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52章 天桥风筝寄母思

烟火里的褶皱 第52章 天桥风筝寄母思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北城天桥,钢筋水泥的骨架被七月流火烤得发烫。巫马龢脚边的吉他盒泛着旧木纹,弦上缠着半根红绳,风一吹就呜呜咽咽,像谁在哭。桥栏上趴满乘凉的人,汗味混着烤肠摊的油香,在三十七八度的空气里发酵成粘稠的网。

他刚唱完《妈妈的风筝》,尾音还飘在半空,就见个拾荒阿婆蹲到吉他盒旁,枯瘦的手指捏着枚硬币,哆哆嗦嗦往里放。阿婆的蓝布衫洗得发白,袖口磨出毛边,露出的手腕上,块烫伤疤像片蜷曲的枯叶。

“阿婆,不用给钱。”巫马龢递过瓶矿泉水,瓶身凝的水珠滴在阿婆手背上,她猛地一缩,眼里闪过丝慌乱,“这歌……你常听?”

阿婆没接水,喉结动了动才挤出话:“像我儿……小时候唱的。”她的牙掉了大半,说话漏风,唾沫星子混着牙床的红肉沫喷在瓶口。

巫马龢收回手,瓶身的凉意顺着指尖爬上来。他想起十年前那个雨夜,母亲举着烧红的铁锅挡在他身前,滚烫的猪油泼在手腕上,滋滋啦啦烧出的疤,跟眼前这道几乎一模一样。那天他刚砸了富二代的车,正被追得满街跑。

“您儿子……也爱唱这歌?”他拨了下吉他弦,音准偏了半拍,像根针扎在耳膜上。

阿婆突然笑了,满脸皱纹挤成朵菊花,疤在夕阳下泛着酱色的光:“他叫石头,总说……风筝线断了,就成了流星。”

巫马龢的手指顿在弦上。石头,是他的小名。当年母亲总喊他“石头,石头”,喊到后来嗓子哑了,就改在风筝尾巴上绣这两个字。他十八岁那年跟人打架动了刀,进局子前,最后见母亲的地方,也是这座天桥。她举着只布风筝,线轴在手里转得飞快,说“你跑吧,妈给你挡着”。

“阿婆,您这疤……”他的声音发紧,像被红绳勒住了脖子。

阿婆往回收了收手,袖口往下拽了拽:“烫的,为救……我家石头。”她突然起身要走,布袋里的空瓶叮叮当当撞出响,“天晚了,该回家了。”

巫马龢看着她佝偻的背影,蓝布衫后襟磨出个洞,露出的脊梁骨像串风干的鱼排。他鬼使神差地跟上去,吉他盒在台阶上磕出“噔噔”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阿婆住在桥洞下,几块破纸板搭的窝棚里,堆着半人高的废品。最显眼的是只竹制风筝架,骨架歪歪扭扭,糊着的报纸都黄成了烟叶色。巫马龢认出那是“沙燕”样式,母亲最擅长扎这种,说燕子能认路。

“您还放风筝?”他蹲在窝棚外,闻见纸板下传出的霉味,混着阿婆身上的汗馊味,像泡发的老咸菜。

阿婆正用破布擦风筝架,动作慢得像电影里的慢镜头:“等石头……回来放。”她突然转头,浑浊的眼珠在阴影里发亮,“你……见过他吗?穿件黑t恤,左胳膊有个……风筝纹身。”

巫马龢猛地站起,膝盖撞在吉他盒上,疼得他龇牙咧嘴。左胳膊的纹身,是他出狱那年纹的,风筝线缠在骨头上,像道永远解不开的枷锁。

“没……没见过。”他转身要走,阿婆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层层叠叠裹了七八层,最后露出只巴掌大的风筝,尾巴上绣着歪歪扭扭的“石头”。

“这个……送你。”阿婆的手在发抖,布风筝上的线头粘在她手心里的老茧上,“我儿说,看到……就认得。”

巫马龢的视线落在风筝尾巴上,那针脚歪歪扭扭,有几处还扎出了血渍,跟母亲最后给他扎的那只,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的喉咙像被砂纸磨过,发不出半点声音。

这时,天桥上传来警笛声,由远及近,像条吐着信子的蛇。巫马龢条件反射地往窝棚后缩,撞翻了堆空瓶,叮叮当当的声响里,他听见阿婆突然喊:“石头,快跑!”

那声“石头”,跟母亲当年在天桥上喊的,连声调里的颤音都分毫不差。

巫马龢愣住的瞬间,阿婆扑过来抱住他的腿,干枯的手指抠进他的牛仔裤:“警察同志,是我偷了东西,跟这娃没关系!”

他低头看着阿婆的头顶,白发里缠着片枯叶,手腕上的疤在警灯的红蓝光芒里忽明忽暗。十年前母亲也是这样抱住追他的人,被踹得在地上滚,手里还攥着那只没放起来的风筝。

“阿婆,你……”

“别认我!”阿婆突然抬头,眼里的浑浊散去,露出点清亮的光,“你妈说,让你好好活,别回头。”

警笛声停在桥洞外,光柱刺破黑暗,照在阿婆的蓝布衫上。巫马龢看见她后颈的头发里,露出截褪色的红绳,跟他吉他弦上缠着的那半根,像是从同一个线轴上扯下来的。

一个警察走进来,手电筒的光扫过阿婆的脸:“又是你?跟我们走一趟。”

阿婆被拽起来时,布袋里的空瓶掉了满地。她回头看了巫马龢一眼,嘴唇动了动,没发出声音,但他看懂了——那是母亲教他的唇语,“快跑”。

巫马龢抓起吉他盒,踉跄着冲出窝棚。身后传来阿婆的咳嗽声,混着警察的呵斥,还有那只布风筝掉在地上的“啪”声。他不敢回头,顺着铁路轨道往前跑,铁轨在月光下泛着银灰色,像条没有尽头的路。

跑过第三个信号灯时,他停下来喘气,吉他盒里传出窸窸窣窣的响。打开一看,那只布风筝不知什么时候掉进了盒里,尾巴上的红绳缠在弦上,扯出段不成调的音。

他解开红绳的瞬间,风筝肚子里掉出个小纸包。展开一看,是张泛黄的病历单,患者姓名那栏写着“巫马兰”,诊断结果是“阿尔茨海默症”,日期正是他出狱那天。

纸包最底下,压着张全家福。穿警服的男人搂着个笑靥如花的女人,中间站个扎羊角辫的男孩,举着只沙燕风筝。男人的脸被烟头烫了个洞,但巫马龢还是认出,那是他从未见过的父亲——母亲说他在一次缉毒行动中牺牲了。

远处传来火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巫马龢把风筝举过头顶,夜风突然变向,残破的沙燕抖了抖翅膀,竟真的飞了起来。红绳在他手里飞快地转着,像母亲当年举着的线轴。

他顺着风筝拉扯的方向往回跑,铁轨在脚下“哐当”作响。跑过桥洞时,看见阿婆正被警察推上警车,蓝布衫在风里飘着,像只断了线的风筝。

“妈!”他喊出声,声音被火车的轰鸣吞没。

阿婆突然转过头,对着他的方向张开双臂,手腕上的疤在警灯里亮得像团火。火车驶过的瞬间,他仿佛看见母亲站在天桥上,举着风筝对他笑,说“石头,风筝线不断,妈就一直在”。

风筝突然猛地一拽,红绳从他手里脱手,沙燕摇摇晃晃地往警车飞去,尾巴上的“石头”二字在月光下闪着光。巫马龢追了两步,摔在铁轨上,吉他盒裂开道缝,弦断了一根,发出声凄厉的嘶鸣。

警车载着阿婆远去,红蓝灯光在黑暗中拉成长长的线。巫马龢趴在铁轨上,听着自己的心跳跟火车的余震重合,像有人在远处,一遍遍地喊着“石头,回家”。

他不知道的是,阿婆的布袋里,还藏着只一模一样的风筝,尾巴上绣着“妈妈等你”。那是十年前,她在天桥下捡的,当时上面还沾着血,像朵开败的红梅。

风卷起地上的纸,病历单上的“巫马兰”三个字,被铁轨的铁锈染成了暗红色。远处的城市亮着万家灯火,只有这座桥洞,还黑得像头吞人的野兽。

火车的余震渐渐平息,铁轨的凉意透过牛仔裤渗进骨头里。巫马龢盯着那道裂开的吉他盒,断弦的一端还缠着半根红绳,垂在地上像条垂死的蛇。他伸出手,指尖刚碰到那截红绳,桥洞方向突然传来塑料瓶滚动的声响,细碎得像有人在耳边呼气。

他猛地回头,月光恰好从桥洞顶的破口漏下来,照见个模糊的影子缩在废品堆后。是只三花猫,前爪抱着个瘪掉的可乐瓶,喉咙里发出呼噜声。巫马龢认得它,每次来天桥唱歌,这猫总蹲在吉他盒旁,阿婆——不,是母亲——会掰半根火腿肠丢给它。

猫突然窜出来,叼着可乐瓶往警车开走的方向跑,尾巴扫过地上的全家福。巫马龢捡起照片,指腹摩挲着那个被烟头烫穿的洞,父亲的肩章在残像里闪着微光。他想起母亲总说父亲是天上的星星,可星星怎么会留下烫洞的烟味?

铁轨尽头的信号灯突然闪起红光,像只充血的眼睛。巫马龢把照片塞进贴胸的口袋,抓起吉他盒往桥洞走。三花猫蹲在窝棚门口,对着里面“喵”了一声,尾巴指向墙角的破布袋。

布袋被警察拽倒时撕开了道口子,露出只风筝的边角。他伸手进去摸,指尖触到熟悉的糙纸——是另一只沙燕,尾巴上的“妈妈等你”四个字针脚更密,像是绣到指尖出血才停下。风筝肚子里硬邦邦的,拆开一看,是本牛皮笔记本,纸页边缘卷得像波浪。

第一页画着歪歪扭扭的风筝,旁边写着“石头七岁,会背《静夜思》了”。往后翻,日期跳得厉害,有时是间隔几天,有时是空白半年。他手指顿在某页,上面用红笔写着“今日见风筝上有血,石头出事了”,字迹被水洇过,晕成片模糊的红。

最后一页是打印的通缉令,照片上的青年眉眼桀骜,左胳膊隐约露出风筝纹身。右下角盖着警局的章,日期正是他出狱那天。通缉令旁边,母亲用铅笔描了无数遍“平安”两个字,纸背都透出了黑痕。

警笛声在远处拐了个弯,大概是去了派出所。巫马龢把笔记本塞进怀里,抱着两只风筝往天桥走。三花猫跟在他脚边,时不时用头蹭他的脚踝,像在替谁把没说出口的话蹭进他骨头里。

天桥上的烤肠摊还没收,油锅里的滋滋声裹着晚风飘过来。他把吉他盒放在老位置,断弦的吉他立在旁边,像个沉默的证人。桥栏上的乘凉人换了批,有情侣在喁喁私语,有老头在抽旱烟,没人注意到这个抱着两只风筝的青年。

他把“妈妈等你”那只系在桥栏上,风一吹,沙燕的翅膀扑棱棱拍着栏杆,像在跟谁打招呼。另一只绣着“石头”的风筝被他举过头顶,红绳在手里绕了三圈。七月的流火不知何时退了,风里竟有了点秋凉,吹得他眼睛发酸。

“妈,我不跑了。”他对着虚空说,声音被风撕成碎片,“风筝线断了,我自己能找着回家的路。”

吉他盒突然动了动,三花猫钻了进去,蜷在断弦旁,尾巴搭在那半根红绳上。巫马龢笑了笑,伸手摸了摸猫背,指尖碰到个硬物——是枚硬币,边缘磨得发亮,正是傍晚阿婆放进盒里的那枚。

远处传来自行车铃铛声,由远及近。他抬头,看见个穿警服的年轻人推着车走来,车后座捆着个保温桶。“师傅,见着个捡废品的阿婆没?”年轻人抹了把汗,“我妈说她今晚没回家,保温桶里还温着粥呢。”

巫马龢的视线落在对方的肩章上,跟照片里父亲的那枚几乎一样。他指了指派出所的方向,声音突然稳了:“刚被带走了,说她偷了东西。”

“嗨,准是又乱认人了。”年轻人叹了口气,蹬上自行车,“她老年痴呆,总把路人当我哥,说要替他挡着什么……”

车铃铛声渐渐远去,巫马龢低头看着吉他盒里的猫,突然想起母亲病历单上的一句话:“患者常将陌生人认作其子,固执守护,拒绝治疗。”他把那枚硬币放进保温桶留下的位置,像是完成了场迟来的交接。

风又起了,桥栏上的风筝突然挣脱束缚,红绳在夜色里拉出道弧线,往派出所的方向飞去。巫马龢没去追,只是拿起断弦的吉他,指尖落在琴颈上,弹出个不成调的音,像极了母亲当年哼的摇篮曲。

三花猫抬起头,喉咙里的呼噜声跟琴声混在一起。远处的万家灯火里,不知哪一盏,正等着一个叫“石头”的人回家。

吉他盒里的断弦被夜风拂得轻颤,那不成调的音在天桥上空荡了荡,竟引得烤肠摊的老板回头望了一眼。老板是个络腮胡大汉,往油锅里添了根肠,扬声喊:“小伙子,还唱不?刚那首《妈妈的风筝》,再来一遍呗?”

巫马龢低头摸了摸吉他的面板,木纹里还嵌着十年前的雨水印。他摇摇头,却鬼使神差地坐下,将那只绣着“石头”的风筝塞进盒底,断弦被他用红绳草草接起,系成个歪歪扭扭的结。

“不唱了,”他对着油锅的方向说,“调不准了。”

络腮胡“嗤”了声,用铁签翻着肠:“调不准怕啥?听的不是音,是念想。”油星溅在铁板上,噼啪响得像谁在数着日子过。

三花猫突然从盒里窜出来,直愣愣地冲向天桥台阶。巫马龢抬头时,正看见穿警服的年轻人又推着车回来,保温桶的盖子没盖紧,飘出股小米粥的香。

“师傅,麻烦跟我去趟所里呗?”年轻人抹着额角的汗,警帽檐上还沾着片槐树叶,“我妈不肯走,说要等个拿吉他的……”

巫马龢抓起吉他盒的带子,指节勒得发白。猫在年轻人脚边绕着圈,尾巴尖扫过车胎上的泥印——那泥印的形状,像极了母亲手腕上那道疤的轮廓。

派出所的白炽灯亮得刺眼。母亲坐在长椅上,蓝布衫的袖口卷着,露出的烫伤疤在灯光下泛着青白。看见巫马龢进来,她突然直起背,浑浊的眼睛里炸开点光,手往怀里掏了掏,却只摸出个空布袋。

“风筝……”她喃喃着,指尖在布面上抠出几道白痕,“石头的风筝……”

“妈,在这呢。”巫马龢把吉他盒放在地上,打开时,那只沙燕正静静地躺在断弦旁。母亲的手猛地顿住,像被烫着似的缩回去,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倒像是三花猫受了委屈的呜咽。

穿警服的年轻人端着粥过来,塑料勺碰得碗沿叮当作响:“哥,你可算来了。妈这半年总念叨,说欠你只风筝没放起来。”他把粥碗递到母亲手里,“医生说她记不清新事,就老事刻在骨头里。”

母亲捧着粥碗,眼神却黏在巫马龢左胳膊上。那里的风筝纹身被衣袖盖着,只露出点红绳的线头——是他出狱后特意纹的,线尾缠着半根红绳,跟吉他上那截原是一对。

“烫的……”她突然指着自己的手腕,又指巫马龢的胳膊,“一样的……”

巫马龢撸起袖子,纹身在灯光下清晰起来:线轴缠着骨,尾巴绣着“石头”,跟母亲手里的风筝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母亲的粥碗突然歪了,小米粥洒在裤腿上,她却浑然不觉,只是伸手去摸那纹身,指尖的老茧刮得皮肤发疼。

“回家……放风筝。”她突然拽着巫马龢的胳膊往门口走,步子踉跄得像被风推着的纸鸢,“天桥上……风好。”

年轻人在后面笑着摇头,声音里裹着点酸:“哥,陪她去吧。上次带她去天桥,她抱着桥栏哭了半宿,说风筝线断在十年前的雨夜里。”

北城的夜风格外清,吹得天桥的铁架呜呜作响。巫马龢把两只风筝都系在桥栏上,“妈妈等你”和“石头”的尾巴缠在一起,红绳在风里拧成股,像条扯不断的锁链。母亲举着线轴,转得飞快,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正是《妈妈的风筝》的调子。

“石头,你看,”她突然回头,鬓角的白发被风吹得贴在脸上,“线没断……”

巫马龢看着两只沙燕在风里并排飞,尾巴上的字在月光下忽明忽暗。他摸出怀里的全家福,照片上穿警服的男人正对着镜头笑,那个烟头烫的洞被月光填得满满当当。

三花猫蹲在吉他盒上,突然对着夜空喵了一声。巫马龢抬头时,看见两只风筝突然往同一个方向飞,红绳在手里绷得笔直,像有人在天上牵着似的。

母亲的线轴转得慢了,她靠在桥栏上,头轻轻歪在巫马龢肩上,呼吸匀得像晚风拂过琴弦。年轻人不知何时站在台阶下,手里举着手机,屏幕上是张老照片:穿警服的男人抱着个扎羊角辫的男孩,女人举着沙燕风筝,背景正是这座天桥。

“爸牺牲前说,”年轻人的声音被风吹得发飘,“等哥回来,一家人在天桥上补张全家福。”

巫马龢低头,看见母亲的手紧紧攥着他的袖口,像攥着当年那根没断的风筝线。吉他盒里的断弦突然被风拨动,发出的音竟跟母亲哼的调子合上了拍。

远处的火车又鸣了声笛,这次却像是在打招呼。巫马龢把全家福塞进母亲的布袋里,上面压着那枚磨亮的硬币——是她傍晚放进吉他盒的,如今倒像是枚盖在时光上的邮戳。

两只风筝还在飞,红绳在夜色里拉成两道光,像从十年前牵来的路。巫马龢轻轻拍着母亲的背,她的呼吸渐渐沉了,嘴角却翘着,像是梦见了某个放晴的午后,有人喊着“石头”,把风筝放得比云还高。

三花猫突然跳上桥栏,对着风筝的方向弓起背,喉咙里的呼噜声混着风里的弦音,倒像是谁在轻轻唱:

“风筝线啊长又长,

一头系着儿的膀,

一头牵着娘的肠……”

夜风把那几句不成调的歌谣吹得很远,桥洞下的空瓶像是被惊动了,滚出几声细碎的响。巫马龢低头看母亲,她的睫毛上沾着点月光,像落了层白霜,手里还攥着那只空粥碗,指缝里漏出的小米粒在风里打旋,倒像是谁撒的银粉。

“哥,我去买包烟。”穿警服的年轻人往台阶下走,皮鞋踩在铁板上发出噔噔声,“你们先聊着,妈就爱听你唱那首《妈妈的风筝》。”

巫马龢捡起吉他,断弦接的红绳被风扯得笔直。他试着拨了下,音还是不准,却比先前多了点说不清的韧劲儿,像母亲手腕上那道疤,看着蜷曲,实则藏着十年扯不断的力气。

母亲突然睁开眼,往他怀里凑了凑:“唱……石头小时候,唱跑调的。”她的手指在吉他盒上画着圈,圈里正是那只沙燕的影子,“风筝飞高了,就看不见疤了。”

他顺着她的话唱起来,尾音还是飘,却没再像从前那样发紧。唱到“风筝线缠在娘的白发上”时,母亲突然抬手摸自己的头,摸到满把银丝,又去摸巫马龢的头发,指尖的温度烫得他鼻子发酸——十年前那个雨夜,母亲也是这样摸他的头,说“石头别怕,妈头发多,能缠住风筝线”。

三花猫不知从哪叼来根火腿肠,放在吉他盒旁,抬头冲巫马龢“喵”了声,像是在催他继续。他低头笑了笑,歌声里混进点气音,倒比先前更像那么回事了。

穿警服的年轻人回来时,手里多了个拍立得。“刚在楼下杂货铺买的,”他举着相机晃了晃,闪光灯在夜色里亮了下,“爸说过,全家福得有烟火气。”

母亲听见快门声,突然直起身子,把两只风筝往巫马龢怀里塞:“拿着……一起照。”她自己则往中间站了站,蓝布衫被风撑得鼓鼓的,像只蓄势待飞的沙燕。

闪光灯再亮时,巫马龢正低头调整风筝的角度,母亲的头靠在他肩上,年轻人举着相机半蹲在台阶上,三花猫蹲在吉他盒上,尾巴恰好搭在“石头”两个字上。照片洗出来时,夜风正卷着红绳掠过母亲的手腕,那道疤在光里泛着暖黄,倒像是贴了片会发光的枯叶。

“明儿带妈去医院。”年轻人把照片塞进巫马龢手里,指腹在照片边缘摩挲着,“医生说多看看熟面孔,或许能想起点什么。”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怕惊飞风筝,“其实……我早知道你回来了。妈每天去天桥,就是等你呢。”

巫马龢捏着照片,纸边的温度烫得手心发疼。他想起半年前出狱那天,也是这样的夜,他躲在桥洞下看母亲捡废品,看她把破报纸一层层糊在风筝架上,看她对着空瓶喊“石头,吃饭了”。那时他以为她早把自己忘了,却不知她的记忆早凝成了风筝线,一头系着过去,一头等着将来。

母亲突然打了个哈欠,往他怀里缩了缩:“冷……回家。”她的手在布袋里掏了掏,摸出个东西往他手里塞——是那枚磨亮的硬币,边缘硌得掌心生疼,却比任何时候都暖。

回去的路上,母亲的脚步稳了些,大概是累了,也或许是踏实了。她攥着巫马龢的袖口,一步一步踩在铁轨上,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像两只并排飞的风筝。三花猫跟在后面,时不时用头蹭蹭母亲的裤腿,把沾在上面的草屑都蹭掉了。

快到年轻人说的家时,巫马龢突然停住脚。那是栋老旧的单元楼,三楼的窗亮着灯,窗帘上印着个风筝的剪影——想必是年轻人特意贴的。母亲抬头望了望,突然笑了,露出掉了大半的牙:“灯……亮着呢。”

他想起十年前那个雨夜,也是这样的灯,母亲举着铁锅挡在他身前时,窗户里的光恰好落在她手腕的疤上,像给那道伤镀了层金边。那时他以为那是绝境,如今才懂,那是母亲为他撑起的,唯一的光亮。

进门时,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往巫马龢怀里塞了个东西。是那只绣着“妈妈等你”的风筝,尾巴上的红绳缠着他的手指,像打了个解不开的结。“放……明天放。”她指着窗外,眼睛里的光比灯泡还亮。

夜深时,巫马龢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吉他放在腿上。母亲在里屋睡得很沉,呼吸声混着年轻人轻微的鼾声,像支温柔的曲子。他试着调了调弦,断弦接的红绳被他缠了个结实的结,弹出来的音虽还有点歪,却透着股稳稳的劲儿,像终于找到了归宿的风。

窗外的月光落在吉他盒上,照见那只沙燕风筝的影子。巫马龢轻轻拨了下弦,音符在夜里荡开,惊得窗台上的三花猫抬了抬头,又蜷成团睡了。他想起母亲说的,风筝线不断,妈就一直在。

其实哪有不断的线呢?不过是爱成了风,总能把风筝吹回该去的地方。

天快亮时,他做了个梦,梦见小时候在天桥上,母亲举着风筝对他笑,父亲站在旁边拍照,弟弟蹲在地上追猫。风很大,风筝线绷得笔直,母亲喊“石头,抓稳了”,他抓得很紧,像抓住了全世界。

醒来时,晨光正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落在吉他的断弦上。红绳在光里泛着金,像谁在上面撒了把星星。巫马龢笑了笑,摸出那枚硬币塞进吉他盒的夹层里,那里以后会装满阳光,装满歌声,装满一个叫“石头”的人,迟到了十年的归途。

而天桥上的两只风筝,大概还在风里飞着吧。红绳缠在一起,像个永远解不开的结,也像个再也不会断的承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