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八零老太重生断亲,白眼狼傻眼了 > 第70章

八零老太重生断亲,白眼狼傻眼了 第70章

作者:三千凤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21:40:25

赵茹安正在院子里晒豆子,院门就“咚咚咚”被拍响。她抬头一看,是堂嫂罗桂花,脸上堆着笑,笑里带点讨好。

“哎呀,茹安,你妈在家吧?我有点事想找她说。”

“在屋里呢,嫂子进来。”

沈若棠坐在炕边缝东西,听到脚步声抬头,神色平淡,“桂花,有事?”

“嫂子,你这人还真不绕弯。”罗桂花笑着往炕边凑,“我这不是来求您帮个忙嘛,家里那口子病了,厂里这月没发工资,日子有点紧。您手上宽裕,借我点钱应应急,等下月发了立刻还。”

沈若棠没接话,手上针线还在走。她针扎得稳,一针下去,线直,布服。

罗桂花等了一会儿,陪着笑,“嫂子,我知道您现在过得好,街上谁不知道您心善?帮我这回,下个月我一准送回,利息我也不占您便宜。”

沈若棠停下手,抬眼看她,“你借几次了?”

罗桂花脸一红,“三回……不,两回。”

“上回你说孩子交学费,钱给了,后来买了新衣服。那次钱还我了吗?”

“那是意外,孩子急着穿,等下月——”

“再下月?你上次也是这么说。”

罗桂花的笑僵在脸上,尴尬地揉手,“嫂子,您别这样算账似的,我是真有难处。”

“我也难。”沈若棠语气淡淡,“我年轻的时候也求过人。那会儿我明白一个理——求人不如自己咬牙。你现在这嘴甜,过两天钱拿不出来的时候,嘴就变苦。”

罗桂花讪讪,“嫂子,您这话太冷。”

“冷点好,暖多了人不记事。”

赵茹安在旁边递茶,“嫂子,妈不是不帮,您真有急事,能不能先想法子找厂里支点?”

“他们哪肯给支!”罗桂花急了,声音尖起来,“我就借个百八十块,你们至于这样看我?”

沈若棠放下针,语气平平:“不是钱的事,是规矩。你要真借,我也不拦,但要写条。”

“写条?咱一家人,至于?”

“至于。写条是理,口头是嘴。嘴能改,理改不得。”

罗桂花脸一下沉下去,声音低了几分,“嫂子,您这人心太硬了。”

沈若棠笑,“心软不是病,惯人是病。我这辈子吃的亏,全是因为心软。谁求我我都答应,到头来,人家拿我当垫脚石。我年纪大了,不治这病不行。”

罗桂花的脸白了白,讪笑两声,“嫂子,我不借了。”

“行啊,钱不借,脸还在,这买卖划算。”

她站起来,“我送你出去吧。”

“用不着!”罗桂花甩手就走。

赵茹安憋笑,“妈,您这招,真比收利息还狠。”

沈若棠收起线,淡声说,“狠啥?我这叫留脸。她今天借成了,明天借得更多,借到最后,不是欠钱,是欠脸。她欠多了,连我看都不敢看。”

赵茹安叹气,“妈,您这人真没留情。”

“情留多了是债。你记着,帮人要分清,是扶他站起来,还是让他赖着不走。”

“那您帮过的人多吗?”

“多啊,可真记我好的没几个。

人心这东西,越给越空,给一次感恩,给两次麻木,给三次就成了应该。”

赵茹安想了想,小声说,“那要是您真看到她难受,会不会心软?”

沈若棠笑了笑,语气淡得像水,“心软可以,手不能乱伸。帮人一回是情分,帮十回是傻。人要真想自己过,就得先学会不靠别人喘气。”

屋里安静下来。外面传来有人吆喝卖菜的声音,赵茹安端茶过来,“妈,喝口水。”

沈若棠接过,喝了一口,慢悠悠说:“记着,人情这东西是借不完的。你借一次,就得准备还十次。

要想日子稳,就得学会说‘不’。

有理地说,不丢人。”

赵茹安轻声笑,“妈,您这话要是放广播,全镇的人都得听。”

“让他们听也好,省得回头还怪我心硬。”

天一亮,街口就热闹。有人推车,有人叫卖,买菜的挑着篮子,叽叽喳喳,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供销社门口。沈若棠提着一袋豆腐刚出来,就看见街角围着一群人。

“吵什么?”她随口问摊主。

“你还不知道?老李家媳妇又闹,骂人家卖菜的短斤少两。”

沈若棠皱了下眉。老李家媳妇叫何秋兰,嘴快心狠,邻里都怕她三分。平常谁要惹了她,能被骂到天亮。

赵茹安在她身边低声说:“妈,咱别凑热闹。”

“热闹不凑也得看理。理在谁那儿,咱得明白。”

两人走近,果然看见何秋兰双手叉腰,嗓子高得能炸瓦。

“你这秤不对!我明明买一斤半豆角,你这袋称出来连一斤二都不到!你就是坑人!”

那卖菜的小姑娘急得脸红,结结巴巴,“大姐,我这秤新换的,没短斤啊。”

“没短斤?你当我眼瞎?”

沈若棠看了一会儿,轻轻叹了口气。她走上前,“秋兰,你那秤是自己带的?”

“不是,人家供销社的。”

“那你哪看出来短斤?”

“我一抓就知道!”

沈若棠笑了,笑得不冷不热,“一抓就知道,那你比秤准啊。”

何秋兰一怔,“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

“盐多嘴就咸,米多心才稳。你吃多了嘴咸,不代表理就在你这。”

人群笑出了声。何秋兰面子上挂不住,扯着嗓子,“沈嫂子,你少装好人。你以为你会说就能压我?我就是不信这称。”

“那好。”沈若棠看向旁边摊主,“老马,把你那秤借来。”

老马嘴角一抽,递过去。

沈若棠拿豆角重新称了一遍,秤杆一平,正好一斤半。

人群里立刻有人起哄,“秋兰,你这眼神准得很啊,一斤半都能看成一斤二。”

“嘴快不怕,怕没心。”沈若棠一句接一句,语气淡,“你这人有嘴没心,嘴一动,别人的饭碗就碎。你这叫能耐?那是祸嘴。”

何秋兰气得脸通红,“你骂谁呢?”

“我骂理丢的人。嘴能欺负秤一回,心能欺负理一辈子。你这毛病不改,迟早没人跟你做生意。”

人群里有人附和,“沈嫂子说得对,她那嘴一年不消停。”

“上次还骂人家卖豆腐的骗她,后来自己称错了也不道歉。”

何秋兰瞪着眼,吭哧半天没挤出一句话,最后扔下豆角袋,“谁稀罕你们这些破菜!”转身走人。

赵茹安忍笑忍得肩膀抖,“妈,您这话也太损了。”

“损?这叫让她记事。嘴坏不是病,惯嘴才是。你不拦她一次,她下回还敢嚷。”

“那要真改得了,她这人不早安分了?”

“改不改不在嘴,在理。理要在,嘴就会闭。你看人得看他愿不愿意听理,不愿意听的,就别搭理。”

赵茹安抿嘴笑,“妈,您这法子真省气。”

“省气才有命。你天天跟有嘴没心的人扯,迟早得气出病。”

她一手拎着豆腐,一手拍了拍女儿的肩,“记着,理直的人不吵,心正的人不躲。别怕别人嘴大,能嚷的多半是理虚的。”

回到家,沈若棠把豆腐放下,顺手拿毛巾擦了擦手。赵茹安还在笑,“妈,您那句‘盐多嘴咸’我得记下来,太绝了。”

“记着也没用,得会用。”

“咋用?”

“遇见那种满嘴跑火车的,你就笑,不争不吵。她越嚷你越稳,最后谁没理一眼就看出来。”

傍晚的街上,风刮得人眼都睁不开。赵茹安抱着买回来的布,袖口被风掀起半截,手冻得通红。

沈若棠正给邻居送完菜回来,一看她那样子,皱眉,“咋又去街那头?那边摊子乱,瞎跑啥。”

“不是乱,是便宜,裁布那家打折,我看着划算。”

沈若棠没说话,先把布接过来,掂了掂分量,手指一抹,布边上都是毛线头。她抬头,语气淡淡的,“你这叫便宜?一尺布能掉半尺毛。”

赵茹安讪讪笑,“妈,我还想着能省两块钱。”

“省两块?你这布用一次就散,你以为钱省了,其实亏得更多。人要是眼里只盯着便宜,迟早得被便宜坑。”

赵茹安撇嘴,“妈,您这人就是太小心。”

“我不是小心,是心疼。

吃过亏的人才知道,省小的容易,守大的难。”

她把布叠起来,递回去,“拿去换。说不好听的,买东西就跟做人一样,要脸。要便宜不要脸的人,商家看一眼就知道能骗。”

赵茹安笑,“妈,您还讲脸?”

“当然讲。你记着——要脸的人,才有命。

不要脸的,看似吃得开,其实走哪都没人搭理。”

赵茹安一听笑出声,“妈,您这话太狠。”

“狠有啥?脸都不要了,还指望别人给你留命?

你以为世道凭嘴活?那都是拿脸撑的。”

母女俩正说着,门口传来一阵咳嗽声,是对门的张婶。她脸色发白,手上提着一篮鸡蛋。

“沈嫂子,打扰一会。”

沈若棠忙让座,“咋了?”

“我那二女婿,前天喝酒闹事被拘了。现在要人担保,你看能不能帮我签个字?不麻烦你出钱,就签个名。”

赵茹安一听,脸都白了。沈若棠倒是稳稳地坐着,问得不急不慢,“喝多动手?”

“是,跟人吵两句,打了一拳。”

“打谁?”

“厂里同事。”

沈若棠低头想了想,眼神冷了半分,“我不签。”

张婶急了,“沈嫂子,咱这么多年邻居,我是真没法啊,别人都不敢签。您帮我签一个,就能把人放出来。”

“他们不敢签,是聪明,不是狠心。”沈若棠看着她,“这事跟我没关系,我没那个胆,也没那理。你让我签,我就得担着。出了事,谁替我签?”

张婶眼圈红了,“嫂子,我求你,这不是钱的事。”

“不是钱,是命的事。你女婿动手的那一拳,打出去容易,回不来。你现在让我签,等他再犯一次,我是担保人,我得赔命。”

张婶急得直掉泪,“可他在里头,吃不下饭啊。”

“那也得让他饿着。

有的人不疼不长记性。你今天救他一次,他明天还敢喝。

你帮他出一次头,他下次就敢打死人。

张婶,别心软,心软不是爱,是害。”

赵茹安忍不住插嘴,“婶,您还是想想别的法子吧,这事真不小。”

张婶抹泪站起,嘴里嘟囔着,“你们这家人,真铁心。”

沈若棠没起身,只淡淡道,“我铁心,是怕你断命。你要真疼他,就别去捞。

人要是真想改,不在拘里,在心里。”

张婶走后,赵茹安小声说,“妈,您这回真够绝的。”

“我绝?那叫明白。

我签了,她儿子出来要是再闯祸,我连理都讲不清。”

她收拾桌上的布,叠得整整齐齐,“做人得知道哪能帮,哪不能碰。

钱能赔,理赔不起。

脸能丢一次,命丢不起一回。”

她说完,把那块布又递给赵茹安,“明早去换。

记得,买的时候别只看价,先看料子,问明白再付钱。

这世道,吃亏的不是没钱的,是心软的。”

第二天一早,赵茹安刚出门,就撞上了邻巷的林婶。那人见了她,笑得嘴都快咧到耳朵根,“茹安啊,哎哟,这气色越来越好,听说你们摊子又红火啦?”

赵茹安客气地笑,“哪有啊,凑合过呗。”

“凑合?我看你们家现在日子比谁都稳当。”林婶一边说一边往院子瞄,“你妈在家不?我正想和她说点事。”

赵茹安心里一紧,她妈最怕别人“说点事”。她笑着挡了挡,“我妈在忙,您要有事我可以帮您带个话。”

“带话不成,这得当面说。”林婶踩着碎步,硬往院子挤。

沈若棠正擦桌子,听到动静也没抬头,“林婶,这大早的,哪阵风把您吹来了?”

林婶笑得一脸热乎,“哪阵风啊,都是街坊邻居,见您这阵子忙,想着帮您个忙。您摊子大,供不应求吧?我外甥女在供销社当仓管,要不要我给她打声招呼,让她给您留货?”

赵茹安一愣,这话听着挺好。沈若棠却淡淡地笑,“留货?仓管能留货?”

“那当然!我外甥女手里批条一大摞,随便签两张,不就有了吗?再说,她那儿价便宜,您进一批准赚。”

沈若棠收了抹布,转身看她,“便宜几分?”

“至少一成啊!您算算,一批下来能省多少?”

“便宜的货,从哪儿来的?”

“嗨,您管那干嘛,都是厂子货,多出来的。您这人真实在,哪那么多讲究。”

沈若棠淡淡笑,“货是厂子的,批条是公家的。您这是让我帮您外甥女把手伸长。”

林婶愣了下,赶紧摆手,“嗨,您这话说的,我这是帮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