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76章 鱼塘渔网缠发卡

烟火里的褶皱 第76章 鱼塘渔网缠发卡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镜海市郊的鱼塘边,天刚蒙蒙亮。塘埂上的野草挂着露水,绿得发脆,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沙沙声,像是谁在暗处轻捻着草叶。水面像铺了层碎银,被早起的鱼搅出圈圈涟漪,带着点腥甜的潮气扑在人脸上,凉飕飕的,钻进衣领时还能惊起一身鸡皮疙瘩。轩辕龢蹲在塘边补渔网,粗粝的麻绳在掌心磨出红印,指节被网眼勒出几道弯月似的红痕,他却没顾上揉——渔网的麻绳缝里,缠着个眼熟的蓝发卡。

那发卡是亡妻柳月的。塑料的底子早被日光晒得发乌,边缘磨得发白,上面掉了颗水钻的地方留着个小坑,还是当年女儿囡囡没夭折时,攥在手里玩藏宝贝掉的。那天囡囡把发卡揣进兜里跑,摔了一跤后水钻就没了影,柳月还笑着捏囡囡的脸蛋:咱囡囡是把钻子藏进土里,要种出会发光的花呢。轩辕龢的心猛地一揪,指尖捏着发卡边缘,凉得像攥着块刚从塘底捞起的碎冰。他恍惚看见柳月总把这发卡别在脑后,扎个松松的马尾,蹲在塘边帮他摘鱼鳃时,马尾扫过他手背,痒乎乎的。那会儿囡囡总绕着柳月的膝头跑,小布鞋踩在泥地上吧嗒吧嗒响,脆生生喊着娘,鱼蹦啦,柳月就会笑着拍囡囡的小屁股:慢点儿跑,别摔进塘里。可如今,塘边只剩他和这枚孤零零的发卡,连囡囡的笑声都成了埋在心底的碎影,稍一触碰就扎得慌。

爸,你蹲这儿干啥?

身后传来儿子阿福的声音,哑着嗓子像被砂纸磨过,还是老样子——自从柳月去年深秋走后,阿福就总对着鱼塘喊,村医来看过,摇着头说娃是受了刺激,精神头有点失常。轩辕龢回头,见阿福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褂子袖口磨出了毛边,露着细瘦的手腕,腕上还有道没长好的疤——是上个月追野猫时被柴禾划的。他站在塘埂上,脚边的野草被踩得弯了腰,眼睛直勾勾盯着水面,手里还攥着个玉米棒,玉米粒被捏得七零八落,有的顺着指缝掉在泥里,很快就被露水洇得发胀。

没干啥,补网呢。轩辕龢把发卡往兜里塞了塞,指尖碰到兜里皱巴巴的烟纸,才想起今早还没抽口烟。他声音放软,你咋不多睡会儿?灶上温着粥呢,还有你爱吃的腌菜。

阿福没答,突然举着玉米棒往鱼塘里扔,胳膊抡得老高,嘴里直嚷嚷:钱!钱!给娘买药!咚一声砸进水里,溅了轩辕龢一脸水花。他抹了把脸,水珠顺着胡茬往下掉,没生气——这半年来,他试过好多法子哄阿福:把铜钱串成串挂在房梁上,说这是能响的钱;把玉米掰成粒装在陶罐里,说这是庄稼人的钱。最后阿福总算不总喊了,就是还会把玉米扔塘里,像是觉得把玉米沉进塘底,就能变成给柳月抓药的银钱。前阵子他试着把玉米换成铜钱,阿福却把铜钱攥得死紧,半夜里还攥着哭,哭着喊,他只好又换回玉米。

那不是钱,轩辕龢扯了扯阿福的袖子,布料磨得发硬,像块干硬的豆皮,咱回家,爸给你煮玉米吃。煮得糯糯的,你小时候最爱啃,啃得满脸都是玉米粒。

阿福挣开他的手,蹲下来扒拉塘边的泥,手指抠着水草里的小石子。泥块沾在他手背上,和汗混在一起,黑黢黢的像抹了层墨。轩辕龢叹口气,接着补网。渔网是柳月生前缝的,她手巧,网眼织得匀匀的,青灰色的麻绳上还留着她指尖磨出的温乎气——当年她总在油灯下编网,编累了就把脸贴在麻绳上歇会儿,说让麻绳记着我的味儿,好帮你多捞鱼。就是去年汛期被上游冲下来的树枝刮了个大洞,他补了好几次都没补好——他总说柳月的网得用她留下的麻线补才像样,可那些麻线早被虫蛀了大半,剩下的几根脆得一碰就断,上次试着穿针,刚一拽就断成了两截,像极了柳月走那天,他攥着她的手,明明攥得那么紧,还是眼睁睁看着那点温度散了。

风慢慢热起来,太阳爬过远处的杨树林,树梢的影子投在水面上,把水面照得一半亮晃晃一半暗沉沉。塘里的鱼开始翻花,一声跃出水面,银白的鱼鳞闪了下光,又落下去,惊得岸边的蜻蜓飞散了一片,有只红蜻蜓慌得撞在他补网的竹竿上,嗡嗡地转了两圈才飞走。轩辕龢补到渔网中间时,手指被什么东西硌了下——不是石子,硬邦邦的,还带着点弧度,像块小月牙。他把网眼撑开看,心里一下,眼皮突然跳得厉害,左眼皮连着跳了三下,老辈人说这是祸事来的兆头。

是枚银锁。

锁身小小的,比囡囡的拳头大不了多少,正面刻着长命百岁四个字,边角被水浸得光滑,摸上去温温的,不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背面还能看见当年柳月用锥子扎的小印——那是囡囡的生辰,三月初七,四个歪歪扭扭的小坑。轩辕龢的手开始抖,指节捏得发白——这是囡囡的长命锁。当年囡囡三岁时在塘边追蝴蝶,锁链断了,锁掉进塘里,他捞了三天三夜都没捞着。那三天柳月就蹲在塘边哭,抱着囡囡的小棉袄坐在塘埂上,棉袄上还绣着柳月扎的小莲花,她说是我没看好孩子,连个锁都守不住。后来囡囡染了急病走了,这锁就成了他心里的刺,总觉得是锁没护住囡囡,才让她走得那么急,急得连句都没再喊。

他把银锁从网眼里抠出来,锁身上还缠着几根水草,湿漉漉的带着腥气。阳光照在锁上,反射出细碎的光,晃得他眼睛发酸。阿福不知啥时凑了过来,指着银锁咿咿呀呀地叫,手指在锁上划来划去,划到长命百岁那几个字时,突然停住了,眼神愣愣的,像想起了啥——他以前总爱啃这锁,说,柳月就笑着拍他的手:傻娃,银的咋会甜。

这是囡囡的......轩辕龢声音发哑,把银锁揣进兜里,和那枚蓝发卡放在一起。布料贴着皮肤,凉得他心口发紧,像揣了块冰。

突然,阿福拽着他的胳膊往鱼塘深处指,手指抖得厉害,指甲都掐进他胳膊肉里了,嘴里喊着娘!娘在那儿!轩辕龢心里一紧,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水面上漂着个东西,蓝盈盈的,像块布料。风一吹,那布料还轻轻晃,不是顺着风势,倒像有人在水里拽着似的,一下一下往塘心扯。他脱了鞋跳进塘里,水凉得刺骨,没到膝盖时,脚底踩着个滑溜溜的东西,低头一看是片碎瓷片,是去年柳月摔碎的那个青花碗的碴儿——那天柳月咳得厉害,端着碗粥没拿稳,碗掉在塘边碎了,她还骂自己,连碗粥都端不住,后来是他蹲在塘边捡了半天碎片,想着等她好点了粘起来,可没等粘,人就没了。

那漂着的是块衣角,蓝布的,上面绣着朵小莲花。莲花的花瓣绣得歪歪扭扭,针脚还有点乱,是柳月的手艺——她总说自己手笨,绣不出别人家那样周正的花,可轩辕龢觉得,这歪歪扭扭的莲花比啥花都好看,像她笑起来时弯弯的眼。这是柳月生前常穿的那件褂子!他记得清楚,去年柳月走时穿的就是这件,下葬前他还把衣角洗得干干净净,怎么会漂在塘里?轩辕龢的心跳得像擂鼓,撞着胸口,伸手去捞,衣角却被水流带着往深处飘。他咬咬牙,往水里再走了两步,水没过腰腹,凉得他打哆嗦,水里的水草缠上他的腿,像有人在往下拽,软乎乎的草叶贴在皮肤上,痒得心慌。

娘!在那儿!往那边飘了!阿福在塘埂上跳着喊,声音里带着哭腔,鞋都跑掉了一只,光着脚踩在泥里。

轩辕龢顺着他指的方向追,手指终于勾到了衣角。布料泡得发沉,他使劲一拽,一声,布料破了个口,从里面掉出个小布包。布包是用柳月的头巾缝的,青灰色的粗布,上面还沾着片干枯的柳叶——那是去年秋天柳月摘柳叶编筐时,头巾上沾的,她当时还说柳叶晒干了能填枕头,后来筐没编完,她就躺炕上起不来了。他攥着布包往岸边走,脚底下不知踢到了啥,软软的,像团水草,可又比水草沉,踢一下还动了动,顺着脚边往深水里挪了挪,吓得他心里发毛,后脖颈子都凉了。

爬上岸时,他浑身都湿了,风一吹冷得发抖,牙齿打颤。阿福凑过来,眼睛盯着他手里的布包,睫毛上还沾着刚才蹦起来的水珠,像挂了两颗小珍珠。轩辕龢解开布包的绳结,绳结是柳月最会打的平安结,绕了三圈,他解了三次才解开——第一次手抖得没抓住绳头,第二次解错了方向,第三次才总算把结松开。里面掉出三样东西:半块啃过的玉米棒,是他昨天给阿福的,上面还留着阿福歪歪扭扭的牙印,有个牙印特别深,是他右边那颗刚长出来的虎牙咬的;一张泛黄的照片,是囡囡周岁时拍的,柳月抱着她,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囡囡手里攥着个红绸子,是他跑了三里地去镇上给买的,当时红绸子要两文钱,他犹豫了半天还是买了,想着娃周岁得喜庆点;还有张纸条,是柳月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她生病后手抖得厉害,写字总往一边斜,有几个字都快写出纸边了:他爹,囡囡的锁找着了,在塘底的石缝里。那天我摸鱼时摸着了,想捞没捞上来,手没劲了。阿福总喊钱,你多顺着他点,他是怕你没钱给我买药,娃心里亮着呢。我在那边等你们,等阿福好了,咱就一家团圆。

轩辕龢的眼泪地掉下来,砸在照片上,把柳月的笑脸晕开了一小片。他这才想起,柳月走的那天,也是个大晴天,太阳晒得窗纸都发亮。她躺在炕上,拉着他的手说:我总觉得囡囡没走,就在塘边玩呢。等我走了,你别总蹲塘边发呆,多看看阿福,娃可怜。那会儿他光顾着哭,啥话都没说,现在才想起,她那天攥着他的手,指尖在他手背上划了好几个字,当时他没懂,现在才明白,她是在说锁在塘里。

爸,娘......娘在笑。阿福指着照片,突然咧开嘴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这是他半年来第一次笑。笑的时候,眼角还沾着泪,泪珠滚在脸上,像刚落的露水,看着又可怜又让人心暖。

轩辕龢把阿福搂进怀里,湿衣服贴在身上,却不觉得冷了。怀里的娃瘦瘦的,隔着衣服能摸到后背上的骨头,他心里发酸,想着这半年是真没照顾好娃。他低头看兜里的蓝发卡和银锁,又看手里的照片,突然觉得柳月没走,囡囡也没走,她们就在这鱼塘边,在风里,在水里,在阿福的笑里。塘边的野草又沙沙响起来,像囡囡在说爹,娘给我编小辫呢,编了个红头绳。

突然,阿福指着鱼塘中央喊:船!有船!娘在船上!

轩辕龢抬头一看,头皮地一下就麻了。只见水面上漂来艘小渔船,是那种最旧的木船,船帮上还留着去年被撞的豁口——那是他家的船!去年汛期涨大水,船被冲走后,他沿着河找了半个月都没找着,有人说船早被冲到下游的大河里了,怎么会突然漂回来?船上站着个穿蓝布衫的女人,背对着他们,梳着松松的马尾,脑后别着枚蓝发卡,阳光照在她身上,头发泛着点黄,像柳月年轻时的样子——柳月二十岁时头发就是这样,不黑,带点黄,她说这是。风一吹,马尾扫过船舷,一声,像极了当年柳月蹲在船上摘菜时,马尾扫着船板的动静。

柳月?轩辕龢站起身,声音抖得不成样子,腿肚子都在转筋,像踩在棉花上似的。他想往前走,脚却像钉在地上似的,挪不动半步。

那女人没回头,渔船却慢慢往岸边漂。船桨没动,船却走得稳当,像有人在水里推着似的,水面连点波纹都没起。阿福挣脱他的手,往塘边跑,小胳膊小腿迈得飞快,嘴里喊着娘!娘等我!轩辕龢跟着追过去,脚一滑,摔在塘埂上,膝盖磕在石头上,疼得他倒抽口冷气,眼泪都快疼出来了。手里的照片掉在泥里,泥点溅在柳月的笑脸上,把那弯月牙似的眼糊了一半。

他慌忙去捡照片,指尖刚碰到纸角,就听见一声——阿福跳进鱼塘里了!

阿福!轩辕龢心胆俱裂,爬起来就往水里冲,膝盖的疼都顾不上了。水冰凉刺骨,刚没过胸口,就觉得有人拽他的脚踝,往下使劲拉,力道大得吓人。他低头一看,水里漂着几根黑头发,缠在他脚踝上,滑溜溜的像蛇,顺着脚踝往上爬。他不管不顾地往下蹬,脚尖踹到个软乎乎的东西,那东西地一声缩了缩,拽着他的力道却更紧了。他嘴里喊着阿福!抓住爹的手!声音都劈了。

他看见阿福在水里扑腾,小手乱抓,眼睛直勾勾盯着那艘船,像被勾了魂。那艘小渔船还在漂,离阿福越来越近,船板上的豁口都看得清清楚楚。穿蓝布衫的女人慢慢转过脸来——

不是柳月。

女人的脸白得像纸,一点血色都没有,颧骨高得吓人,眼睛黑洞洞的,没有眼白,像两个深不见底的窟窿。嘴角咧开个诡异的弧度,一直咧到耳根,露出里面青黑色的牙床。她朝阿福伸出手,手指又细又长,指甲是青黑色的,像涂了层泥,嘴里发出的声音,像蛇吐信,听得人头皮发麻。

轩辕龢拼了命往阿福身边游,水花溅得老高,胳膊划水时被水里的碎玻璃划了道口子,血一下子涌出来,在水里散开,像朵红花开得快,谢得也快。手指离他的胳膊只有一寸远时,女人突然抓住阿福的头发,把他往水里按,力道狠得像要把娃直接按进塘底。阿福的脸埋在水里,四肢乱蹬,嘴里冒出串串气泡,气泡里还混着他含糊的声,听得轩辕龢心都碎了。

放开我儿子!轩辕龢红了眼,扑过去拽女人的胳膊。女人的胳膊凉得像冰,皮肤滑溜溜的,一抓就脱,像抓着块湿滑的青苔。她回头看了轩辕龢一眼,黑洞洞的眼睛里映出他的影子,那影子在她眼里扭曲着,像团揉皱的纸。嘴角的笑意更浓了,突然张嘴,露出两排尖尖的牙,牙齿又黄又黑,朝着阿福的脖子就凑过去。

就在这时,阿福突然从水里抬起头,小脸憋得通红,像个熟透的苹果,手里攥着个东西,使出全身力气往女人脸上砸去——是那枚银锁!刚才他掉进水里时,不知咋还攥着锁没松手,锁链缠在他手腕上,像道护身符。

的一声,银锁砸在女人额头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像石头砸在铁上。女人发出一声尖叫,声音尖得像指甲刮过玻璃,震得轩辕龢耳朵嗡嗡响,水里的鱼都惊得蹦出水面。她的身体突然变得透明,像水汽一样散开了,散的时候还飘出股腥臭味,比塘底的淤泥还难闻,呛得轩辕龢直咳嗽。小渔船也跟着消失了,水面上只剩下圈圈涟漪,涟漪里还漂着几根黑头发,慢慢沉了下去。

轩辕龢赶紧把阿福抱起来,往岸边游。阿福咳得厉害,嘴里吐着水,鼻涕眼泪混在一起,像只落汤鸡,却紧紧攥着那枚银锁,指缝都勒红了。他看着轩辕龢,眼睛亮闪闪的,突然说:爸,囡囡......囡囡说,她在这儿。刚才我看见她了,穿红袄,扎小辫。

轩辕龢把他抱上岸,用干衣服裹住他,手忙脚乱地擦他脸上的水。阿福靠在他怀里,手指在银锁上摸来摸去,突然小声说:爸,刚才囡囡在水里拉我手了,她的手暖暖的,她说别让那东西抓我。娘刚才也笑了,就在船边上站着,她说......让我们好好过日子。

轩辕龢抬头看鱼塘,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像什么都没发生过。阳光照在水上,暖融融的,塘边的野草又开始沙沙响,这次响得很轻,像哄孩子的调子。他低头看怀里的阿福,又摸了摸兜里的蓝发卡和那张纸条,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不管刚才那东西是啥,有囡囡护着阿福,有柳月记挂着他们,就啥都不怕。

他抱着阿福往家走,刚走到塘埂中间,就听见身后一声响。回头一看,塘边的水草里冒出个黑脑袋,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脸上,正是刚才那个女人!她没消失!女人的眼睛直勾勾盯着阿福手里的银锁,嘴角还在响,慢慢从水里站起来,水顺着她的蓝布衫往下淌,滴在泥地上,留下一串黑印。

快跑!轩辕龢抱着阿福就往家冲,膝盖的疼、胳膊的疼全忘了,只知道要赶紧跑。阿福吓得往他怀里缩,却还紧紧攥着银锁:爸,她追来了!

女人在后面追,跑得不快,却一步不落,脚不沾地似的飘在塘埂上,黑头发被风吹得乱晃,像团黑影。轩辕龢抱着阿福冲进院子,反手就把院门关上,插上插销。门板是木头的,旧得掉了漆,他盯着门板上的缝看,看见女人的影子停在门外,没再往前,只是在门外晃来晃去,影子拉得老长,贴在门板上像块黑布。

他抱着阿福进了屋,把灶膛里的火捅旺,让阿福坐在灶边烤火。阿福的衣服慢慢烤干了,脸色也红润了些,只是还攥着银锁不放。轩辕龢看着门板,心里发沉——那东西没走,守在门外,这可咋整?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门外没动静了。轩辕龢壮着胆子拉开门栓,探出头一看,门外没人,只有地上那串黑印还在,顺着墙根往粮仓那边去了。他心里一紧,粮仓里放着今年的玉米,是他和阿福过冬的口粮,可不能被那东西糟践了。

他抄起墙角的柴刀,往粮仓走。刚走到粮仓门口,就看见粮仓的门开了道缝,里面黑黢黢的。他推开门,往里一看,吓得往后退了半步——那个女人蹲在粮仓里,正抓着玉米往嘴里塞,玉米皮吐得满地都是,看见他进来,猛地抬起头,嘴角还沾着玉米粒,眼睛直勾勾盯着他兜里的蓝发卡。

你要干啥!轩辕龢举着柴刀喊,手却在抖。

女人没说话,突然朝他扑过来,速度比刚才快了好几倍。轩辕龢慌忙往旁边躲,柴刀掉在地上。女人扑空了,撞在粮仓的柱子上,柱子地响了一声。她转过身,又要扑过来,这时阿福突然从门外跑进来,举着银锁喊:别欺负我爸!

银锁一靠近,女人就像被烫着似的往后缩,发出的叫声,脸上的白肉都在抖。阿福举着银锁往前走一步,她就退一步,一直退到粮仓角落,缩在那里发抖。轩辕龢这才明白,这东西怕囡囡的银锁!

他捡起柴刀,对阿福说:阿福,举着锁,咱把她赶出去。

阿福点点头,举着银锁慢慢往前走。女人缩在角落里,看着银锁的眼神又怕又馋,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就在这时,轩辕龢看见女人的手腕上,戴着个眼熟的东西——是个红绳结,绳结上还串着个小木头人,那是柳月给囡囡做的护身符!当年囡囡掉锁那天,这木头人也跟着掉塘里了!

他心里一动,突然想起柳月纸条上的话:囡囡的锁找着了,在塘底的石缝里。这女人难道是......被塘里的东西缠上了?

你是......塘里的水鬼?轩辕龢试探着问。

女人没说话,只是盯着银锁。阿福突然说:爸,她好像在哭。

轩辕龢仔细一看,女人的眼角掉出两颗黑泪,滴在地上,像两滴墨。他心里软了些——不管她是啥,说不定也是个可怜人。他对女人说:你要是不害我们,我们就不赶你走。这银锁是我女儿的,你要是怕,就离远点。

女人盯着他看了半天,突然张嘴,声音沙哑得像破锣:我......饿......

轩辕龢愣了愣,从兜里掏出个玉米饼子,扔给她:吃这个吧。

女人捡起玉米饼子,没立刻吃,只是捧着看。过了会儿,她慢慢咬了一小口,嚼得很慢。轩辕龢看着她,突然觉得她也不是那么吓人了。

那天后,女人就留在了粮仓旁边的柴房里。她不害人,就是总蹲在柴房门口看鱼塘,偶尔会帮着捡捡掉在地上的玉米。阿福渐渐不怕她了,有时会举着银锁去柴房门口站会儿,女人就往里面缩缩,却不赶阿福走。

有天夜里,轩辕龢被冻醒了,听见柴房里有声音。他披了件衣服过去,看见女人正坐在柴房里,手里拿着柳月的那张照片,用袖子慢慢擦上面的泥点。月光从柴房的缝里照进去,照在她脸上,竟没那么白了。

轩辕龢没出声,悄悄回了屋。他知道,柳月和囡囡没走,她们在护着他和阿福,连这塘里的,都被她们的念想感化了。

第二天早上,轩辕龢去柴房看,女人不在了。柴房里留着那个红绳结木头人,放在柳月的照片旁边。粮仓门口,不知啥时摆了满满一筐玉米,金灿灿的,在太阳底下闪着光,每根玉米都饱满得很,是今年最好的收成。筐边放着个小布包,和他从鱼塘里捞出来的那个一模一样。

轩辕龢走过去打开布包,里面掉出枚水钻——是柳月发卡上掉的那颗。水钻在太阳底下亮晶晶的,像囡囡小时候最爱看的星星。阿福伸手拿起水钻,往他兜里的发卡上按,没按进去,却咧着嘴笑:娘的发卡,亮了。

轩辕龢蹲下来,把水钻小心地嵌进发卡的凹槽里——不大不小,正好合适。他抬头看向鱼塘的方向,水面上漂着片柳叶,柳叶慢慢漂,漂向塘中央,像有人在前面引着似的。他知道,柳月和囡囡没走,她们就在这儿陪着他和阿福,陪着这方养人的鱼塘,往后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风又吹过塘埂,野草沙沙响,这次不像摇篮曲了,像柳月在说:他爹,你看,玉米熟了,阿福笑了。轩辕龢抱着阿福,站在院门口笑了,这是柳月走后,他第一次真心实意地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