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虚宫青铜殿的晨光,比三日前更显凝重。殿顶悬着的太极图虚影,转速慢得几乎能看清黑白二气的流转轨迹,而二气之间,竟缠了丝极淡的灰气 —— 那灰气像游丝般黏在气脉上,偶尔掠过榜文空白处时,会让游走的黑气微微一滞,似在相互勾连;殿中央的白玉台,台沿雕刻的 “先天八卦纹” 泛着微光,台上铺着的天蚕丝已染了层极淡的金芒,丝上摊开的封神榜不复全白,三成神位已填了字迹:“雷部正神闻仲”“火部正神罗宣”“水部正神敖广” 等字样金光凝练,笔锋间隐现三清道力的痕迹,只是未填的空白处,仍有细碎的黑气像蚂蚁般游走,碰到已填神位的金光便会退缩,似在抗拒神位定夺,又似在寻找可乘之机。
三清分坐白玉台两侧的莲台,神色比上次议事更显紧绷:元始天尊身着白袍,袍角绣着的 “阐教十二金仙” 简笔图亮了几分,金仙虚影似在随他的呼吸起伏;手中握着的缩小版盘古幡,幡面混沌气比往日浓郁三倍,气中隐现雷霆虚影 —— 那是闻仲先天雷脉的共鸣,他目光牢牢落在榜文 “雷部” 二字上,眼神中带着对 “阐教道统传承” 的笃定,仿佛这神位早已是阐教囊中之物,连指尖捏着的幡柄都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通天教主则着紫袍,袍上绣着的诛仙剑阵纹路隐现红光,每道纹路都似有剑气在流转,顺着袍角落在莲台上,竟在台面上刻出极细的剑痕;他手指反复摩挲着掌心的诛仙符,符身剑气比上次更盛,剑气顺着指缝溢出,在空气中划出细小红痕,每次扫过 “火部” 旁的空白处,剑气便会亮一分;他时不时瞥向元始,眼神中带着对 “截教弟子” 的维护,更藏着几分警惕 —— 警惕元始再以 “先天根脚” 打压截教弟子,连呼吸都比平时粗重几分。
老子仍着浅灰道袍,腰间系着的太极图玉佩泛着温和的白气,与殿顶太极图虚影相互呼应;手中的青竹扁拐斜倚膝头,拐身泛着淡淡的竹香,他双目微阖,却比上次多了几分清醒,指尖轻叩拐身的频率,与太极图虚影的转动隐隐同步 —— 每叩一下,拐身便渗出一缕白气,融入殿内地脉,稳住因三清争执而紊乱的道韵,似在默默感知天道对神位分配的默许,又似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化解分歧。
各族首领按 “天地人” 三才方位立在殿中,神色各异,皆带着对神位的关切:黄帝身着黄丝袍,袍角绣着华夏族的 “农耕图”,腰间别着辰所赠的观星镜,镜中隐隐映出 “文神” 二字的虚影;他望着榜文 “文神” 空缺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刻有 “华夏” 二字的木牌,木牌上的字迹与镜光相互呼应,显然在盘算人类该得的神职 —— 毕竟人类根基尚浅,若能得 “文神” 位,便能在教化上掌握主动权,护佑族群发展。
蚩尤**上身,古铜色皮肤上的血纹图腾泛着淡红光,图腾中 “刑天持干戚” 的虚影似在随他的心跳起伏;他肩扛辰教炼的石斧,斧柄上的清气符与殿内道气共鸣,光韵随着他的呼吸明暗交替;他死死盯着榜文 “武神” 位,每次目光扫过,血纹图腾便会亮一分,显然在意巫族能否执掌兵权 —— 巫族靠气血修炼,战力最强,“武神” 位若旁落,恐会削弱巫族在洪荒的话语权。
祖龙身着黄金鳞甲,鳞甲上的龙纹泛着金光,与殿内的道气交织成网状;他手中握着万龙玺,玺上的龙纹似活过来般,龙首对着榜文 “水部” 位微微颔首,玺底的 “定水” 二字与 “水部正神敖广” 的金光相互呼应;他身后的龙族弟子皆持龙角叉,龙角泛着淡蓝色的水脉气,弟子们屏息凝神,似在等待最终定夺 —— 龙族掌管东海,“水部” 位关系到龙族在地脉护持中的地位,容不得半点差错。
接引与准提立于殿侧的角落,接引手中的紫檀念珠转得比上次快了一倍,念珠的 “嗒嗒” 声与殿内的道韵交织,似在默默推演;准提握着的七宝妙树泛着七彩微光,淡绿色的光带反复扫过榜文 “八部天龙” 空缺处,绿光扫过时有细碎的梵音响起,与接引的念珠声形成共鸣;二人眼神不时交汇,目光中藏着对西方教神位的期待 —— 西方教在洪荒根基较浅,若能得 “八部天龙” 位,便能将善念传至更多族群,扩大西方教的影响力。
“雷部正神,当属闻仲。” 元始天尊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带着厚重的道韵,震得殿内青玉石砖上的先天八卦纹瞬间亮起,泛着淡金光,“闻仲乃阐教三代弟子翘楚,天生具先天雷脉,曾引九霄雷霆净化西昆仑魔窟 —— 当时魔窟中有三头千年魔将,魔气凝聚成雾,连阐教金仙都难以靠近,闻仲却以先天雷脉引雷霆之力,不仅斩了魔将,还净化了窟内百年积怨的魔气,让西昆仑的灵草重新生长,护得周围村落平安。其功德与根脚皆足,掌雷部可镇洪荒雷霆之乱,防止魔气借雷霆扩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