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176章 菜场秤砣映霞光

烟火里的褶皱 第176章 菜场秤砣映霞光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镜海市老城区的惠民菜场,清晨六点的阳光正斜斜地切过红砖瓦房的檐角,把青石板路染成蜜色。菜场入口那棵三百年的老槐树,枝桠间还挂着昨夜的露水,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砸在卖菜摊贩的泡沫箱上,溅起细碎的水珠。空气里混着泥土的腥气、青菜的清苦、水产区的咸鲜,还有远处早点铺飘来的油条香气,热热闹闹地裹着早起的人群。

公孙龢蹲在自家菜摊前,正用一块蓝底白花的粗布擦着那枚包着红布的老秤砣。布纹磨过秤砣上“公平”二字的凹痕,发出沙沙的轻响。她今天穿了件靛蓝色的棉麻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一串红绳串的山楂核手串——那是父亲生前给她串的,说能压惊。头发简单地挽在脑后,用一根桃木簪子固定,碎发垂在脸颊边,被晨光染成浅金色。

“龢丫头,给我称两斤菠菜。”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是住在隔壁胡同的王奶奶。老人穿着枣红色的对襟棉袄,手里攥着个竹编菜篮,篮子边缘磨得发亮,一看就是用了好些年的老物件。

公孙龢抬起头,露出一张鹅蛋脸,眉眼弯弯的,左眼角下有颗小小的痣。“王奶奶早啊,今天菠菜特新鲜,刚从地里拔的,还带着土呢。”她笑着拿起秤,动作熟练地把菠菜放进秤盘里。秤杆一翘,她手指在秤星上点了点,“您看,两斤高高的,够您中午做菠菜鸡蛋汤了。”

王奶奶眯着眼睛瞅了瞅秤杆,突然叹了口气:“你爸当年称菜,总比别人多给那么一两,说‘吃亏是福’,现在这菜场里,也就你还守着这老规矩了。”

公孙龢心里一暖,刚要说话,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刺耳的刹车声。一辆银灰色的面包车停在菜场门口,车门“砰”地一声被推开,下来三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人,为首的那个留着寸头,脸上有道刀疤从额头斜到下颌,眼神凶巴巴的,一看就不好惹。

“谁是公孙龢?”刀疤脸叉着腰,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我们是拆迁办的,这菜场下周就要拆了,限你们三天之内搬完,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周围的摊贩瞬间安静下来,原本喧闹的菜场只剩下远处早点铺的油锅滋滋声。公孙龢站起身,手里还攥着那枚老秤砣,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拆迁办?我怎么没收到通知?而且这菜场是老城区的民生工程,说拆就拆?”

刀疤脸冷笑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扔在公孙龢的菜摊上:“这是通知,签字吧。别给脸不要脸,我们老板可是市里有名的开发商,你要是敢拦着,有你好果子吃。”

公孙龢捡起那张纸,上面的字迹潦草,公章也模糊不清,一看就是假的。她刚要反驳,就看见父亲的老主顾李大爷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拿着个保温杯,气得手抖:“你们这群骗子!这菜场拆了,我们这些老人去哪买菜?你们眼里还有没有老百姓!”

刀疤脸脸色一沉,伸手就要推李大爷:“老东西,少管闲事!”

“住手!”公孙龢猛地把秤砣往案板上一放,“砰”的一声,震得周围的蔬菜都晃了晃。她挡在李大爷身前,眼神坚定:“你们要是敢动李大爷一根手指头,我就报警。而且这拆迁通知是假的,你们根本不是拆迁办的人。”

刀疤脸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姑娘这么硬气,顿时恼羞成怒:“好啊,你敢质疑我们?给我砸!”

旁边两个男人立刻冲上来,就要掀公孙龢的菜摊。就在这时,一个清亮的声音传来:“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菜场闹事,眼里还有王法吗?”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姑娘站在菜场门口,手里拿着个相机,正对着刀疤脸他们拍照。姑娘约莫二十出头,长发及腰,发梢微微卷曲,脸上带着副黑框眼镜,眼神锐利。她身后跟着一个穿着警服的男人,手里拿着手铐,正快步走过来。

刀疤脸一看警察来了,顿时慌了神,转身就要跑。可没跑两步,就被警察一个扫堂腿绊倒在地,手铐“咔嚓”一声铐在了手腕上。另外两个男人也吓得不敢动,乖乖地被警察控制住。

公孙龢松了口气,走到白衣姑娘身边:“谢谢你啊,姑娘。你是?”

姑娘笑了笑,露出一对浅浅的梨涡:“我叫苏清鸢,是个记者。我早就听说有人假借拆迁名义在老城区敲诈勒索,没想到今天让我抓了个正着。”她晃了晃手里的相机,“这些照片,足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王奶奶拉着苏清鸢的手,不停地道谢:“多亏了你啊,姑娘。不然我们这些小摊贩可就惨了。”

苏清鸢摆摆手:“阿姨,您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对了,公孙小姐,你这菜摊的老秤砣真有意思,能给我看看吗?”

公孙龢把秤砣递给她,苏清鸢接过,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公平”二字,又摸了摸秤砣的质地,突然眼睛一亮:“这秤砣是民国时期的老物件吧?而且看这工艺,应该是当时有名的‘沈记’打造的,很有收藏价值。”

公孙龢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我只知道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我爸用了一辈子。”

苏清鸢笑了笑:“我爷爷是做古董鉴定的,我从小耳濡目染,对这些老物件有点研究。对了,公孙小姐,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老城区民间文物的报道,你这秤砣很有代表性,能不能给我讲讲它的故事?”

公孙龢点点头,刚要开口,就看见父亲的老同事张叔匆匆跑过来,脸色苍白:“龢丫头,不好了,你爸在医院抢救呢!”

公孙龢心里一紧,手里的秤砣“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她顾不上捡,拔腿就往菜场外面跑。苏清鸢见状,立刻拿起相机跟上:“公孙小姐,我送你去医院。”

两人坐上苏清鸢的白色轿车,往市医院赶去。路上,公孙龢的心一直悬着,她想起父亲昨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病危了。苏清鸢一边开车,一边安慰她:“别担心,吉人自有天相,你父亲一定会没事的。”

到了医院,公孙龢冲进急诊室,看见医生正在给父亲做心肺复苏。她扑到病床前,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爸,你醒醒啊,你别吓我。”

医生停下动作,摇了摇头:“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病人是突发性心梗,送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公孙龢瘫坐在地上,脑子一片空白。苏清鸢扶着她,轻声安慰:“节哀顺变。”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走进急诊室,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请问是公孙先生的家属吗?我是公孙先生的律师,这是他留下的遗嘱。”

公孙龢接过遗嘱,颤抖着打开。上面写着,父亲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她,包括菜场的菜摊和那枚老秤砣。遗嘱的最后,还有一行小字:“龢丫头,爸知道你一直守着菜摊不容易,那枚秤砣不仅是老物件,更是我们家的良心。当年爸少称菜,是怕你累着,多给的,是街坊邻居对你的心疼。你要好好守着它,别让爸失望。”

公孙龢再也忍不住,趴在病床上大哭起来。苏清鸢拍着她的背,心里也不是滋味。

哭过之后,公孙龢擦干眼泪,站起身:“谢谢医生,谢谢律师。我会好好处理我父亲的后事。”

走出急诊室,苏清鸢看着公孙龢红肿的眼睛,心疼地说:“你别太坚强了,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对了,你父亲的遗嘱里提到了秤砣的事,我觉得这里面可能有隐情。你想想,你父亲为什么要特意提到少称菜的事?”

公孙龢一愣,仔细回想父亲生前的话,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总在她放学回家后,偷偷往她书包里塞零食,还说:“丫头,在学校别饿着,爸给你留了好吃的。”当时她以为父亲是心疼她,现在想来,可能父亲早就知道自己身体不好,怕她以后没人照顾,才故意少称菜,让街坊邻居多照顾她。

“我想起来了,”公孙龢激动地抓住苏清鸢的手,“我父亲当年少称菜,是为了让街坊邻居多给我点钱,怕我以后没人照顾。他真是用心良苦啊。”

苏清鸢点点头:“我就说这里面有隐情。对了,公孙小姐,你父亲的病是不是早就有征兆了?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平时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公孙龢仔细回想,突然想起父亲最近总是咳嗽,还说胸口疼,当时她以为是老毛病,没太在意。现在想来,父亲可能早就知道自己得了心梗,却一直瞒着她。

“都怪我,”公孙龢自责地说,“我要是早点带他去医院检查,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苏清鸢安慰她:“别自责了,你父亲也是不想让你担心。对了,我认识一位很有名的中医,他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或许能帮你父亲查明病因,也能给你开一些调理身体的药方。”

公孙龢眼前一亮:“真的吗?太好了,谢谢你,苏小姐。”

两人来到中医馆,医生给公孙龢的父亲做了详细的检查,然后说:“病人的病因主要是长期劳累,加上情绪激动,导致心梗突发。不过,他生前应该服用过一些调理身体的中药,从他的脉象来看,他的身体其实早就有了好转的迹象。”

医生给公孙龢开了一个药方:“这是一个养生的药方,你可以按照这个药方给你父亲煎药,虽然不能起死回生,但也能让他走得安详一些。另外,这个药方也适合你,你最近情绪波动太大,身体也需要调理。”

公孙龢接过药方,上面写着: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医生解释说:“这个药方叫‘生脉散加减’,有益气养阴、敛汗生脉的功效,适合你现在的身体状况。”

离开中医馆,苏清鸢看着公孙龢手里的药方,说:“这个药方很有名,出自《医学启源》,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元素的方子。看来这位医生的医术确实很高明。”

公孙龢点点头:“是啊,太谢谢你了,苏小姐。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苏清鸢笑了笑:“别客气,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对了,你父亲的后事需要帮忙吗?我可以帮你联系殡仪馆和墓地。”

公孙龢感激地说:“谢谢你,不用了,我自己能处理。不过,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你能不能帮我报道一下菜场拆迁的事?我不想让我父亲一辈子的心血白费。”

苏清鸢点点头:“没问题,我一定会帮你。对了,公孙小姐,你有没有想过,菜场拆迁可能不仅仅是开发商的问题,背后可能还有其他势力在操控?”

公孙龢一愣:“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苏清鸢压低声音:“我最近在调查一个案子,发现镜海市有一些开发商和官员勾结,通过非法拆迁谋取暴利。你父亲的菜场可能就是他们的目标之一。而且,你父亲的死,可能也不是意外。”

公孙龢心里一震:“你是说,我父亲的死和拆迁有关?”

苏清鸢点点头:“不排除这种可能。你想想,你父亲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突然心梗,而且拆迁办的人正好在今天来闹事,这也太巧合了。”

公孙龢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她决定一定要查清楚父亲的死因和菜场拆迁的真相。“苏小姐,我该怎么办?我一个人的力量太薄弱了。”

苏清鸢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担心,我会帮你。我们可以先从拆迁办的人入手,看看他们背后到底是谁在指使。另外,你父亲的遗嘱里提到了秤砣,或许这枚秤砣里藏着什么秘密。”

两人回到菜场,公孙龢捡起地上的秤砣,仔细看了看。突然,她发现秤砣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凹槽,里面好像藏着什么东西。她用指甲抠了抠,掏出一张折叠的纸条。

纸条上写着一串数字和一个地址:“镜海市郊区废弃工厂,3号仓库,里面有他们的罪证。”

公孙龢和苏清鸢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惊讶。“看来这枚秤砣里真的藏着秘密,”苏清鸢说,“我们现在就去废弃工厂看看。”

两人开车来到郊区的废弃工厂,这里荒无人烟,杂草丛生,厂房的窗户玻璃都碎了,风吹过发出呜呜的声音,听起来很吓人。公孙龢紧紧握着秤砣,心里有些害怕。苏清鸢看出了她的紧张,握住她的手:“别害怕,有我在。”

两人走进3号仓库,里面黑漆漆的,弥漫着一股铁锈和灰尘的味道。苏清鸢打开手机的手电筒,照亮了周围的环境。仓库里堆满了废弃的机器和零件,在角落里,有一个铁箱子。

公孙龢和苏清鸢走到铁箱子前,发现箱子上有一个密码锁。公孙龢想起纸条上的数字,试了试,密码锁“咔嗒”一声开了。

箱子里装着一沓文件和一个U盘。文件上记录着开发商和官员勾结的证据,包括非法拆迁的协议、贿赂的金额和转账记录。U盘里则是一些视频,记录了开发商和官员在酒桌上的谈话,内容不堪入目。

“太好了,我们找到罪证了!”公孙龢激动地说。

就在这时,仓库的门突然被关上,灯也亮了。刀疤脸带着一群人走进来,手里拿着钢管和砍刀。“没想到你们还真敢来,”刀疤脸冷笑一声,“今天就让你们死在这里,永远别想出去。”

公孙龢和苏清鸢后退一步,摆出战斗的姿势。苏清鸢从包里掏出一把匕首,这是她爷爷留给她的,锋利无比。公孙龢则握紧了手里的秤砣,虽然她没有学过武功,但为了父亲和菜场,她必须战斗。

刀疤脸一挥手,手下的人就冲了上来。苏清鸢身手敏捷,躲过一个人的攻击,匕首一挥,划破了对方的手臂。公孙龢则用秤砣砸向一个人的脑袋,对方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可是对方人多势众,公孙龢和苏清鸢渐渐体力不支。就在这时,仓库的屋顶突然传来一阵响动,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男人跳了下来,手里拿着一把长剑。

男人剑法高超,几下就打倒了几个敌人。刀疤脸见状,亲自冲了上去,和男人打了起来。男人的剑法凌厉,刀疤脸渐渐不敌,被男人一剑划伤了肩膀。

“你是谁?”刀疤脸惊恐地问。

男人摘下口罩,露出一张俊朗的脸:“我是镜海市公安局的卧底警察,你们的阴谋已经败露了,乖乖束手就擒吧。”

刀疤脸知道自己大势已去,转身就要跑,却被公孙龢用秤砣砸中了后背,倒在地上。警察冲上来,把刀疤脸和他的手下都铐了起来。

“谢谢你们,”卧底警察对公孙龢和苏清鸢说,“要不是你们找到证据,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罪犯绳之以法。”

公孙龢和苏清鸢松了口气,相视一笑。

回到市区,公孙龢把证据交给了警方。开发商和官员很快就被逮捕,菜场拆迁的事也不了了之。公孙龢重新打理起菜摊,街坊邻居都来帮忙,菜摊的生意比以前更红火了。

苏清鸢的报道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她因此获得了新闻界的大奖。她和公孙龢成了最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去菜场帮忙,或者去老城区采访。

一天,公孙龢正在菜摊前卖菜,苏清鸢突然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信封:“公孙小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父亲的冤案终于平反了,那些害死你父亲的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另外,这是你父亲的抚恤金,还有一枚勋章,表彰他为老城区的民生做出的贡献。”

公孙龢接过信封,里面装着一张银行卡和一枚金色的勋章。她看着勋章,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她知道,父亲的在天之灵,终于可以安息了。

苏清鸢拍着她的背,轻声说:“别难过了,你父亲一定会为你骄傲的。对了,公孙小姐,我有件事想告诉你,我喜欢你,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

公孙龢举着信封的手猛地一顿,眼泪还挂在睫毛上,整个人却像被施了定身咒似的,怔怔地看着苏清鸢。清晨的阳光穿过老槐树的枝叶,在苏清鸢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双总是带着锐利的眼睛此刻盛满了认真,连黑框眼镜都遮不住眼底的温柔。

周围卖菜的吆喝声、自行车的铃铛声仿佛瞬间远去,公孙龢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菜摊旁那口烧开水的铝壶,咕嘟咕嘟地撞着胸口。她想起第一次在菜场见到苏清鸢时,对方举着相机挡在她身前的样子;想起医院里苏清鸢扶着瘫软的她,轻声说“有我在”;想起废弃工厂里,苏清鸢紧紧握住她的手,说“别害怕”——那些碎片般的瞬间,此刻突然串成了线,在心里暖得发烫。

“我……”公孙龢张了张嘴,声音还有点发颤,左眼角下的痣随着眨眼轻轻晃动,“我还以为你只是把我当朋友。”

苏清鸢忍不住笑了,梨涡陷得更深,伸手替她擦掉脸颊的泪渍,指尖带着微凉的温度:“从在仓库里,看你握着那枚秤砣,明明怕得手都在抖,却还敢朝坏人砸过去的时候,我就不止把你当朋友了。”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公孙龢手里的勋章上,“你守着你父亲的良心,我想守着你。”

“丫头,傻站着干啥呀?”王奶奶提着竹篮走过来,笑眯眯地戳了戳公孙龢的胳膊,“清鸢这姑娘多好,别错过了!”周围的摊贩也跟着起哄,李大爷举着保温杯喊:“龢丫头,答应她!以后咱们菜场就多了个会拍照的‘老板娘’咯!”

公孙龢的脸一下子红透了,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水萝卜。她低头看着手里的老秤砣,包着红布的秤砣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公平”二字的凹痕仿佛也盛满了暖意。她想起父亲遗嘱里的话,想起那些藏在秤星里的心疼,突然觉得,父亲一定也希望她能抓住这份温暖。

她抬起头,眉眼弯弯,眼泪还没干,却笑得格外明亮:“苏清鸢,我愿意。”

苏清鸢眼睛一亮,伸手轻轻抱住她,动作轻柔得像怕碰坏了刚摘的青菜。老槐树上的露水又簌簌落下,砸在泡沫箱上,溅起细碎的水珠,混着青菜的清苦、油条的香气,还有两人之间悄悄蔓延的甜意,揉进了镜海市老城区的晨光里。

后来,菜场门口多了个小小的木牌,上面是苏清鸢写的字:“公孙家菜摊,秤准心诚,还有个爱拍照的老板娘。”公孙龢依旧每天用那枚老秤砣称菜,只是身边多了个举着相机的身影,有时拍她擦秤砣的样子,有时拍街坊邻居的笑脸,镜头里的画面总是暖融融的。

偶尔,公孙龢会和苏清鸢一起,带着父亲的勋章去郊外的墓地。风拂过墓碑前的青草,她会轻声说:“爸,我找到能一起守着良心的人了,您放心吧。”苏清鸢会握住她的手,在墓碑前放上一束刚从菜摊摘的新鲜雏菊——那是她知道的,公孙父亲生前最喜欢的花。

阳光穿过枝叶,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也落在墓碑上,岁月静好,一如当年那个菜场里,秤砣映着霞光的清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