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娱乐天王:从横店演尸体开始 > 第46章 在剧组修行

正式进入《琅琊榜》剧组的第一天,李红星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片场。他站在摄影棚门口,看着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忽然明白华姐说的 “顶级团队” 不是噱头 —— 道具车旁,场务正按清单清点物品,每样东西都贴着标签,连抹布都分了擦桌子和擦地面的两种;服装间门口,熨烫工正对着阳光检查戏服的褶皱,手里的熨斗移动得缓慢而均匀,像在进行一场仪式。

“红星老师,这边请。” 负责接待的助理笑着迎上来,递给他一个密封袋,“这是今天的拍摄通告和剧本节选,孔导在上面标了重点。”

李红星接过袋子,指尖触到纸张边缘的圆角 —— 连这点都考虑到了,怕演员翻页时被划伤。他跟着助理往里走,路过演员休息室时,看见里面的长桌上摆着一排保温杯,每个杯子上都贴着名字,他的那只旁边还放着一小盒润喉糖,便签上写着 “下午有大段台词,提前含一粒”。

拍摄通告单做得像本精致的小册子,不仅标清了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还在备注栏写着 “今日室外温度 28 度,景睿戏服较厚,中场休息安排在树荫下”。李红星翻到自己的场次,见九点那场戏的旁边画了个小太阳,标注 “晨光斜射角度最佳,争取一条过”。

“我们这通告单是孔导亲自审的。” 助理见他看得仔细,笑着说,“他常说,把准备工作做细了,演员才能定心演戏。”

工作人员换景时脚步轻快却不忙乱,连搬运道具都带着轻拿轻放的默契。李红星在布景区转了转,撞见场务老张蹲在地上,用软布蘸着清水擦拭刚铺好的青石板,布子上还沾着细细的灰尘。“张师傅,这石板看着挺干净啊。” 他忍不住问。

老张头也不抬:“景睿和豫津要在这儿走戏,不能有鞋印子。你看这光线下,一点灰都看得清清楚楚,要是拍到镜头里,就显得不讲究了,不符合侯府公子的生活场景。” 他擦完一块,又挪到下一块,动作不快,却把石板擦得能映出人影。

李红星蹲下来想帮忙,被老张拦住:“你快去准备吧,我们干这个是本职。你把戏演好,比啥都强。”

他的第一场戏,是与饰演言豫津的年轻演员在金陵街头的对手戏。剧本里不过是两人闲逛拌嘴,偶遇江湖人士挑战,却要定下金陵最佳损友的人物基调。

化妆时,化妆师特意在他眼角加了点淡淡的光泽:“景睿这时候心里没烦心事,眼神得亮堂点,像盛着光。”

开拍前半小时,李雪导演把他和饰演豫津的演员叫到监视器旁。“不急着走位,先聊聊。” 李雪往后靠在椅子上,手里转着笔,“你们觉得,景睿和豫津为啥能成最好的朋友?”

饰演豫津的演员叫周阳,是中戏刚毕业的新人,挠着头笑道:“家世差不多,从小玩到大?就像邻居家的发小,知根知底。”

李雪点头,目光转向李红星:“你呢?”

李红星摩挲着剧本边缘,想起自己写的人物小传里,景睿日记里总提 “豫津虽跳脱,却知我软肋”。他抬眼道:“是互补。豫津像风,看着没根,其实最通透,总能在景睿钻牛角尖的时候拉他一把;

景睿像山,看着板正,心里最执拗,会在豫津闯祸时帮他兜底。风绕着山转,山托着风停,缺了谁都不完整。”

李雪眼里闪过一丝笑意:“有点意思。别演朋友,就当你们俩刚从国子监逃学出来,心里揣着点小得意,怎么自在怎么来。记住,景睿的‘稳’不是端着,是习惯了照顾人;豫津的‘跳’不是没分寸,是知道景睿会让着他。”

周阳吐了吐舌头:“明白了,就像我跟我哥,他总说我烦,却每次都帮我背锅。”

李雪笑了:“对,就是这感觉。各就各位吧。”

“Action!”

镜头下,周阳饰演的豫津像只脱缰的猴子,一会儿蹲在糖人摊前咋咋呼呼:“景睿你看!这纪王爷捏得跟活的似的!连他那爱眯眼的毛病都捏出来了!” 一会儿又拽着李红星往酒楼跑:“听说新来的歌姬唱得绝了,去晚了没位置!我爹昨天还跟人夸她呢,肯定错不了!”

李红星被拽得一个踉跄,嘴上嗔怪 “又胡闹,仔细被你爹听见”,脚步却乖乖跟着。他抬手拂开豫津扯着自己袖子的手,指尖不经意间帮对方理了理歪掉的发带 —— 这个动作是他观察巷口下棋的老爷子们得来的,老伙计间总有些下意识的关照,不用特意做,却透着亲近。

两人路过书摊时,豫津顺手拿起一本话本翻了翻,又嫌弃地扔回去:“写的什么呀,还没上次听的说书先生讲得好。” 景睿弯腰把书捡起来,放回原位,轻声道:“老板做生意不容易,轻点放。” 这一下是他临场加的,想起华姐说过 “细节见人品”,景睿的温厚就该藏在这些地方。

监视器后的李雪嘴角微扬,跟旁边的副导演说:“这俩孩子的互动里,有不用演的熟稔。红星那个捡书的动作加得好,一下子就把景睿的性子立住了。”

变故就在这时发生。

按剧情,群演饰演的江湖人士该冲出来拦路,谁知那人太紧张,提着道具剑就朝豫津面门扑过来,剑尖离鼻子只剩半尺。周阳吓得僵在原地,脸色都白了。

李红星几乎是本能反应。他没像演岳云时那样硬碰硬,而是身子一侧像被风推了下,恰好把豫津挡在身后。同时右手抬起,宽大的袖口如流云般扫过剑刃,看似轻飘飘,实则用巧劲带偏了剑的方向。道具剑擦着周阳的耳边扎在地上,发出 “当” 的一声脆响。

“阁下何人?当街拔剑,是何道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世家公子特有的清越,尾音微微发沉,既含质问,又留着三分礼数。那瞬间的眼神里,有被惊扰的不悦,却无半分惧色 —— 就像自家院子里闯进了野狗,生气归生气,却犯不着跟它一般见识。

场边静了两秒,接着爆发出低低的喝彩。群演吓得腿都软了,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太紧张了。”

“咔!” 李雪猛地站起来,“这条过了!红星那下太绝了!既有景睿的稳,又有世家子的巧!换了别人,要么就躲了,要么就硬挡,都不对!” 他走过来拍了拍李红星的肩膀,“你怎么想到这么处理的?”

李红星还心有余悸,喘着气说:“刚才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景睿不会让朋友受伤,但他也做不出跟人当众拼命的事,得有他的体面。”

周阳拍着胸口后怕:“哥们你这反应太棒了!刚才我脑子一片空白,就看见剑过来了。”

“没事吧?” 李红星帮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像戏里那样自然,“下次他再冲过来,你就往我身后躲,我挡着。”

周阳愣了愣,随即笑了:“行,以后我就赖上你了。”

休息时,李红星坐在道具箱上翻剧本,眼角余光瞥见胡戈在不远处背词。饰演梅长苏的他穿着单薄的素衣,明明在暖房里,却时不时抬手按按胸口,咳嗽声轻得像怕惊扰了谁。

助理递过热水,他也只抿一小口,就放在旁边,说 “梅长苏喝多了水会咳得更厉害,得省着点力气”。

李红星悄悄记在本子上:“角色状态要贯穿始终,哪怕在候场。不能戏一停,人就出戏了。” 他看着胡戈的背影,见对方背到某段台词时,手指会轻轻敲击桌面,节奏和梅长苏说话的语速一模一样,像是在心里预演了无数遍。

中午吃饭时,剧组的盒饭分了好几种,有清真的,有素食的,还有专门给需要控制体重的演员准备的低脂餐。李红星的那份里多了个茶叶蛋,阿姨笑着说:“孔导看你早上那场戏费了劲,让给你加个蛋补补。”

他拿着蛋去找孔笙导演,见老人正和编剧讨论台词。“孔导,谢谢您的蛋。” 他把蛋递过去,“您吃吧,我不饿。”

孔笙摆摆手:“给你的就拿着。” 他指着剧本上的一句话,“你看这句‘景睿低头浅笑’,‘浅笑’和‘微笑’不一样,浅笑是心里有点小得意,又不想让人看出来,嘴角动半分就行,眼睛里得有光。下午拍这场戏,你琢磨琢磨。”

李红星把蛋揣进兜里,认真点头:“我记住了,回去对着镜子练练。”

下午拍靖王与梅长苏的对手戏,王凯候场时总在做一个动作 —— 双手虚握,手指反复屈伸,关节发出轻微的响声。李红星看得纳闷,趁补妆时凑过去请教:“凯哥,您这是在活动手呢?”

王凯笑答:“靖王常年握枪,指节该有点僵硬,这是在找发力的感觉。你看他说话的时候,手要么攥着剑柄,要么放在膝盖上,不会像读书人那样随意比划,因为他的手是用来握武器的,不是用来辅助表达的。” 他张开手给李红星看,掌心有层薄茧,是这段时间练枪磨出来的,“你演景睿,手上也该有点东西,他常年练剑握笔,指腹该有薄茧,但不像靖王这么硬,得是软的,透着书卷气。”

李红星恍然大悟,当晚就找来两根细竹竿攥着睡觉,一根粗点的模拟剑柄,一根细点的模拟毛笔,想找找那种常年用力留下的习惯感。半夜翻身时竹竿掉了,他迷迷糊糊摸起来又攥在手里,梦里都在念叨 “景睿的手得软中带劲”。

刘涛饰演的霓凰郡主有场戏念 “林殊哥哥”,明明台词本上标着悲愤,她却处理得极轻,像怕惊扰了什么,尾音抖得像风中的芦苇。拍完后李红星去问她:“涛姐,这句为啥不喊出来?感觉喊出来更有力量。”

刘涛正在卸妆,闻言指着剧本里 “十二年未闻” 的批注:“真正的痛,是喊不出来的。你想啊,十二年了,这个名字在她心里捂得滚烫,突然说出口,就像把结痂的伤口撕开,疼得发不出声。这种痛,像针藏在肉里,一动就钻心,喊出来反而泄了气。”

她拿过李红星的剧本,翻到景睿得知身世那场戏:“你看这句‘原来我是谁,从来由不得我自己’,也不能喊,得轻,轻得像对自己说。因为最痛的不是愤怒,是绝望,连争辩的力气都没了。”

这话让李红星想起爷爷抚摸军功章的样子,老爷子从不喊疼,可指腹的茧子总在雨天发烫。他在剧本上画了个小针,标注 “痛是藏在肉里的,不是挂在嘴上的”。

剧组的日子像被精心熬煮的汤,咕嘟咕嘟冒着专业的香气。李红星成了最勤快的学徒,每天提前到片场,看胡戈怎么用眼神演戏 —— 梅长苏算计人时,眼底有碎光,像藏着星星;对靖王说 “我是林殊” 时,睫毛上像挂着霜,连呼吸都带着颤。

他学王凯怎么控制气场 —— 靖王对下属说话时,下巴微抬,声音从胸腔里出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面对梅长苏时,喉结会悄悄滚动,想说什么又咽回去,那份隐忍藏在细微的动作里。

连场务整理道具的样子他都学。老场务摆景睿的书案时,总把砚台放在左手边,说 “景睿是右撇子,这样磨墨顺手,你看他写字的时候,右手抬起来,左手刚好能按住纸,不用来回挪”。李红星便在自己的剧本上画了个小砚台,标注 “左置,符合习惯”,还特意试了试,果然顺手不少。

华姐来探班时,见他本子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从 “景睿走路脚尖先落地” 到 “喝茶时杯沿碰嘴唇的角度”,连 “对长辈行礼时弯腰 45 度” 都标得清清楚楚,忍不住笑道:“你这哪是偷师,是把整个剧组都搬进脑子里了。”

李红星翻到其中一页,上面贴着胡戈送他的便签,是梅长苏的台词:“世间事,最难的不是取舍,是认。” 他想起前几天胡戈跟他聊戏时说的 “景睿最难的是认下所有背叛,还能保持赤诚。这一点,比岳云的勇往直前更难,因为得先打碎自己,再重新拼起来”。

在这里学到的不只是演戏,还有怎么做人。就像孔导说的 “戏如人生,你对角色认真,角色才会对你真诚”。

夜色渐深,摄影棚的灯还亮着。李红星对着镜子练习景睿的微笑,嘴角扬起的弧度比刚入组时柔和了许多,眼角的纹路也带着恰到好处的暖意。他想起白天周阳说 “你现在站在那儿不说话,我都觉得你是景睿了”,心里有点小得意,又很快压下去 —— 还差得远呢。

他拿起竹竿,模仿景睿练剑的姿势,一招一式都透着圆融。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带着岳云的狠劲,而是像春风拂过湖面,看着轻柔,却有自己的力道。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长影。李红星知道,自己正在变成萧景睿,而这个过程里,藏着整个剧组的匠心与善意。前辈们的提点,同事们的帮衬,甚至场务师傅擦石板的认真,都在推着他往前走。

这场修行,比他想象的更温暖,也更有力量。他摸了摸兜里的润喉糖,想起明天还有场重头戏,挺直脊背,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了笑 —— 那笑容里,已有了三分萧景睿的影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