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龙八部之段氏春秋 > 第119章 鸠摩智

天龙八部之段氏春秋 第119章 鸠摩智

作者:戎马定关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19:28:36

清晨,澜沧江畔的雾气还未完全消散,宛如一层轻纱笼罩着大地。吐蕃鎏金马车却如同一道金色的闪电,疾驰而过,车轮无情地碾过天龙寺山门的青石板,发出清脆的声响。

车内,吐蕃国师鸠摩智正端坐其中,他的掌心托着一个乌木匣。这个匣子看似平凡无奇,但其中所藏之物却非同小可——匣内正是慕容博数年前赠予他的《小无相功》残卷。书页之间,还夹着半片枯黄的叶子,叶脉上以细密的针孔刺出了六脉神剑的运劲图谱。

十年前,鸠摩智在姑苏的参合庄得到了慕容博的指点,这让他如获至宝。慕容博所传授的小无相功,其精妙之处在于能够模仿出各门各派的绝技,这让鸠摩智在武林中声名大噪。

数年前,鸠摩智凭借着对小无相功的深入领悟,成功突破至宗师境中期。然而,令他困惑的是,经过这几年的苦修,他的功力不仅没有丝毫增长,反而出现了向宗师初期境界跌落的迹象。

鸠摩智深知,这种情况绝非偶然,一定是自己修炼的功法出了问题。为了突破当前的瓶颈,他必须寻找一门能够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功法。

在武林中,能够突破至宗师境后期的知名功法屈指可数,其中就包括少林、武当、龙虎山以及距离吐蕃较近的天龙寺的功法。于是,便有了这次行程。

而今天,终于来到此行的目的地——大理天龙寺。鸠摩智手边的这个匣子里,存放着的数十本少林绝技。鸠摩智心中暗自盘算,只要取得这六脉剑谱,自己便只身前往姑苏,在慕容博的坟前焚化,在此期间他自然有办法将其中剑招的真意拓印下来。

与此同时,天龙寺的本因方丈正静静地立在一棵巨大的银杏树下。他的僧袍内衬着一件大理特制的冰蚕丝甲,这是段正淳上月从西夏重金购得的宝物,专门用于抵御鸠摩智的火焰刀气。

本因方丈的目光落在吐蕃武士们抬上的十二箱佛经上,这些经卷的金漆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但却无法掩盖住从箱底渗出的硫磺味。

“国师远道而来,敝寺备了苍山雪茶,请国师至牟尼堂用茶。”本因和尚双手合十,微微躬身,行了一礼,他的衣袖微微摆动,似乎暗藏玄机。原来,他在袖中暗暗扣住了三枚铁菩提,以备不时之需。今日天龙寺接待之人并非凡客,吐蕃国师鸠摩智,江湖中成名已久的高手,数年前已然进入宗师境中期境界,想来如今的实力更是非凡。

昨日,枯荣大师在牟尼堂中,以指代笔,在青砖地上刻下了“六脉归藏”四个字。这四个字深达半寸有余,显然是枯荣大师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本因和尚设法拖延时间。

鸠摩智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毫不迟疑地从车辇上一跃而下,双脚稳稳地落在地上。他身上的袈裟随风飘动,下摆如同火焰一般,轻轻扫过石阶,竟然将坚硬的石板烙出了一道焦痕。

鸠摩智朗声道:“慕容先生生前常常念叨段氏武学的精妙之处,贫僧此番特地前来,便是想求取贵寺的六脉神剑谱,以在慕容先生墓前焚烧,以全故人之谊。”说罢,他缓缓展开手中的一卷《拈花指谱》,只见他手指轻弹,一股无形的指风呼啸而出。

那指风所过之处,银杏树叶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瞬间碎裂成七十二片。每一片叶子都如同少林寺铜人招式一般,在空中飞舞,令人眼花缭乱。

就在这时,段正淳从偏殿中踱步而出。他手持折扇,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摇着。只见他手腕轻轻一抖,折扇如同闪电一般迅速展开,扇面如同一道屏障,将那三片碎叶轻而易举地打落。

段正淳笑道:“国师这‘拈花指’的功夫,倒是比玄慈大师多了几分狠戾啊!不过,贫僧观这叶脉断裂之处,似乎还带着些许火毒,莫非这是吐蕃密宗的独门绝技不成?”

牟尼堂内七盏长明灯按北斗方位悬垂,枯荣大师的蒲团摆在斗柄摇光位。段正明褪去龙袍,与段正淳分坐开阳、玉衡二位,本因、本观、本相、本参四僧各守余星。六人膝前横着青铜剑匣,匣面水波纹正是六脉神剑的剑气走向图。

牟尼堂的沉香混着酥油味,七盏青铜长明灯在梁下投出摇晃的灯影。鸠摩智跪坐在慕容博灵位前——那是他亲手刻的紫檀牌位,十二箱少林秘籍堆在殿角,最上头那卷《无相劫指》的封皮裂了道缝,露出内页慕容博的朱批:“大理段氏,六脉为钥。”

鸠摩智双手合十,面露虔诚之色,缓缓说道:“《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间万物皆如泡影般虚幻不实,而武学亦是如此。”

他缓缓盘膝坐下,端坐在斗魁天枢位上,宛如一座沉稳的山岳。只见他双手轻轻抬起,指尖处火焰刀气如灵动的火焰般跳跃,逐渐凝聚成一朵盛开的莲花,散发着淡淡的热气。

鸠摩智的目光落在灵位上那道深深的剑痕上,这道剑痕是参合庄地窖里慕容博演示斗转星移时留下的。他的指尖轻轻抚过剑痕,仿佛能感受到慕容博当年的风采和遗憾。

“慕容先生对小僧有传功之恩,此恩小僧没齿难忘。”鸠摩智的声音低沉而温和,“慕容先生临终前,心中有两件憾事:一是未能窥探少林易筋经的全貌,二是未能得见六脉神剑的真容。今日,小僧特地带了七十二项绝技前来,希望能换取六脉神剑的剑谱,带到慕容老前辈的坟前烧毁,以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

说罢,鸠摩智轻轻掀开经箱,七十二卷秘籍如瀑布般倾泻而出,书页在风中翻动,发出沙沙的声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书页间竟飘出几片枯黄的银杏叶。这些银杏叶显然并非偶然落入经箱,它们的叶脉上以密宗药水写着段氏历代高僧的法号。

鸠摩智微微一笑,解释道:“慕容先生深知此理,故而能够融汇天下武学。六脉神剑虽然威力无穷,但终究也属于‘有为法’。既然如此,何不借贫僧之手,将其化归虚空呢?”

鸠摩智袖中经卷无风自动,火焰刀气在青砖烙下《楞严经》偈语:“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虚影中慕容博演示斗转星移的身法竟与少林绝技重叠,“慕容先生临终顿悟,武学障需以佛法破——六脉神剑困住段氏百年,该当焚劫!”

枯荣大师背后的焦木突然爆响,新枝缠住经卷:“大理丈量田亩用‘方田法’,四隅立标,中开沟洫。佛法亦需量力而行——国师可听过‘三犁三耙’?头道犁破执,二道犁去妄,三道犁方见真如。”焦木裂痕中渗出松脂,遇火凝成段氏田契。

本因方丈突然敲响铜磬,声波震散火焰虚影:“《华严经》言‘一即一切’,天龙寺的剑气在田垄沟渠,在边市税簿——国师想带得走哪一道?”

鸠摩智道:“《心经》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段氏惧剑谱外流,不如让贫僧带走这‘挂碍’!”

堂外忽传来铜磬声,四名小沙弥抬着口樟木箱进来。箱盖开启时,陈米霉味混着香灰扑面——里头是升龙城蒙馆学童抄的《孝经》,纸角盖着四通商行的朱印。段正淳用折扇挑起一册,上面尽是孩童稚拙的笔迹。

“上月太子妃在红河两岸设粥棚,每施一碗粥,换农户抄半页经。”段正淳扇骨敲在木箱上,嗡嗡声震得经卷虚影溃散,“国师若焚剑谱,这些孩子的笔墨钱,可得从吐蕃盐税里扣?”

鸠摩智袈裟无风自动,火焰刀气凝成降魔杵形劈向木箱。枯荣大师背后焦木突然爆响,新芽窜高三寸截住火势:“《法华经》‘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国师这把火,烧得尽段氏三百年根基?”

枯荣大师枯掌突然按在鸠摩智肩头,焦木新枝窜入其经脉:“二十年前慕容博夜盗藏经阁,踩塌的瓦片今在牟尼堂当地砖——国师脚下这块,还留着他的鞋印。”

青砖缝隙忽然渗出慕容氏徽记,鸠摩智暴退时撕下半幅袈裟,布片飘向窗外却缠在古松枝头——那松树正是用二十年前战马蹄铁熔铸的铜汁浇灌的。

辩论至巳时,吐蕃武士忽然抬进个鎏金佛龛。鸠摩智揭开黄绸,露出尊缺了右臂的佛像,切口处赫然是火焰刀痕:“此像出自姑苏参合庄,慕容先生临终前留谒——‘佛缺一臂,法缺一脉’。”

本观大师突然起身,僧鞋踏碎三块青砖。砖缝里露出半截剑穗,穗子上串着慕容氏家徽铁牌:“二十年前慕容博赠剑穗为质,说要换大理战马三千。昨日修路营凿山,在红河滩挖出这些铁牌——国师可知,它们何时缠在吐蕃箭簇上?”

鸠摩智瞳孔微缩,小无相功催动袈裟卷向剑穗。段正明并指如剑,少商剑气钉住袈裟下摆:“当年战马现养在龙首关,马蹄铁刻着‘安’字。国师今日焚谱,是要替慕容氏还这‘安’字债?”

午时,本参大师拎着铜壶进来续茶。沸水冲入建盏的刹那,茶叶竟在汤面聚成六脉剑阵图形。鸠摩智冷笑拈起茶针,针尖火焰刀气将茶汤蒸干:“《维摩诘经》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段氏痴守剑谱,这病该用药石攻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