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75章 报社旧稿藏玄机

烟火里的褶皱 第75章 报社旧稿藏玄机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镜海市老城区的报社旧址,青砖灰瓦爬满了深绿的爬山虎,像给墙穿了件皱巴巴的外衣。墙角的梧桐树落了满地金黄,风一吹,叶子打着旋儿飘,沙沙响得像谁在翻旧书。空气里有股油墨混着霉味的气息,潮乎乎地粘在皮肤上,太阳明明挂在天上,照下来的光却软塌塌的,暖不透这老房子的骨头。

仲孙黻蹲在档案室的地上,指尖划过积灰的纸箱。箱子上的标签褪了色,“90年代退稿”几个字歪歪扭扭的。她刚把一箱旧稿抱到桌上,纸页间就飘下片干枯的银杏叶,黄得发脆,一碰就掉渣。这叶子边缘有圈浅褐色的焦痕,不像自然干枯,倒像被火燎过——她指尖顿了顿,把叶子夹进随身带的笔记本里,叶尖的碎渣落在本子上,惊起细小微尘在光柱里翻涌。

“这破地方,比我奶奶的针线盒还乱。”她嘀咕着抹了把脸,鼻尖沾了点灰,倒比平时那副严肃模样多了点烟火气。桌角的台灯罩蒙着层灰,开了灯也照不亮多少,光在纸堆上投下毛茸茸的影子,晃得人眼晕。靠墙的旧书架歪着半边,最底层的书脊泡得发涨,隐约能看见“镜海日报合订本”几个字泡得发虚,像被水泡过的墨团。

突然,最底下的纸箱“咚”一声塌了角,一沓泛黄的稿纸滚出来。仲孙黻捡起来拍了拍,首页的退稿信露出来,钢笔字龙飞凤舞:“故事尚可,灵气不足——编辑 周明诚”。日期是二十年前的,纸边都磨出了毛边。退稿信背面粘着半张剪报,是篇关于“镜海活字印刷术入选非遗”的短讯,剪报边缘用红笔圈了个名字:仲维山——那是她爸的名字。

她翻了两页稿子,眉头突然皱起来。这稿子讲的是个老报人守护活字印刷厂的故事,主角叫“老仲”,连口头禅都跟她爸当年一个样:“字是骨头,印出来的才是肉”。更奇的是稿里写“老仲”总在深夜往印刷厂后院跑,怀里揣着个布包,布包上绣着朵歪歪的栀子花——她妈生前最会绣栀子花,爸那个磨得发白的帆布包上,就有朵一模一样的。

“邪门了。”她捏着稿纸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窗外的风突然大了,梧桐叶“哗啦啦”打在玻璃上,像有人在拍窗。桌上的银杏叶不知怎的翻了个面,背面竟用铅笔写了个极小的“三”字,铅笔印浅得几乎看不见,像是写的时候怕被人发现,力道压得极轻。

这时,档案室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仲孙黻吓了一跳,猛地回头——是报社的老门卫王伯,手里端着个搪瓷缸,热气腾腾的。缸子沿掉了块瓷,露出里面的铁色,倒跟她家里那个爸用了半辈子的缸子像孪生兄弟。

“小仲姑娘,还在翻哪?”王伯把缸子往桌上一放,茶叶梗在水里打着转,“这地方邪性着呢,以前周编辑在的时候,总说半夜听见活字响。”他往墙角瞥了眼,声音压得低了些,“前几年有个年轻人来翻旧稿,也是蹲你这位置,翻着翻着就蹲地上哭,说看见纸堆里有双眼睛盯着他——后来再没来过。”

仲孙黻没接话,眼睛还钉在稿纸上。稿子里写老仲为了保住印刷厂,跟开发商打赌,三天内刻出“镇厂之宝”的活字。她心一跳——她爸当年也干过这事,只不过最后输了,印刷厂拆那天,他蹲在墙角哭了半宿。那天她偷偷跟着去,看见爸把个木盒子埋在印刷厂门口的老槐树下,埋完还往树上钉了个小钉子,钉子上缠了圈红绳。

“周编辑……是不是戴个银丝眼镜,总穿灰中山装?”她突然问。话刚出口就看见王伯手里的搪瓷缸抖了下,热水溅在桌上,烫得稿纸边缘卷了个小角。

王伯愣了愣,点头:“可不是嘛!十年前走的,肺癌。临终前还念叨,说欠了人一篇稿子没退。”他往稿纸上瞅了眼,突然“咦”了声,“这退稿信是周编辑的字?他当年退稿有个毛病,总在信背面画小记号——你翻过来看看。”

仲孙黻把退稿信翻过来,果然见右下角画了个极小的墨点,墨点里藏着个“木”字。她的手开始抖。稿纸最后一页被撕掉了,边缘还留着指甲掐的印,撕口处粘着半片干枯的花瓣,是栀子花的瓣——她妈下葬那天,爸就是攥着把栀子花站在墓前的。她想起小时候,爸总在深夜翻一个旧木箱,翻完就叹气。有次她偷看过,箱子里除了刻字工具,还有半张退稿信,署名就是“周明诚”,信上也画着个带“木”字的墨点。

“王伯,周编辑的东西还在吗?”她声音发哑。指尖捏着那半片花瓣,花瓣干得像纸,却还能闻见点极淡的香。

王伯指了指角落的铁柜:“都在那儿堆着呢,没人动过。前两年报社想扔了,我拦了——周编辑待我好,当年我儿子住院,还是他垫的医药费。”铁柜上落着层厚灰,柜门上用粉笔画了个歪歪的笑脸,像是哪个孩子画的,又被岁月蒙得发淡。

铁柜上了锁,锁锈得厉害。仲孙黻找了根铁丝捅了半天,“咔哒”一声,锁开了。里面全是旧书和稿纸,最底下压着个木盒子。盒子是酸枝木的,边角磨得发亮,盒盖上刻着“守字”两个字,刻痕里填着红漆,红得像血。

盒子打开的瞬间,一股樟木味飘出来。里面是枚没刻完的活字,上面只凿了个“家”字的轮廓,旁边放着张照片——周编辑和一个穿工装的男人站在印刷厂门口,那男人笑起来眼角的皱纹,跟她爸一模一样。男人手里攥着个布包,布包上的栀子花绣得清清楚楚,花瓣上还沾着点墨渍。

“这是……”王伯凑过来看,突然拍了下大腿,“这不是老仲师傅吗?当年他跟周编辑可是铁哥们!有次印刷厂着火,周编辑还冲进火海帮老仲师傅抢活字呢,胳膊上烧了个大疤——后来老仲师傅总往报社送栀子花,说给周编辑的疤‘消消毒’。”

仲孙黻的眼泪“唰”就下来了。照片背面有行小字:“赌约输了,活字我替你刻完。”日期正是印刷厂拆的那天。她突然明白,爸当年不是输了——那天她躲在树后,看见开发商的人拽着个穿红衣服的小姑娘,那姑娘是邻居家的囡囡,爸攥着刻刀的手松了松,才说了句“我输了”。原来他是怕连累旁人。

风又起了,铁柜里的稿纸“哗啦哗啦”响。仲孙黻拿起那枚活字,指尖刚碰到木头,就听见“叮”一声轻响——活字底下藏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印刷厂地基下,有我埋的东西。三日后若雨,在老槐树根下挖。”纸条边缘有个牙印,深深的,像是写的人咬着纸角写的。

这时,档案室的灯突然灭了。窗外的梧桐叶影晃在墙上,像无数只手在抓挠。王伯“哎呀”一声,搪瓷缸掉在地上,碎成了两半。缸子里的茶叶撒了一地,其中一片茶叶梗直直地立着,尖儿对着铁柜最深处。

“咋、咋回事?”王伯的声音发颤,手往墙上摸开关,摸了半天也没摸着,“怕是跳闸了,这老房子的电线早该换了。”

仲孙黻摸出手机照亮,光柱扫过铁柜,突然停在一张泛黄的报纸上。报纸头版是印刷厂拆迁的新闻,配图里有个穿红衣服的小姑娘,正蹲在墙角捡活字——那是十岁的她。照片里的她手里捏着枚“山”字活字,活字上沾着点红漆,跟木盒上的红漆一个色。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条陌生短信:“想知道埋了啥,今晚子时来印刷厂旧址。别告诉旁人。”发信人的号码是乱码,像被人故意隐去了。

窗外的风更大了,玻璃“哐当哐当”响。仲孙黻攥着那枚活字,指节硌得生疼。她低头看了眼地上的搪瓷缸碎片,碎片里映着自己的影子,影子旁边好像还有个模糊的轮廓,戴着银丝眼镜,正对着她轻轻点头。

“王伯,我先走了。”她把活字和照片塞进口袋,抓起桌上的笔记本往门外走。走到门口又回头,看见铁柜里的稿纸还在翻,最上面那张飘了下来,落在碎瓷片上——是篇没写完的稿子,标题叫《仲家活字秘闻》,作者栏空着,只画了朵栀子花。

出了报社旧址,天已经擦黑了。老城区的路坑坑洼洼,她踩着梧桐叶往前走,总觉得身后有人跟着。回头看时又没人,只有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影子旁边好像还沾着个矮矮的影子,像个蹲在地上的人。

走到巷口的老面馆,她停了脚。面馆的王婶正往门外挂灯笼,看见她就喊:“小黻?好阵子没来了,你爸前几天还来坐呢,说等你回来吃馄饨。”

仲孙黻鼻子一酸。爸去年冬天走的,走的时候攥着她的手,说“对不住你妈”,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她当时没懂,现在看着面馆墙上挂的旧照片——照片里是二十年前的面馆,爸和周编辑正坐在桌边喝酒,两人中间放着个木盒子,盒子上的“守字”二字清清楚楚——突然就懂了。

“王婶,我爸来的时候,没说啥别的?”她拉了把椅子坐下,灯笼的光落在她脸上,暖乎乎的。

王婶擦着手坐下:“说啥呢……就说总梦见印刷厂的老槐树,树底下有只猫,老对着他叫。还说当年你妈走的时候,他没敢告诉你,你妈是为了抢活字才摔着的——”

仲孙黻猛地站起来。妈是她五岁那年没的,爸一直说妈是生急病走的。她攥着口袋里的活字,指节都在抖:“王婶,我妈当年……到底咋回事?”

王婶叹了口气:“那年印刷厂要拆,开发商夜里来偷活字,你妈听见动静就去拦,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了……老仲师傅怕你记恨,一直没敢说。周编辑当年为这事跟开发商吵了好几架,后来就查出肺癌了——谁说得清呢。”

风从面馆门缝钻进来,吹得灯笼晃了晃。仲孙黻摸出手机,那条陌生短信还在屏幕上亮着。她突然想起稿纸上被撕掉的最后一页,想起活字上没刻完的“家”字,想起爸临终前说的“对不住你妈”——原来他们都在瞒着她,瞒着这二十年的委屈。

“王婶,我走了。”她抓起笔记本往外跑,跑到巷口时回头,看见面馆的灯笼在风里晃,像个暖乎乎的月亮。月亮底下,她好像看见爸站在那儿,穿着当年的工装,手里攥着那个绣着栀子花的布包,对着她笑。

回到家时,天全黑了。家里还是老样子,爸的刻字台摆在窗边,台上摆着排没刻完的活字,有“仲”,有“黻”,还有个没刻完的“家”字,跟周编辑盒子里的那枚一模一样。刻字刀旁边压着张纸条,是爸的字迹:“小黻,若你看见周叔的东西,别去印刷厂。危险。”

仲孙黻把纸条捂在脸上,眼泪把纸洇得发皱。她知道爸是怕她出事,可她不能不去——妈和爸的委屈,周编辑的死,还有那枚没刻完的活字,总得有个说法。

夜里十一点,她揣着活字出了门。街上没人,只有风吹着落叶跑,沙沙的响。走到印刷厂旧址时,月亮躲进了云里,黑沉沉的一片。旧址上堆着些建筑垃圾,老槐树还在,树干上的小钉子还在,钉子上的红绳被风吹得飘来飘去,像条红蛇。

她拿出手机照亮,刚走到槐树下,就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是个穿黑衣服的男人,戴着顶鸭舌帽,帽檐压得很低。

“你是谁?”仲孙黻攥紧了口袋里的活字,手心全是汗。

男人没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扔过来。她接住一看,是半张退稿信,跟她在报社找到的那半张正好能对上。退稿信背面画着个墨点,墨点里是个“火”字。

“周编辑是我 uncle。”男人的声音哑哑的,“他当年不是肺癌死的。”

仲孙黻愣了:“那是……”

“被人推下楼的。”男人走到槐树下,踢了踢树根,“他查到开发商偷运文物,那些活字根本不是普通的木头,是明清传下来的老料,上面刻着当年修《镜海志》的秘闻。”

风突然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照得老槐树的影子落在地上,像个张开的网。男人从背包里拿出把铁锹:“我 uncle 埋的不是活字,是证据。当年你妈抢回来的那箱活字,里面有块是用和田玉刻的,上面刻着开发商他爸当年贪赃的账——他们怕被发现,才非要拆印刷厂。”

仲孙黻的心“咚咚”跳。她想起爸埋在树下的木盒子,想起妈布包里的栀子花,想起周编辑没刻完的“家”字——原来他们都在守着同一个秘密。

男人开始挖树坑,铁锹碰到石头,发出“哐当”一声。仲孙黻蹲下来帮忙,手指刚碰到泥土,就摸到个硬邦邦的东西。她刨开土一看,是个铁盒子,盒子上着锁,锁上刻着朵栀子花。

“是这个。”男人眼睛亮了,“我 uncle 的日记里写着,盒子钥匙在……”

话没说完,突然有车灯照过来。两束强光刺得人睁不开眼,接着是汽车引擎声,越来越近。男人拽起她就往建筑垃圾后面躲:“开发商的人来了!”

仲孙黻趴在碎石堆后面,看见三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下来七八个人,都穿着黑衣服,手里拿着棍子。为首的是个胖男人,脸上有道疤——她在爸的旧照片里见过他,是当年那个开发商的副手。

“仔细搜!”疤脸男人喊着,手里的棍子往槐树根上敲了敲,“老板说了,找到东西就烧了,看见人就……”

后面的话没听清,仲孙黻只觉得手心发凉。她摸出手机想报警,却发现没信号。男人攥着她的胳膊,低声说:“别出声,等他们走了再说。”

可那些人没走,径直往槐树下走。疤脸男人蹲下来看了看挖开的土坑,突然笑了:“看来有人比我们先到啊。”他挥了挥手,“给我挖!挖不到东西,谁也别想走!”

几个人拿起铁锹开始挖,土块飞溅起来,落在仲孙黻脚边。她看着铁盒子就在离她几步远的土里,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男人从背包里摸出把折叠刀,低声说:“等下我引开他们,你拿着盒子跑,往东边跑,那里有派出所。”

仲孙黻摇头:“要走一起走。”

男人刚要说话,突然“啊”了一声——一块土块砸在他背上,疤脸男人正盯着他们藏身的地方,冷笑:“找到你们了。”

七八个人围了过来,棍子“砰砰”地敲着碎石堆。仲孙黻攥着铁盒子的锁,突然想起爸刻字台上的那枚“家”字活字——活字的侧面有个小凹槽,跟这锁孔正好对上。她赶紧摸出口袋里的活字,往锁孔里一插——“咔哒”一声,锁开了。

盒子里没有文物,没有账册,只有一沓照片。照片上是开发商和当年的官员握手的场景,背景是印刷厂的活字架,架子上摆着块玉活字,玉上的字清清楚楚:“贪墨银二十万两”。照片后面还有张纸条,是周编辑的字迹:“若我出事,让小黻交给纪委——她妈用命护着的东西,不能白丢。”

“把东西交出来!”疤脸男人举着棍子冲过来。仲孙黻把照片往怀里一塞,抱着铁盒子就跑。男人挥着折叠刀拦住他们,刀子划在一个人的胳膊上,那人惨叫一声,棍子“哐当”掉在地上。

仲孙黻往东边跑,身后传来男人的喊声:“快跑!别回头!”她不敢回头,只听见身后传来棍子砸在身上的闷响,还有男人的闷哼声。眼泪糊了满脸,她攥着怀里的照片,攥得指节发白——这些照片是爸和妈用命护着的,是周编辑用命藏着的,她不能弄丢。

跑到巷口时,终于看见警灯在闪。她扑过去抓住警察的胳膊,指着印刷厂的方向喊:“快去!有人被打了!还有证据……”

话没说完就晕了过去。晕过去前,她好像看见老槐树下站着三个人影,爸,妈,还有戴银丝眼镜的周编辑,他们都对着她笑,像小时候一家三口坐在印刷厂门口看夕阳时那样,暖乎乎的。

医院的消毒水味钻得人鼻腔发涩时,仲孙黻睫毛颤了颤。窗外的天刚蒙蒙亮,梧桐叶影落在白被单上,像谁用铅笔描的淡痕。手边的铁盒子还在,锁扣上的栀子花被指尖摸得发亮——她猛地坐起身,扯得输液管响,护士推门进来时正撞见她往口袋里塞照片,白大褂上的纽扣都晃得发颤。

醒了?护士把体温计往她腋下塞,昨晚送你过来的警察说,你抱着个铁盒子喊不能烧,喊了半宿。体温计的玻璃凉得像块玉,仲孙黻突然想起照片里的玉活字,手心攥得发紧。

走廊里传来脚步声,穿警服的人掀开门帘时,帽檐上的国徽在晨光里闪了闪。仲孙黻是吧?警察把笔录本放在床头柜上,钢笔在纸上顿了顿,昨晚跟你在一起的男人叫周砚,周明诚的侄子,我们在印刷厂旧址找到他时,他胳膊上挨了三棍,还攥着把折叠刀护着个土坑——坑里有个空木盒,你知道里面的东西去哪了吗?

仲孙黻摸了摸怀里的照片,纸页边缘被体温烘得发暖。玉活字呢?她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周砚说,有块和田玉刻的活字......

警察翻开笔录本,指腹敲了敲某行字:周砚交代了,玉活字当年被你父亲换了。开发商的人当年偷活字时,你母亲抢回来的是个木仿品,真玉字早被你父亲藏进了刻字台的夹层里——我们去你家搜过,刻字台拆开来时,夹层里除了玉活字,还有本你母亲的绣谱。

绣谱两个字刚落,仲孙黻的眼泪就砸在铁盒子上。她想起小时候趴在刻字台边看妈绣栀子花,妈总把绣针别在谱子上,针脚在布上绕出弯弯曲曲的线,像爸刻活字时凿的纹路。警察递来张照片,是拆刻字台时拍的——玉活字被裹在块绣着栀子花的蓝布里,玉上的字被布磨得温润,倒不像账本上的字,更像谁刻的念想。

周砚醒了吗?她攥着照片往起站,输液管在手腕上缠了圈。警察按住她的肩膀:他比你醒得早,正跟纪委的人说话。对了,那个疤脸男人叫刘彪,当年开发商的打手,昨晚被抓时还喊玉字不在你们手里——看来他们找了二十年,都没找对地方。

窗外的风把梧桐叶吹得翻了个面,仲孙黻突然想起爸埋在槐树下的木盒。当年她以为里面是活字,现在才明白,那是爸故意给刘彪留的引子——木盒里装着半张栀子花绣片,跟妈裹玉活字的是同块布,刘彪看见绣片,自然会以为玉字埋在树下,反倒没人去盯刻字台。

我想去看看周砚。她把铁盒子抱在怀里,盒子里的照片被体温焐得发软。警察点了点头:他在隔壁病房,说等你醒了,有东西要给你。

推开门时,周砚正靠在床头翻本旧日记。他胳膊上缠着绷带,袖口露出道浅疤,倒跟王伯说的周明诚胳膊上的疤位置差不多。见她进来,他把日记往桌上推:我uncle的,你看看最后几页。

日记纸页泛黄,最后一页的字迹却格外清楚——维山说要把玉字藏在刻字台里,说那里是小黻妈绣东西的地方,刘彪这辈子都不会去翻。我今日去印刷厂,见刘彪在槐树下转悠,怕是要动手,若我出事,让小黻记得,玉字上的账,是给她妈和维山正名的凭仗。日期是周明诚肺癌去世的前三天。

仲孙黻指尖划过两个字,钢笔水在纸页上洇出淡淡的圈,像眼泪泡过的痕。周砚从口袋里摸出个东西放在她手心——是枚没刻完的活字,木头跟周明诚盒子里的字一样,上面只凿了个字的轮廓。

我uncle刻的。周砚声音低了些,他说等这事了了,要跟你爸一起刻套平安家的活字,给你当嫁妆。

活字的木头温温的,仲孙黻突然想起爸刻字台上那枚没刻完的字。原来两个老人早想好要凑齐三个字,只是一个没等到刻完,一个没来得及补全。

三天后,纪委的人来取玉活字时,仲孙黻把周明诚的日记和妈那半块绣片一起递了过去。玉字放在证物袋里,隔着塑料还能看见布上的栀子花——绣线是妈当年用栀子花瓣染的,洗了二十年,还带着点淡黄。

送证物的车开走时,周砚站在医院门口递她个布包。我uncle的铁柜里找着的。他挠了挠头,王伯说你爸当年总往报社送栀子花,你妈绣的布包坏了,就找我uncle要布缝——这里面是半匹蓝布,跟裹玉字的是同匹。

布从包里滑出来时,风卷着布角飘了飘。仲孙黻摸出爸刻字台上那枚字活字,往布上一放——活字的轮廓正好落在朵没绣完的栀子花旁,像当年爸蹲在刻字台边,妈趴在旁边绣东西时的模样。

去墓地那天是个晴天,梧桐叶落在爸妈和周明诚的墓碑前,黄得像报社旧址地上的落叶。仲孙黻把那枚字活字放在三座墓碑中间,又把周砚给的蓝布铺在地上——布上摆着玉活字的照片,照片里的栀子花被阳光照得发亮。

爸,妈,周叔。她蹲在布前,指尖拂过照片上的玉字,账查清了,刘彪他们被抓了。你们说的字是骨头,我记住了——这些字站得住,你们就都站得住。

风突然卷起片梧桐叶,落在字活字上。叶尖的焦痕正好对着活字没刻完的地方,像谁用叶尖轻轻描了描,要把那轮廓补全似的。远处传来老面馆王婶的喊声,说给她留了馄饨,灯笼在巷口晃啊晃,暖得像小时候印刷厂门口的灯。

仲孙黻站起身时,看见周砚在不远处等她,手里拿着那枚字活字。两个没刻完的活字在风里对着望,倒像早晚会凑成个完整的念想——就像那些被藏了二十年的字,终于能晒着太阳,堂堂正正地站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