻回了个“好”,抬头时看到天上的月亮,圆得像个银盘。他想起奶奶说过,月亮圆的时候,离家的人就该回来了。

煤球在他怀里蹭了蹭,尾巴圈成个圆。麴黻笑了,摸了摸它缺了块的尾巴尖,脚步轻快地往家走。

远处的旧城区,拆迁的轰鸣声还在继续,老房子正在一点点消失。但麴黻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它们藏在日记本的字里行间,藏在煤球温暖的陪伴里,藏在每个被爱包裹的瞬间,像颗埋在土里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出新的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